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9的4K 144Hz NanoIPS屏,飛利浦279M1RVE專業電競顯示器分享

一臺白色的4K 60Hz顯示器,從2019年一直使用至今,你們說是因爲真愛呢,還是純粹因爲窮?我不說大家應該也都懂。

時至2024,咱也終於將升級顯示器給提上了日程。而當下的顯示器行情,即便是4K高刷,也早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甚至千元左右,都能買到4K 144Hz的顯示器(VA)。當然,遊戲顯示器依舊還是性能表現更均衡的IPS面板更爲主流,其中又以Nano IPS最受遊戲玩家青睞,市場行情也基本在3K左右。

兼顧4K遊戲以及生產力的雙重需求,咱最終選定了這款飛利浦279M1RVE電競顯示器。並以純外行的身份帶大家一起去深入瞭解下咱的新裝備。弱弱滴問一句,保鮮膜包裹是時尚麼?

先來個綜述:27寸NanoIPS面板,3840*2160(4K)分辨率,最高刷新率144Hz,顯示色彩數10.7億(8bits+FRC),屏幕亮度可達450cd/m²,擁有Displav的HDR600認證,支持98% DCI-P3、112% NTSC、133% sRGB、110.1% Adobe RGB全色域廣域覆蓋。支持OD加速和NVIDIA G-Sync Compatible顯示技術,屏幕最低響應時間可達1ms GTG。內置DTS音箱,搭載AI燈效,擁有1個65W Type-C、1個DP 1.4(支持DSC顯示流壓縮技術,可實現單線無損傳輸4K 144Hz 10bit視頻信號)、3個HDMI 2.1、1個3.5mm耳機音頻孔、1個USB-B、4個USB-A接口,日常活動價3299元;

開箱及細節

外箱無損,必須給物流先點個贊。顯示器外包裝整體採用了暗藍色配色,包裝正面印有顯示器本體渲染圖以及NanoIPS、流光溢彩、4K144Hz、HDR 600、低延遲輸入等特色功能的標識。包裝右下角還有紅點設計獎的認證標識;

側邊的拆箱及安裝教程,實用又貼心。

對於顯示器來講,掀蓋式包裝比常見的抽拉式包裝操作更方便。瓦楞紙紙託材料,環保又實用。

配件明細:1個支撐杆、1個底座、1根 DP 1.4視頻線、1根HDMI視頻線、1根Type-C to Type-C多功能線、1根USB-A 轉 USB-B數據線以及一組電源適配器;

其中,顯示器配備的HDMI線爲經過了HDMI視頻聯盟認證過的Ultra High Speed 超高速HDMI 2.1視頻線。Type-C數據線則支持大功率快充和數據傳輸,不過長度略短;

方形電源適配器,最大可提供230W的功耗輸出,四角有防滑軟膠墊

高強度結構鋼材質支架和底座,用料紮實,上手分量很足。風格偏簡約,表面採用了陽極噴砂表面處理工藝,搭配純黑的配色,質感表現優秀,其中,底座的兩端還印有飛利浦的品牌和系列LOGO;

T形底座上,配備了3組軟質防滑腳墊。而在支架後方,配備了理線槽;

支架的組裝非常簡單,只需要將支架的預留的卡榫接口對齊後,並擰緊底座下方的手擰螺絲即可;

顯示器還配備了一塊可拆卸遮光罩。遮光罩內部覆蓋了一層高密度植絨吸光布,可以有效吸收來自屏幕外側的雜光,保證玩家可以正確的看到顯示器顯示的畫面色彩。

整個遮光罩分爲三塊遮光板,其中,在頂部遮光板的中部還設計了一塊用於安裝校色儀的掀蓋式開窗。兩側的遮光板則通過配件盒中配備的金屬插銷杆與遮光板上的卡榫連接固定在一起;

純黑配色的顯示器本體,三圍:609 x 353 x 75mm。四面窄邊框設計(3mm內),可以大幅提升遊戲、觀影時的沉浸感;

顯示器背部線條設計棱角分明,背部中心爲顯示器的Vesa支架接口,支架最大支持安裝100 x 100mm規格的Vesa壁掛支架。四邊則是一圈流光溢彩LED燈珠,其中上下邊各有10顆,左右兩邊則有6顆。裸露的燈珠設計,讓整個背面相對粗獷;

五向OSD控制按鈕,開關的鍵程較短,按壓手感也比較清晰,並且,OSD的控制搖桿還預設了多種快捷操作模式,不用進入OSD菜單,即可開關顯示器上的某些常用的功能;

接口方面:外置DC電源接口 *1、Type-C接口 *1,DP 1.4 *1,HDMI 2.1 *3,3.5mm耳機音頻孔 *1,USB-B *1,USB-A *4。其中,DP視頻接口支持DSC視頻信號壓縮技術,可以實現單線傳輸4K 144Hz 10bit視頻信號的功能,3個HDMI 2.1接口則最高支持傳輸4K 144Hz 12bit的視頻信號。Type-C接口除了支持PD 65W的反向快充功能以外,也支持DP Alt視頻傳輸功能,可以實現單線傳輸4K 144Hz 8bit的視頻信號。4個USB-A接口提供了2種不同顏色的接口,黃色的接口支持關屏後充電的功能,藍色的則不支持;

顯示器背部的右下角還提供一個隱蔽的物理防盜鎖釦;

將已經組裝好的顯示器支架,對準顯示器背部的接口,輕輕一壓,就完成了顯示器的組裝;

低調又有質感的顯示器成品,通電之後,顯示器背部的32顆高亮LED燈珠,可以營造出非常不錯的電競氛圍。在顯示器的OSD菜單頁中,還可以開啓光音同步或光影同步功能,讓顯示的背部燈光可以跟隨顯示器內的聲音或畫面進行同步調節;

可動性方面,顯示器支持大範圍調整,上下最大支持130mm的高度調節,平面支持-90°~ +90°的橫豎屏調節,前後支持-5°至+20°的俯仰調節,左右也支持-35°~+35°的旋轉。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調整顯示器的角度,解放觀看屏幕時帶來的脊柱壓力,放鬆頸椎;

使用體驗

使用DP線,將顯示器與主機連接。

進入顯示器工程模式後,可以看到顯示器採用的是滿血LG R8顯示器屏幕,屏幕型號爲LM270WR8-SSA1。整體表現上,這塊LG R8的屏幕素質與友達7.0相差不大,支持原廠HDR 600動態範圍顯示;

不同的是,LG R8屏幕採用了Nano IPS面板,屏幕亮度、色域覆蓋均高於友達7.0。在經過飛利浦的調校之後,顯示器的最高刷新率達到了144Hz,像素密度爲163ppi,屏幕亮度達到了450cd/m²,對比度達到了1000:1,在開啓了HDR模式後,屏幕亮度最高可達700 nit以上,遠超HDR 600的標準。27寸的屏幕尺寸搭配上178°的超大可視角度,讓玩家在遊戲之餘,也可以躺在沙發上舒舒服服的享受影音時光;

DCI-P3色域達到了98%,NTSC色域達到了112%,sRGB色域達到了133%,Adobe RGB色域也達到了110.1%。色準方面,Delta E<2,色深方面,顯示器最高支持10.7億色彩數的畫面。

同時,顯示器也支持OD加速功能,搭配上NVIDIA的G-Sync Compatible顯示技術,屏幕的最低響應時間可達1ms GTG。同時,得益於飛利浦獨創的SmartUniformity技術和不閃屏技術加持,顯示器也可以展現出更加真實的色彩表現,避免顯示器出現過飽和或亮度過高的問題;

咱不是專業的玩家,手邊也沒有專業的測試設備,就用在線測試軟件對顯示器進行簡單的測試校驗,順便看一下這塊顯示器的品控與出廠調校如何;

在純色背景下,我們可以快速排查出屏幕是否存在亮點、暗點、壞點等像素點異常的問題。在切換觀察了多個不同顏色的純色背景後,整個顯示器沒有出現亮點、暗點、壞點的問題,切換到純黑背景之後,屏幕邊緣也沒有發現漏光,看來飛利浦在顯示器的出廠調校上確實下了不少功夫,Nano IPS與分區控光技術對於屏幕漏光的控制也很出色;

將畫面切換爲漸變背景後,屏幕中各區域對於顏色的淡化處理也十分平滑,沒有相鄰色塊變化差異過大的問題;

開啓HDR模式後,屏幕對於色彩過度、暗部細節的處理也依舊優秀;

硬件出彩,但OSD菜單,個人感覺有那麼一丟丟普通,不過功能足夠豐富。玩家可以對顯示器的背部燈光、亮度、對比度、Gamma值、清晰度等設置進行自定義調節。同時,玩家也可以對信號接口、接口刷新率、OSD位置、色溫等參數進行調節;

此外,顯示器還針對不同的遊戲場景,提供了多種預設。在Adaptive-sync自適應垂直同步技術和Smartresponse拖影消除技術的加持下,顯示器在面對水花、煙霧等場景時,可以有效避免拖影對玩家視覺觀感的影響。同時,對於FPS玩家,飛利浦還特別提供了輔助瞄準的十字準星功能,讓玩家在進行盲狙時,可以更加準確;

遮光罩,對於經常處理攝影照片、設計做圖的用戶,也可以有效避免環境光對屏幕色彩表現帶來的影響。也能讓遊戲時,得到更好的沉浸式體驗。不過日常是否使用,看個人習慣,因人而異。

通過內置的PBP功能,顯示器最多可同時顯示兩臺設備的畫面,搭配上OSD中的KVM功能,讓玩家可以只通過1套鍵鼠設備就能控制兩臺設備的畫面;

支持旋轉的屏幕支架,也讓這塊顯示器在辦公、瀏覽網頁的時候可以獲得更加寬闊的觀看體驗;

這樣一款支持4K高清、144Hz高刷以及支持HDR 600顯示的顯示器,會是你的菜麼?

使用小結

還是有必要重申一下,電腦裝機咱勉強算得上專業,但是顯示器測試,咱確實是門外漢。其實手持較色儀的,也不一定是專家。如果每臺顯示器都需要玩家自己調教,那隻能說明品牌方出廠調教的失敗。從開箱細節到實際使用體驗,飛利浦279M1RVE給我的感覺都非常不錯。極窄邊框、獨特的T字底座設計,簡潔但又足夠硬核。遮光罩、雙5W音響、AI燈效、全功能Type-C接口等細節,將顯示器使用體驗感直接拉滿。而G-Sync技術、1ms超低屏幕響應等軟實力也能夠給玩家帶來更好的遊戲體驗。再對比下我之前常用的4K 60Hz顯示器,真的再也回不去了。綜合而論,279M1RVE這款4K 144Hz顯示器不論外觀顏值還是性能都非常符合我的預期。

4K高刷顯示器體驗好不好,值不值得買,到入手的時候了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論是電競遊戲還是影音娛樂,4K顯示器的優勢都可以說是顯而易見的(分辨率越高,像素點就越多,PPI值也越大,圖像也更加細膩,能顯示的內容也更多)。尤其對於喜歡FPS類遊戲的玩家來講,4K144Hz能帶來的體驗跟4K 60Hz真的也不是一個量級。而對於喜歡3A大作的玩家來講,時下的主流電腦配置,也早已不再是4K 60Hz就是巔峯的時代。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