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ROG魔霸新銳,首發10499冤種才入?

新鮮的ROG魔霸新銳來啦來啦~

前一段時間我衆測了ROG的最新產品中端遊戲本。話不多說,我們先來總覽ROG魔霸新銳2024的參數(截圖來自B站up科技健聖),最吸引我的點就是目前移動端處理器天花板的13980HX和240刷IPS的星雲屏幕,再配合強勁的功耗釋放,筆者已經迫不及待的準備體驗這款產品了!

遊戲測評請拉到最下方


ROG魔霸銳龍2024參數總覽

初見

提着箱子回家的時候,厚重感就襲來了


上下分層包裝,上面是主產品,下面是電源線(這裏筆者拿到不是全新產品)


(3) 外觀總覽:

A面:敗家之眼映入眼簾,對於極致追求RGB的玩家而言,可能會期待這隻眼睛的”睜開”

 

B面:鍵盤分佈很有設計感

在取消了小鍵盤之後,將使用次數最多的幾個功能按鍵額外設置在左上角,方便玩家使用;透明鍵盤再配合ROG水印的斜拉,科技未來感覺十足。


 

C面:三窄邊框,下邊框一拇指寬+反向留海屏。(拍的實在有點髒- -)


(最大開合角度約130°,單手開合很穩沒有問題)


接口明細:

左側:電源接口、RJ45/HDMI2.1/雷電4/USB-C/3.5mm耳麥口

右側: USB-A +USB-A

 

接口側圖

 

(4) RGB光效

 

(鍵盤RGB特寫)

(底部還有幻彩燈帶處理,性能+1)

燈光的調教方面,ROG作爲頭部大廠依舊爲我們帶來了美輪美奐的表現。有人覺得光污染,但是筆者自己還挺喜歡RGB,彷彿置身於賽博朋克的世界一般。作爲賣點之一的半透明鍵盤給了筆者很大的驚喜,9個鍵位一看就是爲遊戲玩家量身定製,dddd。

(使用過程中,你甚至可以清晰的看到軸體在如何工作)


系統及硬件信息:工具(AIDA64)

 

裝好圖吧工具箱後,便開啓了正式的測評。

 

 

 


32核,筆者就沒見過這麼多核的CPU

 


關於顯示器:

查閱資料得知:NE160ODMNZ5是京東方(BOE)推出的一款16英寸Oxide TFT-LCD液晶操組產品,它裝配有WLED背光;NE160QDM-NZ5顯示分辨率爲2560(RGB)×1600 (WQXGA),寬高比爲16:10 (寬:高),像素採用RGB垂直條狀排列。它的顯示區域尺寸爲344.678(寬)×215.424(高) mm,表面處理爲Hard coating (3H)。背光方面此產品採用了WLED發光的側入式光源,光源的使用壽命爲15K小時,含LED驅動器。NE160QDM-NZ5採用了eDP (4 Lanes)信號接口,採用端子連接,驅屏電壓爲3.3V (Typ.)

實際使用下來這塊IPS 240HZ的星雲屏幕給了我很大的震撼,首先16:10的屏佔比使得這塊面板比普通2K分辨率2560*1440提供了更多的遊戲視野。色域對比我4年前購置的三星C34H890WJC更加鮮豔和飽滿,使得我們遊戲玩家可以更沉浸地在自己的賽博世界遨遊。

在CyberPunk2077這款遊戲中,得益於G-Sync的加持,我可以在60-70幀的畫面中絲滑移動,體驗甚至比筆者自己的臺式機100幀的體驗更佳,不禁讓我感嘆這就是科技的力量嗎?在後續的網遊CS2,PUBG,LOL以及APEX中:240HZ的刷新率猶如神助,讓每一次的技能釋放,每一顆子彈射擊都更能精準命中敵人。在LOL的體驗中,筆者在全高2k畫質下甚至跑滿240幀,5星滿分的遊戲體驗。

在CS2,PUBG以及APEX的遊戲測試中,大多數場景默認畫質下都可達到165fps的電競級別幀數。同時,4060 laptop的性能釋放令筆者感到驚訝,在大多數情況進行網遊,小部分進行3A遊戲的使用場景裏,ROG搭配的配置足以應付98%的情況。

 

關於固態硬盤(對照組海康C2000Pro&三星980Pro)

ROG魔霸2024使用的是西部數據的WD PC SN560 SDDPNQE-1T00-1002,支持PCIE4.0。

筆者通過(DiskMark) 1GB讀寫測試如下:


WD PC SN560 SDDPNQE-1T00-1002

(對照組)

HS-SSD-C2000Pro

(對照組)

SamSung 980Pro 2T


 

 

對於遊戲本來說,這個讀寫速度足以勝任絕大多數遊戲的地圖加載,並且不會讓玩家感到絲毫的卡頓。

 

關於內存


三星顆粒DDR5 5600Mhz 16G*1


系統及3DMARK 測試 (對照組13600KF&3080ti整機):

 

① Time Spy測試(2K)

來到筆者經常使用的3DMark進行標準的硬件測試,在性能模式下,Time Spy GPU部分成績爲10685,CPU部分15618。

 

(ROG魔霸)

 

(整機)


② CPU Test

因爲13600KF的單核性能很強,在上一部分的Time Spy測試中兩者差距不大,但在3DMark的CPU專測部分,強勁的多核表現甩開了筆者自用的13600KF一大截。

 

(ROG魔霸)


(臺式整機)


③ 壓力測試(20輪bench)

在玩遊戲過程中,筆者也很看重機器散熱以及硬件持續的表現力,3DMark壓力測試就是模擬了大多數的遊戲場景,數量龐大的多面體使得GPU滿負載,20輪benchmark也能體現GPU的散熱能力,也是GPU體質的測試方法之一。當然在筆記本中,筆者認爲成績的好壞更多地取決於廠家對於模具的設計和散熱的考量。

 

(ROG魔霸)


(臺式整機)


在benchmark中只要成績大於97%就算是合格的;可以看到ROG魔霸新銳恐怖的散熱能力,以99.5%的通過率讓筆者的整機羞愧難當。這樣的散熱足以說明ROG這套模具的散熱之強,搭配更高端的配置也是不在話下。GPU三風扇七銅管+CPU液金導熱的組合拳打的所有遊戲無還手之力啊。

 

 

④ 光追性能測試

 

(ROG魔霸)


(臺式整機)


測試總結:

從3dmark跑分來看,顯卡方面,雖然4060距離桌面級3080ti還是有一定差距,但強大的CPU以及優秀的硬件調教以及40系新顯卡的獨家優化使得遊戲體驗不輸筆者的臺式機,它的定位依然是網遊遊戲本。

 

CPU測試 (對照組:13600KF (5.2G))

注:所有測試均在性能檔完成,因爲筆者認爲性能模式纔是最常用的

CPU-Z跑分

 

(13980HX) 

(13600kf)

                 

在多核方面,性能已經可以吊打13600KF,單核方面則互相平手。

 


接下來是CPU 單烤測試,AIDA64 FPU單烤17min,在默頻狀態下,3392MHZ的頻率沒有絲毫降低,最高溫度也只到86°C,控溫甚至比筆者240水冷的下的CPU還好。再一次說明ROG這套模具散熱能力的強悍之處。

 

 

 

 其他測試:

(1) 噪聲測試(圖一樂)

筆者使用apple watch在左側風扇周圍分別測試了ROG魔霸在正常性能模式與增強模式下的噪聲水平:

① 性能檔與增強檔

    

(性能檔) 

                                

(增強檔 聲音太大了有點受不了)


 

 

(2) 重量測試:

就地取材,使用小米體重秤測量了整體重量,不得不說,用慣了輕薄本的筆者一時間還適應不了遊戲本的重量

 

(裸機4.7斤)

(280W電源適配器1.2斤左右)


 

遊戲測試:

 

到了萬衆期待的遊戲環節,筆者挑選了大家常玩的幾款網遊和個人認爲目前畫面最強的單機進行了測試,請看:

(1) 網絡遊戲

 

① CS2

由於未知原因,MSI小飛機並不能在CS2中正確地顯示硬件參數,故此圖只展示到了幀數。但是經過筆者遊玩時確認,在CS2遊戲GPU是出於滿載狀態的。個人認爲ROG魔霸新銳最適合這類FPS的網遊,配合適當的外設,想必每個玩家都能在遊戲裏殺出一片自己的天下。


 

 

CS2全高畫面設置下可以達到140-190幀之間的畫質,由此可見V社新升級的CS2現在不能無腦全高畫質200+fps了。絕對滿足電競要求,

 

推薦指數:❤❤❤❤

 

② APEX

 

使用默認畫質在APEX訓練場裏測試

 


 

 

筆者選用電妹開出大招後,貼臉幀數會減少到128幀


在默認畫質下進行訓練場射擊練習,可達180fps,,但還是能達到電競級別幀數。

 

推薦指數:❤❤❤❤

 

③ League of Legends

 

陪伴筆者大學四年時光的英雄聯盟,現在只能玩玩老年人模式了。

在英雄聯盟大亂鬥場景裏,最高畫質下GPU負載不足40%,更是跑滿了筆記本的刷新率,總體遊戲下來感覺特別絲滑,感受到了賽事級的體驗。

 

一點寒芒先到,隨後槍出如龍!不出意外地贏得了比賽。

 


 

配合240HZ IPS高刷屏,感覺敵方的走位都是慢動作!

 

推薦指數:❤❤❤❤❤

 

 

④ PUBG

   來到了PUBG這個讓筆者又愛又恨的遊戲;愛是源於他的玩法,恨是源自於自身的實力不足- -、

在三極致畫質下游戲體驗很不錯,轉角遇到敵人時ROG魔霸可以讓我更快地拉槍和擊倒對手。

 

 

三極致設置

打開人物窗口幀數會驟減,因爲高質量的貼圖和建模

利刃出鞘,鋒芒畢露!


在三極致的設置下,實測遊戲幀數在160fps左右。由於筆者從大屏幕切換到16寸屏幕,發現遠處敵人有點難以察覺。不禁回想起17年絕地求生火爆時,大學時代堅持在用860M玩遊戲的日子,那時候1080P的屏幕還不到40FPS,真是時代的眼淚。

 

推薦指數:❤❤❤❤

 

 

 

 

 

 

 

 

 

 

 

 

 

 

 

 

⑤ 命運方舟

 

命運方舟是一款MMO遊戲,由於筆者近期在自玩,所以也加上用來湊數。

 

 

混沌地牢獵魔人開大

 

在命運方舟中,最高特效2k下4060已經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了,70左右的幀數,說明此

遊戲極致畫質還是較爲喫顯卡,通過降低畫質的方法可使得遊戲達到120+的幀數。

 

推薦指數:❤❤❤

 

(2) 單機遊戲

 

① CyberPunk2077

運行了遊戲自帶的基準測試,平均幀數達到了80幀左右,在光追開啓的情況下4060的表現居然還能如此亮眼,絕對達到了暢玩的地步。

 

遊戲自帶benchmark


此遊是筆者近年來最喜歡的3A遊戲之一。在開啓DLSS3以及幀生成技術時,4060的實

際遊戲體驗已經和上代3080的不相上下了。在前文中提到ROG魔霸新銳2024使用了G-Sync技術,使得遊戲畫面的體驗相當流暢,儘管沒有達到電競級幀數,但在你遊玩夜之城時也不會感覺到絲毫的卡頓和畫面撕裂。順便感嘆一句,夜之城好美啊!

 

推薦指數:❤❤❤❤❤

 

② Alan Wake2

筆者平常還喜歡的一種遊戲就是劇情類恐怖遊戲。鑑於優秀的畫質和生動的劇情,筆者

在前一段時間E寶大促時拿下了阿蘭醒醒2,並在默認畫質下測試了光追開啓前後的幀數。

 

 

默認設置

沒開啓光追


筆者測試了落輝鎮的街道,在開啓光追前後遊戲幀數變化爲60~45幀。幀生成

屬於是必開的選項。但是此遊戲開啓幀生成之後會導致幀生成延遲的增加,在快速旋轉人物畫面時會出現比較明顯的拖影,G-Sync也救不了,新一代顯卡殺手無疑了。

 

推薦指數:❤❤❤

 

③ Dead Island2

大促期間一同拿下的還有死亡島2,筆者是殭屍類遊戲的忠實粉絲,儘管此遊好評不多,但是能爽到也是一種體驗吧。

 

 

默認高畫質

初見


雖然死亡島2的熱度一般,但是畫質和優化也屬於新遊的第一梯隊。在2k高畫質下的絕大多數的場景下ROG魔霸新銳都可以維持70~100fps的區間。由於G-Sync的加持,遊玩過程也相當令人滿意。

 

推薦指數:❤❤❤❤

 

④ 幻獸帕魯

 

打工帕魯們

這個遊戲目前熱度非常的高,筆者最近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由於EA階段的遊戲優化

還存在些問題,在默認的高畫質下,畫面在70~90fps之間波動,達到了流暢體驗的程度;若是你要用ROG魔霸新銳2024作爲主機,那麼筆者會勸你再加一根16GB內存。

 

推薦指數:❤❤❤❤

 

 最後總結

 

因爲此前筆者並未接觸到ROG遊戲本系列,認爲1W+價位購買4060遊戲本是冤種行爲。

但是經過實際使用後就會發現原來4060遊戲本之間亦有差距。

此次ROG給到魔霸新銳2024的CPU已屬於筆電天花板級別,高U低顯的配置組合絕大部分場景也是爲了網遊而服務;所以筆者最推薦喜歡玩網遊的童鞋們購入此機,此機已然屬於4060遊戲本的天花板級別,可以滿足目前市面上所有網遊的需求。

衆所周知,這一代移動端4060與桌面級4060顯卡性能基本無差異,這是近幾年涇渭分明的桌面端和移動端顯卡間從未看到的情況,所以4060成爲主流遊戲本也不奇怪了。此外,得益於臺積電5N製程的工藝,相較於上一代30系列三星8N製程,此代40系列的發熱量和功耗都已減少甚多,所以40系列顯卡搭配筆記本可謂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

根據官網的信息顯示,臺積電的5nm工藝,可使芯片的性能提升15%,能耗降低30%,晶體管的密度提升80%。臺積電也在加速推進第二代5nm工藝在2021年量產,同第一代的5nm工藝相比,第二代5nm工藝可使芯片的速度提升5%,能效提升10%。臺積電在官網披露,他們還將推出4nm工藝,芯片的性能、能效和晶體管密度會有進一步的提升,滿足更多產品的需求。4nm工藝將在2021年四季度開始風險試產,2022年大規模量產。5nm之後下一個完整的工藝節點是3nm,臺積電也在研發。同第一代的5nm工藝相比,3nm工藝將使芯片的性能提升15%,能耗降低30%,晶體管的密度提升70%。據說50系列的顯卡會使用N3製程,未來的處理器肯定也會越來越好。

科技的進步在發展了經濟的同時也帶給了我們普羅大衆更好的生活體驗。而在社會階級愈加固化的今天,遊戲便是我們玩家心中的最後一方精神樂土。期待未來科技進步的同時也期待ROG爲我們遊戲玩家帶來更具有創新的產品和更好的遊戲體驗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