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意图。】-康德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正确与错误的衡量标准。】-边沁
今天来聊聊电车难题。
首先,什么是“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是由菲利帕·富特提出的。
最通俗的版本为:
“假如你是一名电车司机,你正常的行驶在轨道上,但此时此刻,你正常行驶的轨道上有五个无辜的普通人,但你无法使用任何方法停下电车,唯一的挽救那五个人的方法只有更换轨道,但另一条轨道上也有一个无辜的工人,那么此时,你会怎么选择?是更换轨道撞击一个,还是什么也不做,撞击五个。”
以及第二个版本: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目前有五名患者因为意外分别缺少了一种器官,即将死去,而此时,在隔壁的病房里有一名完全健全的智力障碍者,作为医生,你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与两个个人主义非常相似,一个是道德主义,一个是功利主义。
而我今天会分别使用两个主义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哲学家的话来做思论。
道德主义:
在著名的道德主义哲学家康德的理念中,道德原则是基于一个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图,而不是具体的结果。并且在康德眼里,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是平等的,没有谁的利益可以凌驾于他人的利益之上。
像电车难题这种情景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选择,并不存在纯粹和绝对完美的道德判断标准,它也涉及到个人理性和价值判断,基于此做出的任何决定,都不违背康德的道德原则,即尊重个人的理性,自由,并承担与之相应的责任。
通俗来说,在康德的理念中,究竟是牺牲一个还是牺牲五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论心”。
而第二条轨道上是所爱之人,那么选择牺牲五个素不相识的人也符合一个正常人的心理,算是情有可原,一定程度上具备普遍立法的意义。而道德既有它的客观性也有它的主观性。它会因每个人对道德的领悟有所不同,导致最终做出的选择也会存在差异。但任何人不管做出任何选择,都应该以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为前提。
但在此基础上,道德显然是无法完美的,无论救下哪一边,必将承担对此的责任和心灵的冲击,自由的选择伴随的是自由的责任。
而在普世的道德主义看来,人只能是目的,人不能是纯碎的手段,所以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牺牲一个无辜的人去挽救他人的生命,因为没有人有权利去剥夺他人的生命,所以听天由命就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边沁的功利主义:
在边沁的功利主义理念中,根据增加或者减少当事人的幸福倾向来认可或者拒绝一种行为,不仅仅包括任何私人行为,也包括政府的任何措施。功利主义通过两个要素来判断一个行为对错的标准,快乐和痛苦去判断。因此,边沁的功利主义本质上也是一种快乐主义。
边沁的功利主义是以个人为出发点的,他强调个人要求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乐。但当个人组成了一个集体的时候,或者组成了一个社会的时候,这个共同体其实也是利益的当事人。那如果出现个人的幸福和这个共同体的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这个共同体或者社会的利益如何保证呢,这就涉及到了边沁提出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
而如果把边沁的想法代入电车难题,那么无疑,牺牲少数拯救多数是最大化多数人幸福的最优解。
功利主义能够容忍不公正的行为发生,只要这种行为促进了总体利益。尽管被牺牲的人说不能够牺牲少数人来促进多数人的利益,但是按照功利主义的理论来看,似乎别无选择。
其实电车难题作为道德哲学上的一个难题,其难点就是你无法衡量两种选择的价值,五个人的幸福与一个人的幸福,孰大孰小?你应该如何衡量?你又有什么资格决定他人的生死?
就像文章开头的两种“电车难题”,在第一个问题中,可能不少人会选择碾死一个人。但第二个问题呢?第二个问题内又有谁会选择剥离一个虽然有智力障碍但精神健全的人的器官来拯救另外五个人呢?
而在我的看法中,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最根本的聚焦点,实际上在于“责任感”,无论是道德主义还是功利主义,在做出选择后,做出选择的你必须要承担五个人或一个人的责任。
如果你是司机,你笔直的前进,在刹车无法成功的同时,如果选择了转向,那么性质就会变为故意杀人,而不是意外事故。
同理,医生的角色也是如此。
所有人的生命都是无价的,所以才不能用自己的道德去要求别人,道德是用来德已的。
而从我个人的理性角度看待,如果铁轨上的六人于我来说都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那么我可能会选正常行驶,因为扭转方向就意味着我是凭个人意志去杀死了一个无辜的人,如果正常行驶,那么我在已经尝试了停下刹车时,我个人在道德和责任上已经做到了我个人的义务。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