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到“年貨”遊戲,最有名氣自然是《使命召喚》系列,自《使命召喚2》起至今,每年推新從未中斷過,玩家羣體雖根深蒂固,但是對於開發者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近幾代作品玩家評價正如過山車那般運作規律:這一代口碑好一點,下一代口碑又“滑鐵盧”,最新作《使命召喚22:黑色行動7》正是後者,儘管如此基本盤還是在的,因爲近些年《使命召喚》系列發展重心早就轉移到多人模式及持續運營體驗上,簡單來說就是沒有取代品。
![]()
《使命召喚22:黑色行動7》搭載IW 9.0升級引擎,優化一貫給力毋庸置疑,本文就用手頭上6款N卡來具體驗證一下性能優化到什麼程度——這些顯卡都能跑什麼幀率~
測試顯卡介紹
![]()
第一款是索泰旗艦產品——GEFORCE RTX 5090 D v2 SOLID OC,外觀上採用了大量斜向柵條,搭配槍灰爲主和金色爲輔的混合配色,整體基調極其硬朗,ARGB系統僅保留低調的信仰燈。顯卡採用ICE STORM 3.0散熱系統打造,配備大尺寸環刃風扇、鍍鎳複合熱管、密集陣列散熱鰭片、VC均熱板等奢華設計,滿載溫度表現出色。
![]()
第二款是索泰高端產品GEFORCE RTX 5070 Ti SOLID CORE OC WHITE,外觀上採用了全新SOLID CORE系列風格,純白主題結合了金色點綴元素,表面還有大量錯落排列的柵條,右側是低調的信仰燈設計。顯卡延續了ICE STORM散熱系統,擁有環刃風扇、貫穿式風道、鍍鎳複合熱管、密集陣列散熱鰭片等設計。
![]()
第三款索泰中高端產品——GEFORCE RTX 5070 SOLID CORE OC WHITE,外觀尺寸和上述RTX 5070 Ti一致,SOLID CORE系列主打超薄機身中高端產品——只佔據2.5槽,更適合在狹窄空間的緊湊機箱安裝。
![]()
第四款是定位中端的索泰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月影 OC,在圓潤純白外殼上,加了不少中國傳統水墨藝術元素來詮釋“月影”主題,擁有全新升級的冰芯散熱系統,包括冰鏡導熱模組、冰脈3.0複合熱管、密集陣列散熱鰭片、對流穿透設計等設計。搭配S.E.P 3.0供電系統和8pin外接電源接口,能保證顯卡穩定供電。
![]()
第五款是定位主流甜點的索泰GEFORCE RTX 5060 星辰 OC HB,外觀上採用極簡純白的主題,表面融合了一些源於天體力學的星軌圖案,還有黑色的版本命名爲星夜。顯卡配備雙9CM風扇、星盾背板、S.E.P 3.0供電系統等主流配置。
![]()
第六款是索泰的入門甜點產品——GEFORCE RTX 5050 星夜 OC HA,外觀是另一番風味的深邃黑主題,表面上有星辰、星軌等宇宙星空元素融入,也提供白色版本的星辰,內部配置和整體尺寸和上述RTX 5060完全一致。
配置選項、DLSS畫質、光追對比和測試場景
![]()
慣例簡單介紹一下測試配置和環節,CPU是目前最受歡迎的遊戲處理器銳龍7 9800X3D,設置PBO ENABLE檔位,開啓EXPO技術達成DDR5 6000C26 16GB*2狀態,BIOS中開啓Resizable BAR技術以便最大化顯卡性能。
操作系統是Windows 11 25H2版本,顯卡驅動是NVIDIA GeForce GameReady 581.80 WHQL最新正式版,針對《使命召喚22:黑色行動7》有性能優化並全面支持DLSS 4。
![]()
《使命召喚22:黑色行動7》整體UI樣式還是很有COD的獨特韻味,預設畫質氛圍最低、基礎、平衡、終極和極致五檔,其中最低檔在降畫質基礎上,還把渲染分辨率設置到50%,能更好適配低端機器的用戶。整體畫質選項和COD21基本一致,只是重新加入了光線追蹤反射,右側區域還清楚標註了對CPU、GPU和顯存等影響指標,下方還有預計顯存使用量佔用條可參考。
![]()
多提一下選項中的兩個要點,一是顯存比例目標,無論什麼顯卡型號默認都是70%,但是對於8GB顯存的型號建議拉到80%甚至90%更好。
另一方面,遊戲默認是開啓可變速率渲染(VBS),它會針對不同區域的細節層次進行不同調整,特別適合FPS遊戲,在不借助超採樣技術情況下,VBS也是一種很好提升幀率的手段,不過本文測試會全程關閉VBS,因爲DLSS超分需要和原生抗鋸齒直接對比。
![]()
《使命召喚22:黑色行動7》覆蓋了三大顯卡廠商的超採樣技術——NVIDIA DLSS 4、AMD FSR 4和INTEL XeSS,對於N卡來說,能選擇卷積神經網絡(CNN)或者Transformer最新模型,光追方面有DLSS光線重建加強降噪處理,針對NVIDIA GeForce RTX 50系還支持最多4倍的多幀生成功能。
![]()
↑2160P截取原生抗鋸齒
![]()
↑2160P截取DLSS質量(卷積)
![]()
↑2160P截取DLSS質量(T模型)
![]()
↑2160P截取DLSS性能(T模型)
銳度方面,即便是使用DLSS 3時代的卷積神經網絡CNN模型,場景細節也會比原生抗鋸齒更好,而最新T模型還針對人物和槍模進一步加強細節,包括改善一些動態環境下的畫面BUG,比如鬼影、閃爍等。更重要的是,對於4K玩家來說,T模型的性能檔畫質已經完勝CNN質量檔,CNN唯一的優勢就是在同檔模式下,幀率稍高一點而已,所以以下測試也是直接使用T模型。
![]()
↑2160P預設極致畫質+DLSS質量+光線追蹤關閉
![]()
↑2160P預設極致畫質+DLSS質量+光線追蹤中(DLSS光線重建)
![]()
↑2160P預設極致畫質+DLSS質量+光線追蹤高(DLSS光線重建)
![]()
↑2160P預設極致畫質+DLSS質量+光線追蹤高(默認降噪)
《使命召喚22:黑色行動7》光追反射效果僅限於某些場景更爲明顯,比如涉及到水面、玻璃、金屬等材質時,不過因爲本作有蹬牆跳的存在,像以上這種存在大面積反射的場景中,玩家可以更好發現背後的敵人,一定概率規避傷害甚至完成反殺。中和高檔光追反射主要區別是清晰度,要開就直接建議無腦高檔。至於DLSS光線重建技術,最大的作用就是消除畫面中一些瑕疵,比如鬼影和暗部噪點,和默認方案幀率是基本一致,屬於無損的。
![]()
《使命召喚22:黑色行動7》內置了非常方便的跑分工具,選擇地圖是【突襲】(多人模式中實打實存在的),位於日本地域的一個豪華莊園,基準過程涉及俯視切換第一人稱,再到槍戰、爆炸、煙霧等物理效果,強度和多人模式完全一致。提供的測試結果相當全面,針對場景劃分了五個區域,包括平均幀數、最低5%(5% LOW)、最低1%(1% LOW)、服務器延遲和丟包等詳細數據。
三種分辨率預設極致畫質幀率
![]()
1080P極致畫質,原生抗鋸齒RTX 5050都能跑到平均87fps,並且1% LOW幀也能穩住,使用DLSS質量檔還能順利突破100fps高刷入門標準,不過RTX 5060/5060 Ti/5070三張顯卡在1080P中不太能拉開差距,除非使用DLSS或者疊加幀生成,比如5070使用DLSS後可達成平均152fps,屬於更主流的高刷門檻,至於旗艦級的RTX 5090 D v2就直奔200fps以上了。
![]()
2K分辨率,原生抗鋸齒下,RTX 5060和5050平均幀率差距並不大,不過後者1% LOW幀會比較低,但是開啓DLSS質量檔後,兩者無論是平均幀和1% LOW幀表現都趨向一致了,原因很簡單歸結於相對貧瘠的8GB顯存。入門高刷標準建議可以RTX 5070起步(需要搭配DLSS質量檔),主流高刷則是RTX 5070 Ti剛好可達標。
![]()
4K分辨率,對於RTX 5060 Ti原生抗鋸齒還差點意思,可以搭配DLSS質量檔促使平均幀率達到54fps,打打戰役和殭屍模式還可以的。入門高刷門檻,則需要匹配到RTX 5070 Ti級別,並且實際需要把DLSS質量換成平衡檔才能達標,至於4K主流級高刷,只能用到旗艦級的RTX 5090 D v2,藉助DLSS質量檔,它的1% LOW幀表現甚至可以達到117fps。
DLSS 4多幀生成幀率
![]()
DLSS 4多幀生成測試,還是老樣子的組合,4K建議RTX 5070 Ti,2K則是對應RTX 5060 Ti 16GB,各位只需要關注到一個信息點,前者搭配DLSS質量檔能達到平均89fps,後者則是平均94fps,足夠高的原始幀在疊加多倍插幀後,也能保證不錯的絲滑體驗,至少在多人模式菜鳥局個人感受不到任何射擊粘滯感,全向移動操作更是快速響應。
預設極致畫質+光追反射高幀率
![]()
本作開啓光追反射後幀率會驟降,搭配DLSS來使用是必須的,4K分辨率下,RTX 5090 D v2可以開DLSS質量檔且達到60fps標準,但對於性能差距不小的RTX 5070 Ti來說,性能檔纔是首選且幀率表現只是勉勉強強。2K分辨率就寬容不少,RTX 5070 Ti和RTX 5070都能找到自身定位的幀率發揮區間。
總結
![]()
《使命召喚22:黑色行動7》儘管大衆評價不佳,但憑藉龐大的用戶羣體、獨一無二/持續進化的多人模式,其核心地位還是鞏固下來,只能說現在的COD比較商業化。性能優化方面,IW引擎一如既往地給力,在如今玩家對8GB顯存極度焦慮情況下,RTX 5050和RTX 5060都能勝任2K極致畫質(可以稍微藉助一下DLSS),至於1080P和2K高刷入門,推薦RTX 5060 Ti 16GB或者RTX 5070就能勝任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