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耳機,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心頭好。或是昂貴精緻的各類專業耳機,或是廉價但結實耐用的平價耳機。但對我而言,一款耳機已經陪伴了我10年,那就是蘋果的Earpods。
下面分享一下我爲何鍾愛Earpods,純個人感受向安利,如有不同意見還請輕噴。
我對一款耳機的要求有是通用性。希望能在各種通常環境下都能使用。就我個人而言基本就是3個場景:聽音樂/看視頻,打遊戲,戶外運動。
目前市面上的耳機款式,主要是頭戴式、掛耳式、全入耳式、半入耳式、。就我個人而言,其實最優先考慮的就是半入耳,另外幾款都有我無法接受的缺陷。
頭戴式首先就不太適合運動場景。但拋開運動場景不說,另兩個場景裏頭戴式也還有兩個缺點:沉重和悶熱。沉重問題隨着耳機材料更新換代還有希望緩解,但悶熱幾乎就是個無解的問題了。特別是在打遊戲這種需要注意力集中的場景,悶熱很容易導致整個人狀態下降,甚至精神煩躁。這種款式我只能用來聽音樂看視頻,對我而言適用環境實在太小了。
掛耳式則非常適合運動場景,但無奈我是個眼鏡黨,耳朵上實在容不下再掛一個架子了。
全入耳式最大的問題就是會撐得耳道疼。雖然它能滿足我的各項需求,但用個耳機像受刑一樣,任誰也喜歡不起來。
那麼,我的選擇,就只有半入耳式了。
還是以蘋果耳機爲例,上圖是iphone4附贈的蘋果第三代耳機,也是最傳統的平頭半入耳式耳機。我佩戴這種耳機其實還是會有輕微耳朵疼痛現象,但是相比全入耳式已經好了太多。解決辦法就是佩戴耳機不要太久。比如在LOL匹配期間摘下耳機休息一下,就能基本緩解。
但是2012年,蘋果推出了Earpods,可以說顛覆了我對半入耳式耳機的認知。Earpods融合了傳統平頭半入耳耳機和入耳式耳機的特點,設計出了獨特的“蘋果頭“造型耳機。側面突起的出音孔作爲主音孔,正面則還有一個副音孔,這個設計把聲音更直接地送入了耳道。
之後你在各類手機廠商的耳機上都能找到蘋果Earpods的身影。
”蘋果頭“佩戴效果概覽
但造型怎麼樣不是重點,重點是佩戴感受和音質。
佩戴感受上,最大的驚喜就是,我發現戴這款耳機不疼!哪怕是連打一下午的遊戲,或者是聽IPOD聽到沒電都不會疼!這是我從開始使用耳機以來從未有過的體驗。
音質方面倒是沒有什麼特別驚豔的地方,但也算合格。與其他款式耳機相比,半入耳天生就因爲貼合度等關係存在漏氣現象,在高端耳機市場上很難競爭。但放到我這種既要舒適性,場景普適性又要音質達標的要求下,Earpods就顯得像個戰神了。
然而後來蘋果做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砍掉iphone7的3.5mm耳機孔,用原本作爲充電孔lighting孔作爲耳機接口。這個決定在當時引發軒然大波。對我而言最大的影響就是,以後可能買不到3.5mm的Earpods了。嚇得我當場買了5個Earpods備用,直到今天還剩兩盒沒拆……
剩下的兩盒Earpods,一款國行一款港行
在取消了3.5mm耳機孔後,蘋果也是順勢推出了Airpods,很難讓人不懷疑這當中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陰謀。同樣的”蘋果頭“也是第一時間引起了我的興趣。然而千元的高昂價格讓當時已經買了5盒Earpods的我被無奈勸退。當時對藍牙耳機需求確實不高,一個無線耳機和五個有線耳機,我還是選擇後者。
再後來無線耳機越來越常見,我也終於買了一款……仿”蘋果頭“的山寨耳機。質量就不說了,16.9你還要啥自行車?
一直到2020,手上也有了幾款蘋果產品,我才真正考慮去入手蘋果無線耳機。當時蘋果也已經推出了Airpods Pro,但就如上文所說的原因,對於入耳式耳機我是完全不帶考慮的,太疼了,尤其是耳朵已經習慣了舒適的Earpods。最後趁着優惠果斷拿下Airpods2。從此我的運動耳機就變成了無線的Airpods,平時聽音樂打遊戲,用ipad、switch之類的則更多的還是用有線的Earpods。
另外吐槽下蘋果耳機質量真不錯呀,至今爲止只有弄丟的,沒有用壞的。也不知道剩下那兩盒Earpods什麼時候才能拆封。耐用也算是一個優點吧。
可能因爲過早遇到了一款合適的耳機,導致我對其他耳機都不太關注,因而錯過了不少其他優秀的耳機。但是也沒什麼關係,就像你很早地遇到一個合適的人,縱然有了她你就會錯過花花世界裏更豔麗的花朵,但只要她是合適你的,那就是最大的幸運。
真誠安利有條件的朋友們都去試試百元耳機Earpods,不管你是不是蘋果手機用戶。3.5mm的款式現在還是在賣。它或許沒有特別的過人之處,但就是我心目中的最佳耳機。
最後用十元王者壓下艙:
我也知道這是蘋果安利,可是原道醬太可愛啦!
———————————————————————————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