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长吻针鼹-地球上神秘的鼹鼠之谜

本篇将科普濒危物种长吻针鼹。

一、物种简介

长吻针鼹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单孔目,针鼹科,原针鼹属。仅仅分布于新几内亚岛,介于海拔1300至4000米,不过在南部低地及北部海岸却不见它们的踪影,也有可能存在于邻近的印尼萨拉瓦蒂岛

新几内亚岛

喜欢生活在高寒草原及潮湿山区森林。不像澳洲针鼹吃蚂蚁及白蚁,而是吃蚯蚓。长吻针鼹比澳洲针鼹大,达到16.5公斤重,吻长及可以向下,其刺混杂在长毛之间。前后肢均具3爪,爪坚硬锐利,适合挖掘。

长吻针鼹

二、保护等级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濒危物种保护等级,国际上最常用的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制定的“红色名录”。

  1. LC(Least Concern):最低关注级别,表示该物种目前的数量相对较多,没有面临明显的灭绝风险。

  2. NT(Near Threatened):接近濒危级别,表示该物种目前还不算濒危,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面临濒危的威胁。

  3. VU(Vulnerable):易危级别,表示该物种目前已经面临较高的灭绝风险。

  4. EN(Endangered):濒危级别,表示该物种目前处于高度濒危状态,数量急剧减少,需要立即采取措施保护。

  5. CR(Critically Endangered):极危级别,表示该物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即将灭绝,需要紧急救援措施。

  6. EW(Extinct in the Wild):野外灭绝级别,表示该物种在野外已经完全灭绝,只在人工饲养或保护下的环境中存活。

  7. EX(Extinct):灭绝级别,表示该物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完全灭绝,不再存在。

本文中的长吻针鼹CR极危级别,也就是该物种即将灭绝。主要就是由于栖息地的减少并且被人类疯狂捕杀而数量骤减,虽然政府不允许猎捕长吻针鼹,但是一些猎捕仍然还在继续。

三、具体介绍

1.外形

长吻针鼹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小型珍贵哺乳动物。它的外形粗看好似一只刺猬或者豪猪,也是头小耳尖,四肢短小,身躯肥短,针毛密布,但与刺猬和豪猪却是浑然不同的动物,在亲缘关系上相距甚远。长吻针鼹的体型比其他针鼹大,体长约为45-77厘米,体重5-10千克,雄性大于雌性。长吻针鼹仅头部和躯体下部只有毛而无刺,其中下体的毛短而柔软,颜色较淡。身体其他部分均布满长短不一、中空的针刺。针刺的尖端较钝,刺中央的腔较小。这些针刺其实也是由毛衍化形成的,十分坚硬。最长的刺生长在腰部、臀部和体侧,横剖面为圆形,其他部位的刺的横剖面则是椭圆形。



2.构造

长吻针鼹是一种极为原始的哺乳动物,其消化道、排泄道与生殖道均开口于泄殖腔内,而且还是卵生。雌兽的子宫和阴道都是成对的,没有愈合,发育也不完全。腹部生有一个新月形、布满粗毛的袋囊,为由肌肉的收缩而形成的皮肤褶皱,仅在每年繁殖期间才出现,可以使卵在其中孵化,成为临时的育儿袋,并盖住腹部的乳孔区。此外还具有一个上耻骨,与骨盆相联接,可能是用来支持袋内的卵或幼仔。


3.繁殖方式

长吻针鼹产卵时,雌兽像毛虫一样把身体弯曲,将泄殖腔对准袋囊,使卵由泄殖腔流出时正好落入袋内,同时由泄殖腔内还流出一些很粘的液体,把卵粘在袋囊的毛上。每次产卵1-2枚,椭圆形,直径15毫米。卵壳摸起来就像粗羊皮纸似的,也很像许多爬行动物的卵壳,具有革质的外壳,内有一个极大的卵黄,没有卵白。

于它没有固定的住所,卵产下以后就由雌兽随身携带,几周后幼仔孵出,就在袋囊中舔食由乳孔流出的乳汁。小针鼹在育儿袋里一直生活到背上长出针刺为止,一般是6-8周,体长9-10厘米。到了这时,雌针鼹便把幼仔从育儿袋里掏出,藏到很简单的窝里。长到一岁时,小针鼹已性成熟,体重2.5-6千克,背上的针刺长达6厘米。哺乳期大约为7-8周,这时幼仔身上生长出硬刺,使雌兽感到不适,便把它们掏出来,藏在灌丛等比较隐蔽的地方,继续哺育,直到幼仔能够独立生活时为止。

#动物##保护生态#宠物分享#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