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DDR5內存性能提升與價格下降都很明顯,最後一代i結尾的14代酷睿正式發售,某種意義上也是重要的歷史節點了。
▲這裏我就推薦一下我剛剛搭建的一款使用14代i5-14600K+B760 itx主板+RTX 4070的小鋼炮吧。
▲配置和價格在這裏,僅供參考,豐儉由人,大家可以根據預算與需求進行調整。
i5-13600K & i5-14600K怎麼選?
▲我這裏使用的是i5-14600K,不過實話實說,14代酷睿處理器中,目前僅有i7-14700K相較於上代有較大提升,而i5-14600K與i9-14900K的提升真心不大,這裏我先附上i5-14600K與上一代i5-13600K的參數比較:
▲i5-14600K與上一代酷睿 i5-13600K的參數基本一致:均有6個基準時鐘頻率3.5GHz的性能核(P核)與8個基礎時鐘頻率2.6GHz的能效核(E核),其中性能核支持多線程技術,而能效核只能單線程工作,因此其爲一款14核20線程的CPU。
二者最大的差別在最大睿頻上:
i5-13600K的性能核最大睿頻爲5.1GHz;能效核最大睿頻3.9GHz。
i5-14600K的性能核最大睿頻爲5.3GHz;能效核最大睿頻4.0GHz。
簡單來說,i5-14600K與i5-13600K即使不能說是完全一致,至少也能說是十分相似,充分闡釋了refresh這個詞的含義。而且我也不賣關子,在後面的遊戲等性能實測,i5-14600K相對i5-13600K的提升在5%之內,只有在渲染方面測試的Vray 5 Benchmark中有比較明顯(17%)的提升。所以選擇13代還是14代,個人建議還是看價格差距有多大吧。
所以,這裏我們直接進入性能測試,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我組這臺電腦算不算小鋼炮吧!
本平臺性能測試
CPU-Z
▲CPU-Z 跑分相信不必我專門介紹,intel i5-14600K的單核得分863.8分,多核得分10051.8分。
Cinebench R23
緊接着我們再來看一下兩款CPU的Cinebench R23跑分,Cinebench R23是一個跨平臺的測試套件,用於測試計算機的硬件功能。它可以用於測試Cinema 4D在多個CPU內核上的3D建模,動畫,運動圖形和渲染性能。該程序“針對特定領域,更適合高端臺式機和工作站平臺”。Cinebench通常用於顯示CPU性能。
▲在Cinebench R23中,intel i5-14600K的單核得分1959分,多核得分22460分。
CPU PROFILE
3DMark CPU PROFILE是3DMark最新推出的CPU性能測試工具,其優點是可以分別測試單線程、2線程、4線程、8線程、16線程與最大線程時的CPU性能,以方便不同CPU之間的比較。本次將注意力集中在單線程性能與全線程性能。
▲在3DMark CPU PROFILE中,intel i5-14600K的單線程得分1108分,8線程得分7307分,全線程得分10610分。
V-Ray Benchmark
▲測試完了CPU的基礎性能,我們再來測試一下這兩款CPU的數字內容創作能力吧。測試的軟件爲V-Ray 5 Benchmark吧, 其中的V-Ray CPU 測試用於測試CPU的渲染速度。
▲i5-14600K的V-Ray 5 Benchmark得分少有的讓我眼前一亮,高達15606分,相較於i5-13600K的13334分提升了17%,看來intel在14代CPU上,優化重點在數字內容創作上。
另外,這是我唯一保留兩款CPU性能對比的地方,因爲這是本代i5提升最大的地方啦!
3DMark Time Spy
▲單獨測試完了CPU的性能,我們再結合顯卡下整機的遊戲性能。,首先是3DMARK專爲DirectX 12設計的Time Spy Extreme,Time Spy是一個DirectX 12 基準測試,支持原生新的API 功能,如異步計算,顯式多顯卡適配器技術和多線程,其測試分辨率爲2K。
▲i5-14600K的3DMark Time Spy得分爲18517分,其中顯卡得分18532分,CPU得分18435分。
3DMark Firestrike & 3DMark Firestrike Ultra
▲首先使用3DMark 適用於高性能遊戲電腦和超頻系統的 DirectX 11 基準測試Fire Strike來進行測試,而Fire Strike Extreme則是其2K分辨率版本。
▲本電腦的3DMark Fire Strike得分爲38217分,其中顯卡得分46133分,物理得38339分,綜合得分16677分。
▲本電腦的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得分爲21311分,其中顯卡得分22115分,物理得39364分,綜合得分10871分。
《古墓麗影:暗影》
▲感謝EPIC給我們送上了古墓麗影三部曲,暗影是其最後一部,CPU對顯卡性能釋放的影響,可以從《古墓麗影:暗影》的Benchmark中很好的表現出來,我們分別測試兩款CPU在1080P分辨率與2K分辨率下的性能差異,畫質均爲預設最高,DLSS性能模式。
▲i5-14600K+RTX 4070的1080P平均幀率爲264,GPU受限爲23%。
▲i5-14600K+RTX 4070的2K平均幀率爲236,GPU受限爲53%。
《賽博朋克2077》 Benchmark
▲《賽博朋克2077》最近有兩個大動作使其再次翻紅,其一是DLC《往日之影》的正式發售,其二則是2.0大版本的更新,支持了英偉達的DLSS 3.5技術,最重要的便是DLSS 光線重構功能的支持了,我們依舊使用其內置的Benchmark進行測試。
▲在2K分辨率,預設光線追蹤:超級畫質下,i5-14600K+RTX 4070的平均幀率爲123 FPS。
《看門狗:軍團》 Benchmark
▲《看門狗:軍團》是育碧的3A大作,之前Steam打折時45元入手的。因內置非常詳盡BenchMark,自然是遊戲性能測試的必備軟件之一了。
▲在2K分辨率,所有畫質選項均開到最高,DLSS性能模式下,i5-14600K+RTX 4070的平均幀率爲101 FPS。
性能測試總結
我的這套14代i5-14600K+B760 itx主板+RTX 4070的小鋼炮,在DLSS技術的支持下,不開啓光線追蹤,可以在2K分辨率下提供240 FPS左右的高幀率(《古墓麗影:暗影》),在開啓最高光線追蹤時,可以提供120 FPS左右的幀率(《賽博朋克2077》與《看門狗:軍團》)。
個人認爲,在體積適中的情況下,這臺itx電腦,絕對可以稱作小鋼炮了。
本平臺硬件介紹
組裝itx電腦與其它尺寸電腦選擇硬件的順序不同,在確認了主板之後,首先要考慮機箱、CPU散熱與顯卡的尺寸,然後再去考慮其它的硬件,今天我就以這個順序,爲大家介紹我所使用的硬件。
主板 七彩虹CVN B760I D5 登陸艦
▲主板方面,我使用的是與14代酷睿處理器同步首發的七彩虹 CVN B760I D5 登陸艦,它是一款性價比極高的itx主板,不足千元(首發價999元)的它,不僅配備了全覆蓋式的冷凝片與寒霜散熱裝甲,PCIe接口也擁有金屬加固,可以說是做工用料十分的良心。而且,我有話直說,這款主板最大的突破,便是其內存可以直接xmp到8000MHz,證明了七彩虹主板在內存超頻上的巨幅進步!使得七彩虹的itx完全可以被視作小鋼炮。
▲供電方面,七彩虹 CVN B760I D5登陸艦採用了90ADr.MOS、F.C.C鐵素體電感與7+1+1相強化供電的設計,供電十分強勁,搭配i5-14600K或非K的i7處理器十分輕鬆。
▲正面的芯片組、IO擋板、SSD處均有銀白色的厚重散熱裝甲,PCIe 4.0插槽也有着金屬裝甲加固,可以有效避免使用大尺寸顯卡造成插槽的損壞。
▲除了在主板正面帶有散熱裝甲的PCIe 4.0 SSD接口之外,七彩虹 CVN B760I D5 登陸艦背面還有一個PCIe 4.0 SSD接口,所以這款主板最高可以安裝16TB超大容量的PCIe 4.0 SSD。
▲內存方面,七彩虹 CVN B760I D5 登陸艦自然而然採用雙DDR5插槽,得益於itx版型PCB板層數更多,內存線路更簡潔,其內存超頻能力相較大板也有明顯優勢,七彩虹也藉此首次獲得了XMP頻率超8000MHz的成就。另外,這款主板支持單根24GB與單根48GB的內存,因此即使是itx版型,最高也可擁有96GB的超大容量內存!
▲另外,像是前置Type-C接口(USB 3.2 Gen2 10GBps)接口等,七彩虹 CVN B760I D5 登陸艦也一應俱全,妥妥的全能選手。
▲主板IO方面,七彩虹 CVN B760I D5 登陸艦使用了很多品牌只在高端主板上纔會搭載的一體式IO護甲,使其裝機更加方便,主板也得到了更好的保護。而IO接口方面,除了主板必備的音頻接口,七彩虹 CVN B760I D5 登陸艦還提供了USB3.2 Gen1 Type-C(5Gbps)接口1個,USB3.2 Gen1 Type-A (5Gbps)接口2個,USB 2.0 接口4個,HDMI 2.0、DP1.2、2.5G有線網口各一個,另外還搭載了支持WiFi 6的無線網卡。
機箱 喬思伯 (JONSBO) V11 4.0版
▲這次使用的機箱是喬斯伯V11 4.0版,它是一款體積、安裝難度、散熱性能比較均衡的itx機箱,其最長可支持330mm的顯卡,足以搭載鋼炮級平臺。
▲這款機箱的安裝難度特別低,將內部的支架抽出,裝好整個平臺後再將其 插回鋁製外殼即可,即使是裝機新手,在有一定耐心的情況下也可以輕鬆組裝itx主機。
▲喬思伯 (JONSBO) V11 4.0版標配了一個靜音風扇,拆除靜音風扇的情況下,可以支持330mm的顯卡長度,而保持風扇的情況下,仍支持300mm長的顯卡,可以說配置兼容性很強。
▲前置接口方面,這款機箱提供了USB 3.2 Gen1 Type-A與Type-C接口各一個,3.5mm接口一個,不算多,但是勝在接口種類比較齊全,且兩個接口之間擁有足夠間隔。
顯卡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Advanced OC簡介
▲本次使用的顯卡是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Advanced OC,這是一款極爲適合豎裝的顯卡,它剛毅的外觀設計會給人很強的科技感。
▲中間的風扇設計靈感源於黑洞的引力之環,其擁有讓人過目不忘的視覺停留效果,個人感覺更像是《環太平洋》中危險流浪者胸口的反應爐,內部能量呼之欲出,配合着豎裝顯卡,絕對會成爲機箱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Advanced OC的參數在這裏,因爲不是新發售的顯卡,我就不仔細介紹參數了,只說一下,七彩虹官方的產品尺寸是帶擋片的,經我自己確認,
其不帶擋片時的參數爲329*135*53.5mm,我的機箱喬思伯 (JONSBO) V11 4.0支持最長顯卡爲330mm,可以說這款顯卡是我機箱所能裝的性能最強、尺寸最大的顯卡了。
CPU散熱 利民AXP120-X67 WHITE ARGB
▲喬思伯 (JONSBO) V11 4.0版支持的散熱器高度最高爲70mm,因此我選擇了 利民的AXP120-X67,X67的意思就是其散熱器高度爲67mm,再搭配上6熱管設計與120mm的風扇,應該是這款機箱能搭載的最豪華的散熱了,當然,酷睿帶K的處理器,建議還是上水冷的,然而組小鋼炮,也只能用風冷了。
▲這款散熱器設計的還是很合理的,即使搭載6熱管與120mm風扇,也不會卡到高馬甲內存條,適用性非常強。
▲底座採用了全電鍍純銅CNC工藝製成,導熱良好,堅固耐用。
內存 宏碁掠奪者 Predator 7600MHz 16GBx2
▲前面說了,七彩虹 CVN B760I D5 登陸艦在內存超頻上提升明顯,首次支持8000MHz內存xmp。因此,爲了滿足本次內存超頻的需求,我使用的是宏碁掠奪者(PREORTOR)的新品Hermes冰刃 7600MHz,在宏碁掠奪者的產品線中,Hermes冰刃是旗艦RGB燈條,高於我之前超頻過的Vesta Ⅱ。
▲宏碁掠奪者Hermes冰刃搭載了海力士的A-die顆粒,超頻能力非常強,這次很輕鬆就超到了8000MHz,在8000MHz CL38-48-48-128下,宏碁掠奪者Hermes冰刃的讀取速度爲111.69 GB/s,寫入速度爲 105.15 GB/s,複製速度爲99054 MB/s,延遲爲63.2ns。
這可以說是目前七彩虹主板中內存表現最好的,當然,這還是在首發BIOS下的表現,甚至itx機箱內部的集熱也可能影響了超頻表現。實際上這款內存還有更大的超頻潛力,之前我曾使用此內存超到了8000MHz CL36,因此我們可以期待七彩虹的BIOS工程師能夠繼續精益求精,進一步優化內存的超頻性能。
▲ 另外,這款內存的燈效十分的漂亮,十分適合海景房與純白色主題的裝機。
SSD aigo P7000Z 2TB
▲ 固態硬盤方面,我使用的是全國產方案的aigo P7000Z,其以超高的性價比與不足1%的差評率,征服了諸多裝機愛好者,這款固態搭載了12nm的聯芸MAP1602主控與長江存儲的232L TLC顆粒,是一套廣受各大固態廠商信任的方案。
▲在CrystalDiskMark中實測可知,aigo P7000Z順序讀取速度約爲7100MB/s,順序寫入速度約爲6700MB/s,已經屬於PCIe 4.0 SSD的第一梯隊了,而受限於B760芯片組的帶寬,微星MPG B760M EDGE TI並沒有PCIe 5.0的SSD插槽,所以這款固態可以說是最適合這塊主板的了。
電源 鑫谷KL-M750G SFX電源(ATX 3.0版)
▲電源方面採用的是鑫谷的旗艦SFX電源 崑崙KL-M750G,輸出功率爲750W。這款電源採用了全日系電容,電源實測半載轉化效率92.31%,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10年的超長無憂質保更是使其可以橫跨至少兩個裝機平臺,算是當之無愧的傳機寶。
▲鑫谷崑崙KL-M750G在散熱方面也使用了豪華的80mm 智能溫控滾珠風扇,轉速3500RPM,噪音低至35.26dB(A),壽命也高達5萬小時。
▲另外,這款經典電源目前也升級到了ATX 3.0的版本,標配了12VHPWR 16針接口與600W大功率16Pin線材,讓ITX機箱裝機更加清爽,顯卡性能釋放更加全面。
總結
本次裝機,我是力求性能最強,硬件尺寸、規格上都拉滿了,如果你不想如此追求極限,則可以考慮雙風扇的RTX 4060 Ti顯卡,或者在內存、電源等地方進行調整,以進一步壓縮預算並降低散熱壓力,這點就見仁見智了。
好了,以上便是本篇裝機的所有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我是黃昏百分百,我們下次見。另外,我會在附錄中介紹,本次測試所使用的其它硬件。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