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頻內存核顯居然提升20%!銳龍7 8700G+技嘉B650E冰雕X進階測試

RDNA 3核顯還能再強一些

就在前兩天,AMD銳龍8000G系列處理器的性能正式解禁了,硬核對它第一印象最深刻的是其優秀的能耗比表現,畢竟近幾代APU的TDP一直都是65W,這次銳龍8000G還加入NPU硬件(神經網路處理單元),屬於首批支持AI引擎的桌面級處理器,妥妥地戰未來。當然最讓人激動的還是銳龍8000G內置的RDNA 3核顯,這是一個完美取代入門級獨顯的方案。

相比常規測試,根據以往的經驗,APU顯然更適合折騰,正好手上有一顆最頂級定位的銳龍7 8700G處理器,從接觸到它那一刻開始,硬核就萌生了一個想法——如何進一步提升這個最強核顯的性能呢?幅度又到底有多少呢?這就是本篇內容所要探討的內容了。

本次測試的主板來自技嘉B650E AORUS ELITE X AX ICE冰雕X,用它來搭配銳龍7 8700G毫無疑問能發揮最大性能,而且它是個人認爲目前AMD白色系主題裝機中最爲絕配的一款主板,至於爲什麼大家可以往後翻一翻看看它的顏值吧。


超頻思路和性能測試

想要發揮銳龍8000G最好的性能,其實第一步並不是超頻,而是把主板更新到最新版本的BIOS,以便獲取最好的AGESA版本,之後再安裝好對應的芯片組驅動,最好把AMD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 24.1.1最新版內測顯卡驅動也安裝好,該版本支持AFMA技術,銳龍8000G上市之後也會同步更新正式版驅動,下測試的常規項目都是以DDR5 6000C30內存頻率進行,有對比會進行說明。

銳龍8000G和銳龍7000系列處理器都有個共同點——AMD官方推薦的DDR5甜點頻率是6000MHz,也就是達到UCLK=MEMCLK(1:1)時效能最好,根據Zen 4架構體質,1:1同頻狀態極限穩定頻率是DDR5 6400MHz,手上這顆銳龍7 8700G並沒有因爲使用更先進的TSMC 4nm FinFET工藝——致使它有所突破1:1的瓶頸。

在以往,銳龍7000不推薦使用UCLK=MEMCLK/2(1:2)模式是因爲邊際效應太強,超頻到8000MHz要花費巨大的精力,但是帶來的效能卻和UCLK=MEMCLK(1:1)狀態下的6400MHz大致相同。

但是,銳龍8000G由於屬於APU類型,它內置的核顯性能和內存是息息相關,這裏就簡簡單單把內存超頻至DDR5 7600C36-46-46-121(屬於偏向EXPO的保守時序),同時開啓技嘉的兩項D5黑科技:High Bandwidth(高帶寬)和Low Latency(低延遲)技術,下面我們來跑跑測試看吧。

CINEBENCH 2024基準測試關於生產力性能最好的標杆跑分軟件,2024版本對於內存方面也有一定要求了,而且測試項目更貼近真實生產力表現。這個項目銳龍7 8700G單核得分111 pts,多核得分1039 pts,雖然閹割了緩存,但是分數會比較接近銳龍7 7700,純大核規格還是靠譜!

AIDA64內存和緩存測試,銳龍7 8700G搭配6000MHz內存在1:1同頻下延遲表現就挺不錯了,比以往的銳龍7000系列家族要好一些,而通過D5黑科技優化的7600MHz,在1:2狀態下整體表現還更出色了,讀寫複製各項帶寬性能都有提升之餘,把內存延遲還壓低了一些,不過邊際效應還是挺明顯。

銳龍7 8700G(Radeon 780M)+DDR5 6000C30 1:1 Fire Strike得分爲9348

銳龍7 8700G(Radeon 780M)+DDR5 7600C36 1:2 Fire Strike得分爲10621,相比前者提升14%

銳龍7 8700G(Radeon 780M)+DDR5 6000C30 1:1 Time Spy得分爲3321

銳龍7 8700G(Radeon 780M)+DDR5 7600C36 1:2 Time Spy得分爲3792,相比前者提升14%

兩項3DMARK理論跑分,超頻內存後的核顯性能果然大漲,能有10%以上就這已經挺欣慰的了,這提升幅度堪比提升了一個顯卡等級,畢竟目前主流的獨顯基本也就是出廠灰燼。只是簡單超個內存,Radeon 780M跑分就可以追求GTX 1650 D6這款獨顯了,要是把核心頻率也動一動,豈不是美哉?接着我們通過六款遊戲實測一下吧。

1080P《戰神4》預設低畫質

銳龍7 8700G(Radeon 780M)+DDR5 6000C30 1:1平均幀數52fps

銳龍7 8700G(Radeon 780M)+DDR5 7600C36 1:2平均幀數59fps,相比前者提升13.4%

1080P《極限競速:地平線5》預設超高畫質

銳龍7 8700G(Radeon 780M)+DDR5 6000C30 1:1平均幀數53fps

銳龍7 8700G(Radeon 780M)+DDR5 7600C36 1:2平均幀數57fps,相比前者提升7.5%

1080P《絕地求生》自定義三項超高畫質

銳龍7 8700G(Radeon 780M)+DDR5 6000C30 1:1平均幀數103fps

銳龍7 8700G(Radeon 780M)+DDR5 7600C36 1:2平均幀數120fps,相比前者提升16.5%

1080P《賽博朋克2077》預設中畫質(FSR自動)

銳龍7 8700G(Radeon 780M)+DDR5 6000C30 1:1平均幀數55fps

銳龍7 8700G(Radeon 780M)+DDR5 7600C36 1:2平均幀數61fps,相比前者提升10.9%

1080P《生化危機4:重製版》預設幀數優先畫質

銳龍7 8700G(Radeon 780M)+DDR5 6000C30 1:1平均幀數73fps

銳龍7 8700G(Radeon 780M)+DDR5 7600C36 1:2平均幀數89fps,相比前者提升21.9%

1080P《小緹娜的奇幻之地》預設中畫質

銳龍7 8700G(Radeon 780M)+DDR5 6000C30 1:1平均幀數60fps

銳龍7 8700G(Radeon 780M)+DDR5 7600C36 1:2平均幀數68fps,相比前者提升13.3%

內存超頻DDR5 7600MHz,六款遊戲實測下來平均提升14%!和3DMARK理論測試是一模一樣的,而且在《生化危機4:重製版》中居然提升幅度高達20%以上,只能說太強了,喫內存延遲性能的《絕地求生》提升幅度排在了第二名,降低內存延遲妥妥有效。其實爲什麼提升這麼大,再看Radeon 780M的顯存頻率就知道了,因爲與內存頻率是關聯的,從3000MHz超頻到3800MHz,這裏有26.6%幅度了......

接下來是常規的散熱和功耗測試,這次使用的最強單塔風冷壓制(後續環節有提到型號),通過10分鐘CINBENC R23多核項目烤機後,核心電壓爲1.3V左右,銳龍7 8700G的CPU二極管溫度穩定在最高76℃,相比原裝散熱器要好不少的,CPU功耗爲98W,此時CPU風扇還沒有達到滿轉狀態。

銳龍7 8700G超頻到全核5.2GHz後的烤機表現,由於電壓優化到1.28V左右,CPU二極管溫度最高也只有78℃,CPU功耗爲104W,潛力還算不錯的,功耗和溫度還能保持原有的水平。


Stable diffusion AI繪畫、NPU硬件和AFMF

Radeon 780M除了可以玩遊戲以外,它還能跑Stable diffusion AI繪畫,而且效率還算過得去,在DirectML部署加速下,默認512X512分辨率下出一張圖只要35秒左右,性能並不比一些入門級的千元獨顯差,你不妨仔細看一下這款最強核顯的GPU-Z規格就知道原因了。

另一方面,Radeon 780M也可自由分配顯存,個人建議最佳是8GB(最大爲16GB),因爲和常規的32GB DDR5容量分配起來比較合理,在使用SD插件或者更高輸出參數作業時,即便是8GB也要比大部分千元級顯卡的4GB強多了。

銳龍7 8700G本身還有一個讓人容易忽略的細節,那就是它已經內置了站未來的NPU硬件,現階段內測版的遊戲加加,已經可實現不損耗任何CPU、核顯性能,單獨調用NPU硬件來自動錄製超能時刻,也就是NPU硬件會幫你捕捉擊殺鏡頭。今年微軟即將正式發佈Windwos 12最新操作系統,屆時擁有NPU硬件的處理器將會非常喫香——海量的AI輕度應用需要NPU硬件纔可運行,銳龍7 8700G這波超前配置操作可以說是滿分了!

最後,Radeon 780M作爲最新的RDNA 3核顯,它也是完美支持AFMF補幀技術的,只要不是全屏遊戲,兼容性和效果就很不錯,如果你覺得光是內存超頻不夠玩,也可以試試疊加AFMF來使用,通常單單開啓AFMF技術,某些遊戲就有100%的提升幅度。當然,Radeon 780M還支持更進階的FSR 3補幀技術,只不過現階段支持的遊戲比較少而已。


本次參與測試的核心硬件

本次測試全程使用的主板是來自技嘉的B650E AORUS ELITE X AX ICE冰雕X(以下簡稱B650M冰雕X),包裝上註明了支持四年全國聯保,用起來無疑是更安心。B650E冰雕X第一眼看上去的感覺就是驚豔——白得徹底,從散熱裝甲再到PCB都是相同的純淨格調,絕對是各位純白裝機的首選,要知道本來AMD的白色主板就是幾乎沒有的。

配件方面,B650E冰雕X提供了簡易說明書、SATA數據線、坐立式、帶磁吸的Wi-Fi天線以及一體式跳線插座,配件數量不多但每一樣都有它的實際作用。

B650E冰雕X在I/O裝甲上設計了巨大的AORUS字眼,通電之後是支持RGB燈效的,足夠簡潔的風格簡直是完全呼應上這純白的外觀了。主板供電體系採用12+2+2相,分別對應CPU供電、核顯供電以 及輔助供電,CPU、核顯供電還是60A Dr.Mos規格設計,應對銳龍7 8700G就是輕輕鬆鬆了。

主板擁有四根DDR5內存插槽,單一插槽支持48GB容量最大高達192GB,頻率方面最高支持超頻DDR5 8000MHz,也是這次超頻作業順利的關鍵所在,另外如果你不想花太多精力去研究內存參數,主板當然的D5黑科技一鍵開啓優化就能幫到你。

B650E冰雕X擁有一根橡膠內襯條強化的超耐久顯卡插槽(還帶背板加固設計的),卡扣也是快易拆設計,插槽最高支持PCIe 5.0X16速率運行,完全可滿足現階段及未來的顯卡。至於其他兩個PCIEX16插槽則是兼容PCIe 3.0X1速率,適合擴展第三方的設備。

B650E的散熱裝甲和M.2插槽從拆卸到安裝都是免工具的,真正做到全程人性化流程,值得點贊!M.2插槽擁有三組,第一組是支持PCIe 5.0X4,這是基於CPU帶寬分配的,其他兩組均是PCIe 4.0X4,來自PCH芯片組。

B650E冰雕X的I/O接口一覽,擁有Q-Flash Plus按鈕、4*USB 2.0、Wi-Fi 6E無線網絡、1*HDMI 2.0、1*USB Type-C、2*USB 3.2 GEN 2 Type-A(紅色)、5* USB 3.2 GEN 1 Type-A(藍色)、2.5G網口以及三組音頻接口這些配置。首先它多達12個USB接口足夠讓99%的玩家滿足,其次這款搭配銳龍8000G系列處理器時,也可以讓這個USB Type-C滿血達到40Gbps速率,對於經常有大容量數據傳輸的用戶來說簡直就是福音般的存在了。

本次測試所用到超頻內存來自朗科高端系列——Z RGB DDR5 6200 16GB*2套裝,包裝以標誌性的“Z”字母襯托內存主體,第一感覺就是高大上,上下方位分別標註了四大主板廠商的RGB標準支持、終身保固服務特性。

朗科Z系列內存DDR5主打就是高頻高性能,頻率從6000MHz一直到8000MHz都有劃分產品,本次體驗的是Netac Z RGB DDR5-6200屬於相對主流的定位,它的超頻潛力依然非常大,得益於海力士A-Die顆粒,在本次銳龍7 8700G測試中就成功從6200MHz超頻至7600MHz穩定使用。

朗科Z RGB DDR5的外觀絕對是機箱裏靚麗的一道風景線,鋁合金散熱片上延續了絕影系列的電鍍銀工藝,在表面還勾勒出“Z”字母的棱角處理,整體呈現出靚麗的鏡面效果。在日常裝機的時候,建議機箱內最好搭配儘可能多有RGB燈光的硬件,內存的質感就會顯得更強。

另一面貼着產品標籤,標註了SN碼和相關參數,支持XMP 3.0超頻配置,開啓後達成DDR5 6200CL32-38-38-96 & 1.35V,時序調教屬於常見組合,其實更重要是它的超頻潛力,建議動手能力強的玩家都手動超頻一下。

本次測試的CPU散熱器來自利民U120EX REV.4白色款,定位是單塔風冷旗艦,具有空氣解構學鰭片設計,整體高度只有157MM,並且這款散熱器擁有“歪脖子”的兼容處理,爲的就是塞下兩枚120mm風扇,這想法可以說很瘋狂。

散熱器搭載兩把TL-B12W,採用S-FDB軸承,具有並點膠3軸向動平衡的處理,最大風扇轉速可達到2150RPM±10%,定位屬於高端性能扇。

U120EX REV.4雖然屬於單塔風冷結構,卻配備多達6根AGHP逆重力熱管,並採用全電鍍迴流焊扣FIN工藝,做工是登峯造極的天花板水平了。


結語

全文折騰下來,折騰銳龍7 8700G的樂趣是無限放大的,超頻內存的同時也給核顯帶來很大的性能提升,提升平均幅度達到15%,部分遊戲甚至超過20%以上,配合技嘉B650E AORUS ELITE X AX ICE冰雕X的D5黑科技優化,小白玩家也能輕鬆搞定超頻,值得一提的是,本文還沒有涉及到核心頻率超頻,也就是說銳龍7 8700G的核顯性能還有很大的發揮餘地存在,下次有空我們再來搗鼓搗鼓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