曾經的安卓之光小米11Ultra

既然寫了遙遙領先Mate30pro,我的11Ultra也要拿出來遛遛,曾經的機皇,許多人評價是被888毀掉的旗艦。所以寫篇文章來水水,順便試試小黑盒兒的創作是什麼個事,沒準能蹭到一點餘額讓我去品嚐品嚐戰地2042這坨答辯。

先從手機的外觀說起,目前我用過手感最舒服的手機應該是這臺了,遙遙領先沒有那麼潤。首先是大讚的陶瓷後蓋,手感溫潤如玉(滑的一批,我都懷疑哪天摔了),光澤一等一(黑瓷當鏡子用),白瓷黑瓷我都用過,現在的的是黑瓷,沉穩大氣(雖然但是,我覺得白瓷手感更好,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至於還有的大理石我也是好喜歡,但是喜歡的不一定在一起,在一起不一定是最好的,價格成爲限制因素)比起玻璃後蓋,還有素皮塑料蓋兒,手感薄紗好吧。這攝像頭模組也是風韻猶存,在現在這千篇一律的奧利奧餅,這大矩形也別具一格。雖然但是,這突起程度不敢恭維,“高枕無憂”,他甚至可以掛在電腦屏幕上,這不就是自研硬件級MIUI+?最燒最燒就是這小副屏了,很有辨識度好吧,雖然我懷疑是小米手環滯銷從而裝個屏幕(據說小米13Pro可以用11U的手機殼,難道只是去掉了副屏的11U),而且功能雞肋,跟個手環差不多,副屏預覽?這個在光線不強烈的時候確實好用,用後攝廣角拍照賊舒服,但是在戶外亮度不夠。消息提醒?拜託,我正放一眼便知。緊急模式?這個還可以,哪天地震可以苟活一下,但是也不是天天地震,跟現在衛星通話一樣。爲什麼別人刷抖音打王者?刷機就可以做到,但是主屏不用你用副屏?(話說確實是一個好想法誒,搞一臺主屏幕不能用,但是副屏承擔手機任務,它的價格應該會低很多吧?)但是沒了副屏我總覺得不燒了,就是我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沒有的心態。金屬框也是我買它的重要理由,從10Pro換到k60,雖然性能大大的提升,但是塑料支架塑料框,素皮後蓋其實還是塑料,手感十分的差勁,導熱性能也是樂基中的樂基,所以搞一臺旗艦機用用。至於這個雙曲屏那也是相當舒服,10Pro雖然是曲面,但是從下往上滑的時候還是很硌手的,11U就一個字,爽!外觀我是真的喜歡。但有一說一,它的重量是真的難以恭維,接近半斤的重量,當你習慣之後你會發現,這玩意是真的重,對比k60。10pro。Mate30pro,那可真是大哥大,不過重量平衡也還可以,不會那麼頭重腳輕,甚至可以立起來。

至於性能,驍龍888的臭名昭著如雷貫耳,一條火龍毀了多少燒機,發熱量賊大。但是,888發佈前被稱爲冰龍誒,你可以去b站考考古,看到那些吹888的博主我是真的沒忍住,當然也有一個說法是,三星工藝代工的良品率低,體質普遍較差,也就是雷多雕少,說大雕888就是冰龍(首發至今沒燒WiFi的,我覺得不是大雕888就是雷總親手幫你焊的)。一顆能把自己燒脫焊,手燙出水泡的芯片成了米衝高的絆腳石。但是,從那以後,888的調度極爲保守,甚至保守過頭,往後的芯片調教也是謹慎態度,再也沒有865的澎湃性能。發熱程度在冬季剛剛好,溫溫的,夏天準備來,估計要狂暴了,到時候在發一篇水一下。888我安兔兔跑83萬,我的驍龍8+跑130萬,只能說還能用。我打遊戲總是頻頻掉幀,索性我就不在這臺打了,所以說打遊戲要麼降畫質要麼改調度上背夾。有人說換個865不行嗎,888這麼燙,熱起來降頻還不如865呢,但是888提升的不只是性能,還有它的ISP,這樣才能帶得動這些攝像頭。拿它噹噹備用機是個不錯的選擇,主力機還是算了吧。(難道這就是玩玩可以,但是結婚不行?)

主題部分來了,買11U最主要是看中他的影像,因爲從10Pro換到k60,HMX換成了0.5英寸的豆丁,拍照?手畫都比他好!所以就入手11U作爲補充。這主攝也是賊大,將近一英寸的底,快比得上是那個989了。底大一級壓死人,大底帶來的提升是立杆見影的,畫面光線的表現,色彩,觀感上與k60差異明顯。還有夜視模式的通光量跟副攝不是一個級別,樣片可以去看看我的舊帖子,這個帖子就放放它的寫真得了。光學防抖當然是標配,不過沒有10Pro打快板那麼響。防抖效果嘎嘎的,跑步跑起來也感覺不那麼顛簸(當然要是說,不抖的視頻沒有那味兒,沒有防抖纔是真的老回憶,我也贊同)廣角我就非常滿意,128°的廣度真的大,有種海納百川的感覺,一下把所有景物囊括其中,超廣角畸變在後面的OTA下改善了一點,但是不會太離譜(小米特性,萬物皆可OTA),特別是拍家族全家福,我就歪嘴一笑,成爲最靚的仔。當然效果也是絲毫不含糊,廣角和長焦的底是IMX.586,小米9主攝同款,主攝級副攝。長焦的120x確實唬人,跟個手持望遠鏡似的,但是拍拍ai月亮過後便索然無味,最多拿來看看遠處的景物,站在高處拍車流,看行人,噱頭終究是噱頭,吊但是不是吊炸天,但是別的不說,長焦拍近景的感覺是主攝沒有的,可能我不是很懂攝影,不會描述這個感覺。至於前攝?我不是妹子,不怎麼拍。至於現在,用了12SU的澎湃移植包,魔法來的徠卡讓它的成像更進一步,調色也沒有那麼遜。(有人說一下光學攝影和計算攝影的區別嗎)

我認爲小米11U即使換了芯片也是一坨答辯,有人記得MIUI12的逆天嗎?硬件堆滿不會調度和優化,不等於沒有。系統體驗也是使用體驗重要一環,也是最直接感受。曾經MIUI是加分項,萬物皆可MIUI,現在~,金凡!讓人十分感慨。MIUI9 11哪個不神,現在,唉。小米的系統對比鴻蒙我覺得ui的美觀性讓我選擇它,鴻蒙感覺還是太成熟了,小米的年輕一點(燒一點),等老一點再用鴻蒙。雖然但是,用小米終究還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到了我最喜歡討論的續航篇,因爲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續航黨,在外面沒有電腦的時候,幾乎都是重度使用手機。我第一部智能手機是榮耀10,3300mAh的容量讓我抓狂,10Pro的4500也讓我慾求不滿,11U的5000是我看得上眼的容量了,硅氧負極電池,聽起來不錯,但是在888漏電工藝和2k 120hz以及奇怪的調度下,續航還是很遜。再說充電,6.7盧有線快充中規中矩,沒有10U的120w驚豔(雖然說雙芯電池損耗嘎嘎快),充滿也要40多分鐘。但是無線也能做到67W,後面的產品也就Mix4的和新出的14U比得上了。無線充用不到的人說雞肋,但是用到就賊便利。打開電腦開始遊戲,手機放一邊無線充,不知不覺中電量就滿了,消息來了或者要走了隨手一拿即走。無線充電追求的是無感充電,畢竟能少插根線誰不願意呢。發熱?80w風帆無線充得小風扇無所畏懼好吧,另外,電池損耗也不用像果果那麼痛心,電池是消耗品,魚魚找個百來塊原裝電池也不是換不起。至於附帶這個無線反衝,也是突發情況用的吧,我這邊支持qi的設備有小米Air 2 pro 和小米S1 pro,昨天充電器沒拿就靠它來續命。雖然但是,體驗並不好,要對準才能充,加上陶瓷後蓋又滑,馬上體驗一下充了一個小時發現它滑下去寸電未進大汗淋漓的赤石感。

屏幕也是亮點之一,三星E4屏,E5因爲微棱鏡遜了,2k 120hz DC調光,無論是參數,色彩再當今也是前列的,激發亮度在戶外也是夠夠的(懷念遠古時代捂着屏幕看消息)但是價格也是貴,屬於是買屏幕送手機了。加上曲面屏又不是牢大那樣的耐摔王,當手機摔在地面,你最好祈禱它碎的是外屏,外屏碎了可以修,內屏壞了,就像人的心碎了,補不回來了了。

其他方面,5G和160Mhz的滿血WiFi6自然少不了,10Pro的是80Mhz,不是滿血不爽!藍牙的話無所謂,5.x版本差不多效果。還有這哈曼卡頓雙揚聲器,效果比k60好的多和吊打遙遙領先的單揚,對比10Pro還是各有千秋。小米音樂手機不知道誰還記得。還有這個震動馬達,用了k60的疲軟馬達,我才知道,什麼叫震感反饋,回彈清脆,當然也可能是我的澎湃移植包的功勞。紅外和NFC自然是標配,但是11U紅外好像比10Pro遠?省了找遙控的麻煩。至於LPDDR5和UFS3.1,裝個應用終於不用轉半天了,加載遊戲也是快了很多。

所以11U在某些方面是極其出色的,但是缺點也是很明顯的,所以只能稱爲安卓之胱。但是它設計我還是很喜歡的,喜歡她的外表不一定喜歡的是人,人終究還是顏狗。小米11系列,小米的遺憾之作。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