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滅之潮》的新實機,相信大家都看了吧(沒看的現在快去!!!)。
![]()
不誇張地說,演示裏展現出的遊戲素質,妥妥能給個“夯”。單說那個鏡面戰鬥,我根本無法想象製作組爲了做這個交互和演出兼顧的機制,整死了自己多少腦細胞。
![]()
有關實機裏的戰鬥部分,網上已經有了不少解析,這裏就不再多說。今天我想結合前兩支預告,和大家聊聊《湮滅之潮》可能的劇情走向。也歡迎大家發散思維,在評論區說出自己的想法。
注:以下內容爲本人主觀猜測。
這個叫黛蘿的Boss是什麼來頭?
在亞瑟王的故事裏,黛蘿是九女巫之一,精通治療和變化之術,在現代文學作品中,她們通常被描繪成挑起戰爭的瘟疫,嚴重威脅不列顛王國的反面角色。而九人中的首領摩根勒菲,是亞瑟王人生裏最主要的對手。
![]()
摩根勒菲是亞瑟王同父異母的姐姐,小時候,她因父親偏向亞瑟王而心生嫉妒。後來,她嫁給了國王烏里恩,可婚姻生活並不幸福。在野心和嫉妒心的驅使下,摩根開始挑事。她做過的惡包括操控圓桌騎士,試圖奪取亞瑟王位,以及偷走王者之劍的劍鞘,間接造成亞瑟王的死亡等等。
![]()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湮滅之潮的降臨,和九女巫脫不了干係,如果按照亞瑟王傳說的劇本走,那麼她們就極有可能是遊戲裏的最終BOSS。
![]()
順着這個思路往下捋,前兩支預告裏“關二爺”的身份貌似也有了眉目。
![]()
在文學作品《高文爵士與綠騎士》中,摩根勒菲通過魔法把貝蒂拉克改造成了綠騎士,他有着綠色的盔甲、綠色的皮膚、身騎一匹綠色戰馬,一手持冬青枝,一手持戰斧,單槍匹馬前往亞瑟王的宮殿,對圓桌騎士們發起挑戰。
![]()
綠騎士的劇情主要與亞瑟王的侄子——圓桌騎士高文有關,在故事裏,高文順利通過了考驗,綠騎士最終成爲了亞瑟王忠實的的擁護者,按這個邏輯來講,遊戲裏的“關二爺”應該也會和玩家來一場不打不相識,最終棄暗投明的戲碼。
預告裏提到的白王是誰?
據記載,伏提庚王在迪那斯艾姆瑞斯建造城堡時發現建築材料夜間消失,梅林指出是因爲地底埋藏的紅白雙龍爭鬥不休導致。這裏的白龍象徵撒克遜人,紅龍則代表威爾士人,兩者搏鬥的結局預言威爾士人終將擊退撒克遜侵略者。
![]()
因此,遊戲裏的白王可能指的是侵略者撒克遜人的國王——埃爾。
不過,在查閱資料期間,我還產生了另一種想法。女主的對話顯示九女巫和白王有着很深的淵源,至少明面上是領導和下屬的關係,而在亞瑟王的故事裏,九女巫和昂撒並沒有太多交集,最符合這一點的其實是摩根勒菲的丈夫,國王烏里恩。
![]()
國王烏里恩,是亞瑟王抗擊外來侵略者的盟友,他的領地位於不列顛北方。在《亞瑟王之死》中,摩根勒菲密謀用石中劍殺死烏里恩和亞瑟,想讓自己和情人阿克隆登上王位,但未能成功。
![]()
和烏里恩有關的文學作品,最出名的是兩首詩:《Pen Urien》(烏里恩的頭)和《Celain Urien》(烏里恩的屍體),裏面有這樣兩句話。
Penn a borthaf mywn vyg crys. penn vryen llary llywyei llys. ac ar y vronn wen vrein ae hys.
(我腰間掛着一個頭顱,是慷慨的烏里恩的頭顱。他曾統治過一個宮廷,烏鴉在他白色胸膛上吞噬着他。)
Y gelein ueinwenn a oloir[hediw]a dan vein a edewit. gwae vy llaw llam rym tynghit.
(這具纖細的白色屍體今天被埋葬,被石頭掩埋。唉,我的手,命運本該屬於我。)
所以,無論是“白”的特徵還是身份背景,烏里恩都符合“白王”的稱號。
![]()
不能是這個白王吧?
而假使烏里恩就是“白王”的話,那麼劇情就大概率是以王后摩根勒菲爲首的九女巫背刺烏里恩,毀掉了烏里恩的領地“蒼白邊境”。
至於她們爲什麼這麼做,就遊戲裏的臺詞來看,恐怕不僅僅是野心那麼簡單,估計和亞瑟王和烏里恩政權的暗面有很大關係。
![]()
實機演示裏的騎士有沒有什麼說法?
騎士蘭馬洛克,其實在遊戲的第一支預告片裏就曾出場,不過和最新實機裏的形象截然不同,像是進入了發狂狀態。
![]()
結合臺詞判斷,他很可能守護着一角聖盃碎片,其狂化要麼是受聖盃影響,要麼和女巫黛蘿的法術有關。
![]()
此外,個人認爲第一和第三支預告裏的的這兩場戰鬥在流程上很有可能是連着的,即女主戰勝狂化的蘭馬洛克——發現蘭馬洛克的意識被女巫黛蘿影響——主角和騎士並肩作戰擊敗Boss——戰鬥後獲得騎士的能力。
在亞瑟王的傳說裏,蘭馬洛克的結局通常是死亡。戰鬥中,他被莫德里德從背後一槍穿透,斬下了頭顱,或許後續的劇情也會有類似的情節,實機演示裏被穿刺的無頭盔甲和Boss手中的頭甲也預示了這一點。
![]()
說到這裏,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看完三部預告片之後一個比較大膽的想法。
在《湮滅之潮》的故事裏,亞瑟王可能已經死亡,或者處在被封印/囚禁的狀態。
九女巫背刺烏里恩,摧毀了蒼白之域,並指揮軍隊向阿瓦隆進發,想要奪取聖盃。一直覬覦王位的莫德里德和女巫暗地裏勾結,用聖盃換取稱王的機會。戰爭中,莫德里德背刺了亞瑟王,內外夾擊下,阿瓦隆陷入危機。爲了不讓女巫們染指聖盃的力量,臨死前亞瑟王打碎聖盃,把碎片交由圓桌騎士們守護。
![]()
聖盃碎裂的巨大沖擊讓整個世界發生偏移,直接導致阿瓦隆和倫敦融合,聖盃裏的聖血滾滾如洪流,形成了湮滅之潮,使生靈塗炭。而女主要做的就是重建圓桌騎士團,收集聖盃碎片,恢復兩個世界的秩序,並在最後加冕阿瓦隆的女王。
![]()
在這個過程中,主角大概率會再次經歷亞瑟王曾經的故事,比如找到梅林、拔出石中劍等等。
![]()
那麼問題來了,女主角又是誰?
關於這個問題,前兩個預告發售後,網上已經有了幾種猜測,有人覺得她是亞瑟王的性轉,有人覺得是亞瑟王的老婆桂妮薇爾。
我的猜想是,女主的身份可能是亞瑟王的女兒,金髮女莫德里德的姐妹。
![]()
先從角色的名字入手,不難看出,製作組在起名方面是非常謹慎的,目前出場的角色基本沿用了亞瑟王故事裏的名字,不會輕易改動,所以女主的名字格雯德琳,大概率也是傳說裏相對應的人物。
![]()
然而,傳說故事中的格雯德琳和亞瑟王關係其實不大,她是不列顛王國曆史上的首位女王,父親曾是康沃爾地區的統治者。年輕時,格雯德琳嫁給了洛克裏努斯國王,父親死後,丈夫背叛了她,格雯德琳逃回康沃爾,建立起一支軍隊,推翻了洛克裏努斯政權,成爲了當時不列顛最強大的統治者,被後世認爲是拯救支離破碎的不列顛帝國的傳奇人物。
![]()
視角轉到《湮滅之潮》,如果劇情和我的猜想差不多的話,那麼你會發現,拋開狗血的結婚劈腿情節,歷史上格雯德琳的經歷,和女主角的目標是極爲相似的。所以,製作組可能是化用了不列顛傳奇女王的事蹟,沿用格雯德琳的名字,設計出了這個角色。
![]()
這也是我推斷亞瑟王已死的依據
都是父親死亡,都是被親人背叛,都是在危機下重新召集軍隊,都是要拯救支離破碎的不列顛王國。
而第二支實機中,格雯德琳和莫德里德的對白也從側面證明了這一點,話裏話外透露着一股“我也有繼承權,但是我不跟你爭”的意思。
![]()
此外,二人裝束的華麗程度相似,既然莫德里德在劇情裏是王儲,那麼格雯德琳應該也是王室成員之一,至少是個貴族起步。
![]()
相比之下,妮妮安的裝束就樸素了很多
要是更深究一點的話,女主可能是亞瑟王年輕時從戰場上撿回來的孩子,被視如己出。莫德里德因爲其過於膨脹的野心不受亞瑟王待見,進而認爲女主威脅到了她的王位,產生嫉妒之心,才和九女巫合作。
![]()
這也是爲什麼莫德里德一直在戰鬥裏強調自己的是純血潘德拉貢,女主是下等人。
![]()
當然,最後繼承阿瓦隆的肯定是格雯德琳,因爲不是稱王就能得到大家的追隨,而是得到大家的追隨才能爲王,女主爲了拯救國家做出的努力,以及期間展現出的個人魅力,纔是圓桌騎士們願意追隨她的理由。
![]()
以上就是我對《湮滅之潮》劇情的想法,說實話,我對這部作品的劇情還是挺有信心的,一來是自己人講的故事在價值觀上肯定會合口。二來是《湮滅之潮》的世界觀和故事脈絡本來就依照亞瑟王傳說搭建,有珠玉在前,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如果你對這部作品感興趣,我也建議你瞭解一下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的故事,說不定能發現大家都沒注意到的蛛絲馬跡。
最後,想跟《湮滅之潮》的製作組說一句:遊戲整挺好,建議下次把發售日帶上。
![]()
![]()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