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物種】長吻針鼴-地球上神祕的鼴鼠之謎

本篇將科普瀕危物種長吻針鼴。

一、物種簡介

長吻針鼴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單孔目,針鼴科,原針鼴屬。僅僅分佈於新幾內亞島,介於海拔1300至4000米,不過在南部低地及北部海岸卻不見它們的蹤影,也有可能存在於鄰近的印尼薩拉瓦蒂島

新幾內亞島

喜歡生活在高寒草原及潮溼山區森林。不像澳洲針鼴喫螞蟻及白蟻,而是喫蚯蚓。長吻針鼴比澳洲針鼴大,達到16.5公斤重,吻長及可以向下,其刺混雜在長毛之間。前後肢均具3爪,爪堅硬銳利,適合挖掘。

長吻針鼴

二、保護等級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瀕危物種保護等級,國際上最常用的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制定的“紅色名錄”。

  1. LC(Least Concern):最低關注級別,表示該物種目前的數量相對較多,沒有面臨明顯的滅絕風險。

  2. NT(Near Threatened):接近瀕危級別,表示該物種目前還不算瀕危,但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面臨瀕危的威脅。

  3. VU(Vulnerable):易危級別,表示該物種目前已經面臨較高的滅絕風險。

  4. EN(Endangered):瀕危級別,表示該物種目前處於高度瀕危狀態,數量急劇減少,需要立即採取措施保護。

  5. CR(Critically Endangered):極危級別,表示該物種處於極度瀕危狀態,即將滅絕,需要緊急救援措施。

  6. EW(Extinct in the Wild):野外滅絕級別,表示該物種在野外已經完全滅絕,只在人工飼養或保護下的環境中存活。

  7. EX(Extinct):滅絕級別,表示該物種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完全滅絕,不再存在。

本文中的長吻針鼴CR極危級別,也就是該物種即將滅絕。主要就是由於棲息地的減少並且被人類瘋狂捕殺而數量驟減,雖然政府不允許獵捕長吻針鼴,但是一些獵捕仍然還在繼續。

三、具體介紹

1.外形

長吻針鼴是一種非常奇特的小型珍貴哺乳動物。它的外形粗看好似一隻刺蝟或者豪豬,也是頭小耳尖,四肢短小,身軀肥短,針毛密佈,但與刺蝟和豪豬卻是渾然不同的動物,在親緣關係上相距甚遠。長吻針鼴的體型比其他針鼴大,體長約爲45-77釐米,體重5-10千克,雄性大於雌性。長吻針鼴僅頭部和軀體下部只有毛而無刺,其中下體的毛短而柔軟,顏色較淡。身體其他部分均佈滿長短不一、中空的針刺。針刺的尖端較鈍,刺中央的腔較小。這些針刺其實也是由毛衍化形成的,十分堅硬。最長的刺生長在腰部、臀部和體側,橫剖面爲圓形,其他部位的刺的橫剖面則是橢圓形。



2.構造

長吻針鼴是一種極爲原始的哺乳動物,其消化道、排泄道與生殖道均開口於泄殖腔內,而且還是卵生。雌獸的子宮和陰道都是成對的,沒有癒合,發育也不完全。腹部生有一個新月形、佈滿粗毛的袋囊,爲由肌肉的收縮而形成的皮膚褶皺,僅在每年繁殖期間纔出現,可以使卵在其中孵化,成爲臨時的育兒袋,並蓋住腹部的乳孔區。此外還具有一個上恥骨,與骨盆相聯接,可能是用來支持袋內的卵或幼仔。


3.繁殖方式

長吻針鼴產卵時,雌獸像毛蟲一樣把身體彎曲,將泄殖腔對準袋囊,使卵由泄殖腔流出時正好落入袋內,同時由泄殖腔內還流出一些很粘的液體,把卵粘在袋囊的毛上。每次產卵1-2枚,橢圓形,直徑15毫米。卵殼摸起來就像粗羊皮紙似的,也很像許多爬行動物的卵殼,具有革質的外殼,內有一個極大的卵黃,沒有卵白。

於它沒有固定的住所,卵產下以後就由雌獸隨身攜帶,幾周後幼仔孵出,就在袋囊中舔食由乳孔流出的乳汁。小針鼴在育兒袋裏一直生活到背上長出針刺爲止,一般是6-8周,體長9-10釐米。到了這時,雌針鼴便把幼仔從育兒袋裏掏出,藏到很簡單的窩裏。長到一歲時,小針鼴已性成熟,體重2.5-6千克,背上的針刺長達6釐米。哺乳期大約爲7-8周,這時幼仔身上生長出硬刺,使雌獸感到不適,便把它們掏出來,藏在灌叢等比較隱蔽的地方,繼續哺育,直到幼仔能夠獨立生活時爲止。

#動物##保護生態#寵物分享#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