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再次起航,但如果我們要在未來繁榮發展,當下就是關鍵時刻,來尋找與地球所有生物共享我們這個星球的方式。】
《地球改變之年》
COVID-19(新冠),這個四年前讓大部分人都聞風而避的傳染病,僅在一年前,它還是肆虐天地與人類之間的野獸,在如今卻已悄然融化於人類的歷史之間。
而我們將跨越時間,回到新冠剛剛爆發之際,回到各個國家開始封鎖之際,見證沒有人類涉足的天地與生靈。
自封鎖開始後,全球的噪音下降了70%,全球的車輛彷彿消失不見,美國的金門大橋原本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以及通車量最高的地方之一,但現如今,瑰麗的紅橋之上見不到一輛奔襲的車。
印度的城市賈朗達爾原本是世界上飽受霧霾困擾的城市之一,但封鎖後所導致的停工停產卻讓空氣變得潔淨,遠在兩百公里外的喜馬拉雅山都可以憑藉肉眼所察。
人類在地球之上的往來因新冠停滯的同時,那些被迫不斷壓縮生存領地的生靈也獲得了寶貴的喘息。
海龜是一種人盡皆知的生靈,但卻很少有人知道,海龜是瀕危動物,那不是“屬”的瀕危,而是“類”的瀕危,人類在沙灘上的漫步讓海龜無法長久停滯在此,它們在下蛋時常常會受到侵擾。
直到人類活動的縮減,海龜也敢於大搖大擺的登上沙灘產卵,生育率也自40%增至61%。
在美國南部阿拉斯加海岸,每年的夏季,百萬噸遊輪的笛聲,會淹沒整個海岸,來回穿行的大大小小的輪渡和汽船在前進的過程中轟鳴天地。
而當地的海域中生活着一種名叫座頭鯨的生靈,它們與生俱來的天賦決定了它們可以利用聲波傳遞和探測消息,但在過往,座頭鯨的感官被科技所屏蔽,無論是食物的多少還是前進的方向都無法感知。
但這次的疫情卻能讓這些生靈擁有安度生命的契機。
封鎖對於人類來說是減少外出的有效方法,但對於野生的動物來說卻沒有管控的意義。
在人流量罕有的城市裏,各種野生動物把鋼鐵森林當做棲息地,河馬在公路上愜意的前進、胡狼在公園裏悠閒的小憩、水獺在鄉野間愉快的嬉鬧,連美洲獅都能在人行道上舞蹈。
日本的奈良除了古寺之外,最出名的是當地的梅花鹿,根本沒有棲息地的它們在疫情之前,會跟遊客索取米糠餅乾,而這也是它們最重要的飲食來源。
當這些飲食的來源隨着遊客的減少而減少時,它們依然能憑藉過往的記憶在大街小巷中穿行,探索全新的飲食。
不喫人造的米糠餅乾之後,食草的梅花鹿飲食結構反而更加健康,並且因爲遊客減少,沒有了塑料垃圾,它們誤食塑料致死的風險也大大降低。
印度的恆河,一直以來都被稱爲“世界上最髒的河流”,但人類活動的減少和垃圾的排放減少,讓這條印度的神河氧氣含量增加了80%。
而在摩洛哥的海岸,當地的海水清潔度評級向來都只有差勁,但短短半年之內卻升至優良。
無論是世界的哪個角落,人類活動的減少就代表野生動物的成長,而在南非,金錢豹可以在人類所居住的豪華旅館下榻,不必風餐露宿也能酒足飯飽。
除了金錢豹,南非還有一種名叫公驢企鵝的動物,它們是生活在海灘周圍的生靈,在過去的30年間,南非的企鵝數量下降了近70%,但是在疫情停止的2020年,企鵝數量首次迎來了回升。
因爲人類活動的減少,給了它們更大的活動範圍和食物來源。
無論是人還是動物,無論是城市還是鄉野,新冠改變了我們的生存方式,這是毋庸置疑的。
環保、改變、淨化,人類其實一直在追求與大自然、與動物之間的和平共處,但我們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
因爲一種不知天災人禍的疾病卻讓人類可以慢下來觀察四周、觀察世界。
或許人類的暫時退場,能給這個星球帶來更多的好處。
但人類不會一直待在家裏,當我們再次走出家門擁抱世界的時候,我們或許又會老調重彈,再次壓縮動物的生存環境、再次破壞人和自然的協調性。
人類的發展不可能停滯,這是板上釘釘,但短暫的禁錮是否又能爲我或者我們帶來一種可以考慮世界大同的同理心?
我們會再次起航,但如果我們要在未來繁榮發展,當下就是關鍵時刻,來尋找與地球所有生物共享我們這個星球的方式。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