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三個地方五部電影觀後感分享

       最近實在是太熱了,跑到歐洲見見女朋友,參加家裏人畢業典禮,也避避暑(現在荷蘭和倫敦的早上甚至能感到一絲涼意)。也是趁着這個機會出來多看幾部電影。這幾天分別在荷蘭烏特勒支,倫敦和香港看了幾部電影,跟大夥分享一下個人的觀後感。P.S.感覺現在時局確實很亂,荷蘭和英國都在電影前加了徵兵廣告。

不得不說荷蘭真的好涼快

《碟中碟7:致命清算》:個人評價:7分

       碟中碟系列走到這一步真的可以說是把能玩的都玩過了,事實上從第六部開始我覺得碟中碟在場面上的創意就慢慢開始疲軟,但是無論是湯姆克魯斯的個人魅力,目前依然算是頂級的動作場面還有驚喜十足的潛入\滲透戲份都可以說讓我很期待碟中碟7。這部電影我覺得因爲疫情影響部分橋段沒有那麼好了可以理解,騎車飛懸崖的片段我覺得還沒辦法跟第六部的跳傘或者是第四部的爬迪拜塔相提並論,但是動作戲上依然不錯。我真正想吐槽的還是劇情,最大的問題就是電影並沒有真正展現出敵人的恐怖,無論是人類敵人還是AI敵人,就並沒有比第五部大反派更加有威脅性,死人也顯得太簡單沒有震撼的地方。而且預告的時候提到的“伊森將會爲之前的選擇付出代價”我理解的是伊森做了太多冒險的事情,而面對絕對理性的ai會在上半部喫虧,然而劇情的發展我覺得並沒有很特殊,再考慮到據說這可能是碟中碟系列的絕唱了甚至可以說是過於平庸。(話說大夥有沒有覺得,白寡婦幾乎每一個鏡頭都是仰着頭同時45度角漏出自己的左半臉,前面還好,後面感覺實在太凹造型了吧)


《小行星城》個人評價:5分

       韋斯安德森的作品真的是個人元素拉滿外加上很有趣的劇情和表達方式。在看《小行星城》之前還補了一下《法蘭西特派》也是強烈推薦。

        《小行星城》相比起韋斯安德森之前的作品比起來,滿畫幅(16:9)比起他更加有特色的方形畫幅來說佔據的片長更多,而且其戲中戲的結構設計很難說到底是表面戲重要還是戲中戲重要。劇本本身我覺得比較薄弱,故事線不突出,結尾的戛然而止也有點迷,甚至可以說我並沒有看懂它在講什麼,特別是那句“you will sleep only if you are awake”我完全不理解他的意思。拋開劇本,韋斯安德森的強項畫面優美性和小幽默也比之前下降了,除了部分場景挺有意思的其他地方都有點尬,特別是這次這個沒有感情的戰爭攝影師男主的相關故事都沒什麼意思。在暑期檔觀看的電影裏面《小行星城》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失望,有點要啥沒啥的感覺,或許是我這五部電影裏面第二失望的。

後半程有點如坐鍼氈

大本鐘真的好久不見了

《生化危機:死亡島》個人評價:-1分

         從英國回到香港翻上映電影突然發現生化危機上了,並且我之前從來沒有在電影院裏面看過生化危機的CG電影,頂住了網上的泄漏和劇透來一探究竟。

        總的來說,電影真的不行,先說動作戲,這部片動作場面不少,但是質量很一般,甚至都沒整出個上一部裏面二人轉的活,最終boss沒有什麼特殊能力,只有體型,就好像一個大型的沙包一樣擔心主角團一下子就打死了。除開動作戲以外,劇情也沒什麼意思,就是吉爾要走出之前的陰影對抗生化強尼銀手。然後再加上克里斯,里昂,克萊爾,瑞貝卡一行人。而這次多個主角合作其實反而讓電影更加無聊,因爲看電影的時候就知道他們肯定沒事甚至都不會受傷。除此之外,主角團幾位的化學反應可以說是差的離譜,先不說里昂吉爾這種沒有同臺過的又表現的很熟悉看起來很奇怪,剩下的人給我的感覺就好像那種10年一次的同學會,大家彼此認識,但是不再熟了的感覺,相比之下《詛咒》裏面里昂和艾達一個照面的化學反應纔是正確解答方式。而反派的水平我覺得出動一個吉爾完全夠用了,剩下的主角團其實可以作爲露臉角色簡短出場一下就夠了。

       我還有一點非常失望就是這部電影用這麼差的反派和故事去做這個大集結對於生化危機cg電影系列來說血虧,而且之後再搞大集合就沒有什麼驚喜感了。除此之外電影院還送了我一張海報,說實話拿着這個海報去坐地鐵,特別是我還很不喜歡這個電影有點丟臉了

唯一收穫就是這個海報

《芭比》個人評價:6分

        很難想象堅決拒絕在超英電影裏面討論哲學喜歡整段子的華納居然願意在《芭比》裏面加入這些社會問題的討論。可以說帶着低期待去看《芭比》算是意外的好看,雖然它裏面提到的男女問題社會問題比較表面但是至少還讓電影有了一點點思考價值。只可惜結局我覺得拉低了整個電影的水平。裏面約翰塞納的客串可以說是最好的活,同時暗暗揶揄了一把扎克施奈德的《正義聯盟》依然很華納。剩下的方面,只能說威爾法瑞爾的表演很驚喜,瑞安高斯林的角色讓人失望(主要是劇情裏面基本沒有他發揮的地方),瑪格特羅比確實好看也符合“芭比”的印象,剩下的就是平庸了,話說沒有人覺得瑪格特羅比演啥好像都差不多嗎?

       總的來說不好不壞,好地方不算頂級,差的地方沒成敗筆,劇情裏面芭比世界被父權制的顛倒那部分有點意思,剩下的都太好猜了。如果對男女話題包容性比較強還可以去看看,我覺得片中對於女權平權和一些現實社會的解構算是比較溫和。但是如果觀衆看法比較極端的話會覺得電影夾帶私貨,無論是比較貼近現實社會的討論還是幻想世界的刻板印象大賞,電影在某些地方確實展現了比較強的刻板印象。


話說沒有人覺得瑪格特羅比演啥都是一個樣嗎?


《奧本海默》個人評價:9.5分

        是什麼讓我提前一週定英國的70mm膠片放映廳卻發現上映後兩週的票都賣完了(第一週賣完了,第二週好位置的票也沒了)只能遺憾回到香港看。又是什麼讓週一早上10點的IMAX電影院幾乎座無虛席?“奧本海默”這個名字雖然可以說是鼎鼎大名但是顯然不是什麼“超級大片”的題材,那麼答案就只有它是克里斯托弗 諾蘭的最新作品了。

       我個人還是挺欣賞諾蘭導演的,而且我對他近兩部電影的看法就是《敦刻爾克》被低估了同時《信條》確實沒那麼好,不過不管怎麼樣,諾蘭電影的號召力依然是槓槓的。而在我走進電影院之後,我才發現不僅僅是觀衆,而是連演員的號召力都如此強勁。《奧本海默》應該是目前諾蘭演員陣容最強的了,除了一開始公佈的基利安墨菲作爲絕對主演,小羅伯特唐尼和馬特達蒙擔任配角以外,凱西艾弗萊克,拉米馬雷克還有加里奧德曼(演的杜魯門,第一眼還沒看出來)這些奧斯卡影帝級別的演員幾乎是“客串”出演了這部電影。

       說到電影,如何讓一部三個小時長,本身沒什麼懸念的,沒有商業動作或者搞笑元素的嚴肅個人傳記類型的電影拍的好看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我個人覺得《奧本海默》之前的最優解是《胡佛傳》但是那部電影的故事內容跨度更大且只有兩個小時長。諾蘭在《奧本海默》裏面的解決方案和呈現出來的效果我認爲是非常完美的,三條故事線(曼哈頓計劃,奧本海默安全許可聽證會,斯特勞斯內閣任命會議)錯落有致,且分割手法很出色,曼哈頓計劃和後面關於奧本海默聽證會的內容是相互關聯的,所以前半段聽證會部分一直只出現在會議室裏面,不會產生時間上的錯亂,而斯特勞斯聽證會一直是黑白的且奧本海默全程沒有出現,是小羅伯特唐尼的獨角戲也很好與另一條故事線錯分開來。這三條故事線之間互相跳躍使得觀衆不會因爲停留在某個點太久而感覺無聊,而且對話中信息量極大邏輯清晰保證了文戲本身就有足夠的觀賞性,我覺得之前很多人看不下去文藝片的原因就是導演往往停留在某個節點太久,而觀衆無法理解對話戲的內涵更難去捕捉畫面裏面的信息所以看起來就會感覺無聊,看不懂。而《奧本海默》完全沒有這個問題,三個小時的文戲全程無尿點而且雖然剪輯點很多但是觀看起來非常流暢並不碎片化更顯諾蘭的剪輯和劇本功底。

       除了故事之外,演員的表演都很棒,基利安墨菲在《浴血黑幫》之後又在《奧本海默》裏面抽了3個小時的煙很擔心他的健康,而他在處理一些情緒細節上面的能力也很強,特別是這部電影裏面奧本海默本身並沒有什麼情緒上的大起大落或者明顯的衝突。除此之外小羅伯特唐尼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這裏就不劇透了,但是他最後一幕角色的表現加上前面的虛僞着實讓人拍手叫好。除此之外凱西阿弗萊克的角色也讓人印象深刻,很短的一場對峙戲就能讓奧本海默本人以及屏幕外的觀衆感到巨大的壓迫感和不安,再加上馬特達蒙扮演的角色對他的描述更加深了這種壓力。

       最後說一下我覺得影片唯一一個“缺點”吧,就是原子彈爆炸本身,因爲諾蘭執意用實拍,但是肯定不能真讓他引爆個核彈,所以應該是影片高光時刻的戲份的爆炸本身有點拉,雖然有用特寫鏡頭嘗試拍出震撼感,但是我覺得差點意思,特別是如果去對比真實原子彈爆炸的影像記錄,兩者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了,我覺得倒不如真用點CG或者把真正的爆炸影像通過技術手段挪到電影裏面。

       除此之外《奧本海默》真的很棒,得知要在大陸上映,等它上映之後肯定是要二刷的。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