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遊記錄|好用好喫好玩推薦

上週去了趟四川(成都→樂山→重慶),八天暴走拍了一千多張照片,過來和大家分享下途中的故事。

先推薦幾個這次用到的好物,再分享喫過的餐廳,最後是推薦景區,希望能夠幫到您。

好用1:索尼A7M4 + 2470GM2

這次所有照片都用索尼A7M4拍的,這相機和鏡頭我真的一點挑不出毛病,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特別想記錄旅行中的故事,拍很多美圖,作爲一個經常分享生活的我來說,相機肯定是必備,這次也是我第一次帶相機去旅行,後續有照片大家可以參考。

先說A7M4的優勢吧,總結爲幾點。

1、性價比高

索尼A7M4雖然也有一萬六,但作爲全畫幅微單來說,仍然只是入門機型,現在買A7M4只能說是不犯錯的選擇,從各方面性能它中規中矩,挑不出什麼毛病,我每週基本都拍照,也算是幹活的機器了,到目前爲止沒有拉胯過,沒有升級的衝動。

2、拍照、視頻性能都夠

A7這三款,目前R5是最新的,高像素確實很香,但價格也貴不少,也有更多選擇。了,A7C2和A7CR就不考慮了,後續價格穩定了再買,我相信大部分玩相機的都是業餘玩家,平時也就記錄下生活,拍點美圖,偶爾拍拍視頻,視頻作者都是少數,A7M4的上限你根本用不到,我認識專業拍婚紗的還有用A7M2的,視頻作者還有用A6700的,所以直面你的需求吧。

3、索尼相機普遍對焦快

索尼微單最大的優勢就是對焦快,這個相比我之前的古董佳能太明顯了,不光對焦快,機器各方面反應也都很快,對新人非常友好,不要聽別人的鬼話,說什麼其他幾家性能多好,還有吹哈蘇只能拍照,是爲了更純粹的拍照,我最近也中了哈蘇萊卡的毒,用慣M4的我,玩了下他們實物立馬退燒,業餘玩家預算不夠別硬上。

4、相機系統交互簡單

我已經完全習慣索尼的系統交互,M4上面有三個轉盤,還有一堆自定義按鍵,搖桿之類的,有多強不敢說,但用了朋友的佳能尼康,立馬不習慣,雖然沒有蘋果那麼人性化,但索尼機器的交互對於這樣一臺專業設備來說已經非常不錯了。

2470GM2是真的無敵鏡頭。

不是這鏡頭本身有多好,而是這個焦段真的太好用了,我總共拍了至少也有三萬張照片了,我覺得我對焦段這件事有一定的發言權了,2470被很多人成爲最沒特點的焦段,我來告訴你它爲什麼好用。

1、1635需要大場景風景和大神級構圖

一般標配頭一般就是16-50左右的焦段,相信很多玩家都是被標頭勸退的,很難出好看的照片,最大的難點在於構圖,短焦只有在純淨的戶外景區有可能能出片,35雖然是人文焦段,掃街好看的太少了,這個焦段鏡頭非常好,就是太難拍,我個人覺得比70200實用性還小。

下面兩個延時就是我用24拍的,這種場面基本不用啥構圖了,日常還是很少見的。

2、70200太重而且使用範圍侷限

70200是我的夢中情頭,這次旅行本來想買的,本地店沒貨,就又省了一次,70200實物非常大,雖然GM2已經在這個焦段體積做到傲視羣雄了,但作爲旅行頭還是太笨重了,關鍵你光帶個它還不行,至少也得來個70以下的吧,畢竟也得逛逛景區。

70200的問題就是你買個它必須得有掛機頭,比如2470,所以不管怎麼說先買2470還是對的。

3、定焦換來換去太麻煩

我也中毒很久定焦了,等年底更新135或者85的1.2大師頭的時候我會購買,初燒還是推薦變焦,讓你知道自己到底喜歡、適合拍那個焦段。

4、有錢還是原廠,怕的是心裏惦記

不瞞你說,我先買的騰龍2875,2470GM2一出來我就換了,換完感覺區別沒多大,當時我還沒拍幾張,但總是心癢癢,有錢直接原廠大師頭,也別買黑G了,攝影就怕惦記,會一直浪費錢,一步到位是最划算的。

我這套是我建議所有身邊初燒的設備,年底我有意換R5,我修圖比較簡單,主要就是調整構圖和亮度,二次剪裁多了就體會到高像素的好了,鏡頭目標是還沒出的85和135大師頭,或者70200GM2。

這個用了三張照片堆棧做的,效果還可以吧?

好用2:雷孜LaCie 小金剛 三防移動硬盤

這次旅行我帶了Mac,iPad,我這一趟拍照,RAW文件就100個GB,我還只是拍照,拍了兩個延時,現在輕薄本的硬盤容量根本扛不住,移動硬盤是必備,之前在別的帖子裏看到很多攝影大佬都在用雷孜LaCie,本來還有些糾結機械硬盤,但雷孜畢竟三防硬盤,應該也是移動硬盤中最適合旅行的。

雷孜LaCie更多的是一種信仰,小金剛的設計已經很多年了,橙色硅膠外套搭配鋁合金全金屬外殼,能支撐1.2米抗摔,1噸抗壓,還有防水防塵功能,別說是旅行了,帶着去極限運動都夠了。

小金剛是USB-C 3.2接口,所以搭配Mac和iPad都是沒問題的,基本秒連,測試速度也是超過官方標稱值,從耐用性和實用性折中看,小金剛應該是目前最適合帶出門的移動硬盤了。

雷孜小金剛支持三年質保,並且支持三年內原廠數據恢復服務一次,售後服務非常不錯,從NAS盤到隨身硬盤我基本都是希捷和LaCie,目前還沒拉胯過。

在高鐵上研究下自己拍的照片,修修照片,然後分享出去的快樂只有拍照的人懂,雷孜LaCie小金剛三防硬盤在我們相機玩家中已經不單是移動硬盤了。

雷孜小金剛有1T、2T、4T、5T四個容量,基本滿足目前的需求,作爲三防硬盤,在機械移動硬盤中它是最熱門的之一,三防硬盤選擇性也不多,雷孜小金剛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了。

好用3:地平線8號

我過手了不下30個包,曾經熱門的始祖鳥、Osprey、農場、、Tumi、Filson、白金漢等都買過,現在已經完全是賢者模式了,價格高昂的包無法滿足我對包的需求,而且我發現價格不菲的包,總對他們有特別的期待,每款都有我不滿意的地方。

買地平線8號的揹包,是因爲他家的箱子實在太良心,品質高而且幾乎挑不出毛病,這款雙肩包不算便宜,但功能性非常不錯。

https://item.jd.com/100049333498.html

首先,我對包的最重要需求有下面幾個,看看你是否和我同好。

1、尺寸合適,很多戶外包都太窄,比如始祖鳥經典的ARRO22,攀巖用的就是爲了讓人活動方便,根本不適合通勤,軍包很多沒有電腦隔間,我剛工作下血本買的T440就是讓駝峯軍包摔壞的,Tumi實物小小的,不適合稍微胖點的大個頭,這些都是我血淚教訓。

2、通勤包得實用,再美看久也是膩,只有輕便好用,符合自己的需求才能一直堅持用,這麼多年我用的最多的是始祖鳥的Cordova,造型不夠好看,也沒有辨識度,現在已經買不到了。

3、隔間合理,沒必要過度設計,用過Tumi的朋友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很多隔間完全不適合現在通勤,過度設計帶來的就是包笨重,東西裝不多。

揹包和箱子其實成本差不了多少,但箱子普遍價格高一點,揹包便宜的太多,所以大家對貴揹包接受度低一些,作爲天天使用,並且裝電腦、平板等貴重設備的包,應該買靠譜的。

這款地平線8號moment系列揹包我最喜歡的地方是它的打開方式,一般情況帶蓋子和卷頂揹包是我最不推薦的,打開麻煩裝載能力差,地平線8號這款開蓋磁吸扣是德國fidlock磁吸扣,非常巧妙,開蓋簡單還很有儀式感,一提一拉就能打開,蓋上也能自動閉合。表層材質是環保素皮親膚材質,防水防油,不易氧化變形,有污漬輕輕擦拭即可。

兩側拉鍊設計可以180°打開前蓋,內部東西一目瞭然,空包還可以站在平面上,非常好取用內部物品,側面有暗袋可以放雨傘,前面暗袋適合放身份證、機票等方便取用的東西。

地平線8號這款Moment系列有兩個尺寸,大號可以塞下11寸-15.6寸筆記本,絨面電腦倉太靠譜拉,容量20L,小號能塞下11寸-14寸筆記本,容量16L,20L對於日常通勤是最合適的尺寸,電腦之外裝水壺、充電設備、衣服等都沒問題,包型設計的也符合人體結構,大衆身材基本都適合。

實際背起來,背後有空氣導流設計和一體成型的冷壓版,肩帶S型曲線分散壓力也有eva硅膠墊填充設計,能夠最大程度減少背後不透氣的情況,包的揹負重心設計的也很到位,背起來腰背壓力不算大,還有適配拉桿箱的帶子,方便掛在箱子上。

好用4:iPad Pro M2

iPad一年到頭也生產力不了幾次,我這款是去年買的M2版本的Pro,有點後悔了,完全可以買M1或者非Pro版本,畢竟天天看電視M2真的浪費,關鍵還費電,我都把高刷關了……

https://item.jd.com/100044025811.html

這次帶出來主要就是修圖,屬於自己創造的價值,博主朋友告訴我iPad的LR比電腦還好用,用過之後還是覺得電腦的好用。

iPad在學習PDF方面多少有用,備考之類的需求真的可以買,建議直接上12寸的大尺寸,M2版本真的太費電了,M1也能用。

好用5:雷克沙存儲卡和讀卡器

日常拍照用V30就夠了,錄像V60也夠了,很少有人會去拍8K視頻,卡沒必要買那麼頂級的,還不如加錢買鏡頭。

https://item.jd.com/100006153564.html

https://item.jd.com/100001540454.html?bbtf=1

V30/V60/V90的卡我全都有,633x拍RAW格式輸出也沒有問題,包括連拍也感覺不出差別,但持續高速拍照就會喫力一些,所以不攝像只簡單拍照,沒必要買高檔卡,但攝像沒有V90甚至選不到高規格的視頻格式,所以如果你未來有拍視頻的打算,買高端卡是有必要的。

另外高端卡必須配雷克沙的高速讀卡器,支持UHS-II,最高312MB/s的傳輸速度,正好匹配2000x的300MB/s,最快速度傳輸數據到電腦,這款讀卡器完美適配iPad和Mac,即插即用,修圖什麼必備,傳輸速度又快又穩。

https://item.jd.com/100015420739.html

好喫:成都

年紀大了,也沒挖空心思去網上找蒼蠅館,現在網紅太多了,感覺推薦的地方多少都不是太客觀,幾個旅行美食APP更是,就像朋友問我的城市啥好喫,我也會推薦家附近的幾家性價比高的本地菜,翻開APP都排不上號,所以這事就看淡點,重要的是喫的心情,但我這次感覺川菜不愧是到處都有,我喫的基本沒踩雷的,三個小夥伴都很滿意,本地人請親噴……

我按照心裏排名說,不划算的我放後面了。

馬旺子川菜 成都

人均:107元,打分:80分

這家我本來沒打算去,逛太古裏看到排長隊,甚至還有黃牛賣票(30-50),我就順手拿了號,逛完回來發現還可以喫,就去嘗試了下,這家之前上過米其林,味道不差,但價格不便宜,環境非常好,逛街順路可以試試,挺有特點但應該代表不了川菜,光太古裏的話可以去提前拿個號,逛完去喫。

他家菜都不算踩雷,味道都不錯,菜量不大,色澤和口味挺符合我口味。

宮保茄香蝦球是他家招牌菜,這菜涼了口感差距很大,味道確實不錯,酥脆帶香。

天府無名冒菜 成都

人均:33元,打分:70分

據說成都有很多無名冒菜,我這家應該不是出名的那家,因爲位置實在太偏了,人也不少,店在一個地下街裏,一般來說這種地方都不會太好喫,實際嘗試這家只能說是中規中矩,順路嚐嚐可以,專程沒必要。

總體來說味道還行,但與外地的冒菜差距不算太大,可能是我在成都喫的第一頓,期待有點高。

天星正源火鍋 成都

人均:92元,打分:85分

這家是我成都朋友推薦的,我自己在某書上也搜到了,店有市井的感覺,排隊人非常多,就餐環境就像老廠房一樣,和我幻想中成都火鍋店一樣,建議嘗試一下。

他家有腰花、兔腰子,在外地不太容易見到,其他菜都非常新鮮,味道我個人感覺應該能代表八九成成都火鍋吧,價格不算便宜,但比外地便宜,四個人四百多,團餐很划算,但要搶券。

值得一去的火鍋店,求本地人指點是不是真的成都口味。

永樂飯店 成都

人均:65元,打分:80分

永樂飯店在APP上排名非常高,看了幾個推薦都有他,他家門口排隊也很多,而且七八點去菜都不全了,號也說排完了,我在那和服務員聊了半天才給了一個號,招牌菜都賣完了。

他家值得專程去喫一次,店面不大,每個菜的味道都不錯,菜分量大,價格便宜,感覺是一家比較傳統的川菜店,很地道。

西月城譚豆花 成都

人均:20元,打分:70分

這家是成都春熙路周邊最火的早餐店,很多排行上都有他,他家價格不貴,量也少,適合很多人點一大堆一起嘗,可能因爲我去的太早了,喫着

好喫:樂山

葉婆婆鉢鉢雞 樂山

人均:48元,打分:90分

樂山是鉢鉢雞的家鄉,我在別的地方從沒喫過比這家好的店,這家是樂山的網紅店,門口全是人,好在鉢鉢雞喫得快,流動性快,你可以像我一樣在隔壁九妹買一份雞爪過來一起喫,喫完就可以快樂的看大佛了。

他家價格真不貴,我點了兩份團餐,一份一盆鉢鉢雞,還有西米露和湯飯冰粉博餅,兩個人隨便喫飽了,才88元,他家看起來非常乾淨,菜都是自己挑,超的喫完再結賬。

鉢鉢雞的湯底看起來口味非常重,實際上沒有很辣很鹹,還有點微甜,他家香辣和麻椒是熱門口味,上菜巨快,2分鐘就上來了。

紅油撇開湯底特別清澈,這家我下次去了還喫,味道真的相當巴適。

嘉州九妹鳳爪 樂山

人均:34元,打分:70分

九妹鳳爪應該也是樂山本地人喫的,人不少,但打菜很快,基本都是打包的,喫前面那家鉢鉢雞可以和這家一起,走路10分鐘就到了,正常價格不算便宜,但味道不錯,酸辣口。

雞爪配鉢鉢雞很不錯,打包一份晚上回酒店喫也是極好的。

小楊翹腳牛肉 樂山

人均:47元,打分:85分

蹺腳牛肉是樂山特產美食之一,沒想到如此清淡的食物居然出自四川,蹺腳牛肉就是將牛肉牛雜煮熟,然後加肉湯,清爽又鮮,還有海椒面蘸碟,小楊這家地方有點遠,在蘇稽古鎮附近,逛這個景區可以順帶去喫喫,不過這個景區真沒啥可逛的,就是個普通古鎮,我去的早也沒拍照。

蹺腳牛肉確實太香了,就是牛肉的清香,毛肚喫起來特別爽口,我相信成都的蹺腳牛肉也不會差,有人說食在四川,味在樂山,樂山這地方真的值得一去。

馮三孃蹺腳牛肉 樂山

人均:39元,打分:85分

這家成都也有,我先喫的這家,感覺是比較現代的店,位置非常多,人也很多,這家附近好幾家好喫的,和上面那家比不相上下,如果不去古鎮建議來這家,店對面還有綿綿冰。

他家的團餐份量很大,三個人足夠,我加了三次湯,逛了一天喝點湯真的很舒服,店裏的紅糖餅、牛肉餅也是一絕,很多菜早早就沒了,建議早點去。

鞠婆婆綿綿冰 樂山

人均:14元,打分:75分

這家就是上面那家對面的綿綿冰,我基本每一種都買了,味道都不錯,價格也不算貴。

綿綿冰很大一份,兩個人都能喫。

好喫:重慶

臨江門秀孃串串香 重慶

人均:52元,打分:80分

這是我來重慶的第一頓,老店面已經關門了,店員領我去新店,沒有街邊板凳涮火鍋的感覺,感覺味道也差了10%,據說這家也是網紅店,本地人嗤之以鼻的那種網紅店,我覺得味道還可以。

他家團餐確實也不貴,因爲人多,所以食材都挺新鮮,他家曲裏拐彎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山城的威力,明明定位只有700米,我卻走了半個多小時。

楊記隆福重慶江湖菜 重慶

人均:114元,打分:80分.

這家也在市中心,看似人均114元,實際團餐非常划算,有菜有主食,基本沒有一道菜踩雷,店員服務態度好的不行,有點像預製菜,不過店比較大,應該做的比較規範了,缺了點市井的感覺。

饕花面 重慶

人均:19元,打分:75分

這家在解放碑附近,早餐可以試試,價格不貴肉醬很多,喫了才知道原來重慶小面裏面不全是芝麻醬,還是重慶的好喫,一碗足夠男生早餐了,味道沒有想象中那麼重,非常好喫。

十八梯鄧凳面 重慶

人均:16元,打分:75分

這家分店很多,解放碑附近也有一家,味道和上面那家差距不大,都特別好喫,這家的牛雜麪也很好喫,團購價10元一碗豌雜,真的實名羨慕重慶人了。

二火鍋 重慶

人均:117元,打分:80分

二火鍋也有很多分店,也是本地人介紹的,我理解本地人推薦的火鍋一般都是他們住處附近的,我五點去的還沒排隊,喫着喫着就開始排隊了,這家味道不錯,非常辣,菜也都很新鮮,但桌子沒有擺在外面,聽口音本地人挺多。

純陽老酒館 重慶

人均:65元,打分:85分

這是我離開重慶的最後一頓,這家的團餐性價比特別高,每道菜都很有鍋氣,2人餐148都喫不完,飯點也是需要排隊的,值得去一趟。

好玩:成都

春熙路,是成都的時尚中心,帥哥美女太多了,這是成都最具有代表性的商業步行街,IFS裏面其實人不太多,主要在外面春熙路和太古裏的人多,商場大牌子都很全。

這個大熊貓從樓上看是這樣的,拍照還需要排隊,站在外圍拍一下效果一樣。

太古裏非常值得一去,雖然都是品牌專櫃,但內部古老建築和現代建築結合,也是很有特點的地標,來成都建議就直接住在這周邊,景區不算遠,看熊貓打車20出頭也到了。

太古裏的晚上很有特點,拍照容易出片,古樸與現代的碰撞成都和重慶都是這樣的感覺。

太古裏基本所有奢侈品牌都齊全了,還有些有特點的小店,這裏必須得去看看。

之後我又去了杜甫草堂,一個人要50元門票,門票稍微貴了點,但裏面風景不錯,而且特別乾淨,和免費的成都人民公園鮮明反差,拍照特別出片,建議半下午再去,燈開了更有氛圍。

杜甫草堂網上評價一般,但我覺得外地人可以進去看看,有很多杜甫相關的舊址、故事等,可以挑個下午去轉轉,晚上順帶周邊蒼蠅館喫個飯。

A7M4+2470GM2出門拍確實有點不夠,很多照片都是裁切的,所以這次回家有點想升級裝備,買個70200GM2或者升級A7R5,自從學會裁切後,感覺二次構圖能拯救很多照片。

白天啥都拍不出來,下午快天黑的時候怎麼拍都好看,沒用過其他微單,A7M4的寬容度和夜景拍攝能力還是可以的,這次閃光燈一次沒用,LR一拉就能亮。

寬窄巷子可去可不去,就是一個標準的市區人造景點。

東郊記憶別去,沒啥好玩的,國家地理的展門票價格不菲,這地方沒啥特點,也可能我大早上去的,感覺是個比較文藝的地方。

人民公園的茶館不錯,價格不算便宜,但體會下成都巴適的喝茶文化也是不錯的。

有幸看到NBA球星湯普森,也算沒白來。

好玩:樂山

之前對樂山沒啥瞭解,只知道有個大佛,如果去四川玩,我覺得樂山是必須去的一站,喫的有特點,景區也很有意思。

樂山大佛肯定是必須去的,嫌累的不用自己爬,提前定船票路過一趟拍點照片就行了,排隊摸佛腳要2小時以上,節假日連船票都訂不上,建議早上鬧鐘起來定船票。

如果定了船票,樂山大佛出口那可以免費坐車去東方佛都,這裏也是要單獨買票的,但是很值得去看看,大山裏面全是大佛。

路程2-3小時可以登頂,建議不要中午去,太熱了。

好玩:重慶

之前以爲重慶和成都類似,來了才知道作爲直轄市的重慶,繁華程度超乎我的想象,山城的建築風格真的在國內其他城市看不到。

下面是11點之後的洪崖洞,已經關燈了路上仍然有很多人和車,這個景點應該是每個來重慶旅遊必須來的,別在裏面買東西就行。

開燈的效果是這樣,洪崖洞就是個拍照的地方,人巨多,建議別在這買任何東西,直接從上面坐電梯到底層,走到天橋拍點照片就行了,有條件的可以帶閃光燈拍,下面全是30元拍照的人,角度大家可以去搜搜,其實有相機的都不難拍。

這就是洪崖洞內部的市場,基本都是騙遊客的店鋪,距離很短,看看熱鬧就可以了。

從洪崖洞底層出來,可以通過山邊的棧道上去,上去就是市中心,也有很多不錯的餐館。

長江索道也是值得去的景區之一,節假日排隊情況非常嚴重,索道全程也就兩三分鐘的樣子,索道上沒有特別好的景色可以拍,記得往前擠到前面左右側的位置,景色最好。

還有個地方叫南山一棵樹,下圖是在南山一棵樹上拍的照片,可以看到重慶市中心的夜景,重慶8點多高樓陸陸續續開燈了,拍延時也可以在這。

重慶大劇院可以拍日出,但是這裏之前漲潮可能不太好下去,最近早上6點半日出,建議早點過去,也是拍延時的好地方,我當時去的時候早上的雲是粉色的。

還有個景點叫彈子石正街,在來福士的東北方向,那裏也有類似古鎮的地方,走到江邊就是下圖的景觀,有時間可以去溜達下,環境很好,有很多酒吧和喫飯的地方,看着江景和來福士喝點小酒,很愜意。

我是個特別宅的三十多歲中年人,最近改變心態準備後面把國內外大城市都跑個遍,趁年輕走得動多漸漸外面的世界,後面出門了在更新。#開學必備#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