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論文寫作入門」-第一期:閱讀心得及其推薦軟件

#實用軟件推薦# 


「零基礎論文寫作入門」是從「生產力祛魅」系列(該系列注重生產力軟件的靈活搭配與運用)「知識生產力」章節延伸而出的姊妹系列,聚焦於學術知識生產創作方面,主要講解學術新人如何零基礎入門論文寫作。這一系列將集中論述具體的知識寫作方法、技巧以及軟件推薦,旨希望通過通俗易懂的文字,無痛地幫助朋友們初探創作門徑——並不侷限於論文創作。


第一期主要聚焦於「閱讀」,爲各位講述如何閱讀信息材料,以及有哪些軟件工具能夠幫助我們閱讀。


一、引言


在講解論文寫作入門之前,我希望簡要論述「知識生產」的簡要步驟,這亦是我個人知識工作流的步驟:


(1)信息工作流:廣泛收集信息資料,增長見識。

(2)學習工作流:綜合歸納信息資料,理解領悟。

(3)創作工作流:進行思維風暴,確定創作選題,從而進行創作。


我身邊有一些朋友,往往苦惱於論文創作,他們最顯著的特徵是“不知道該寫什麼”、“不知道如何下筆”等。我個人以爲,造成這種困境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在於他們沒有培養成良好的信息工作流與學習工作流,而是直接進行創作工作。當然,我同樣理解一些朋友無意投身於學界。以故,本文雖名爲「零基礎論文寫作入門」,但核心主旨是幫助朋友們建立自己的“知識工作流”,與論文相比,知識學習與生產伴隨着我們每個人的一生,是我們進步的關鍵。


二、廣泛閱讀,樹立問題意識


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歡閱讀,不論是閱讀文學名著,還是學術文獻,抑或是網文小說。如果我們將「閱讀」的外延延展,短視頻、動畫都可以視作閱讀材料。因此,人們總是在社會汲取各種形式的閱讀材料,從而更好地充實自身。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閱讀材料有程度差別,文學名著總是較普通的網文小說更具價值,然而這並不意味着網文小說沒有價值。或者說,一份閱讀材料的價值體現在閱讀者是否理解這份材料,從而化爲己用。此處節選一段網文小說,各位朋友可以簡要閱讀:


感受着那種心靈圓滿無礙的感覺,李楊心神完全和天地融合,五條閃電光柱開始在李楊周圍旋轉了起來,而後竟然彼此開始融合,漸漸的,顏色開始趨於統一。

盤古開天闢地,混沌化五行。然而李楊此刻卻是反過來。

片刻,五行雷電本源融合成一體,竟然變成了一道黑色的閃電,那黑色閃電直接飛入李楊的眉心,頓時那黑色閃電印記一陣顫動,而後發出刺眼的光華。

光華直接射向九天之上,混沌空間之內。

——我喫西紅柿《寸芒》


因爲網文小說的具體情節往往隨劇情邏輯而發展,因此所引網文內容主要是景象描寫。這段文字是「我喫西紅柿」所著《寸芒》結局處的情節,講述主角李楊突破至高境界。我們不必用語文閱讀理解類的刻板方式去研讀這段話,只需要放鬆情緒,輕鬆閱讀。


網文小說不同於文學名著、學術文獻等較爲深刻的材料,它往往通俗易懂,而讀者只要隨着作者所構建的「第二世界」隨心所欲的想象,其實就已經完成了網文小說的「文學」價值。而我在閱讀這段文字時,我會幻想李楊所體驗的「心靈圓滿無礙」是怎樣一種感覺,是與大自然翩翩起舞的感覺嗎?還是超脫原有意志,站在更高維度去俯瞰生靈(似乎像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的體驗)?如果說文學名著是將人世間的諸多情緒予文字形式而深刻揭露,那麼網文小說就是幫助人們自由想象的羽翼,不必對它有多麼深刻的理解,只需要放縱自己的想象,沉浸體驗在那個光怪陸離的神奇世界,放空思維。


我之所以在這裏列舉網文,是因爲想要說明任何閱讀材料都有一定的特殊價值。不必以嚴苛的要求分出三六九等,而是要針對不同的材料進行不同的理解認知,從而使自己得到成長與進步。在講解完網文後,我將列出一段頗具學理性的文字,幫助各位如何更好地理解“學術性”:

皇帝不可能同時出現在不同的地方,在具體的實踐上,也很難滿足天下臣民都想一睹聖顏的夙願。但御容肖像的出現,化解了這一千古難題,給皇權的擴展提供了僅靠皇帝的肉身無法實現的可複製性和可移動性。它打破了時空的限制,皇帝可以同時出現在任何一個他想要或需要出現的地方。隋文帝大概是最早想到利用自己的肖像來大規模地、系統化地打造皇帝與臣民神聖聯繫的統治者。他在位時,曾招募工匠鑄造自己的等身塑像放置在佛寺之中,並宣稱此舉是爲了“欲令率土之上,皆瞻日角;普天之下,鹹識龍顏”(賀仁德:《大隋河東郡首山棲巖道場舍利塔之碑》)。此後,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在這方面都有不少付諸實踐的奇思妙想。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載,在長安的“大秦寺”裏,“將帝寫真,轉模寺壁”,據說這幅教堂裏的唐太宗畫像,“天資泛彩,英朗景門,聖蹟騰祥,永輝法界”。武則天則讓人雕造了一尊玉石御像,試圖命人護送她的這尊玉像前去五臺山禮佛。唐玄宗更是下令,“天下州郡皆鑄銅爲玄宗真容”,並在全國各地的開元寺、玄元觀等寺觀中大量安放自己的御容(雷聞:《論唐代皇帝的圖像與祭祀》)。

——黃博 《肖像何以政治?——宋代的御容崇拜》(《讀書》2023年3期新刊)


這段文字主要講述古代皇帝如何通過“肖像”來鞏固統治秩序。有些朋友可能看見古代文獻引用就頭痛,其實不妨刪繁就簡,將引用文獻刪去,閱讀文章主體,提煉文章主旨,最終用簡單的三、四句話較爲完善地複述這一大段文本。當然,Ai的發展爲我們提供了“投機取巧”的機會,ChatGPT可以幫助我們迅速解釋、簡化這段文本。如果我們需要進行論文創作,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Ai可以幫助我們迅速簡化文獻,提煉核心主旨。但在日常生活中,閱讀還是需要自己投入身心。


這段內容講述了古代中國皇帝如何利用御容肖像來擴展皇權、加強統治。由於皇帝無法同時出現在不同地方,而御容肖像的出現則提供了可複製性和可移動性,使皇帝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時候以肖像的形式出現。隋文帝是最早想到利用肖像來加強神聖聯繫的統治者之一,他鑄造了自己的等身塑像放置在佛寺中。此後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皇帝也有很多類似實踐,包括將皇帝肖像轉化爲壁畫、御像、銅像等形式,安放在各地的寺觀中。這些御容肖像通過打破時空限制,加強了皇權的擴展和統治力量。【解釋文本】

古代中國皇帝使用御容肖像擴展皇權和加強統治,因爲皇帝無法同時出現在不同地方。御容肖像提供了可複製和可移動的方式來讓皇帝在各地出現以肖像的形式。早期皇帝如隋文帝就使用等身塑像,以後唐朝皇帝也有御像、壁畫和銅像等形式。這些肖像的出現加強了皇權和統治力量。【簡化文本】

——ChatGPT


就這段文本,朋友們可以深入思考,這能夠幫助我們樹立問題意識。例如這段文本主要論述皇帝利用御容肖像鞏固統治,那麼是否還有其他方式或手段幫助鞏固統治呢?我會想起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在豐西芒碭山澤斬蛇起義之事,在劉邦斬蛇之後,有一老婦人爲蛇痛哭,說“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所殺害”。此件頗具神異的故事其實便爲劉邦增添了神話色彩,助其鞏固統治。


因此,閱讀的根本在於沉浸其中,自由思考與想象。面對輕鬆易懂的文本,我們可以沉浸其中,發揮想象。面對頗爲晦澀的內容,我們可以刪繁就簡,提煉主旨,藉助相關軟件工具來幫助我們理解,以此深入思考,發散思維。


三、善用工具,建立信息來源


以我個人爲例,我將信息分爲「日常信息」、「獨立信息」、「特殊信息」三種。


日常信息可分爲聚合媒介、新聞媒介、藝術信息、學術信息。聚合媒介是將我個人比較關注的信息來源進行整合,便於閱覽的媒介。我很推薦「紅板報」這一軟件,它內置整合了較多的信息來源,綜合性強,涵蓋面廣。至於新聞媒介,我是關注了一些日常的新聞報紙,每日簡要瀏覽,覺得麻煩的朋友可以從Weibo、Zhihu獲取資訊。因爲我個人爲藝術專業,所以關注了Vart、Imuseum等藝術類資訊平臺。學術信息,我個人推薦Researcher這一軟件,能夠關注學術刊物並追蹤前沿發展。

圖1:「紅板報」演示(1)

獨立信息往往是書籍、論文、小說等存有獨立脈絡的信息。因此針對不同類型的信息體,我有不同的軟件來應對。例如期刊論文,如果在IPAD上讀,便使用Zetero。如果在MAC上讀,即使用PDF Reader。需要精心研讀的專業書籍,則是用MarginNote、LiquidText等思維軟件進行閱讀。流行讀物與雜誌一般以Mobi、Epub格式保存,以蘋果生態的Ibook與Kindle進行閱讀,並通過MAC軟件Klib將註釋導出,歸類至Obsdian。還有一些漫畫小說,則是用IPAD的相關軟件進行閱讀,不追求導出,僅是滿足相關的精神需求。

圖2:「紅板報」演示(2)

圖3:「Imuseum」演示

前兩種信息基本上是文本信息,然而還有圖片、音樂、視頻、書籤(數據庫)等特殊信息。我每天都會在Pixiv、CNU等平臺閱覽藝術作品,有助於觀賞或研究的都會保存至本地的Eagle,有研究價值的則放至Tropy。音樂與視頻,我基本都是放在專門的移動硬盤或者雲盤。書籤的話,我一般是用Safari閱讀日常資訊,所以基本沒有書籤。Chrome則專門做了書籤分類,如果遇到很好的網站,就會加入進去,組成我個人的研究數據庫。

圖4:「Reasearcher」演示

需要說明的是,不是每個朋友都需要像我這樣分類。因爲個人志趣、專業的差異,朋友們根據自身需求來建立不同的信息來源。尤其是要控制數量,數量太多反而會認爲閱讀任務太重,喪失閱讀興趣。


四、結語

當我們建立好閱讀來源,並能持之以恆地進行閱讀,就不得不思考如何將值得記錄的信息歸納,從而組建自己的信息倉庫。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但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電子化更加符合社會潮流,我們只需將重點信息進行標註,而後定期瀏覽複習即可。

不過組建信息倉庫涉及到OCR、學習、歸納等較多方面,故將其列作下一節內容,同學習工作流一齊討論。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