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行爲的道德性不取決於它的結果,而僅僅取決於該行爲背後的意圖。】-康德
【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是正確與錯誤的衡量標準。】-邊沁
今天來聊聊電車難題。
首先,什麼是“電車難題”?
電車難題是由菲利帕·富特提出的。
最通俗的版本爲:
“假如你是一名電車司機,你正常的行駛在軌道上,但此時此刻,你正常行駛的軌道上有五個無辜的普通人,但你無法使用任何方法停下電車,唯一的挽救那五個人的方法只有更換軌道,但另一條軌道上也有一個無辜的工人,那麼此時,你會怎麼選擇?是更換軌道撞擊一個,還是什麼也不做,撞擊五個。”
以及第二個版本:
“如果你是一名醫生,目前有五名患者因爲意外分別缺少了一種器官,即將死去,而此時,在隔壁的病房裏有一名完全健全的智力障礙者,作爲醫生,你會怎麼做?”
這個問題與兩個個人主義非常相似,一個是道德主義,一個是功利主義。
而我今天會分別使用兩個主義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兩位哲學家的話來做思論。
道德主義:
在著名的道德主義哲學家康德的理念中,道德原則是基於一個人行爲背後的動機和意圖,而不是具體的結果。並且在康德眼裏,個人的利益和集體的利益是平等的,沒有誰的利益可以凌駕於他人的利益之上。
像電車難題這種情景下,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選擇,並不存在純粹和絕對完美的道德判斷標準,它也涉及到個人理性和價值判斷,基於此做出的任何決定,都不違背康德的道德原則,即尊重個人的理性,自由,並承擔與之相應的責任。
通俗來說,在康德的理念中,究竟是犧牲一個還是犧牲五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論心”。
而第二條軌道上是所愛之人,那麼選擇犧牲五個素不相識的人也符合一個正常人的心理,算是情有可原,一定程度上具備普遍立法的意義。而道德既有它的客觀性也有它的主觀性。它會因每個人對道德的領悟有所不同,導致最終做出的選擇也會存在差異。但任何人不管做出任何選擇,都應該以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內心爲前提。
但在此基礎上,道德顯然是無法完美的,無論救下哪一邊,必將承擔對此的責任和心靈的衝擊,自由的選擇伴隨的是自由的責任。
而在普世的道德主義看來,人只能是目的,人不能是純碎的手段,所以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能犧牲一個無辜的人去挽救他人的生命,因爲沒有人有權利去剝奪他人的生命,所以聽天由命就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邊沁的功利主義:
在邊沁的功利主義理念中,根據增加或者減少當事人的幸福傾向來認可或者拒絕一種行爲,不僅僅包括任何私人行爲,也包括政府的任何措施。功利主義通過兩個要素來判斷一個行爲對錯的標準,快樂和痛苦去判斷。因此,邊沁的功利主義本質上也是一種快樂主義。
邊沁的功利主義是以個人爲出發點的,他強調個人要求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樂。但當個人組成了一個集體的時候,或者組成了一個社會的時候,這個共同體其實也是利益的當事人。那如果出現個人的幸福和這個共同體的利益出現衝突的時候,這個共同體或者社會的利益如何保證呢,這就涉及到了邊沁提出的“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原則”。
而如果把邊沁的想法代入電車難題,那麼無疑,犧牲少數拯救多數是最大化多數人幸福的最優解。
功利主義能夠容忍不公正的行爲發生,只要這種行爲促進了總體利益。儘管被犧牲的人說不能夠犧牲少數人來促進多數人的利益,但是按照功利主義的理論來看,似乎別無選擇。
其實電車難題作爲道德哲學上的一個難題,其難點就是你無法衡量兩種選擇的價值,五個人的幸福與一個人的幸福,孰大孰小?你應該如何衡量?你又有什麼資格決定他人的生死?
就像文章開頭的兩種“電車難題”,在第一個問題中,可能不少人會選擇碾死一個人。但第二個問題呢?第二個問題內又有誰會選擇剝離一個雖然有智力障礙但精神健全的人的器官來拯救另外五個人呢?
而在我的看法中,我個人認爲這個問題最根本的聚焦點,實際上在於“責任感”,無論是道德主義還是功利主義,在做出選擇後,做出選擇的你必須要承擔五個人或一個人的責任。
如果你是司機,你筆直的前進,在剎車無法成功的同時,如果選擇了轉向,那麼性質就會變爲故意殺人,而不是意外事故。
同理,醫生的角色也是如此。
所有人的生命都是無價的,所以纔不能用自己的道德去要求別人,道德是用來德已的。
而從我個人的理性角度看待,如果鐵軌上的六人於我來說都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那麼我可能會選正常行駛,因爲扭轉方向就意味着我是憑個人意志去殺死了一個無辜的人,如果正常行駛,那麼我在已經嘗試了停下剎車時,我個人在道德和責任上已經做到了我個人的義務。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