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說過:“3.5英寸是手機的黃金尺寸,更大的屏幕愚蠢至極”。
作爲一個單手操作和握持都“行雲流水”的屏幕尺寸名人這麼說不無道理。
可在全面大屏的普及的今天回看,這就是妥妥的“古董級”尺寸了。
其實從蘋果iPhone系列的屏幕尺寸悄悄增大至6.7寸,放棄Mini系列等一系列舉措,也可看出些端倪。同期,安卓機型屏幕也普遍去到了6.78寸,說明市場想把小尺寸屏幕逐漸淘汰。
筆者的手不算小,想單手覆蓋5.8寸的iPhoneX屏幕都難,更別說6.1寸屏幕的iPhone,若正常握持加單手操作,筆者只能觸達iPhone14約70%左右的屏幕區域,而對於沒有側滑返回的iPhone,單手操作簡直是“災難”。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大衆,以小米14爲代表的6.36寸屏幕和以iPhone爲代表的6.1寸到底孰優孰劣?
三圍尺寸方面代表6.1寸的IPhone小勝
iPhone15屏幕在比小米14小了0.26寸的情況下帶來了更好的握持感和輕便感。這也是iPhone15更受女性用戶青睞的原因,如果換成6.1寸的三星S24,這個優勢將進一步擴大。
屏幕觀感方面代表6.36寸的小米勝
分辨率折算後小米14的450ppi和iPhone15的460ppi差距可以忽略不計。(而即使只有1080p分辨率的鑽排小屏機型,實際對比清晰度差距不大)
拋開屏佔比,6.36寸屏幕多出的0.26寸的確能能夠顯示更多內容,方便文字閱讀和信息查看,同時進一步提升電影和遊戲觀感。
綜合配置依然是代表6.36寸的小米拓展空間更大
通過配置對比,我們不難發現,6.36寸屏幕的小米14,在厚度增加不多的情況下,塞進了更多更強配置:多出約1000MAH電池(甚至超越iPhone15promax),更大更好的攝像頭,更多的實用功能。
其實在全面屏時代的今天,正面大差不差,在科技無法大突破的前提下,要想拓展配置,要麼縱向堆料,要麼橫向堆料,在縱向空間受限的情況下只有考慮橫向發展,即增大尺寸,更大的屏幕必然帶來更大的機身面積,更多的橫向堆料空間。
從蘋果在推出Promax和plus等大尺寸屏幕機型開始我們可以看出一二。
所以我們面臨:選擇小尺寸屏幕犧牲配置續航,選擇大尺寸又犧牲手感的“困境”,那麼有沒有一個兩全的方案呢?
個人認爲小米13,14的6.36寸屏幕就是目前的那個甜點尺寸,在手機屏幕觀感、綜合配置、手感之間找到了一個不錯的平衡點。【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其市場火爆的銷量和極佳的口碑也驗證了上述觀點。
聲明:(部分圖片取材自網絡)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