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裝一臺立式無光 ITX,機箱來自美商海盜船 USCORSAIR 2000D Airflow Black。這是一款 Mini-ITX SFF PC 機箱,黑白二色可選(本次裝機爲黑色),還有標配 3 把 ARGB 薄扇的版本可選。機箱的尺寸爲:271x200x458mm,約 24.4L 的體積,SFF 尺寸立式設計非常節省寶貴的桌面空間,能夠支持高端硬件,可拆卸網格面板可提供充足的氣流,進一步提高散熱能力。兼容性方面,支持 Mini-ITX 主板,塔式風冷支持最大 90mm,顯卡最大 365mm,顯卡安裝方式爲豎裝而非吊裝,可以很好的照顧到沒有逆重力熱管的顯卡,電源支持 SFX/SFX-L 電源,最大不超過 130mm,還支持 3 個 2.5 寸硬盤位。同時,可支持 8 個 120mm 或 2 個 140mm 風扇,側面可安裝 360mm 冷排,背部還可安裝 240mm 冷排(受顯卡長度影響)。關於這款機箱我說下個人的觀點:1、顯卡尺寸。顯卡長度足夠大爲 365mm,顯卡厚度 3 槽,而高度上面越肩太多的超寬顯卡(約 45mm)會和機箱內部鉚釘或面板卡母扣衝突導致無法安裝。2、風道選擇。這款機箱風道更適合前進風,側出風的方式,將機箱擺放到桌面的右側更爲合理,這樣冷排會喫顯卡熱風,CPU 溫度會高一點;如果採用側進風、前出風的方式,CPU 溫度會更低,顯卡會喫冷排熱風高一些,但是前面板排出的熱風無論放在左側還是右側都有些不舒服。3、安裝順序。先裝前面板風扇再裝主板,前面板是可以安裝標準 25mm 厚風扇的,要留意主板供電裝甲和風扇厚度的影響,如果沒有配備風扇網罩,所有線材儘量藏好固定好避免干擾風扇。模組線的話要注意紮緊的厚度,同時注意給冷排讓位避免裝不上。4、延長線。提前給主板安裝一個 CPU FAN 延長線可以讓安裝和維護更便利。
其他硬件方面,使用 Intel 13 代平臺,主板使用 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 擁有 8+1 相 CPU 供電(80A)和良好的散熱器兼容度;顯卡則是來自影馳 GeForce RTX 4070 Ti 金屬大師 OC,無光金屬機甲風格,緊湊的三槽設計,是美商海盜船 2000D Airflow 這款機箱合適的 40 系選擇;電源來自 ROG LOKI 洛基 1000W SFX-L 白金全模組電源,SFX-L 的緊湊規格,通過 ATX 3.0 認證,配備原生 PCIe 5.0 接口和線材;內存使用海盜船復仇者 Vengeance DDR5 6000 內存,無光矮馬甲設計,支援 Intel&AMD 雙平臺 ;固態則是影馳 Galaxy 星曜 X4 PRO 1TB,支持 NVMe 1.4 和 PCIe 4.0 x4 標準,連續讀寫 5000/3500 MB/s,4K 隨機讀寫 650000/800000 IOPS,快速讀取大容量、小碎片文件,傳輸速度更快;散熱來自利民 Frozen Edge 360 BLACK 冰封幻刃,第四代 Frozen 冰擎 V1.0 水泵效能更好,標配 3 把 TL-B12 無光性能扇,SS2 扣具體系可與自家風冷扣具通用,拆裝更容易,支援最新的 Intel 1700/AM5;風扇同樣來自利民 TL-B12 Extrem。好了,介紹這麼多,首先是整機展示環節。
硬件配置清單:
CPU:英特爾 Intel i7-13700K
主板:華碩玩家國度 ASUS 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
電源:華碩玩家國度 ASUS ROG LOKI 洛基 1000W SFX-L ATX3.0 白金全模組
顯卡:影馳 Galaxy GeForce RTX 4070 Ti 金屬大師 OC
SSD:影馳 Galaxy 星曜 X4 PRO 1TB
內存:美商海盜船 USCORSAIR Vengeance 復仇者 DDR5 6000 32GB(16Gx2)
機箱:美商海盜船 USCORSAIR 2000D Airflow Black
散熱:利民 Thermalright Frozen Edge 360 BLACK 冰封幻刃
風扇:利民 Thermalright TL-B12 Extrem x3
螺絲:DENG Studio 風扇對鎖螺絲 25mm x12
一、整機展示。
整機黑色調,低調無光,個人覺得無光更適合這款機箱的網面風格。以下爲機箱各角度展示。
![]()
![]()
![]()
![]()
![]()
![]()
機箱頂部採用 Mesh 網孔設計。頂部蓋板爲磁吸設計拆裝方便。
![]()
打開磁吸蓋板。電源位在機箱頂部,電源接口通過延長線和魔術貼固定延伸到機箱背部底部隱藏。
![]()
機箱前面板同樣採用整面 Mesh 網格通風網孔設計。
![]()
機箱前置 I/O 在前面板最下方。從左到右分別爲:電源開關鍵、USB 3.2 Gen1 Type-A x 2、USB 3.2 Gen2 Type-C x 1、3.5mm 音頻接口 x 1、重啓鍵。
![]()
前面板通過六個卡扣固定,移除前面板,內部安裝 3 顆利民 TL-B12 Extrem 進風。
![]()
渦輪扇葉,四角都有緩震橡膠,同時採用動平衡點膠 2.0 工藝,框架是三角對稱式設計,增加 23% 有效出風面積,提升 20% 結構受壓強度。
![]()
來自 DENG Studio 風扇對鎖螺絲。採用對鎖螺母、墊片以及螺絲構成,螺絲與螺母對鎖固定,加以墊片點綴,實用美觀不傷風扇。
![]()
主機左右側板同樣卡扣設計,免工具手擰螺絲固定。
![]()
首先來看主機主板側,和頂部、前面板相同風格的整面通風網板。
![]()
移除側板,首先可以看到 360mm 冷排固定機箱內部左側。
![]()
將冷排架拆下,來看內部各硬件情況。冷排風扇爲向機箱外排風的方式,風道爲前進風,側排風。
![]()
機箱模組線理線情況展示。
![]()
利民 Frozen Edge 360 BLACK 冰封幻刃。水冷頭爲八邊形設計,全鋁合金外殼,CNC 精工點邊倒角。這款水冷採用利民第四代 Frozen 冰擎 V1.0 水泵,低震動運轉 ≤ 23 DBA,陶瓷軸轉子平均 4W 小時無故障,噴射流腔體地熱阻卓效導熱技術。
![]()
環繞氛圍 ARGB 燈效,支持神光同步。冷頭部分的固定安裝秩序兩個螺絲操作,採用和風冷通用的全金屬 SS2 扣具安裝支架體系,家族化安裝體驗一步到位。
![]()
冷排安裝 3 顆 TL-B12 風扇。無光,動平衡點膠 2.0 工藝,減少摩擦和震動,降低運行時聲音和延長壽命,同時採用 STABLY-FDB 磁力穩定軸承,解決吊裝模式下扇葉抖震問題。
![]()
美商海盜船復仇者 Vengeance DDR5 6000 32GB(16Gx2)。
![]()
低調無光設計,矮馬甲兼容性也更好。
![]()
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 主板供電散熱裝甲上的網格風的 ROG LOGO 及 Mini 版的 ROG 標識。
![]()
M.2 散熱片表面同樣採用了拼接圖案設計,右側表面爲復古風的幻彩 ROG Strix 裝飾圖案。
![]()
影馳 GeForce RTX 4070 Ti 金屬大師 OC 顯卡,銀灰金屬機甲風格,無光設計。
![]()
採用壓鑄鋁合金一體成型上蓋,全覆蓋設計,大幅提升散熱面積,側面兩側長條開孔可以看到大量的散熱鰭片。
![]()
顯卡左側是 GEFORCE RTX 黑色字體標識。
![]()
顯卡右側則是影馳 GALAX 英文 Logo。
![]()
尾部幾何鏤空開窗,貫穿通風,減少尾部中央防止下垂,同時兼顧更加散熱風道。
![]()
再來看主機另一側,對稱設計,還是一樣的通風 Mesh 網板。
![]()
移除側板來看內部硬件情況。
![]()
ROG LOKI 洛基 1000W SFX-L 白金全模組電源。通過 ATX 3.0 認證,配備原生 PCIe 5.0 (600W)接口和線材。
![]()
內置 12cm 雙滾珠軸承的軸流風扇,採用連框設計,也帶來更大的風量和風壓,風扇採用8顆可尋址 LED 燈珠,支持 Aura Sync 神光同步燈效,輕鬆打造一體化的整機燈效。爲了降低噪音,當電源負載處於 40% 或更低時,PWM 溫控風扇會關閉,噪音更低。
![]()
另一側則可以看到影馳 GeForce RTX 4070 Ti 金屬大師 OC 強大的寒光星 δ 散熱系統。
![]()
下方爲 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 主板背側,還有額外的 M.2_2 插槽,最大支持 PCIe 4.0 x4,由芯片組提供,規格支持 2242/2260/2280 三種尺寸,可通過附贈的螺絲及螺柱進行安裝。由於第二條 SSD 沒有散熱片,建議安裝帶有石墨烯貼片的 SSD 散熱會比較好。
![]()
最後來看機箱尾部。中央磁吸防塵網方便拆洗,內部影馳 GeForce RTX 4070 Ti 金屬大師 OC 隱約可見。其實機箱背部能看到的只有一根電源線,美中不足是沒有做到機箱內部,但是其他所有線材都從底部穿下口穿出,相比傳統所有接口都朝向後方的一大堆線材要好整理太多,不過缺點是插拔都要把機箱底部反過來。
![]()
移除磁吸防塵網,內部是大型菱形開孔設計,通風更順暢。顯卡正面三顆 102mm 特製靜霜風扇,折角扇葉設計,爲散熱模塊提供更強風力和風量保障,加快熱量散熱。此外,風扇均支持智能啓停,靜音的同時延長使用壽命。
![]()
機箱底部有一個 L 型卡扣理線蓋板,上面還做了三角形通風開孔設計。
![]()
打開蓋板,機箱主板以及顯卡 I\O 均在機箱底部,背部右下角設計有出線孔。
![]()
![]()
機箱底部接口測試了幾款高接口線材,均可完美兼容,深度足夠,無需 L 型轉接頭。
![]()
二、配件開箱。
主板來自華碩玩家國度 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
![]()
首先來看附件方面。包括說明手冊、ROG 貼紙各 1 份,感謝信卡片 1 張以及漂亮的 RO 姬卡片一張。
![]()
其他配件包括:一個座式 WIFI 天線、兩條 SATA 線、一條前置 USB 2.0 一分二線、一條機箱跳線延長線、黑色一次性紮帶,對應數量的 M.2 螺絲以及散熱墊,還有一個 ROG 鑰匙圈。
![]()
取出主板。ROG Strix B760-I Gaming WiFi 這是一款 ITX 版型主板,採用黑色主色搭配幻彩點綴的炫酷風格。
![]()
供電散熱結構爲L型的兩段式,在兩側的表面均設有一些貫穿式的斜切造型,並起一定的輔助散熱效果。主板採用 8+1 相 (Core+GT) CPU 供電,每相搭配一顆 SIC659 (80A),AUX 供電採用了兩相 FDPC5030SG (25A),核心供電主控爲華碩定製的 Digi+ VRM ASP2100R。
![]()
散熱模塊採用上蓋延伸設計,底部是網格風的 ROG LOGO,左下角是幻彩 Game On 條幅裝飾,最右端是 Mini 版的 ROG 標識。
![]()
兩側側面設有多道凹槽,可以進一步提升散熱面積,提升供電散熱效能。
![]()
Intel 最新的 LGA1700底座,對扣式設計,支持 Intel 12/13 代 CPU。華碩特有的 LGA115x/1200 和 LGA1700 雙扣具開孔設計,兼容性更高,而扣具扳手自帶塑膠套管,防止安裝 CPU 過程中磕碰到頂部 VRM 散熱片。
![]()
配備兩條雙通道 DDR5 內存插槽,支持最大 64GB(2*32GB) 的 DDR5-5600 內存,支持 XMP 3.0 標準,最大 OC 至 7600Mhz+。右側中央提供一組前置 USB 3.2 Gen1 19pin 接口和一個前置 USB 3.2 Gen2 Type-C 接口,下方還有 4 個直立式 SATA6 接口,由芯片組提供。
![]()
CPU 供電接口採用 單 8Pin 設計。共配備兩組 RGB 接口,爲一組 5V ARGB 接口和一組 12V RGB 接口,均位於主板頂部。
![]()
M.2 散熱片以及芯片組區域。M.2 散熱片表面同樣採用了拼接圖案設計,右側表面爲復古風的幻彩 ROG Strix 裝飾圖案。下方標配一條 CPU 提供的加固型 PCIe 5.0 x16 全長插槽。
![]()
左側爲金屬拉絲表面以及設有造型凹槽,並印有 ROG 總部的文字暗印。
![]()
拆除正面散熱片後,主板正面爲 M.2_1 插槽(主板背面還有額外一個),最大支持 PCIe 4.0 x4 ,由 CPU 提供,規格支持 2260/2280 兩種尺寸,支持快拆鎖釦設計,預貼導熱貼,M.2 散熱片背部同樣預貼導熱貼。下方則是芯片組散熱模塊。左下角音頻區域爲 Realtek ALC1220P Codec 芯片。
![]()
主板採用無背板式設計。
![]()
下方爲額外的 M.2_2 插槽,最大支持 PCIe 4.0 x4,由芯片組提供,規格支持 2242/2260/2280 三種尺寸,可通過附贈的螺絲及螺柱進行安裝。由於第二條 SSD 沒有散熱片,建議安裝帶有石墨烯貼片的 SSD 散熱會比較好。
![]()
ROG 總部座標的文字暗印。
![]()
後方 I/O 接口,包括:1x HDMI 2.1、1x DP 1.4、1x USB 3.2 Gen2x2 Type-C、3x USB 3.2 Gen1 Type-A、1x USB 3.2 Gen1 Type-C、1x 2.5Gbps 有線LAN、2x 無線網卡天線接線端、以及 5x 3.5mm的音頻組合輸出。
![]()
顯卡來自影馳 Galaxy GeForce RTX 4070 Ti 金屬大師 OC。
![]()
附件方面,包含快速安裝質感、合格證以及質保卡,影馳顯卡提供三年質保,支持個人送保。
![]()
附贈了鋁合金材質顯卡之間一套、雙 8Pin 轉 16Pin 顯卡供電轉接線一根。
![]()
顯卡支架金屬質感十足,採用二段式組裝方式適應多種高度機型使用。
![]()
影馳 GeForce RTX 4070 Ti 金屬大師 OC 採用和此前發佈的 RTX 4080 金屬大師 OC 同樣的全新外觀設計,整體尺寸爲:323*140*63mm(含擋板),此次金屬大師系列帶來全新設計語言,戰艦灰配色金屬外殼,硬朗堅固。產品參數方面,採用 Nvidia Ada lovelace 核心架構,核心代號 AD104-400,擁有 7680 個 CUDA,核心頻率 2310 Mhz,加速頻率 2655Mhz,顯存爲 12GB GDDR6X,顯存位寬 192-bit,顯存頻率 21Gbps,支持光線追蹤/ DLSS 3.0 技術,採用 11+2 相全貼片數字供電,適應極限超頻和高負載運行,8層 PCB 設計,安全且兼顧散熱,功耗 280W(MAX 320W)。
![]()
顯卡正面三顆 102mm 特製靜霜風扇,折角扇葉設計,爲散熱模塊提供更強風力和風量保障,加快熱量散熱,此外,風扇均支持智能啓停,靜音的同時延長使用壽命。
![]()
顯卡外殼邊角處 CNC 高光亮邊極具金屬質感。
![]()
顯卡側面展示。影馳 GeForce RTX 4070 Ti 金屬大師 OC 採用壓鑄鋁合金一體成型上蓋,全覆蓋設計,大幅提升散熱面積,側面兩側長條開孔可以看到大量的散熱鰭片。
![]()
顯卡右側是 GEFORCE RTX 黑色字體標識。
![]()
中央爲全新 12VHPWR 供電接口,支持 PCI-E5.0 規範,符合 ATX 3.0 電源協議,單口可達 600W。
![]()
顯卡右側則是影馳 GALAX 英文 Logo。
![]()
背部爲全金屬背板,金屬拉絲加霧面處理,鏤空設計保障散熱性能。
![]()
背板左側 GEFORCE RTX 標識,周邊還具有機甲風的幾何刻線。
![]()
中央靠上的位置是影馳金屬大師的 Logo。
![]()
尾部幾何鏤空開窗,貫穿通風,減少尾部中央防止下垂,同時兼顧更加散熱風道。
![]()
另一側則可以看到影馳 GeForce RTX 4070 Ti 金屬大師 OC 強大的寒光星 δ 散熱系統。
![]()
尾端側面也做了幾何開孔處理,內部具有 8 根鍍鎳複合熱管(8*Φ6mm)。
![]()
接口方面採用 1xHDMI2.1+3xDP 1.4a,支持 8K 60Hz 輸出。
![]()
內存選擇了美商海盜船復仇者DDR5 6000 32GB (16GB × 2)。
![]()
內存爲矮條無光設計,兼容所有塔式風冷,散熱片磨砂質感。
![]()
這款內存 PCB 爲綠色,三星顆粒,C36 時序,超頻潛質不錯。
![]()
中間灰底 Vengeance 的 logo,兩側和下方則搭配有三角形的裝飾暗紋。
![]()
背面印有內存相關參數,頻率 XMP 6000MTs,時序 C36-36-36-76,電壓 1.35v。
![]()
固態硬盤來自影馳 Galaxy 星曜 X4 PRO 1TB。
![]()
打開包裝來看包裝內部內容,包含說明書一本,固態硬盤一個,硬盤有透明塑膠殼包裹保障運輸過程安全。
![]()
這款固態硬盤採用黑色 PCB 設計,採用 Phison E21 主控,支持 NVMe 1.4 和 PCIe 4.0 x4 標準,連續讀寫 5000/3500 MB/s,4K 隨機讀寫 650000/800000 IOPS,快速讀取大容量、小碎片文件,傳輸速度更快。
![]()
內部集成智能溫控和第四代 LDPC 數據糾錯機制,斷電保護,數據更安全,功耗更低。採用單面顆粒,背面無任何芯片,這就讓整體厚度降到最低,可以適配筆記本、PS5 等空間狹小的安裝使用環境。
![]()
電源選擇了華碩玩家國度 ASUS ROG LOKI 洛基 1000W SFX-L 白金牌電源。
![]()
附件還包括 SFX-L 轉 ATX 轉接板一個、紮帶魔術貼若干、說明書以及線材定製優惠卡,還有一張漂亮的 RO 姬卡片。
![]()
電源線爲純黑化壓紋硅膠線材,柔軟的質地非常適合緊湊型機箱使用。 附贈 16 針 PCIe 線材,爲 PCIe Gen 5.0 顯卡提供 600W 的電力輸出,爲升級新顯卡做好準備。
![]()
取出電源本體,可以看到 ROG LOKI 洛基 1000W SFX-L 白金牌電源延續了ROG THOR 雷神的設計,調整爲 SFX-L 的規格,通過 ATX 3.0 認證,這款電源整體尺寸爲 125 x 125 x 63.5 mm,定製的鋁合材質拉絲工藝的上蓋質感無敵,內置 12cm 雙滾珠軸承的軸流風扇,採用連框設計,也帶來更大的風量和風壓,風扇採用8顆可尋址 LED 燈珠,支持 Aura Sync 神光同步燈效,輕鬆打造一體化的整機燈效。爲了降低噪音,當電源負載處於 40% 或更低時,PWM 溫控風扇會關閉。一般來講,ROG LOKI 洛基僅產生低於 25 dB 噪音,並通過 Lambda A 噪音認證,帶來低噪音的靜謐環境。
![]()
通過了 80 PLUS 白金牌認證,可以達到 92% 的轉化效,帶有OPP/OVP/UVP/SCP/OCP/OTP 保護功能,採用低 ESR 日系電容可提升效率並減少發熱源,降低噪音以及提高可靠性與穩定性。ROG 定製散熱模組,加大散熱模組體積,讓電源電源運行在較低溫度,降低噪音並延長使用壽命。自帶 16Pin 接線,可以向 PCIe 5.0 顯卡提供超過 600w 電能。
![]()
電源一側爲華碩雷神2代電源相同的鏡面飾板設計,但沒有屏幕顯示和RGB光效,右側ROG標識也同樣爲陰刻鏡面設計,相比 雷神2 功能更簡潔一些。
![]()
電源另一側對稱設計,左上角標註了電源型號及瓦數,斜紋相隔右下角則是 ROG 敗家之眼 Logo。
![]()
接口方面非常豪華,提供 1 個 24pin 主供電接口、1 個 16pin PCIe 供電接口、2 個 4+4pin CPU 供電接口、3 個 8pin PCIe 供電接口、6 個 SATA 供電接口、4 個 D 型 4pin 供電接口、一個 Addressable RGB Cable 接口。
![]()
電源尾部通體鏤空通風散熱設計,右側爲電源接口。
![]()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