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我是Circaboy,近期我換了新地方住之後,我就想把自己的聽歌環境搞好一點。不同於之前住很擠的宿舍,現在我換了三室一廳的房子之後,我把各個起居室的功能都分離開了,比如餐廳的桌子被我當成電腦房,客廳只用來躺着看電影,臥室就用來睡覺,這樣的好處就是,每個房間都有每個房間的作用,但是壞處就是,我一個音箱不能跟着我的人搬來搬去。
因爲客廳裏面空間比較大,所以我用的惠威的K800,體積優勢在那裏,功率優勢也在那裏,自然音質優勢也在那裏。習慣了K800的音質之後,我就再難回到之前那些小破音箱的環境中了。
是的,我之前買的一堆小音箱:Divoom的99一個的小藍牙音箱,小愛觸屏音箱(299那款),華爲AI音箱(299那款)。對這些產品,我根本就沒奢求什麼,Divoom的99一個的小藍牙音箱被我插在我的投影儀上當個擴音器,小愛觸屏音箱(299那款)被我當成臥室的燈光語音控制開關和牀頭時鐘,華爲AI音箱(299那款)被我連上網之後掛在那裏每天聽一下新聞聯播,因爲其餘的音箱都不能準確理解我讓它播放新聞聯播的指令。相對來說,華爲AI音箱是這些百元級別音箱中音質最好的一款,不過,也僅僅侷限於百元級別對比了。
之前我臥室放的是Sonos Play5+Bose Revolve,倆音箱的音質幾乎無可挑剔,後來Play5被我送給了我的朋友,Revolve被我拿回家給我媽了。現在新住所的音箱就只有客廳的一個惠威K800,導致我想要聽歌的話,必須去客廳躺着,如果我想躺在臥室聽聽音樂,就只能忍受小愛觸屏音箱的垃圾音質。
考慮到我每天在牀上的時間比我在客廳的時間長,而我又不可能把K800搬到臥室去,所以我就想着入再入一個好一點的音箱放在臥室用。
本來一開始是想買Sonos,後來想了一下它音質雖好,但是功能性上並不是太滿足我的需求,後來想買Bose Revolve+,也就是俗稱大水壺的那款,之前聽Revolve和Revolve+的音質對比時候,感覺到Revolve+的空間感比Revolve更好,不過Bose的東西假貨太多,我也沒能力去分辨二手市場的假貨,加上它正品售價虛高,所以就沒考慮了。
最終我定下來的款,反倒是我之前一直沒關注過的品牌:貝爾金和帝瓦雷聯名出品的音箱Belkin Soundform Elite。
剛好這新音箱到手之後,我把手裏的幾個音箱做個盤點,說說我的使用體驗。
本次參與對比的有:Bose Revolve(2000),Belkin Soundform Elite(2200),惠威K800(3200)
- Bose Revolve
首先說一下Bose Revolve,這是我入手的第一個高端音響。在此之前,我接觸過的音響都是百元級別的,而在遙遠的大學時代,我有幸聽過一次同學的Bose,我的第一聽感就是,這世上爲何會有如此動感的聲音?後來我又一次在一個超市裏聽到老闆的哈曼卡頓琉璃2(就是可以爬進蟑螂的那一款),我又一次被驚到了,小腔體下帶來的是高保真且空間定位準確的聲音。自那以後,我就理解了千元級的音響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功耗更高帶來的聲音更大,更多的是它們還原聲音本質的調音。
入手Bose Revolve的理由很簡單,當時學校羣裏有人畢業,這些東西就半賣半送給我們了,我本來是想低價入手,高價賣出,賺個二手差價,沒想到啊,入手的第一天,我就被Bose Revolve的聲音征服了,說服自己反正這個東西也不貴,乾脆我自己留下來算了。
Bose Revolve的定位,是容易移動,經常在戶外使用的那種。所以它的設計更多偏向於這些使用場景:
底部帶三腳架螺絲口,以便於攜帶出門之後支在三腳架上擴大音頻覆蓋範圍。
整機重量儘可能偏小,以便於減輕攜帶負擔。
整機防水設計,便於應對多種不同的場景,例如下雨,起霧等。
整機充電支持金屬觸點底座充電與Micro-USB兩種充電模式。
支持NFC一鍵藍牙配對。
這些設計每一點都是很容易想到的,但是每一點都切中了我們移動使用的痛點。當然,僅僅只有這些,沒有一個好的音質,我自然也是無法接受的,只有在Bose Revolve提供的優質音質基礎上,這些設計纔有意義。
如果說音質是1,那麼支持三腳架螺絲口,儘可能小的整機重量,防水機器設計,支持NFC一鍵配對這些,就都是1後面的那一長串0。
音質方面,Bose Revolve繼承了Bose一貫的優點:低音好,如果想要體驗它的低音,我們只需要打開宋東野的《安河橋》,只聽前奏就能感受到它強大的低音素質。不過,它的聲音還是有點擠在一起,這是我聽了Bose Revolve+跟Bose Revolve對比之後的感覺,Bose Revolve+的空間感更強。
總結來說,Bose Revolve就是一個定位於在保證音質基礎上儘量滿足便攜性的高品質音響。
不過,便攜是出門的事情,我在家躺着的時間更長,我總不能天天抱着音響跑吧?所以還得買個桌面音響或者書架箱子。這就要說到惠威了。
- Belkin Soundform Elite
相對於Bose Revolve爲便攜性做出的犧牲,比如只能設計更緊湊的機身,爲防水而採用更封閉的機身,這些都是在音質上的犧牲。
可我很多時候並不需要它有移動性,比如我放在牀頭的音響,與之相反的是,我更需要一個音響的音質與功能性,最好還是繼承了多種功能的高品質音響。
在挑選牀頭音響時,我一度看過集成多種功能爲一體的產品,比如上面這個售價幾百塊,集成藍牙音響/燈光/無線充電板三種功能的產品。
我一向不喜歡多合一的設備,是因爲我覺得多合一的設備哪一個方面都做不好。比如上面那個幾百塊的東西,不知道來源的無線充電板,不知道來源的揚聲器,不知道來源的燈光,組合在一起就敢賣這麼貴。我當時還在想,要是有幾個頭部廠商聯合出品多合一設備就好了,比如惠威調音的揚聲器,貝爾金出品的無線充電技術,最好還支持藍牙等無線連接。
現在我終於看到了有廠商出品的多合一產品:belkin soundform elite,帝瓦雷提供的調音技術,貝爾金提供的無線充電技術,領勢提供的WiFi技術,騰訊提供的智能語音服務多合一。這麼多東西合在一起,售價居然也沒上天,也還是兩千多。
這個產品出品方是貝爾金,整機高度和我的Bose Revolve一樣,都是接近20cm。不過,在腰圍上,belkin soundform elite確實是比Bose Revolve要大很多。如果說Bose Revolve是一個小蠻腰,那麼belkin soundform elite就是將軍肚。並且,它的外網面採用的織物材質,比起金屬材質來說,親膚性更好,冬天觸摸時候手感更加溫潤。
這款產品其實是有兩種配色,黑白二色。其實我覺得白色更搭配家居環境,所以選了白色,但是黑色的優勢在於它更耐髒。但是我又一想,這個東西的定位本就是固定使用的,我也不可能把它經常拿出去用,所以我何必在乎它是黑呢?選個顏值更高的白色多好。
其實belkin soundform elite打動我的點在於它是真的把每一個方面都做得特別優秀,比如無線充電板技術是由貝爾金提供的,如果大家對無線充電板有所涉獵的話,就會發現,第三方配件廠商中,貝爾金的售價是相對較高的,除開他們家是蘋果指定合作供應商的因素,更多的還是因爲貝爾金多年的技術積累。
這個無線充電板是針對iPhone產品設計的,所以傾斜角度,無線充電線圈位置,充電板大小等方面都針對iPhone來的。最高10W的無線充電速率,給iPhone補電方面確實是夠了。
看到這裏可能會有人說,爲什麼要限制成10W的無線充電速率呢?
首先是發熱問題,在10W的無線充電功率限制下,這個充電板的被動散熱就已經足夠了,不會導致過熱。
其次就是私有協議問題,當前通用的無線充電協議中,比如Qi協議,最高也就是15W,反倒是各種廠家自有的私有協議能達到50W甚至是80W,所以我覺得在蘋果沒有上高功率無線充電之前,廠家不會有動力主推高功率無線充電板。
相對於普通的無線充電生產廠商來說,貝爾金Soundform Elite的無線充電板在細節上會更有針對性,例如異物檢測,當有金屬鑰匙和手機同時放在無線充電板上時,貝爾金Soundform Elite會自動識別異物停止充電。
再爾後是定位問題。我相信很多人在iPhone4時代時候都會接觸一種產品叫蘋果音響底座,這個底座提供apple的數據交換,充電,音頻輸出等功能。但是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接口壞掉之後,整個音響底座就不能用了。那時我就在想,爲什麼不能把充電模式無線化呢?現在貝爾金Soundform Elite就實現了無線化充電的模式。
因爲貝爾金Soundform Elite是有源音響,也就是不帶電池,只能插電使用的。所以我個人認爲,它的定位就是個牀頭高品質音響。既然是牀頭使用,那麼自然是需要針對睡眠場景進行優化:比如無線充電板的傾角加上刻意突出操控面板,讓手機可以很自然地卡在固定的角度對準充電線圈,之前沒用過無線充電板的人應該不知道每次用無線充電板時對準線圈的痛;再比如,機箱網布下面會有四個指示燈,除了用顏色指示運行狀態,比如藍色代表藍牙已連接,四個燈的亮暗對比指示當前音響的音量設置程度等功能,它還會在一定時間之後暫時熄滅,只有狀態有變動的時候纔會再次亮起。這一點是真的讓我心生好感,因爲放在牀頭使用時,我很難忍受有些指示燈常亮。
無線化之後,除了充電要解決,信號傳輸也要解決。貝爾金Soundform Elite採用的方案是多種連接模式同時支持:藍牙,Airplay2,Qplay,智能語音控制。
首先是藍牙,貝爾金Soundform Elite支持藍牙5.0,這個藍牙已經是非常常規的配置。不過貝爾金Soundform Elite在觸控面板上還做了一個藍牙觸控開關,以便於我們開關藍牙功能。不過按照我使用的體驗來說,只要我打開這個功能,它就會在沒有設備連接時候自動休眠,有設備連接時候自動激活。意味着,對我連接過音響的手機來說,貝爾金Soundform Elite的藍牙是隨時在線的,對於沒有連接音響的手機來說,貝爾金Soundform Elite的藍牙是不存在的。極大地保證了連接的私密性。哦對了,也因爲它是主打的牀頭音響定位,所以它並沒有NFC配對功能,我很希望後續的版本加上這個NFC配對。
其次是WiFi傳輸,當前做得比較好的WiFi傳輸音頻協議,除了iOS專屬的Airplay,就只有QQ音樂的Qplay能用一下了,DLNA這個協議似乎已經完全沒有人去做優化開發了。剛好,我現在手裏的手機是iPhone加安卓機混合一起用,有時候我切換手機使用,比如從A手機到B手機,如果是藍牙模式的話,那麼A手機的音頻還在播放,此時如果我想用B手機的音頻的話,我還得手動把A手機的藍牙設備斷開,然後在B手機上手動連接貝爾金Soundform Elite,這無疑是非常繁瑣的。所以我用Airplay之後,我就把藍牙連接模式當成備用的連接了,平時主要的音頻連接全靠WiFi傳輸。
不過,當前市面上絕大多數支持airplay的音響,其無線連接模式只支持2.4GHz頻段,也就是無線帶寬只有72Mbps的那個頻段協議802.11b/g/n,好處是2.4GHz頻段穿牆性能很好,壞處是它帶寬很窄。因爲我用Airplay推送音樂時,是會把整個音樂文件推送過去的,而我手裏的音樂動不動就是幾十兆的flac或ape格式的無損音樂,在這麼小的帶寬下,聽音樂的延遲和卡頓會經常出現。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貝爾金Soundform Elite在設計時候就讓領勢過來輔助解決WiFi問題。
作爲當前家用路由器產品的巨頭之一的領勢,他們家的WiFi技術毋庸置疑。現在我家裏已經上了全套領勢路由器,主路由是MR9600,進行Mesh組網增加覆蓋的是MX4200。
有了領勢的WiFi技術加持,貝爾金Soundform Elite的WiFi連接就支持5GHz頻段。支持5GHz頻段連接的好處有很多,比如因爲支持的是5GHz頻段,不會在2.4GHz頻段爭那些少得可憐的頻道,並且5GHz頻段的帶寬是866Mbps,足足是2.4GHz頻段速率的10倍,所以它的時延很低,播放響應很快。
在5GHz頻段的WiFi連接支撐下,無論是Airplay還是Qplay推送,在我手機裏推送無損音樂到音響這件事就變得不再受距離限制,比如我在客廳時候就能啓用臥室的音響(雖然大多數情況下這個操作沒什麼作用)。
貝爾金Soundform Elite支持最新版的Airplay2,而非老舊的Airplay。AirPlay 2和AirPlay的主要區別在哪裏?首先是穩定性上的增強,AirPlay2帶來了音頻緩衝增強,讓音頻在播放時避免各種卡頓和不連貫的問題。此外,功能上也有增加,AirPlay是一項無線流媒體技術,而AirPlay 2是一項無線“多房間”流媒體技術,重點在於“多房間控制”,支持用戶在家裏任何位置將任何音頻推送到不同的房間。
同時支持Airplay和Qplay的另外一個好處,大概就是貝爾金Soundform Elite不挑設備吧。我在之前同時使用安卓機和iPhone時,要想同時使用一個音響,就必須兩個設備都連上同一個設備,比如我用Bose Revolve的時候,就是兩個手機同時連上Revolve的藍牙用。不過藍牙連接最大的問題還是音質損失,相對於WiFi傳輸通道來說,藍牙傳輸的帶寬連2.4GHz頻段的1/10都沒有。
現在我用貝爾金Soundform Elite,只需要手機和音響都處於同一個內網,就能在任意地點把無損音樂推送到音響上,不過要注意的是,iOS端的airplay2是支持iOS端所有音源推送,而安卓端我只能用QQ音樂的Qplay推送。
連接技術與無線充電的加持,都是一個產品評分後面的0的個數,而讓這個0有意義的1,是來源於帝瓦雷(Devialet)的音頻技術,有了高品質的帝瓦雷音頻技術,它才能被稱爲是完整的智能音響。
貝爾金Soundform Elite配備了一個35mm,30W功耗的全音喇叭,兩個70mm,60W功耗的低音喇叭。對向安置的兩個70mm低音喇叭可以做到發生時抵消機身震動,以提供更好的音質。高功率揚聲器的硬件配置帶來的是40Hz到20000Hz的頻率響應,而多個高功率喇叭的硬件配置給我們的是優異的聽感。
相對於Bose Revolve,貝爾金Soundform Elite更大的體積,更高功耗的揚聲器,帶來的是更舒適的聽感,更強的空間感,更強有力的低音效果。只靠我語言描述可能不太明顯,我在後面會放上二者音頻對比的視頻,以便於大家評價。
可能是聽到了用戶的吐槽,現在很多智能音響廠商不再自己製造智能音響,而是選擇提供自家的智能音響服務給傳統音響設備,這樣傳統音響的高品質音響設計得以保留,智能廠商的智能化語音響應與控制也得以保留。
貝爾金Soundform Elite也不例外,海外版本的貝爾金Soundform Elite是與谷歌與亞馬遜合作,在機身上搭載谷歌語音服務與亞馬遜服務。在國內發行的版本是與騰訊合作,搭載了騰訊的小微語音控制核心,適配國內的使用環境。
搭載的騰訊小微,需要我們在騰訊小程序中對其進行配對,搜索“騰訊小微”,登錄之後點擊添加“貝爾金Soundform Elite”就行。
若是一般的綁定語音服務,其實我覺得都無所謂,畢竟語音控制的環境翻來覆去就是那麼幾個,根本用不到智能語音。
讓我認識到綁定小微的不可替代性,是我有一天發現小程序內部可以提供打電話功能的時候,這個電話功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手機號撥號,它更像是微信語音電話。比如我出門在外,突然想跟家裏人聯繫,但是家裏人的手機可能沒電了,那麼我就可以拿出手機打開小程序,點開通話,然後點擊貝爾金Soundform Elite,就像是打座機一樣,貝爾金Soundform Elite上會跟傳統座機一樣響起電話鈴聲,提示有人打電話過來。
這個功能,最好的地方在於,它是很符合操作直覺的,當有電話接入時,音箱端只需要按一下按鍵就能接聽。這樣的使用門檻,更適合放家裏給老人使用。
不過,我個人認爲,給老人使用,貝爾金Soundform Elite的問題之一就是它的觸控按鍵。我還是比較喜歡實體確認按鍵與實體音量鍵。
總結一下我覺得貝爾金Soundform Elite打動我的點:
亮點:
- 優異的硬件軟件配置:帝瓦雷提供的高品質音(對比惠威K800),貝爾金的無線充電支持無線充電(可以取消我的牀頭無線充電板了),領勢的WiFi技術(領勢提供的穩定WiFi連接),騰訊的智能語音服務。
- 支持多種連接模式:Airplay2,Qplay,藍牙。(安卓機終於可以利用WiFi播放歌曲了)
- 功能性很好(在微信內部可以給音響打電話進行語音通話)
- 安全私密性有保障,我們可以手動關掉它的麥克風輸入,在需要的時候再開啓。
我認爲貝爾金Soundform Elite可以改進的點:把觸控增減音量換成實體旋鈕,把應答鍵換成實體按鍵,這樣會更符合人的操作直覺,操作反饋也更強。
- 惠威K800
當我入手完牀頭音箱之後,我發現我的客廳還需要一個高素質音箱。客廳的音箱,我對它的素質要求會更高,對它的體積和功能性要求會更少。
作爲一個客廳音箱,或者換一句話說,書架音箱,我們會要求它什麼呢?我們會說,它最好是有源的,功率儘可能地大,體積大一點無所謂,重量上更重一點也無所謂。所以,我更傾向於選擇傳統音頻廠商品牌的產品。
作爲當前市面上最頂級的音頻產品製造商之一的惠威,從我開始接觸高品質音響這個概念的時候,我就知道他們家,而大部分音頻產品帖子都會熱討論的惠威M系列,讓我一直以爲他們家的東西一定很貴,直到我真正開始考慮他們家的產品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他們家的東西也不是那麼貴嘛。主要是我看中了他們家的峯值輸出功率160W的K800,還帶KTV話筒。
買惠威K800之前,我想過很多問題,比如我的適用場景是什麼?我的使用頻率是什麼?我還有什麼特別的使用場景嗎?
仔細梳理了一下我的需求之後,我就明白我想要的是什麼了。首先我想買個放在客廳的大箱子,所以它最好是有源的,因而篩出去一批移動音響;其次是我的使用頻率很高,並且音源輸入很多,所以這個箱子的輸入模式要儘可能地多,最好新的舊的都支持;最後是我的個性化使用場景,我發現我有時候還喜歡唱個歌,家裏沒有一個專業的KTV環境,讓我每次都只能自己出去唱,這在KTV裏面浪費的錢都能買三四個高端音響回來了。
分析完這些需求之後,再考慮到我的預算只有3000,我能選的範圍就很窄了,橫向對比了D1500,M300MKII,K800等型號之後,我發現還是K800比較適合我。下面我一邊開箱一邊說一下它的每一個設計都是如何滿足我的需求的。
首先是造型設計與尺寸重量。惠威K800的尺寸是箱體高度40.5cm,寬度26.8cm,而普通的A4紙長29.7cm,寬21cm。擺在家裏時候存在感相當強,
兩個箱體的重量均爲10kg,也就是總重量20kg,扔在書架上也能扔,但是我覺得還是搞個支架比較好。
正如我擺在客廳電視櫃上那樣,惠威K800在外形上非常復古,這是因爲它的箱子材質是採用的玫瑰木紋設計,這正是惠威家族一脈相承的設計語言,搭配新式家居風格或者古典家居風格都毫無突兀。之前我拍這個給羣友炫耀的時候,很多羣友都把它誤認成了D1500,但實際上它並非D1500,而是K800,只是兩者長得都很像。
之前剛接觸惠威D1500的時候就已經感覺音箱的體積不小了,如今在拿到惠威K800之後更是明顯能感覺到大尺寸單元的那種霸氣感。惠威K800配備了3英寸的高音單元以及8英寸的中低音單元,單元振膜是惠威特調紙漿混合材料,而折環是採用的天然橡膠材質,綜合配置強度高、內阻尼高,在音質表現中往往可以給用戶帶來大氣、澎湃、量感足、彈性好並且極具衝擊力的聲音體驗。
因爲K800定位就是客廳傳統音箱,所以背部接口也兼容經典音頻接口:光纖,同軸,線路輸入,除此之外也支持藍牙5.0連接。K800隨機器一起附贈了線路輸入轉3.5mm的線,光纖線。
K800的售價與配置就決定了它不會在藍牙芯片輸入上節省太多。惠威K800的藍牙芯片支持aptX HD音頻,支持拉還有5.0輸入。雖然說藍牙天生就有帶寬不足的缺點,在音頻傳輸領域更是突出,但扛不住有人願意解決這個問題,高通開發的aptX HD協議就能在有限的藍牙帶寬傳輸限制下完成高品質音頻傳輸。
傳統的音頻廠商產品最讓我喜歡的一點就是他們的調節旋鈕,最上面的音量/輸入信號同到切換旋鈕是我最經常用的,中間的高音調節與低音調節旋鈕在我調到我喜歡的音頻狀態之後我就沒動過它了。三個旋鈕手感一致性很強,加上是線性調節,整個音箱的操作與調節門檻都非常低。
除開旋鈕調節模式,K800也提供遙控器調節,這給遠程控制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不同的運行模式下,我們都可以通過惠威獨有的小天鵝標識的燈光顏色判斷其運行狀態。比如紅色表示靜音模式,藍色表示藍牙輸入等。
惠威K800的箱子功率大,所以一般的播放器都推不動。考慮到很多人手裏是沒有放大器的,惠威K800在前端內置了德州儀器的立體聲音頻解碼器,支持編程高精度音頻訊號的輸入輸出,在後級搭配了兩枚德州儀器D類音頻放大器,具備DSP與內置動態EQ,精準控制頻率分配,也能輔助我們對音箱風格進行精細調整。
而大功率加持下的音箱,最怕的就是過載、過流、過熱等異常狀態。K800也針對這樣的情況搭配了相應的過載自保護芯片,防止電源問題導致的過流與過載。
啊對了,K800的核心賣點之一,是它是個KTV音箱,每個機器都標配兩支已經配對好的話筒。我依然還記得小時候家裏買了點唱機之後繁瑣的接線流程,現在技術的發展已經幹掉了大部分有線連接,我們甚至都不需要額外的點唱機來完成點歌唱歌的流程,因爲音箱內置的處理芯片足以應對這些音頻流。
搭配的話筒是五號電池供電,即使是加上五號電池,話筒的重量也不超過一個手機的重量。而在話筒上的按鍵功能豐富到我以爲這是個遙控器。兩個話筒的配置,更適合情侶雙人合唱。
高功率高配置的音箱,不需要額外點唱機的KTV功能,共同造就了惠威K800的優異使用體驗。
總結一下惠威K800的參數配置。
惠威K800的使用體驗:
- 強大的硬件配置帶來的是絕佳的音頻體驗,特別是大箱體帶來的沉浸式空間感。
- 多功能音源輸入,讓我可以將現有的音源設備接入到惠威K800中,體驗高品質音頻。
我覺得K800可以更改進的一些方面:其實我覺得惠威可以做點改進,接入一下智能語音服務,就像是Sonos一樣,在自己好音質的優勢基礎上,擴展更多的功能。
結語
每個音箱產品都有它獨特的定位,而每個定位下的音箱都會針對這個設計做出特定的優化,比如便攜音箱是在保證便攜性前提下儘量提高音質,牀頭音箱是在體積音質和功能性之間做一個取捨平衡,而書架音箱則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優化音質上了。
因而,根據不同的使用定位來選擇不同的音箱產品,纔會讓我們在使用中更舒適。#數碼大佬幫幫忙#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