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前言
宇宙安全聲明:本文作爲一篇盤點類文章,僅對過去幾年裏本人在局域網共享存儲場景中使用過的設備以及踩過的坑作盤點與總結。如各位對某款設備感興趣,歡迎在文章結尾投票,後續筆者可能會根據投票結果寫具體設備的詳細介紹/部署流程。(叫這麼拗口的名字因爲我覺得這些簡陋的玩意不配叫NAS...)
筆者作爲一個非計算機專業畢業的人,從來不認爲筆者在計算機及相關領域是“有技術的人”,如果文章內容上有錯誤還請各位大佬在評論區指出,我會及時對錯誤內容進行糾正,謝謝各位大佬。
本文全部基於筆者現有的設備(窮,買不起新設備),不涉及任何市面上成品的NAS設備(成品NAS真的好貴咱真的買不起,如果有甲方爸爸樂意充值我…哎還是不做夢了)。
本文約4000字,由於分類較爲模糊,粗略按照使用到的設備進行分類,感興趣的可以直接滑動到對應章節進行閱讀,分別爲:
1.Windows遊戲本
2.ARM開發板
3.閒置的舊超級本
下面,文章開始
對於局域網共享存儲這件事,筆者研究它的起因是筆者的愛好——看電影。高中時代筆者的無數個午休時間都是縮在被子裏看各種經典電影度過的,各位如果感興趣筆者也可以專門開一個類別來發一些筆者的影評(雖然筆者看電影一般不打差評或低分)…額跑題了,拉回來拉回來。
從高中時代起,筆者就在追求高清/高畫質/高規格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了,槍版什麼的筆者是不屑於碰觸的。到大學有了自己的電腦後,筆者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地在硬盤裏屯藍光原盤/4K/杜比視界/HDR10+/…各種高規格的資源,尤其是在筆者知道infuse這個可以看杜比視界的神器並看了一部杜比視界的沙丘後,筆者把收藏的幾乎全部影視資源換成了杜比視界profile7格式的。於是問題就出現了,這類資源普遍都體積巨大,一部4K分辨率杜比視界profile7的電影即使在體積最小的情況下也要10G起步,甚至隨隨便便20G都是很常見的事情,作爲一個用着64G丐版iPhone的貧窮學生,筆者並不能把這麼大的文件拷貝到手機裏觀看,更不用提lightning接口那高貴的USB2.0速度了哈哈…就算有空間拷貝到手機裏,等待的時間也夠筆者喝一壺的了。
在一番研究後筆者發現infuse可以添加同一局域網下的網絡硬盤直接在局域網內讀取播放,於是筆者的折騰之路就此開始。
一、Windows遊戲本+SMB
主觀評分:
易用性:10/10
速度:7/10
省電:5/10
穩定性:8/10
綜合體驗:7.5/10
從直覺出發,筆者的遊戲本自然是局域網共享存儲的第一選擇,經過搜索後我知道只要在控制面板中開啓SMB功能,再在需要共享的文件夾屬性中設置共享,就可以在同一局域網下讀寫對應文件夾中的文件了。雖然遊戲本自帶的1T固態也存不了多少電影,可是閒置的移動硬盤咱可多的是啊,從書架上找了兩塊4T的移動硬盤捅電腦上存電影開共享。當時,筆者還不知道硬盤需要休眠,所以當時筆者很頭鐵地7x24讓移動硬盤保持運行狀態。很久之後才知道這玩意閒置的時候要休眠啊…gg(理論上移動硬盤會自動休眠的,但不知道爲什麼我這兩塊在Windows上就不會…)
優點:
從易用性的角度講,在控制面板裏簡單設置幾下就實現了共享功能,這對小白用戶很友好。同時SMB的兼容性好,不論是iPhone/安卓/Windows還是Linux亦或者MacOS,都能對文件夾進行讀寫。甚至筆者現在還在電腦上開着一個共享文件夾用來在iPhone和電腦間傳文件(這真的很方便)。
缺點:
有優點肯定也有缺點,不然這個方案筆者就一直用下去了。這個方案的缺點有三個:
- 讀寫速度相對來說較慢且不穩定,個人感覺這是Windows的問題,在長時間連續讀盤一段時間後會發生讀取速度的波動(在看一些動輒50-60G的原盤電影到快結束時會發生嚴重的卡頓,很確定文件沒問題,因爲卡頓是隨機發生的),並且Windows的SMB不能跑滿筆記本的千兆網口。讀取速度極限只有大約500Mbps左右,看電影足夠(4K藍光原盤碼率最高不過200Mbps)拷貝大文件很慢。由於筆者手頭上沒有其他的可供測試的Windows電腦,筆者不確定這是個例還是所有Windows都這樣。
- Windows系統下移動硬盤無法在閒置時自動休眠,這兩塊硬盤在Linux系統是可以自動休眠的,但不知道爲什麼在Windows系統就不會自動休眠,這會縮短硬盤的壽命,如果所處的環境經常有震動的話還有可能損壞硬盤內的數據。
- 耗電並且會縮短電腦壽命,由於筆者希望局域網中共享的文件可以隨時讀取不需要再麻煩的下牀開電腦,所以筆者的電腦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24小時開機的。遊戲本的電源調度比較激進,在開啓SMB共享的情況下待機功耗約有40-50w,差不多相當於宿舍的一盞燈24小時開着。雖然不至於電錶倒轉但時間長了也是一筆不小的電費支出。並且這樣一直開機也會持續讓電腦內部保持溫熱的環境,這很傷電池。筆者這麼用了一學期後電池鼓包硅脂烤乾了。如果不做任何處理這樣用下去的話肯定會大幅度縮短電腦的壽命,所以筆者修電腦的同時直接進行一個方案的迭代。
二、ARM開發板 / R2S
小小的也很可愛呀(bushi
主觀評分:
易用性:5/10
速度:6/10
省電:10/10
穩定性:4/10
綜合體驗:6.25 /10
一天,筆者在B站上被安利了一款小巧精緻的設備——友善R2S。這是一款設計作爲工控機使用的ARM開發板,精緻的CNC鋁外殼,手掌大小,功耗5W(超頻後峯值10w),雙千兆網口,一個USB2.0接口,還有(相對同功耗設備來說)性能強勁的CPU。並且友善官方還給它適配了基於精簡版Ubuntu的Armbian系統。抑制不住消費的慾望果斷下單一塊來玩。
優點:
剛買來的時候確實體驗很不錯:系統在TF卡上運行燒錄系統很方便,功耗很低、被動散熱很安靜,性能夠用除局域網共享外還可以作爲一個輕量的小型服務器運行一些簡單的程序(內網穿透、簽到、BT下載、跑個人網站...),在遊戲本上幹同樣的事情風扇早起飛了。
但隨着筆者的使用,它的缺點也逐漸顯現出來。
缺點:
缺點大概分爲五點,其中最後兩個問題嚴格意義上說是筆者對它要求過高導致的,如果沒那麼高要求只用作局域網存儲共享設備的話其實沒有後面這兩個問題。(其實這些問題加錢買更貴的開發板都能解決,但性價比角度就…)
- 官方編譯的系統易用性不佳。這個系統存在着很多硬核的問題需要十分了解Linux系統的人來解決,理論上講這一點可以通過自己編譯系統解決,但由於筆者用的是Windows電腦,Windows對於編譯系統這件事十分的不友好。這導致筆者只能使用官方編譯好的系統鏡像,筆者遇到的問題包括但不限於:部分軟件不能同時啓用(Linux著名的硬盤休眠指令,hdparm。無論如何筆者都無法在官方系統鏡像下運行此指令),系統內核中的部分文件版本老舊無法運行一些新的程序(QQ聊天bot一直到筆者換其他設備也沒成功在上面部署),Armbian閹割了正常Linux的很多指令導致部分軟件報錯無法使用…
- 讀寫速度存在物理瓶頸。由於R2S板載只有一個USB2.0接口,這導致它的局域網理論讀寫速度最高只有480Mbps(實際跑不滿,實測只能到300多)。看電影足夠,拷大文件很慢很尷尬。而且,我有兩塊移動硬盤需要局域網共享啊!!!
- R2S沒有板載存儲,它的系統運行在一張TF卡上。TF卡作爲存儲顆粒生產線中特挑出來的“殘次品”,壽命本身就不怎麼長。這樣7x24極端的使用環境註定容易發生TF卡壞掉的問題。筆者最終換掉R2S就是因爲用了一年的TF卡在某次小區停電後掛了。(TF卡最後保修換新了但還是很糟心)
- 它的系統運行在一張TF卡上並且只有不到1G的內存,這兩點決定了它的系統響應速度不會很快,使用過程中偶爾會遇到由於多個程序同時讀寫導致TF卡讀寫瓶頸/內存不足發生死機。
- 體積小並且採用被動散熱,在高負載運行時外殼表面溫度會很高,筆者測量到的最高溫度有70度。放在宿舍桌子上不小心碰到會被狠狠地燙一下…這一點對於性能沒什麼影響,只是摸着燙有點嚇人。
三、閒置舊筆記本
主觀評分:
易用性:6/10
速度:10/10
省電:8/10
穩定性:9/10
綜合體驗:8.25 /10
書接上文,R2S的TF卡掛掉後,筆者從家裏的雜物堆裏找到了一臺閒置的聯想x240超極本(2012年生產)。這顆10年前的雙核i5 CPU峯值功耗只有15w,整機用AIDA64烤機功耗拉滿不到40w。清灰換硅脂裝了Ubuntu server後煥然一新,甚至Ubuntu的各類手勢操作還挺流暢。其實裝TrueNAS系統折騰起來會更省事,但我Ubuntu用習慣了…當時也沒想起來有TrueNAS這回事,就自己用Ubuntu手動配置了。(看了下閒魚,同型號成色不好的只要300多就能拿下,性價比相比被炒到500多600的n100主板沒得說。)
優點:
有屏幕有鍵盤不用通過SSH配置系統,機身內置兩塊電池不怕停電導致的突然斷電,系統盤是SATA固態硬盤讀寫速度不存在瓶頸,1個千兆網口,2個USB3.0接口(現在是不是叫USB 5Gbps…2333333)移動硬盤拉滿(還可以正常設置硬盤休眠),單熱管+一個渦輪風扇壓低壓CPU,內存對比R2S有堪稱恐怖的8GB。
相比R2S慘兮兮的存儲空間以及內存來說,這玩配置上簡直碾壓…甚至比筆者一年300租的騰訊輕量服務器配置都高。關鍵還是從家裏翻出來的還不要錢,如果不是我們這邊的中國移動死都不給公網IP的話,我甚至都想把租的騰訊服務器給退了,折騰完直接把R2S掛閒魚原價賣掉了(不得不說R2S還挺保值233333…)。並且由於是完整版的Linux系統,所有我想運行的程序都可以在上面運行,在docker上掛聊天bot、開我的世界服務器、steam掛卡、跑網站、掛bt下載、局域網打印、局域網存儲共享,這些都運行CPU佔用才勉勉強強來到10%左右,溫度長時間保持在40-50度,功耗只有10-15W。好像又跑題了...
而說到讀寫速度,經過筆者的測試這玩意局域網讀取和寫入都能跑滿千兆網(雖然千兆其實也沒多快…100多MB/s罷了,只能說局域網拷大文件從很慢變成了慢)。
缺點:
目前這個方案沒有前面兩個那樣讓筆者感覺無法忍受的缺點(總的來說用的很舒服),這個方案的缺點目前只有兩個:
- 功耗稍高,雖然10-15w的功耗很低,相比之前R2S的5W來說還是稍微高了一點,但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 需要定時重啓(半個月左右),相比R2S它的穩定性確實高了很多,但由於內存是非ECC內存,需要定期對它進行重啓,否則容易發生死機的問題。
四、寫在結尾 / 展望(想peach)
2.5G或者萬兆網的速度確實爽,但對於目前筆者家的網絡環境沒有可操作性(路由器是去年新買的千兆WiFi6,短期不會更換或升級。對於一個Wi-Fi3路由器從2008年用到2019年的家庭…真的短期不會有什麼網絡設備升級了)。於是筆者的折騰之路暫時停在了這裏,至少局域網看電影這個需求得到了滿足(笑)。也許以後筆者從父母家搬出去自己住了會考慮買舊的服務器裝TrueNAS部署萬兆局域網吧(電錶倒轉,但真爽…)。
謝謝你能夠耐心地看到這裏
求電
求贊求轉發求收藏
歡迎在評論區友善的討論交流
也歡迎參與下面的投票,如果你對我文章中涉及到的某個或某幾個設備感興趣,歡迎投票(多選)。票數多的我會找時間寫具體的介紹以及我的部署流程。
折騰自己家局域網不知道算不算宿舍改造。哎不管了…蹭個話題熱度恰點流量#宿舍改造#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