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你所見,上個月4060剛剛發佈,我就入了一塊,現在來說一下用了一段時間之後的體驗。
體驗包括基準測試,2K分辨率遊戲測試(支持DLSS3的遊戲),AV1編碼生產創作測試,AIGC性能測試,溫度測試,功耗測試,噪音測試這幾方面。基本涵蓋了買4060你可能會關注的方方面面。
目前我的電腦配置是i7-13700K+七彩虹Z790+64G七彩虹DDR5內存條+技嘉AORUS RTX 4060 ELITE小雕的配置,基本上沒有短板,並且我的4060還是插在PCIe5.0的接口上,無論如何都能發揮它的全部性能。
體驗解析
基準測試
經典的3D Mark基準測試,測試顯卡在DX 11中的表現用的是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和Fire Strike Ultra,其中Fire Strike分數28431,Fire Strike Extreme分數13081,Fire Strike Ultra分數5563。跟前一代的3060相比,4060的提升大約是22%。
DX12下測試2K分辨率的性能,Time Spy分數是10411,Time Spy Extreme分數是4882。而針對顯卡光追性能測試的Port Royal分數是5898,DX12U測試表現是Speed Way展現的,分數是2466。
基準測試結果都還挺不錯的。
2K分辨率遊戲測試(支持DLSS3的遊戲)
目前支持DLSS3的遊戲列表裏面,我喜歡並且還有的就是:地平線5,微軟模擬飛行,WRC。
測試條件設置:全屏幕獨佔、解鎖幀率、垂直同步關閉、渲染分辨率1.0、超分辨率關閉。
畫光柵化遊戲的畫面設置均爲預設的最高。
光追遊戲是光追選項打開並設置爲最高品質。
DLSS測試是在光追遊戲基礎上將支持相應技術的遊戲開啓DLSS質量模式,以及幀生成功能。
本來我還以爲開極致特效之後上2K分辨率會有點壓力,沒想到居然還能玩。在上面這些加持之下,對機器性能要求最高的微軟模擬飛行幀率還能做到63幀,而地平線5的幀率還能做到82幀,WRC的幀率更是能上113幀,遊戲性能基本拉滿。
AV1編碼生產創作測試
AV1的推出讓視頻轉碼變得方便了很多,而顯卡支持AV1轉碼的性能也決定了生產力的高低。
40系顯卡全系都有第八代NVENC和第五代NVDEC,支持AV1格式視頻的編碼解碼。我測試了一下Blackmagic Design 的 DaVinci Resolve 18和較爲常用的Handbrake視頻轉碼器,通過編碼預設使用NVENC AV1編碼器的輸出耗時。
DaVinci Resolve 18的8K導出時間是107秒,4K導出時間是24秒,Handbrake的4K導出時間139秒,基本上能做到導出不用等的水平。
最後還玩了個PugetBench PR的測試,分數是738,比3060略低一點點。
AIGC性能測試
AIGC部分今年是徹底火起來了,所以大家買顯卡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它能不能畫圖?尤其是能不能用Stable Diffusion之類的模型去畫圖?
4060在這塊給了相當給力的支持。
實測是Stable Diffusion在768*768分辨率設置下,IPM能做到5。給不瞭解的人科普一下,這個數值是越大越好。
ON1 AI Resize擴大200%的測試,4060只用了77秒,相對於3060的91秒來說,4060是真的太快了。
Onmiverse Create在1080P分辨率下的平均幀率能做到35幀,而3060只能做到13幀,性能直接翻了接近三倍。
AIGC部分如果上4060的話,基本上能做到生產力直接翻倍。
溫度測試
室溫26°的前提下用GPU-Z的溫度記錄檢測功能測出來壓力烤機30分鐘後,平均溫度只有50度左右,三塊風扇加大散熱鰭一起壓這個115W的功耗,真的是輕輕鬆鬆。
功耗測試
功耗方面,RTX 4060的TGP降到了115W,比RTX 3060的170W,RTX 2060的263W都要低上不少,對我這樣24小時都懶得關機的人來說,更低功耗的顯卡帶來的是更低的電費開銷。
實測待機功耗10W左右,峯值功耗144W,平均滿載功耗110W左右。
推薦電源的話是550W,其實從我們後面的實際測試中可知道,還可以再低一點。
噪音測試
技嘉AORUS RTX 4060 ELITE小雕的顯卡在滿載運行時候風扇轉速大概是1800RPM,這個數據室從GPU-Z裏面得到的,在環境噪聲爲20dBA的房間裏,收音點距離顯卡50cm,測試出來的噪音大概是 36dBA,相當於基本沒有噪音了。
參數解析
RTX 4060相對於RTX 4060 Ti在各方面的參數都有所下降:流處理器數量爲3072,Tensor Core數量爲96,RT Core數量爲24,Boost頻率爲2460MHz。顯存是8GB GDDR6 128bit,並且相對於4060Ti來說顯存速率降到了17Gbps,也就是說顯存頻率是2125MHz。
當然,4060作爲新顯卡也還是有點新技術在上面,Ada Lovelace架構給了特有的24MB大小的L2緩存,雖然比RTX 4060 Ti的32MB小,但比起RTX 3060就大很多了,這也是RTX 4060支持DLSS幀生成功能的關鍵。
Ada Lovelace架構解析
整個SM單元裏,結構與上一代的Ampere架構基本一致:四個主計算模塊,一個RT光追核心,128K的L1。
而每個主計算模塊裏的結構也都與Ampere一致:64K寄存器,零級指令緩存,Warp調度器,一個分配單元,16個32位浮點單精度CUDA核心,16個32位浮點32位整數混合CUDA核心,一個張量核心,四個載入儲存單元,一個特殊功能單元SFU(做圖形差值指令的)。
不過主要的差別在於它的RT Core從第二代升級到第三代了,Tensor Core也從第三代升級到第四代了。
整體來說,第三代RT Core的有效光追算力是第二代的3倍。主要是因爲第三代的RT Core的光線與三角形求交性能提升了2倍起來了,並且額外加了Opacity Micro-Map引擎和Displaced Micro-Mesh引擎。
Opacity Micro-Map引擎能把光追的Alpha-Test幾何性能提升2倍,而Displaced Micro-Mesh引擎可在提升幾何圖形豐富度的同時不額外佔用幾何圖形處理的性能與儲存。意味着這倆技術的加入讓4060的性能提升得到了相當明顯的提升。
科普一下,光追的模型計算是用一個平面模型來計算的,但是實際物體幾乎都是曲面,所以顯卡只能把曲面分解成小三角形平面,然後計算光線在這些三角形上的反射衍射途徑。三角形分得越小,物體的曲面效果表現得越逼真,但是帶來的計算量增長就越大。
在Ampere架構上這樣複雜的曲面要想算出來逼真的光追效果,BVH(層次包圍體積的計算)就越大,所以之前採用Ampere架構的顯卡要想在遊戲裏開極致特效,必須要上高性能和高數量的流處理器。
但是Ada Lovelace架構的處理方式就不一樣,這個架構可以調用Displaced Micro-Mesh引擎一個簡單的BVH然後加上不同的位移圖來表達,直接縮短了BVH的構建時間,降低了BVH對儲存空間的需求,在更低的計算資源下實現了更好的光線追蹤渲染效果。
按照NVIDIA自己的數據,面對相同複雜的物體渲染,Ada Lovelace架構的BVH構建速度能做到之前架構的15倍,而儲存空間需求降到之前架構的1/20,並且越複雜的物體這個優勢越明顯。
Opacity Micro-Map引擎就不細說了,一句話就是對遊戲裏面常見的不透明對象做了編碼優化,可以計算出來更精準的物體邊緣光線特效。
雖然是4060,但是技嘉還是給了三風扇設計,以及非常奢侈的散熱鰭片。
並且背部金屬板也給了相當厚實的設計,散熱鰭部分有單獨開窗,以便於增加更好的散熱效能。
散熱鰭部分相當出彩,壓這個115W的功耗真的是輕輕鬆鬆,大鰭片加三風扇設計,待機溫度我覺得可以壓到室溫左右完全沒問題。
供電部分爲單8PIN供電,115W的功耗加上單8PIN供電的接口,能適配幾乎所有電源,極限一點的話350W的電源也不是不能用,但是我建議還是用500W的電源,當然我自己用的是850W的電源支撐。
順手拆了一下看了看細節,GPU部分散熱爲三銅管散熱,壓制發熱效果絕佳,主要的顯存與高發熱原件部分也做了導熱設計,以便於整體溫度控制。
四顆三星K4ZAF325BC-SC20的GDDR6顯存,RTX 4060 Ti上也用的是這款顯存,單顆容量2GB,位寬32bit,速率20Gbps,所以4060一共是8GB GDDR6 128bit顯存。RTX 4060的顯存超頻幅度應該是比較大的,畢竟被限制在了17Gbps,但是顯存顆粒原生是支持20Gbps的。
整體的電路設計我覺得還是值得一說,防衝擊冗餘部分給得很充足。
整體來說技嘉AORUS RTX 4060 ELITE小雕的設計還是非常棒的。
結語
作爲一個售價兩千出頭的卡,技嘉AORUS RTX 4060 ELITE小雕在性能發揮與售價方面做了一個相當好的平衡,而115W的功耗要求也能兼容之前平臺的用戶,讓他們不必整機升級就能享受40系顯卡的快樂。#喜加一盛宴#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