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流:
- U5 125H穩定64W性能釋放
- U5在高頻內存支持下核顯性能穩超780M
- 全金屬機身+硬朗陽剛設計,看起來很利索
- 2880x1800 120Hz OLED屏幕,見仁見智
- 84Wh超大電池,滿亮度看視頻7小時(我睡醒了還有電)
- 雙2280硬盤位,有一定拓展性,後續可升級
- 接口很豐富,有SD卡槽,對攝影愛好者很友好
前言
從2019年的小新Pro13開始,小新系列就死磕性能釋放和屏幕。事實證明這個方向確實也是對的,懟散熱保證CPU性能釋放,可以有更高瞬時頻率和穩定頻率。而屏幕也是使用者感知第二強的。
再後來,小新Pro14接棒Pro13,在保持性能釋放和屏幕的同時,加強續航。
23年後,Pro14做了拓展性升級。至此小新Pro14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完全體了。
外觀
今年的小新Pro14硬朗多了
A面這次除了傳統的品牌LOGO還多了小新的專屬icon,也是爲了小新品牌10週年專門定製
由兩個X組成的小新十週年專屬標識,既是XIAOXIN的縮寫,又是羅馬數字的十,十年裏,每一次開啓都有新意相伴,聯想小新不斷陪你探索生活中的無限可能聯想小新十年不失陪,讓年輕更有爲。
2024的小新Pro14可選OLED和LCD,分辨率,刷新率等其他都一樣。
這次小新Pro14給到了SSR超級好屏 2880x1800分辨率 120hz OLED屏幕,屏幕素質很強,確實是超級好屏。
這塊兒屏幕過了True Black 500認證,這個認證是OLED專門的HDR認證。HDR效果會很不錯,尤其是打原神和看動畫,色彩非常豔麗。
我個人是OLED愛好者,手機也是OLED,顯示效果確實領先LCD很大一截。當OLED屏幕全面普及後,就很喫廠商售後和軟件調教了。真有問題,還有售後兜底。
不建議隨便買小廠的OLED機器。
不過,筆記本的OLED屏幕與手機的小屏OLED不太一樣,目前還未形成完全產業鏈,價格目前並不能做到非常低,筆記本的OLED版價格會貴些。
但是,無論是亮度衰減的燒屏,還是價格更貴,都不能阻擋筆記本電腦廠商全面推進OLED。
當然,如果你眼睛很敏感不能接受OLED的低頻PWM,小新Pro14還有LCD版,可以左轉看看。
攝像頭設計了一個物理小擋片,直接物理屏蔽。
由於24年的小新Pro14模具沒更新,所以1.5mm鍵程的新鍵盤自然也是沒有的,這個1.3mm鍵程的鍵盤手感放之前很不錯,但是在1.5mm鍵程下,現在中規中矩(人是會變得挑剔的)。
觸控板是玻璃觸控板,很不錯。在5000元價位段很少見,比一般金屬觸控板和塑料要強很多,聯想對觸控板做了區域劃分,可以識別到邊緣,全屏模式下支持音量和亮度調節。
CD兩面都開了孔洞,做了開孔用於出聲,四個揚聲器,效果確實比2個強很多。
今年的AI PC浪潮大家也都知道了,這個Copilot鍵確實會呼出Copilot助手(跟Bing類似),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不能調用,在國內很雞肋的一個按鍵。如果可以設定成其他鍵就好了。
估計明年的鍵盤,各家會在國內單獨做一版。
D面很簡潔,跟之前的小新Pro14類似,左右側也是揚聲器開孔。
日常肯定夠用的接口
側面和最早的小新Pro14模具有不小區別,之前爲了追求視覺層面的薄,選擇了楔形設計。從23年換模具後,小新Pro都是做成了直角設計,大氣了很多。
左側一個HDMI2.0+2C(10G的全功能C+雷電)
右側兩個A口(3.2Gen1)+SD UHS-I卡槽+3.5mm耳機孔
整體接口在14吋的機器中已經很夠用了,尤其是兩個A口,可以同時接鼠標和U盤,不需要二選一了
14吋性能方向機器裏算正常重量
- 裸機重量1.47KG,在今年14吋性能範兒機器裏算是正常的重量了
- 旅行重量1.70KG,總重量多一部手機的重量,從實用角度已經很輕了。GaN充電器加分!
酷睿Ultra新增的NPU有啥用?好用嗎?
這次Ultra處理器新增的NPU模塊,比較類似神經網絡引擎。用在搭建電腦自己的神經元網絡,這樣實現本地運行AI的效果。
真要說的話,目前沒啥實際落地的軟件支持。也就剪映可以使用NPU做智能摳像可以看下效果,還算是不錯的。
如果可能的話,我會希望增加剪映更多功能,比如實時降噪這種易用且常用的功能。
後續可能會增加Adobe全家桶和Autodesk之類的更龐大生產力軟件體系。目前我最期望的就是LinghtRoom的AI降噪可以使用NPU。我真的非常需要它,求求了!!!
所以,新增的NPU有用嗎?
可以肯定的是,有用,但是目前可用度不高。
屬於“戰未來”的期望。
核顯性能咋樣?能玩啥遊戲?還有其他用處嗎?
這次核顯性能從跑分來說提升很大,之前最高也趕不上780M的屁股,現在可以超越780M一截。
這個東西的意義主要是:
在覈顯性能有很大進步的情況下,核顯的意義更多是讓用戶多一種選擇,在此之前,如果你想買個的輕薄本,但是還是有些輕度遊戲的需求,比如原神,星鐵之類的。基本就鎖定R7 7840U或者7840H了,R5的760M性能也不夠看。但是,從現在開始,酷睿Ultra也可以選了。
能玩啥遊戲?
原神肯定可以玩,在低畫質下,0.6渲染倍率,2880x1800分辨率下,基本穩定60幀
intel的Xe核顯之前雖然性能一般般,但是生態構建得很棒。
核顯的媒體引擎Media Engine優勢巨大,對剪視頻,在線/本地視頻解碼效果很棒,8K 60幀的視頻隨便解。
3DMark核顯跑分超預期
野獸模式下,3DMark在Time Spy項目跑分爲:3766分
顯卡3448分
CPU7912分
在CPU Profile項目跑分爲:最大線程 6557/16線程 6622/8線程 5005/4線程 3491/2線程 1848/1線程 936
參考豬王之前聊過的,想要Ultra處理器核顯發揮性能必須有滿足2個點:
- LPDDR5X 7467MHz內存
- 45W以上的性能釋放(大屏輕薄本要65W以上)
所幸,小新Pro14這代都滿足需求……
可能今年又會有人開始說滿血和殘血的問題,只是從顯卡變成了CPU……
本代核顯對內存敏感性很高
需要提醒的是:這代Ultra處理器對內存非常敏感。
這事兒金豬之前講過
參考某Ultra9 185H的滿規格Xe核顯搭配DDR5 5600MHz內存,3DMark TimeSpy分數爲2700分。所以,在內存有頻率有很大差距的情況下,112EU核顯可以反殺128EU。
當然,那個Ultra9的機器,人家有獨顯,用不到LPDDR內存來拔高核顯性能。
關於這代核顯,金豬說的對,即使是高分低能,其下限也比780M強上不少。
小新Pro14給了內存調節,筆記本開始玩內存?很有意思的設計。
在全新的極客模式自定義設置裏可以做內存調節,包括三檔模式:AI自適應(SAGV ON)/鎖7467的高帶寬模式/鎖5600的低延遲模式。
高帶寬模式對理論性能和創作剪輯有很大加持,但是也有不少遊戲看延遲而不是帶寬(比如網遊)。
電池模式下的PCMark仍然很強
PCMark跑分上面是插電,下面是電池。
由於電池在現階段科技下確實不可能趕上接電源,處理器性能釋放不完全,只能保一顆核心上睿頻,其他會在4.0GHz左右。所以,整體分數會降低,主要是在喫處理器頻率的網頁瀏覽和應用啓動以及生產力軟件上。文本編寫和表格編輯都沒啥差別。所以,如果可能的話,還是插電用。
小新Pro14的這個調度策略是不公平調度,已經很不錯了。其他某些機器在12代和13代上的都有出現“有難同當”的現象。
單烤
在安靜模式下,單烤Stress FPU的功耗爲30W,大核心頻率爲3.0和2.7GHz,小核心頻率爲2.1GHz,LP小核頻率爲1.6GHz,這個功耗下,單獨供給一個大核保證3GHz的策略非常優秀。
絕大多數安靜模式下的場景以網頁瀏覽,辦公打字爲主。這些場景會更偏向單核。
在平衡模式下,單烤Stress FPU的功耗爲55W,大核心頻率爲4.2/4.0/3.9GHz,小核心頻率爲2.7GHz,LP小核頻率爲2.3GHz.55W下也可以有不錯的表現,四顆大核足夠保證體驗了。
在野獸模式下,單烤Stress FPU的功耗爲64W,大核心頻率爲4.2GHz,小核心頻率爲2.7GHz,LP小核頻率爲2.4GHz這個性能釋放在輕薄本里已經算是非常強的了,並且可以把U5的4個大核頂到4.2GHz,接近最大睿頻。CPU層面基本沒啥壓力了。
雙烤
在野獸模式下,雙烤CPU的功耗爲64W,大核心頻率爲3.5/3.4/3.1/2.9GHz,小核心頻率爲2.7GHz,LP小核頻率爲2.1GHz顯卡爲16W,核心頻率1850MHz實際上CPU計算部分單獨分到的功耗只有50W不到,大核很難穩住,頻率參差不齊。
但是普遍都維持在了較高水平。核顯能分到16W,性能會很不錯,前面也看到3DMark跑分了。
通過熱成像,我們可以看到機器的屁股兩側風扇有熱風,中間也有熱風吹出來。
R15 R20 R23 R2024
- 在R15的Open GL渲染有136.11幀。 CPU得分2246CB
- 在R20中5525PTS的得分
- 在R23中,CPU有14722PTS的多核。1676PTS的單核
- 在R22024中,CPU有824PTS的多核。99PTS的單核
用電池的R23,有14048PTS的多核。1536PTS的單核。
單核降幅很小,多核基本一樣此次Ultra處理器引入intel4工藝,實際上你們也知道是啥。
離電性能有了很大提升,再加上聯想的電池性能釋放一直很好。
離電損耗已經追上銳龍的7840了。
續航
續航跟之前一樣,循環B站的航拍中國。測試條件爲滿亮度,沒聲音,開WIFI。(爲啥沒開聲音?因爲我要睡覺呀)
小新Pro14續航非常強,從凌晨0:45到早上7:39,接近7小時。
這個成績很不錯了,可以滿足一天的工作需求。
如果不是核顯一直解析視頻,可以更高,如果亮度不是滿的,也可以更高。
一些細節
三腳GaN電源適配器
之前的兩腳電源沒有接地,導致電腦金屬外殼有時候摸起來有酥酥麻麻的感覺這次做了接地設計,沒有破壞原來小巧簡潔的設計,還解決了金屬外殼帶電的問題,而且三腳電源接牆上不會掉,算是很實用的升級了。唯一遺憾的是,做成摺疊金屬腳的可能性沒有了。
電腦管家AI場景版
這次小新Pro14取消了聯想智能引擎,把場景識別切換整合進了聯想電腦管家裏。一個軟件管全部,這個思路很人性化。除了AI智能場景切換,還有人走休眠和斷網恢復等實用小功能。很多時候,
人喫飽了之後自然會想到喫好
爲什麼果子很好用?僅僅因爲M系列芯片性能強嗎?不是的,更多是軟件生態做得好。
類OneDrive
聯想新做的一個文件管理軟件,非常類似手機的邏輯。在這一方面對電腦小白很照顧。
這個功能藏得比較深,一般按下ins可以調出,但是會佔用原本ins的功能。極客模式在Fn+Q調不出來,但是這裏可以,算是個小彩蛋。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跟手機上的換機是一個邏輯。但是電腦的換機週期比較長,是手機的兩倍。可能不太用的到這個軟件。當然,後續我會試試能不能用在其他電腦上,能的話,這個軟件就可以造福很多人了。
總結
小新Pro16 2024發佈的比較早,之前金豬說過,主要是爲了搶Ultra首發把研發流程錯開,導致一些槽點沒有被解決,比如1.9kg以上的重量,屏幕亮度,84Wh同款電池(按小新的特性來說,16吋理應電池更大)。那些放在16寸機器上的槽點,放在14寸上就非常均衡,而且整體突出。
晚些上市的小新Pro14 2024會更完善一些。
小新Pro14 2024仍然維持原來的2.8K高刷屏幕,重量控制在1.45kg左右+雙M.2 2280硬盤位+84Wh電池在14寸輕薄本兒裏面已經算是天花板了。但是也有一些遺憾的地方,比如鍵盤沒用上YOGA的1.5mm鍵程鍵盤。
總的來說,這個配置和5646元的價格還是很值得考慮的,在14吋機器裏近乎完美的水桶機。
關於OLED和LCD屏幕,只有喜好不同罷了。LCD版最近應該就會上市,可以期待一下。
後面還會推出Ultra9 185H的配置,作用是拔高產品。
Ultra9和Ultra7核心規格與核顯一樣,唯一不同就是頻率提了點。
由於Ultra9 185H的TDP爲45W,和28W的U7 155H對散熱要求不一樣,會更高,所以我倒是不擔心Ultra9 185H在小新Pro14上的性能發揮。
就是有點擔心售價。如果你預算不太夠,也可以考慮上一代的小新Pro14 R7 7840H的配置,性價比也很高。
內部
小新Pro14雖然外殼沒咋變化,但是可以看到內部大改了,從主板到散熱都是新東西。算是換餡不換皮。
借用小新官方的拆機圖,Pro14這次D殼公差忒小了,拆機片進不去。
首先,把之前的獨顯位置取消了,專注做核顯輕薄本。這樣的話,WLAN網卡可以上移,把原來的網卡位置替換成一個2280的硬盤位。
也就是拿“獨顯可能性”換“第二個硬盤位”,這筆買賣還是挺划算的。
很可能之後,小新Pro14就沒有獨顯了,獨顯版本就交給YOGA和Pro16去做吧。(後續推出的銳龍版也驗證了這個想法,而且14吋上獨顯價格會貴到離譜,取消也是好事。)
其次,風扇內牆被拆,通過在兩個風扇之間加入黑色泡棉做成封閉風道,做成內吹方案,冷風會走機器內部走一圈,帶走PCB板上其他熱量。
這個操作有個好處,把鍵盤的熱量打下來,鍵盤表面的低溫範圍更大。
在夏天會是個很受歡迎的功能,但是現在是冬天……提醒一下,由於風道經過了更多內部元器件,所以別在電腦跟前喝飲料喫麪條這種都是水的玩意兒!!!
SSD
SSD爲SKHynix HFS001TEJ4X112N,說聯想的OEM盤,如果說另一個名字PC801你就知道是啥了,用的海力士主控和海力士TLC顆粒Legion go也用的這個112N的盤,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OEM盤還不錯
目前只有101N,115N和125N尾綴的,其他的我沒咋見過。
CDM跑下來5014的順序讀取,4676的順序寫入,Q32T16 4K 803讀取,384寫入,Q1T1 4K 60讀取,105寫入
用HD tune跑200G,緩內速度可以在3700左右在165G的時候出了緩存,緩外速度2000左右
電池雖然這裏標註是84Wh實際上,留了1Wh的冗餘。和Thinkbook14+的85Wh電池同款。
爲啥會取這1Wh?
因爲取消了Bios電池,這樣可以偷點內部空間。(可以去上面看看圖)
如果拔掉電池,相當於“扣Bios電池”Bios的設定就清空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