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GA Pro這個系列一直是聯想YOGA系列產品下主打品質和性能的主力機型,自從YOGA產品線細分之後,不管是常規版的YOGA pro 14s還是配置性能更高的至尊版,一直主打的是中高端的產品定位,而隨着YOGA 14c的後繼無人,以及隔壁小新系列後來居上,今年的YOGA系列在主流價位段賽道似乎還未曾發力,相比當年在主流價位喊出”質價比“這一口號的YOGA 14s, YOGA系列的產品線漸漸變得不那麼”接地氣“,而YOGA Pro 14s 2023輕盈版的到來則順利的填補了這一塊的空白,去掉了YOGA pro系列常規版的觸摸屏,換裝了性價比更高的銳龍處理器,加上更加輕量化的機身和更加親民的價格,讓YOGA系列在5-6K這個主流價位段似乎又恢復了競爭力,同時在這款機器上我們似乎也看到了未來輕薄本的一種發展趨勢,主流價位的輕薄本發展必然會更加全能,更好的適配用戶全場景應用的需求:
機器詳細配置如下:
開箱和外觀:
機器相比YOGA pro14s常規版區別不大,深空灰配色的全金屬機身,典型的YOGA家族式設計:
右下角是醒目的YOGA logo:
與之對應的是左上角的聯想金屬銘牌:
B面則是一塊14.5英寸的16:10的3K屏幕,屏幕素質和分辨率和酷睿常規版以及至尊版保持一致,就是拿掉了觸控並且改成了抗眩光霧面屏,屏幕觀感很舒服,這波屬於高端產品屏幕下放了:
屏幕還是採用了劉海的設計,集成了IR人臉識別攝像頭,可以做到開蓋即開機,人臉識別,人走鎖屏,也方便單手開合:
機器採用一體式轉軸設計,支持180°開合,C面的鍵盤採用標準鍵盤設計,1.5mm鍵程,以及.03mm的下凹設計方便貼合指肚,長期打字不至於難受,鍵盤支持三檔背光調節以及智能感光,可以配合環境光線自動亮起,這個設計對打工人比較友好,環境多變的時候不用操心鍵盤燈開啓的問題:
鍵盤下方是一塊尺寸較大的觸摸板,觸感相當絲滑,手感比較細膩,僅最上方區域按壓比較難受,其餘大部分區域按壓反饋還是比較乾脆的,這個價位輕薄本正常水平:
機器側面腰線就要圓潤許多了,免不了要想起去年那句“溫潤如玉”的廣告詞,事實上這個脫胎於珠寶的圓潤設計也是從2022款YOGA機型上繼承而來,配合絲滑的表面觸感和出色的做工,機器從側面看質感相當不錯:
右側接口依次爲:USB3.2-A,3.5mm音頻媒體接口,電源開關,以及攝像頭物理電控開關。
左側接口則爲HDMI2.1,一個全功能USB-C,和一個USB4:
整機不帶電源重1.48kg,和官方標的出入不大,比酷睿版的1.59kg略輕,帶上100W的電源適配器旅行重量爲1.89kg,本如其名,確實輕盈了一些,機器支持100W PD充電,出門可以換裝個輕便點的PD充電器:
總得來說整機外觀質感都非常不錯符合YOGA系列的定位,深空灰的配色簡潔也不失商務範,比較百搭,不管是喜歡時尚商務範的朋友,還是年輕喜歡顏值的學生朋友,都是個不錯的選擇:
屏幕:
機器採用了一塊14.5英寸3072x1920 16:10 IPS 120Hz高刷屏,400nit並且全程DC調光,約250PPI,14寸的屏幕上這個分辨率和PPI已經接近人眼視網膜感知,實際觀感相當不錯,屏幕素質脫胎於酷睿版的機器,8000元往上檔位的機器屏幕下放素質總歸不會差,並且這塊屏幕支持100% sRGB和100% P3色域切換,實測下來的數據也相當不錯,以100% sRGB模式下爲例,機器色域覆蓋爲99.9% sRG色域容積爲106.3%:
色域曲線覆蓋的還是比較準的:
平均ΔE*00僅有0.44,偏移量相當低:
一片綠:
屏幕色溫稍微有點偏暖,最大亮度下色溫6900K左右:
Gamma偏移也不大:
這塊屏幕雖然拿掉了touch,但是其素質仍然是同價位頂配級別的,完全可以拿來就用,另外聯想智能AI引擎可以根據使用場景自動切換屏幕色溫,比如在使用剪輯等生產力軟件的時候自動切換到P3色域,以獲得更廣的色域覆蓋範圍:
性能方面:
CPU及核顯:
YOGA Pro 14S輕盈版換裝了AMD 銳龍R7-7840HS處理器,8大核16線程,最大頻率5.1Ghz,採用AMD 4nm工藝進一步提高能耗比:
在3D MARK的cpu profile測試中,這顆CPU取得了最大線程7432的成績,
而在R23的跑分測試中,這顆R7-7840HS單核跑分爲1746,多核跑分則爲16226:
這個級別的CPU滿足一般的日常辦公和輕度娛樂早已不是問題,只看紙面參數的話似乎和13500H半斤八兩。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顆7840HS上搭載的Radeon 780M獨顯,採用全新的RDNA 3架構,768個流處理器:
同樣在3D MARK的TS跑分中,顯卡分得分爲2988,這個分數已經介於1650和1060之間,也就是說,這顆核顯擁有1080P下運行大多數PC遊戲的性能:
而在極限散熱測試中,機器在維持整機60W的情況下,核顯頻率可以彪到1920Mhz:
通過拆機圖可以看到,機器爲保證這個散熱水平採用了雙風扇雙熱管的設計,並且風扇尺寸在14寸的機器裏已經算很大個的了:
風扇本身採用渦輪增壓靜音設計,使得高負載下的最大噪音得到有效改善,人位噪音大概在52db左右:
同時表面最高溫控制的相當不錯,最高溫集中在轉軸附近,儘管一定程度上因爲現在室溫偏低,不過熱量集中在轉軸處會讓鍵盤面相對舒適,長期高負載運行也不至於手部不適:
另外全新的聯想智能引擎可以針對不同場景智能切換散熱模式,讓玩家更專注於遊戲,應用等場景,不用考慮性能切換的問題。
硬盤:
來自親兒子億聯的1TB PCIE4.0固態,讀寫速度一般,不過滿足日常辦公娛樂問題也不大:
隨機讀寫90G以後掉出緩外我是沒想到的,這塊盤的穩定性還可以:
內存:
LPDDR5 16G 6400Mhz,讀寫主流水平,不過目前只有標配16G的SKU,相比酷睿版還是弱了點,要是能上高頻內存或者32G大容量就更哇塞了,對核顯性能的提升會更強:
遊戲測試:
Radeon 780M的理論跑分已經介於1650和1060之間,就像上文說的,這已經是足以在1080P下運行大多數PC遊戲了,這也意味着核顯本玩一些大型單機遊戲成爲可能,諸如英雄聯盟這類網遊跑起來已經毫無壓力,所以咱們這裏直接用負載更高的dota2以及單機3A遊戲進行測試。
需要多提一嘴的是雖然核顯足夠強,但是在3K分辨率下運行遊戲還是顯得過於超前,所以咱們這裏直接在1920*1200的分辨率,超能模式下進行測試:
Dota2:
1920分辨率,特效預設三檔,這個畫質的dota2在14寸的屏幕上已經足夠可以了,對線基本可以維持在60FPS往上,對於MOBA類遊戲來說足矣:
巫師三:
1920分辨率,特效預設中,FSR2自動。野外跑圖基本在也在50FPS-60之間,戰鬥畫面也不會掉處45去,並且畫質也在可玩的水平:
怪物獵人世界:
1920分辨率,特效預設中,FSR 0.2,戰鬥中FPS在70-80左右徘徊,即使是這類動作遊戲也足夠流暢遊玩:
艾爾登法環:
同樣的1920分辨率,特效預設中,這遊戲鎖60幀,外野跑圖基本在45FPS-50之間,降低畫質還可以讓FPS更穩定一些:
地平線5:
這裏直接跑的基準測試,高畫質下1029分辨率下平均57FPS左右,同樣流暢運行問題不大:
放以前輕薄本運行這些遊戲這個思路還是有點超前的,而現在依託于越來越強的核顯性能,讓這種主流價位輕薄本運行3A遊戲成爲可能。此時此刻真想說一句AMD YES~
應用與場景:
依託這顆7840HS強大的核顯性能,其實不僅僅是遊戲,在比較喫電腦性能的複雜生產力等場景應用中,YOGA Pro 14s輕盈版的表現也比較意外,尤其是依賴圖形性能的應用:
比如photoshop 2023中ACR插件的降噪功能,這個功能高度依賴顯卡性能,純CPU渲染的情況下往往時間較長,在實際測試中,YOGA Pro 14s 輕盈版實際降噪一張2400W像素的RAW照片時間爲7分半:
說個數據作爲對比,13980HX渲染同樣的照片需要11分鐘。
而在PR這類剪輯軟件的基準測試中,YOGA Pro 14s 輕盈版渲染輸出完成測試最終得分爲608,這個分數內存背大鍋,要是32G高頻內存絕對不止這個分數:
不過這個成績對於一般的日常剪輯個vlog和短視頻也夠用,另外YOGA Pro和剪映專業版聯合定製優化了軟件,在使用剪映專業版時可以加快預覽和導出速度,這一點對於自媒體工作者來說是個不錯的利好。
像我這種經常發照片剪成視頻發到抖音的,用手機搗鼓半小時,所以我一般用電腦,實測導出速度飛快,一組幾十秒的照片拼成的短視頻,這種級別的工作基本可以做到一秒導出成片:
另外隨着AI落地的應用正在逐步滲透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AI應用正在以各種形式方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像針對增強視頻會議體驗的美顏,面部追蹤,換背景等等,這些應用可以讓經常參加視頻會議的商務人士擁有不錯的體驗:
一系列的測試我們不難發現,這臺性能釋放60W左右的YOGA Pro 14s輕盈版憑藉不錯的CPU和核顯性能,不管是遊戲還是基礎生產力應用都能應付的不錯,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輕薄本性能提升之後,將不僅僅是侷限於辦公,日常影音等輕度負載,它的使用場景必然會越來越全能以覆蓋更多的用戶羣體。
續航:
機器搭載73wh電池,屬於14寸本子裏電池稍大的那一梯隊,加上銳龍ZEN4出色的能耗比,實測在屏幕50%亮度,連接WIFI,安靜模式的情況下,運行PC MARK10的現代辦公測試,機器從100%電量到關機總耗時9h26min
這個續航表現也還是可以的,輕度辦公或者帶出去上班支撐個大半天問題不大。
總結:
有點可惜的是這臺YOGA Pro 14s輕盈版由於一脈相承的模具原因,所以原來常規版和至尊版的問題也還存在,比如接口較少,要是能多做一個A口就更好了,再比如只有16G內存的SKU,要是32G高頻內存那必然會更加全能,可能是出於性價比考慮,16G內存目前對於一般的遊戲和基礎生產力應用來說問題也不大。足夠大部分用戶使用了,這臺機器對於預算在6000元左右,看重屏幕素質,以及希望性能相對全能又保持輕薄的用戶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也同樣適合對遊戲需求不那麼極致的大部分學生朋友,畢竟誰也不想背個板磚天天上課不是,年末換機的朋友可以考慮關注一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