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生物日誌]一看就是戰鬥力很強的大哥啊

大家好~我是奇奇怪怪bobott。對,就是一直在寫奇怪生物日誌的那位。

盒友們應該從我這裏,瞭解過很多新奇罕見的昆蟲吧。我的xp原則就是:甲殼越厚,刺越多,顏色越怪的纔會越帥。所以不難發現,遇見我覺着長的帥的,也會花大篇幅去介紹一下它們233。

最近除了戴夫沒玩什麼的我,又陷入了遊戲荒。就經常會在steam商店閒逛,偶然間看見了一個鬥蟋蟀的遊戲。

當時的我還只有驚歎,大人時代變了,都可以虛擬鬥蟋蟀了。但馬上被宣傳圖吸引了,woc,可以自己養,那不是我想讓它長的多帥就有多帥?入!

然後我就開啓了我的辦公室摸魚——賽博鬥蟋蟀之旅。

盔甲,纔是男人的浪漫!

披甲樹螽Acanthoplus discoidalis

因爲其帥氣的甲殼,以及渾身尖刺,看上去就戰鬥力爆表,所以人們也稱它們爲“盔甲蟋蟀”。

大致分佈

該物種原產於 安哥拉、納米比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和南非的部分地區。

大致外貌

是一種體型寬大、不會飛的物種,通常能長到約5cm的體長。

前胸背板上有幾個尖銳的圓錐形刺。主咬合頜,也就是下頜骨非常有力,可以造成十分嚴重的咬傷。

飲食

雜食性,會捕食不同的食物。有着對紅嘴奎利亞雀雛鳥的攻擊記錄。

是當它們的飲食缺乏蛋白質和鹽時,該物種的成員通常會變得同類相食。

以至於當它們的數量在秋季達到頂峯時,其中一些會穿越馬路並被車輛碾壓。此時,同類相食的同類則會聚集在傷亡者周圍進食...額,然後接着被往來車輛碾死,直至ace。

在那個季節,它們的遺骸可能會在道路上形成大片斑塊o.o看着挺滲人。

防禦

除了裝甲外骨骼之外,盤狀刺棘魚還具有多種防禦機制。

當受到攻擊時,雄性和雌性都會嘗試咬攻擊者。雄性還會發出鳴叫聲,雌性沒有功能性鳴叫機制。

有一種很特別的防禦捕食者的方法,即反射性出血(也稱爲“自體出血”)。

它們會從外骨骼的毛孔中噴出5~80毫克的(可能有毒的)血淋巴,射程可達幾釐米遠,從而嚇退捕食者。

對於人類

是害蟲,嚴重危害了南部非洲高粱和小米的產量。在歉收的年份,它們可能會導致高達 40%的農作物損失。

別看披甲樹螽的外號叫“盔甲蟋蟀”,但它們可不是真正的蟋蟀。

螽斯和蟋蟀同屬直翅目。螽斯是直翅目螽斯總科的通稱,而蟋蟀是蟋蟀總科昆蟲的通稱。兩者只能算得上是近親關係。

有關蟋蟀的描寫,最早起源於周代。《豳風·七月》曰:“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牀下。”

而鬥蟋蟀,亦稱“秋興”。聽聞秋鳴,寓意秋季的來臨。而蟋蟀的生命短暫,不過百日。即便是成蟲,也基本都活不過冬季。

前文提到過的那款遊戲,正式名稱叫做《沉默的蟋蟀》。它所有的一切,都圍繞捉蟋蟀、鬥蟋蟀展開。

蟋蟀的培養,我覺得相當有趣味。儘管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專有名詞——實在看不懂,就和bot一樣多看看教程就好啦。

鬥蛐蛐的部分可以解放雙手,你只要在每回合開始前,利用“打草”提升出戰“大將”的某個屬性就好。除此之外,全部都是系統一條龍包辦的。

我覺得《沉默的蟋蟀》是一款比較“專業”的遊戲。至少在遊玩之前,並我不知道鬥促織,居然有這麼多講究。

對了,這款遊戲上手其實有點兒難。有很多專業術語——比如撩撥蟋蟀,名喚“打草”,玩着玩着可能就忘了哪個詞指的是什麼。

不過只要熬過第一個賽季,之後就得心應手多了。除此之外,也可以投通過直接觀察的方式,判斷蟋蟀品質的好帥。腿粗翅膀長的,一般都是潛力股~

螽斯,蝗蟲,蟋蟀傻傻分不清楚,也沒事兒。在《沉默的蟋蟀》裏多買幾隻,研究研究,要不了多久,你就能成爲遠近聞名的“促織大師”。當然,我不建議大家現在跑出家門抓蟋蟀,怕是還沒抓到,咱們就已經五分熟啦。

悄悄告訴各位,我之前養過一隻雛翅,它真的超厲害的說。

#奇奇怪怪可可愛愛# 

我是奇怪的bot,感謝觀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