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7800X3D性能最大化—技嘉B650M冰雕+宏碁掠奪者凌霜DDR5實測

前言

熟知硬件的朋友都知道,英特爾第14代酷睿架構和上一代是相同的,除了14700K(KF)以外其他基本就是擠牙膏的節奏,反觀AMD這邊現在是更有吸引力——搭載3D V-Cache技術的7800X3D前陣子盒裝價格直接降到了2599元,一套平臺組裝下來至少比酷睿i9-14900K便宜4000~5000元,重點是它倆遊戲性能可是平起平坐的!並且7800X3D在競技網遊方面是妥妥領先的~

另一方面,AMD純白主題裝機方案一直以來都挺難達成,畢竟白色AMD主板的選擇實在太少了,而技嘉最近推出了全新的冰雕系列主板,這個產品線的共同賣點就是從散熱片到PCB均採用白色設計。其中B650M AORUS ELITE AX ICE冰雕這款主板,就很適合主流玩家用來組建AMD白色方案,這篇內容就來開箱體驗一下吧,順便也探究一下如何把7800X3D的性能發揮到最大。


主板及配件開箱

B650M冰雕包裝,正面採用了全新的雕頭素描風格設計,看着就很簡潔,右下方是4年全國質保的標註,技嘉主流定位以上的主板就有這福利,這也是它的最大優勢之一。

配件一覽,B650M冰雕擁有簡易說明書、SATA數據線和白色的Wi-Fi天線,其中Wi-Fi天線是採用立坐式,而且還是帶磁吸屬性的,怎麼安置都挺方便。

B650M冰雕外觀,第一眼就覺得很靚麗了,除了部分I/O是黑色以外,散熱裝甲、PCB、主板扣具均採用雪白色配裝,目前千元價位也只有這麼一款徹底白色化的B650 MATX主板可選,技嘉敢在競爭最激烈的區間推出這樣獨一無二的主板,一定有它的過人之處,下面來盤點一下其賣點和細節吧。

B650M冰雕採用了12+2+2相供電,其中服務於CPU VCore部分達到了12相,核顯部分是2相,它們的Dr.Mos最大電流支持達到了60A,配合帶複合式剖溝結構+6mm熱管的散熱裝甲,驅動銳龍9級別的處理器也無壓力,本文測試的7800X3D顯然就更輕鬆了。

主板擁有四條DDR5內存插槽,單一插槽支持48GB容量最大192GB,內存頻率標稱最高超頻至DDR5 8000MHz,已經突破早期的DDR5 6400MHz上限,這是因爲AMD自從升級了AGESA 1.0.0.7B微碼後,DDR5內存和英特爾一樣也能超高頻,挺適合AMD發燒玩家折騰的。

B650M冰雕擁有一根金屬加固PCIe 4.0X16顯卡插槽,下方黑色的PCIe插槽則支持PCIe 4.0X4,在它們之間是兩組M.2插槽,由一整塊散熱裝甲覆蓋,靠上方的M.2插槽支持PCIe 5.0X4,爲將來GEN 5固態硬盤普及做好兼容準備,而下方M.2插槽則是PCIe 4.0X4。

背部I/O擴展方面,基本上和之前的B650M小雕一致,擁有4*USB 2.0、Wi-Fi 6E無線網絡、1*HDMI、1*DP、1*USB 3.2 Gen 2x2 Type-C、2*USB 3.2 GEN 2 Type-A(紅色)、5* USB 3.2 GEN 1 Type-A(藍色)、2.5G網口以及ALC 897音頻芯片驅動的接口(帶數字光纖輸出)這些配置,接口類型和數量對於主流玩家來說是完全管飽了。

最後看下其他接口配裝,內存插槽左方是CPU_FAN和CPU_OPT插針,使用水冷方案的時候就很方便接線了,右側則是兩組RGB插針+一組ARGB插針。

內存插槽右側下方,有一個SYS_FAN接口,在它下方則是一個簡易的重啓按鈕,便於裸機測試時使用,而B650M冰雕也有一個USB 3.2 Gen 2X2插座,用於爲機箱前置擴展出一個Type-C接口。

主板的右下方區域,是另外兩組SYS_FAN插座,另外CLR_CMOS插針也在此處,需要清楚CMOS數據只需要螺絲刀短路一下就好,或者可以連接機箱重啓按鈕更方便。

主板左下方區域,則是最後一組SYS_FAN接口,此處還有一組RGB插針和一組ARGB插針,這款主板雖然屬於MATX規格,但它擁有的風扇和燈帶插座數量還是挺多的,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對於X3D系列處理器家族,最適合遊戲玩家入手的型號自然是銳龍7 7800X3D,它擁有96MB巨大L3緩存,八核心的規格也讓遊戲調度更好,設計TDP只有120W,它所需配套的硬件要求也不高,加上本身是八覈定位,整套平臺安置下來成本就很低。

銳龍7000系列處理器的甜點頻率是DDR5-6000MHz,那麼選擇一套預設時序低的DDR5 6000內存就很必要,本次測試選用的是宏碁掠奪者的Pallas II凌霜DDR5 6000 16GB*2套裝,凌霜系列是面向主流DDR5市場,頻率方面擁有5200 /6000 /6400/6600 MHz四種可選,顏色可選銀和黑兩種,也就是對應白色和黑色裝機方案。

內存採用了足夠厚重的鋁合金散熱裝甲,妥妥存在的金屬質感,在其表面也能看到一些修飾的簡約元素:Pallas II、PREDATOR以及DDR5 LOGO,在內存上方還有一個用雪花圖案覆蓋、銀邊劃界的區域,也就是對應上“凌霜”這個命名。

內存背部有產品的參數標籤,該內存同時支持Intel XMP 3.0和AMD EXPO技術,開啓後能達成DDR5 6000C30-38-38-76 & 1.35V,低時序調教對於銳龍7000系列處理器也有正向作用,這款內存標稱是採用海力士原廠顆粒(手上這款是A-Die),超頻潛力也巨大,還內置了溫度傳感器,動手能力強想挑戰極限超頻那是必須的。

內存雖然沒有RGB燈設計,但在頂部位置是採用了更精緻的拉絲質感處理,檔次感更上一個臺階,裝在B650M冰雕上沒有任何違和感——統一的金屬質感、和白色PCB也相稱。

前陣子超頻三推出了[臻]系列雙塔風冷的RZ620,現在又迎來了4熱管單塔風冷旗艦[臻] RZ400,用它來壓制銳龍7 7800X3D就再好不過了,外觀上RZ400在頂蓋部分採用鋁材陽極噴砂工藝的三角幾何造型,使整體看起來更精緻,整體高度也只有155mm,能兼容大部分機箱。

散熱風扇採用F5 R120性能風扇,軸心是星環金屬風格點綴,四周自帶減震降噪墊,有m/g級動平衡矯正,而風扇轉速範圍爲500-2200 RPM,在最大轉速時可提供86.73 CFM的風量和3.2 mmH20的風壓,最大噪聲值僅爲32 dBA。

鰭片羣採用扣Fin+折Fin工藝結合,其中安裝風扇那一面採用了三角波浪鰭片矩陣,官方宣稱利用氣動聲學可有效減少風切聲,所以得注意安裝不要弄錯方向了。

RZ400採用HDT 4.0 PRO工藝底座——四熱管直觸設計,表面打磨得很平整沒有瑕疵,熱管也採用新的技術加持,無論是水平或者垂直安裝都可以發揮應用的散熱性能。性能方面,RZ400官方標稱可輕鬆壓制180W的Core i5 13600K,確實很強悍了。


性能實測

簡單說下測試環境,常規項目中內存會開啓EXPO技術達成DDR5 6000C30狀態,至於銳龍7 7800X3D本身就不能超頻BIOS默認即可,操作系統是最新Windows 11 23H2,NVIDIA顯卡驅動是最新GameReady 546.33 WHQL,顯卡使用RTX 4090最大程度降低瓶頸也挺適配7800X3D,開啓Resizable BAR技術爲顯卡提升一些性能,測試時環境溫度爲10℃左右。

CINEBENCH R23項目,銳龍7 7800X3D單論測試項目多核跑分爲18336 pts,單核跑分爲1818 pts,對於這顆專爲遊戲誕生的U而言,生產力性能表現確實不亮眼,多核部分相當於銳龍7 7700,單核部分僅有銳龍5 7600的水平,畢竟堆疊3D V-Cache使其頻率也降了不少,不過買這顆U的朋友,一般的輕度生產力需求它也足夠應付了。

用B650M冰雕測試一下朗科絕影NV7000-t 4TB這款GEN 4旗艦級固態,CrystalDiskMark峯值性能Q8TI測試,連續讀取速度爲7418.99 MB/s,連續寫入速度爲6493.94 MB/s,4K隨機讀寫爲IOPS分別是931K和1047K,在這個AMD平臺可以完美跑滿官方數據,固態溫度在主板散熱片輔助下表現相當好,負載時最高只有47℃。

銳龍7 7800X3D運行CINEBENCH R23十分鐘多核項目,實測RZ400此時最高轉速爲2000RPM,CPU二極管溫度爲75℃,MOS溫度僅爲34℃,CPU Package功耗爲98W

對於銳龍7 7800X3D來說,其負載策略和所有銳龍家族處理器一樣,它是頂着最高頻率跑,實測距離溫度牆還有一大堆距離,大多數情況下溫度表現也不會有太大差距,變相就是對CPU散熱器要求並不高,四熱管就是最好的歸宿,RZ400的風扇還沒出盡全力就能輕鬆把它壓制了。

接下來對銳龍7 7800X3D進行性能最大化釋放——也就是針對其內存部分,第一種方法相對簡單一些,我們都知道AMD官方推薦的甜點頻率是DDR5 6000MHz,這個時候內存是基於1:1同頻實現,所以效能理論上是最好的。

不過CPU的體質肯定也不止這個上限,在保持1:1情況下一般最多可衝擊到DDR5-6400MHz(必要時可以對CPU SA加壓),凌霜DDR5 6000C30這款內存就可以直接上6400MHz並保持原有的C30時序,再選中UCLK=MEMCLK就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再打開技嘉D5黑科技:High Bandwidth(高帶寬)和Low Latency(低延遲),此功能針對內存時序進行自動優化,這樣就完成內存優化了。

第二種方法就是採用UCLK=MEMCLK/2模式,也就是1:2分頻狀態,讓銳龍7 7800X3D可以衝擊到DDR5 6400以上的頻率,凌霜DDR5 6000C30這款內存手動超頻可達成DDR5-7600C34-44-44-52,VDD和VDDQ電壓設置爲1.5V,具體小參設置如上圖,僅供參考。下面來對比一下DDR5 6000C30(EXPO)、DDR5 6400(1:1)+D5黑科技優化以及DDR5 7600(1:2)手動超頻三種狀態下的性能差異吧。

凌霜DDR5 6000C30-38-38-76 EXPO設定,AIDA64內存和緩存測試

凌霜DDR5 6400C30-38-38-76(1:1)+D5黑科技優化,AIDA64內存和緩存測試

凌霜DDR5 7600C34-44-44-52(1:2),AIDA64內存和緩存測試

EXPO配置下,銳龍7 7800X3D的內存延遲是70ns,由於架構特殊也比規格相近的銳龍7 7700X高一些,這時候就更有必要去優化了。

在保持1:1同頻模式下,DDR5-6400配合D5黑科技使其帶寬和延遲性能都得到不錯的提升,延遲方面甚至降到了63ns,這個狀態下還能0錯誤通過MemTestPro烤機測試,非常給力。

而分頻模式說實話就有點大費周章,即便超頻到DDR5-7600,並且還優化了時序和小參,最終表現和DDR5 6400(1:1)是基本差不多的,甚至內存延遲測試了好幾次,怎麼都是差一點才追上同頻模式。

三種內存狀態下的PugetBench for Photoshop基準跑分,DDR5 7600(1:2)狀態分數是最高的,相比EXPO配置提升了2.7%,而DDR5 6400(1:1)提升稍微小一丟丟,相比EXPO配置提升達到1.8%,本身Photoshop是主要關聯CPU性能的,所以內存方面也會有一些影響。

三種內存狀態下的7-ZIP基準跑分,這個項目則是DDR5 6400(1:1)狀態更勝一籌,壓縮性能相比EXPO配置提升5%,而DDR5 7600(1:2)只提升3%,差距明顯一些,不過兩者的解壓縮性能基本一致,提升幅度也小,因爲解壓縮性能關鍵取決於CPU核心和多線程。

2160P《永劫無間》預設極高畫質

DDR5 6000C30 EXPO平均幀數184fps,DDR5 6400(1:1)平均幀數193fps,DDR5 7600(1:2)平均幀數194fps,後兩者提升都在5.2%左右

2160P《絕地求生》自定義三超高+120%渲染畫質

DDR5 6000C30 EXPO平均幀數339fps,DDR5 6400(1:1)平均幀數362fps,DDR5 7600(1:2)平均幀數361fps,後兩者提升都在6.7%左右

這次遊戲測試直接是在4K分辨率進行,兩種超頻方式提升都達到了5%以上幅度,對於電競類遊戲顯然更敏感一些,尤其是《絕地求生》這個項目,酷睿i9-14900K本來就要落後於銳龍7 7800X3D,看來兩者同樣進行內存超頻之後,銳龍7 7800X3D還是會遙遙領先,喫雞玩家在追求高刷情況下完全可以優先選擇銳龍陣營了。

最後簡單對凌霜DDR5 6000這款內存進行散熱測試,超頻到DDR5 6400(1:1),並開啓D5黑科技狀態下,通過MemTestPro烤機最高溫度僅爲31℃,待機溫度爲22℃,這套內存在冬天超頻簡直不要太爽,連輔助風扇也不需要了,折騰起來吧朋友。


結語

全文測試下來結論也有了,銳龍7 7800X3D性能最大化(包括全系銳龍7000也一樣)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在1:1同頻狀態下將內存超頻至DDR5 6400MHz,配合時序優化就可以達到最佳狀態,電競遊戲性能保底提升5%左右。

如果不懂調時序,搭配技嘉B650M冰雕這樣自帶D5黑科技的主板就很方便,它也是目前AMD純白主題裝機最佳MATX主板,整體用料和功能設計毫無短板。至於內存方面,可以優先選擇宏碁掠奪者凌霜DDR5這樣的低時序產品,原廠海力士顆粒調教起來很輕鬆,散熱性能也很不錯。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