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驅動加持 不一定適合遊戲黨 但能滿足我對一把鍵盤的所有需求

省流:單套件339 成品Gpro軸419

在前兩年,國內出現過一款火遍程序員圈子的60%鍵盤,也就是安妮(ANNE)鍵盤,因爲其便攜的體積,豐富的玩法以及強大的驅動,很快便引起許多人的目光。雖然因爲其豐富的玩法曾經風靡一時,但總歸來說相較於目前的機械鍵盤市場在產品賣點上還是欠缺了一點,60%配列也不是很多人能接受的配列。於是在沉寂幾年後,在前段時間,推出了旗下第一款75%佩列的機械鍵盤——HEXCORE W800,這款產品可以說完美的繼承了安妮的優點,同時也與時俱進的添加了一些新功能,至於具體什麼水平?讓我們接着往下看:

開箱:

這個包裝應該是我看到過的最簡潔的,除了那些真的什麼都沒有的之外。這個雖然簡潔,但又不顯得很素。通體採用白色,中間則是鍵盤本體,左下角印着鍵盤的型號,品牌名則是很好的融入到鍵盤裏邊,這個位置同時也是鍵盤實物上品牌名的位置。

配件:

  • 說明書*1;
  • 背貼卡片*2;
  • 貼紙*2張;
  • 數據線*1;
  • 螢火蟲接收器*1;
  • 轉換器*1;
  • 同款增補軸體*2;
  • 異色增補鍵帽*n;
  • 防塵罩*1;
  • 拔軸拔鍵器二合一*1。

配件非常豐富,可以說基本這把鍵盤支持的功能所需要用到的配件裏都有給,不會出現支持某些功能但是實際需要額外購買的情況。

鍵盤本體:

W800採用的並不是之前推出的安妮鍵盤所使用的60%配列,而是一款75%配列鍵盤。這把75鍵盤相較於別家最獨特的地方應該就是右上角的編輯按鍵,正常要麼一個編輯按鍵+一個旋鈕,要麼就旋鈕或是按鍵,W800則放了兩個編輯按鍵;除此之外下方也保留了4顆編輯按鍵,整體6個編輯按鍵已經可以做到大部分打工人所需要的全部按鍵了,即使不夠也可以通過驅動來實現,這個驅動後面會詳細說,這裏先賣個關子。

由於上面說過的增加了一顆按鍵,原本的F區位置不夠用,被迫整體向左偏移了一點,不過相較於緊湊的84配列來說整體的空隙還算大。

方向鍵並沒有做下沉處理,整體的觀感偏緊湊,同時可以看到編輯鍵位置和主鍵區也沒有做分割處理,好處就是整體的寬度減少了,缺點就是不是長時間使用習慣了的話有可能會誤觸。

右側的功能按鍵則是保留了108配列上的1.25u長度,所以去除了可能不是很常用的CTRL鍵,剩餘的位置就做了一個小門牙放上,這一點處理上我覺得跟INFI75的處理差不多。

在鍵盤正面的最頂部,能看到多了一層條紋狀的裝飾,右側位置能看到HEXCORE的品牌名,左側就是鍵盤的指示燈,這個指示燈在默認情況下還會跟着打字節奏變換顏色,很好玩。在驅動中也可以設置對應顏色的指示燈,比如我設置的就是亮起紅色的時候代表大寫開關打開。

鍵盤的無線開關位置在左側面,這個位置以及角度在我個人這幾天的使用下來覺得剛好,在打字的使用角度上稍微伸一下手就能摸到。同時開關這裏還和側面做了切分,整體的美觀程度並不影響。

右側面的設計語言和左側面大致相同,唯一差別就是少了個開關,這裏就不說了。後側面能看到一條橫線貫穿其中,這個線就是剛說的分割線。Type-C插口很好的融入其中,和開關一樣整體並不影響美觀度。

背面的條紋設計和正面介紹的差不多,腳撐上面也能看到條紋設計,整體能看出來設計師很喜歡這個元素,按我個人審美呢,我其實也是比較喜歡,整體不會顯得花哨也不會顯得單調。

中間有一個凹槽,這時候就是時候拿出隨鍵盤附贈的兩張卡片了,這也是這款鍵盤的一個獨特之處,後面這裏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歡的卡片貼上,還能去自行定製,尺寸則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銀行卡尺寸,你要實在沒東西放拿個銀行卡貼上也不是不行

下邊就是燈帶,不同於別的廠家配備的側翼燈帶,W800的燈帶別出心裁的放到了前面,這個設計喜不喜歡就看個人審美了,如果有搭配亞克力半透手託這個燈光效果可能會很加分。

鍵帽:

W800採用的鍵帽高度是MDA高度,這一套我上手過後摸着應該就是VGN的N75那款鍵盤的同模。整體採用PBT材質製成,工藝則是雙色注塑。手感方面摸着有點磨砂感,顏色搭配上整體比較簡約,只有紅白二色搭配,附贈的增補鍵帽也都是異色增補,也算是有點不一樣的新鮮感。

軸體:

W800的軸體搭載的均爲佳達隆的最新Gpro3.0系列,目前有G紅pro3.0G茶pro3.0可選,這倆軸還是比較好選的,一個線性一個段落,按需選擇即可。

我選擇的這把採用的是佳達隆G茶pro3.0,選擇的主要目的還是想着手裏沒有一把好的茶軸鍵盤,看看佳達隆能不呢給我一份滿意的答卷。實際上手後感覺確實不錯,整體大部分手感還依舊保留線性的味道,但如果按的稍微慢點,就能感覺到茶軸獨有的那個微段落感,實際也不會像青軸一樣反饋清晰,聲音也不會很大。可以說這款軸體基本可以做到普通用戶對於茶軸的大部分要求了。

將軸體單拿出來看:G茶pro3.0採用的是pc高透上蓋,軸芯和底殼看不出來,不過按照這個系列的特性依舊是PC上蓋+POM軸芯+尼龍底殼。整體採用十字軸芯和三腳底殼的配置,不過出乎意料的是晃動程度還行,也許是因爲鍵帽高度不是很高的原因。

軸體上蓋默認帶的有個比較矮的導光柱,起到的作用也不能說沒有吧,但確實比較小,拆開軸體內部潤滑挺不錯,也是佳達隆一貫的風格。

拆解:

這把鍵盤採用的是Integrated plate結構,也就是定位板和上蓋一體式,要拆的話就需要把定位板上的螺絲全部擰開,需要提前把定位板上的螺絲擰開。

結構:

  • 上蓋(定位板一體);
  • PCB板;
  • 2000mah電池
  • 軸座棉;
  • 底殼。

填充不能說沒有吧,但確實少,就一起說了。

定位板背面有凸起,起到加強筋的作用應該

上蓋和定位板一體,這一點前面也說過了,所以不出所料的是塑料材質定位板;但是和以往介紹的那些鍵盤不同的是,這把鍵盤採用的是佳達隆的PCB衛星軸,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固定方式不是通過卡扣卡到定位板上,具體差別其實也不大,如果有人感興趣可以單獨開一期細講。

PCB上每個鍵位還單獨有字符標識,這一點好久沒見過了,不過真沒考慮在定位板上標明嗎,裝完軸啥也看不到了。

W800採用的是全鍵軸座熱插拔,整體支持三腳/五腳的機械軸體熱插拔,軸座品牌看了一下采用的是凱華的軸座。大家關心的燈位則是上燈位,實際亮度方面差了一點,不過主打的也不是RGB這一點也不算什麼缺點。

電池只有2000mah,算是一個小缺點,不過這個電池的形狀很特別,不同於之前拆解中大家見到的矩形的電池,W800的這個電池是圓柱形狀,固定位置就放在F區上方的小空間裏,這個創意還是十分新穎的,既不會影響主鍵區按鍵敲擊的手感,也不會在使用過程中大力出奇跡導致電池和PCB接觸短路,不過缺點就是容量小,續航時間不是很久。

軸座棉材質則是橡膠,聊勝於無了,整體的內部空間其實非常有限,即使沒有很多的填充也並沒有產生很大的空腔音。

底殼這裏加強筋給的很多,多到差點密恐,配套的軸座棉也是很好的貼合這個底殼。

驅動:

HEXCORE的驅動是我不得不說的,之前用過安妮鍵盤的應該也深有體會。

打開驅動就是選擇設備頁面,可以看到這裏目前是有兩個設備,一個是W800,這個都很熟悉;另一個則是FIREFLY,從圖標上也能認出是接收器。這時候有人疑惑了,這個接收器不也是W800用的嗎,爲什麼會有倆設備可選呢?

實際上,W800和螢火蟲(FIREFLY)是獨立的兩款產品,只不過碰巧買W800會送螢火蟲。這個螢火蟲別看他跟普通的接收器差不多大小,實際功能豐富了不止一點。首先最直觀的就是插上設備後接收器後方會像螢火蟲一樣發光,這也是這個名字的意義,這個很好的改善了鍵盤自帶的指示燈不夠用的情況,無線連接時可以通過這個燈光來判斷狀態。

其次就是連接設備的區別,現在但凡是個發燒友,就會感覺家裏的無線接收器越來越多,像什麼鼠標、鍵盤之類的接收器,還不排除有其他設備的可能,面對電腦上本就不多的USB插口,這麼多接收器插上過後更是雪上加霜。而螢火蟲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難題,一個螢火蟲接收器最高可以支持同時連接6個設備,不過前提肯定是HEXCORE自家的產品纔行,這一點在此之前就只有在羅技以及ROG的產品上見過了。

接下來就是正式介紹驅動了,從剛纔的頁面大家也能看出來W800採用的並不是國內方案廠通用的驅動頁面,也是單獨研發的一款全新驅動,從視覺效果上就能感覺出很明顯的差別,整體的動畫流暢度以及反應速度也是極爲優秀的,這一點還值得國內鍵盤廠商好好學學。

作爲驅動一些最基礎的功能肯定有,像什麼改鍵改燈光之類的自然不用多說,但這裏先賣個小關子下面會介紹。

打開驅動第一眼就能看到簡潔的目錄以及功能,這一個頁面能調整的東西其實不多,更多是一些輔助性的功能,包括休眠時間調整、更改設備名稱、回覆出廠設置這種。

第二個頁面就是剛剛介紹的改鍵,但不同於正常的驅動改鍵,這種改鍵更類似於客製化鍵盤中的VIA,但不需要JSON文件,打開驅動就可使用。可以改的按鍵也很多,而且包括兩個FN層以及一個tab層,這個不用不知道,用完就是真香。

比如我在tab層設置一個按鍵爲x,默認層爲y,將tab靈敏度設置爲300ms,則:按下這個按鍵後300ms內鬆開按鍵觸發x,在300ms後觸發則爲y。這個功能不能說沒用吧,只能說用了就離不開。大家最不能理解的60%配列,就是因爲沒有F區,用了這個過後,即使不需要FN鍵,也能觸發F區,這個怎麼設置就不用我教了吧。

燈光方面其實我沒有怎麼調整,主要還是因爲按鍵燈亮度實在差點意思,不過底燈的亮度還是不錯的,和按鍵一樣,也可以進行單鍵燈光調整。

除此之外像屏幕映射、音樂律動這些也都有,最讓我意外的是這個驅動還能控制系統提示窗,雖然是驅動裏帶的。

總結:

作爲一把遊戲鍵盤來說配置是肯定不如目前的幾個卷王產品,但這把鍵盤的牛逼之處就在於還算合格的手感、出乎意料的打字體驗、強大的驅動支持,如果你在意的是價格以及配置方面,這把鍵盤並沒有頂尖的性價比,但如果你是想要一把有着豐富的可玩性、多樣的自定義化的鍵盤,那麼這把鍵盤能很好的滿足你。

#盒友日常#桌搭分享#數碼硬件#數碼外設#遊戲外設#機械鍵盤#鍵盤推薦#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