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中國,世界能造出電動汽車電池嗎?”
美國《紐約時報》當地時間16日以此爲題報道稱,儘管西方國家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但在製造電動汽車電池這一“本世代的決定性競爭之一”中,中國是迄今爲止“唯一的贏家”。
報道認爲,從採礦到冶煉,再到零部件製造,中國在電動車電池生產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都佔據優勢且遙遙領先,世界其他國家可能需要數十年才能趕上。據英國基準礦業情報公司估計,到2030年,中國的電池產量將達到其他所有國家總和的兩倍多。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穩定的礦產供應
因爲需要電池,電動汽車製造中所使用的稀有礦物約爲傳統汽車的六倍。儘管中國幾乎沒有電池所需成分的地下礦藏,但一直在追求一項長期戰略,即通過購買獲得廉價且穩定的供應。
目前,中國企業在五大洲都有礦業公司股份。報道稱,其結果是,中國控制着全球41%的鈷礦開採和半數以上的鋰礦開採,而美國公司未能跟上這一步伐。
報道還認爲,雖然鎳、錳和石墨的全球供應量要大得多,而且電池只使用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中國穩定供應這些礦物的能力仍爲其帶來優勢——石墨主要是在中國開採,美國生產商也可以合成石墨,但成本更高。
低廉的礦產加工
報道稱,不管上述礦物在哪裏開採的,它們幾乎全部運往中國,在那裏被提煉成電池級材料。
精煉需要大量的能源,提煉電池礦物需要的能量是鍊鋼或鍊銅的三到四倍。例如,要獲得人們喜歡用的鋰形態,需要經過加熱、蒸發濃縮和乾燥處理。
報道提到,在政府所提供的廉價土地和能源支持下,中國企業能夠以比其他任何人都低的成本提煉更多的礦物,這已導致其他地方的提煉廠關閉。
報道還稱,美國如今幾乎沒有處理這些礦物的能力。提煉廠通常需要兩到五年的時間才能建成,培訓工人和調試設備則可能需要更久。澳大利亞的第一家鋰提煉廠(中國擁有部分股份)2016年就獲得批准,但直到去年才生產出電池級鋰。
全世界95%的錳、73%的鈷、70%的石墨、67%的鋰、63%的鎳都在中國精煉。製圖:《紐約時報》 下同
高效的生產能力
在《紐約時報》看來,中國之所以能成爲最大的電池生產國,部分原因還在於中國想出瞭如何高效、低成本地生產電池組件的方法。
陰極(電池正端)是電池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所有的電池材料中,陰極的製造最難、也最耗能。據介紹,直到最近幾個月,最常見的陰極纔開始使用鎳鈷錳酸鋰(又名NMC陰極)這一材料組合。它能讓電池在更小的空間裏儲存大量電能,爲電動汽車提供更長的續航里程。
中國製造世界上99%的陽極、77%的陰極、74%的隔膜、82%的電解液。
而中國投資的另一種更廉價的替代品,現已佔據陰極市場的一半。報道稱,這種名爲磷酸鐵鋰(LFP)的陰極用更容易獲得的磷酸鐵鹽取代了鎳錳鈷酸鹽。對西方國家來說,這似乎是一個繞過稀有礦產供應瓶頸的機會,但中國目前生產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磷酸鐵鋰。
如今,美國只生產世界上大約1%的陰極,且都是鎳鈷錳酸鋰。報道指出,雖然美國公司對磷酸鐵鋰感興趣,但它們需要與有生產經驗的中國企業合作。
電池的大部分其他組件也都由中國公司生產,除此之外,中企還主導着陽極(電池的負端)的生產。隔膜是位於陰極和陽極之間防止短路的部件,中國所銷售隔膜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導電所需的電解液主要由鋰鹽和溶劑製成,世界前四大電解液生產商都在中國。
中國製造世界上73%的NMC陰極、99%的LFP陰極。
多年的深耕優勢
報道稱,中國擁有的電動汽車全球最多,且這些車輛幾乎全都使用中國製造的電池。這是因爲中國曾制定《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規定在售的新能源汽車只有搭載了符合條件、進入“白名單”目錄的動力電池,才能享受新能源汽車補貼。自2015年11月開始,工信部先後發佈了四批符合《規範條件》的企業名單,共57家電池企業入圍,包括寧德時代、沃特瑪、天津力神、國軒高科等。
報道認爲,這爲中國電池企業的發展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時期。在此期間,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本土電池製造商得以成長起來,擊敗來自日本和韓國的競爭對手,成爲世界上最大的電池製造廠家。報道稱,八年後,拜登政府試圖推行類似的戰略促進美國的電池發展,但在這個資本成本巨大、利潤率微薄的行業中,中國企業憑藉多年的國家扶持和自身經驗,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領先優勢。
《紐約時報》還提到,電池的組裝很複雜且技術性強,但在中國建造電池廠的成本幾乎是北美或歐洲國家的一半,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教授海納·海默斯(Heiner Heimes)認爲,其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更低,而且有更多的設備製造商。
中國製造世界上66%的電池組件。
另一方面,美國投資者也對投資電動汽車行業持謹慎態度。傳統汽車行業仍非常有利可圖,美國工人需要接受新技能的培訓,而美國政府爲幫助電動汽車行業提供的激勵措施可能會隨着下一個總統大選週期的到來而消失。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根據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數據,中國已在激勵研究、政府合同和消費者補貼方面投入了逾1300億美元。中國的電動汽車消費者享有退稅、更便宜的車輛登記、優先停車位等福利,以及覆蓋範圍廣的充電網絡。
報道稱,中國的投資已使國內廠家在生產、設備,以及產品設計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專家們認爲,世界各地的公司爲進入該行業或擴大已有能力都需要尋求與中國製造商建立合作伙伴關係。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說:“如果不與中國進行某種形式的合作,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在電動汽車領域取得成功。”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