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場上有一種新型的產品——“NAS”,進入到了消費者的視線中。事實上,“NAS”並不是這幾年纔出現的新詞。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絡附屬存儲)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在各大公司的服務器中,作爲存儲服務器使用,這幾年隨着數據數量的不斷增加,很多廠商將目光瞄向了民用NAS領域。
民用NAS領域有知名的大廠,如:羣暉、威聯通等;也有興起的小廠,如:綠聯、極空間等。
我作爲一名攝影愛好者和PT玩家,我覺得我可以代表一部分對存儲需求比較大的消費者來討論一下,我們究竟是否需要一臺NAS。
我接觸到的第一臺NAS是蝸牛星際刷的黑羣暉(已經全洗白了,甚至可以內網穿透),當時我拿了兩塊1T的機械盤組了一個Raid1陣列(當時上高一,確實沒啥錢也愛玩),之後就像很多博主宣傳的一樣,安裝了很多羣暉的套件和APP。
N類似這樣,由於機器我出了,沒有留照片就隨便找了張網上的
羣暉這個系統確實很好,但是我家裏的網絡只支持100M,網線和路由器都是100M的,也就是說就算帶寬給喫滿了也只有12MB每秒,我相信現在很多人家裏的網絡環境和我當年家裏的環境一樣,如果要搭建一臺NAS就意味着要全部替換家裏的網絡設施。但是很多人是沒有這個基礎的,有的人甚至連路由器後臺都不會進,更別提其他的各種操作了。更致命的是很多人家裏沒有提供公網地址,這就意味着如果你在外網想下點什麼東西就必須藉助第三方的內網穿透服務,我現在還記得當時用羣暉官方的服務(實在對不起 黑羣暉還佔用了正版用戶的寬帶 年少不懂事),外網下載速度只有100KB每秒的喫驚表情。
另外就是設備的價格,剛纔提到了我裝這臺NAS的時候還在讀高一,我沒記錯的話當時這臺NAS主機花了我400,加上硬盤也是收來的二手希捷監控盤,每塊大概在100元左右。這樣一臺最丐的套裝就已經600塊了,而且這一套使用體驗並不好,硬盤在運作的時候經常會發出類似“炒豆子”的聲音,而且風扇滿速轉的時候會發出很大的聲音,這也就促使我賣掉它。
第二臺NAS是大一買的(就是今年二月底),買的是很多博主推薦的綠聯DX4600,當時手上有點壓歲錢,而且照片確實有點多(大概有1個多T吧),就考慮買一臺NAS丟在宿舍。原本在威聯通和綠聯之間考慮,但是同價位威聯通只能去小黃魚而且性能沒有DX4600這個好。更重要的是,綠聯給了內網穿透(沒錯 又是內網穿透)
大概的照片 機器做工還是很不錯的
當時買之前就聽說的綠聯的系統很拉跨(基本功能都有 但是不能折騰的那種),但是又聽說可以裝第三方系統,如黑羣暉、Unraid等。於是PDD果斷入手。
到了之後激活了才發現這個系統是真的拉跨(據說就是一個殘核的OpenWRT),基本上只有最基礎的功能,當然也是支持Docker的,但是不支持虛擬機,而且綠聯的這個相冊很抽象,我第一次用的時候存在不同硬盤,不同文件夾的文件全部顯示在一個相冊裏面了,後來琢磨了很久才解決。而且文件共享的SMB只有一個賬號,不知道綠聯官方有沒有想過多用戶訪問的情況呢?
而且最最重要的,這個系統的SSH訪問的受限制的
綠聯給的軟件 類似於羣暉助手
上面說的是我買的這臺DX4600存在的問題,下面是我自己的原因:
- 我宿舍要斷電,就導致NAS必須要定時關機
- 我宿舍地方有限,沒地方放置
- 宿舍的電是要錢的,電費
- 噪音,風扇轉起來的時候還是有噪音的,而且不小
上面幾點我相信很多普通家庭也會面臨這樣的選擇
被我丟在手套箱的NAS
亂如麻的線
而且由於綠聯自研的這個系統不支持虛擬機,所以我只能外掛一個軟路由刷OpenWRT,我實在想不通什麼普通家庭能跑滿雙口2,5G網口
目前這臺DX4600我已經掛小黃魚出了
事實上,在高中期間我沒有NAS依然很好地完成了照片的存儲工作,我將NAS的兩塊硬盤塞到臺式電腦裏面去,並且使用了Onedrive(開發者賬戶啦)進行異地同步,很好的完成了圖片的存儲工作,並且在臺式電腦上我也安裝了基於Windows的Jellyfin的服務端,等到需要的時候打開。甚至因爲有電腦顯卡的幫助,Jellyfin的播放質量比原本NAS的效果好得多。而且直接連接電腦的硬盤效率比NAS高得多,我可以直接在電腦上打開修圖軟件進行操作,也不用擔心什麼傳輸速率的問題了
目前的我用我的小筆記本電腦外掛磁盤盒作爲外部存儲,由於我在宿舍,需要看電影了就直接本地打開,用電腦放,如果需要共享,我同樣可以直接在電腦內打開,和當年高中的操作一樣
至於文件共享emmmm,對於我的家庭設備(我和我母親是iPhone,父親是華爲)平時的使用場景我們並沒有傳輸大文件的需求,最常見的就是微信傳文件。我們家裏也很喜歡拍照但是始終很難養成照片牆的習慣,之前拍過的照片也很少看,覺得喜歡的就直接發pyq或者收藏,所以一般內存滿了會直接拷貝到電腦裏面,本地存儲一份,雲服務再存儲一份(所以百度雲這種大容量但是下載速度慢的就很適合我 萬一數據沒了開個會員再下回來)
所以在使用這麼久的NAS之後,我更感覺NAS是廠商爲了促銷而創造的一種“僞需求”。如果你的工作或者家庭真的需要一臺NAS,並且願意折騰(家庭裏面部署NAS就離不開折騰),爲之消耗時間,我建議你去B站上面好好了解其構造,或者直接上羣暉
以後有機會我大概率還是會再玩NAS,但應該就是DIY NAS(AIO),不過那就是後話惹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