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最重要的思維方式

年初時,LZ想系統性地學習一下心理學,於是翻閱了清華以及北師大的心理學本科培養方案,對應着方案中的課程購買了國外的暢銷教材譯本進行閱讀,及至年底,基本完成了學習任務(實踐證明一年學一門社科學科是可行的,如果少打遊戲可能更快),因此寫一篇隨筆,簡單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其實就一點)。

LZ認爲,整個心理學學科裏,最值得分享、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結論就是:

“環境和遺傳共同決定了人類的特徵”——以及其背後蘊含的概率思維。

舉個例子來幫助理解:

以焦慮症爲例,廣泛性焦慮障礙的遺傳性有20%~40%,一些基因會增加患不同種類焦慮障礙的風險。也就是說,攜帶某些基因的人,天然就比其他人有更高的概率罹患焦慮症(比如因爲基因原因,這部分人內冊前額葉皮質活動性較低,這會阻退焦慮情緒的消退)。另一方面,環境因素同樣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低自尊的家庭教育下,孩子可能會過度自省,從而對消極的自我評價關注過多(比如經常思考對方怎麼看待自己,並以此形成強有力的消極想象),致使其罹患焦慮症的概率上升。

也就是說,焦慮症既受基因遺傳影響,也受後天環境的影響,兩者都會影響罹患焦慮症的概率。

爲什麼說這個結論重要呢?

因爲它所體現的 “多因素+概率/程度”思維方式,是對抗二元對立思想的最有力的武器。

可以說,它是認知領域近乎白送的橙裝,直接套公式平A就能幫助我們排除絕大多數的認知偏誤。

好不好用,我們針對一些互聯網的常見說法,用上述思維方式套一套公式就知道了:

1.“讀書有啥用?我**鄰居中專畢業創業現在已經是億身家了,很多211畢業的都在給他打工。”

套公式:事業層面的成功是由多因素共同決定的,包括但不限於時代機遇、知識水平、人際交往能力、性格乃至運氣等等,任何一項的變化都會導致成功概率變化。好好讀書可以提高你的知識水平以及事業起步的平臺,這顯然可以提高你成功的概率,拉高收入水平的下限。

2.“爲什麼要初中要管控手機?你們80/90後小時候沒有手機,不照樣看漫畫玩GBA開小差,和玩兒手機相比有什麼區別嗎?”

套公式:這個結論顯然忽視了程度問題。過去漫畫、GBA的普及度遠遠不及如今的手機,並且它們的成癮性也比不上如今智能手機帶來的個性化推送,如果放任低齡學生使用手機,會顯著降低他們開小差的成本,相較於漫畫、GBA遊戲機,會導致更大範圍、更大程度的教育浪費。

3.“好學生不用教,笨學生教不會。”

套公式:學生的天資與教育環境共同決定了學生的水平,不用教的學生和教不會的學生固然都存在,但同樣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需要在適當教學方法的加持下才能學會,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這部分學生融會貫通的概率和程度。題乾結論強行在學生羣體中劃了一條線,並進行了二元對立的分類,忽略了學生水平是一個相對連續的鐘型分佈。

4.“喝粥有啥問題?老一輩天天喝粥沒聽說誰喝粥喝出糖尿病。”

套公式:粥的升糖速度非常快,會導致胰島β細胞高負荷工作,長期高GI飲食會增加胰島β細胞衰竭的概率和程度,從而增加二型糖尿病風險。此外,不同人羣的風險增加程度不同,對於胰島素抵抗人羣(佔比約30%),患病風險提升顯著,其他人羣則相對不顯著。要不要長期喝粥取決於你是否願意承擔相應風險來保持原有的習慣。

從上述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生活中的大多數問題,其實都並不適合用“是/否”、“會/不會”、“有用/沒用”這種二元對立、非黑即白的方式來回答。

當我們調整思維,更多地往“有哪些(重要)因素”、“有怎樣的概率”、“有多大的程度”方向去思考,相信一定能更好地指導我們的生活與決策。

最後,非常建議對心理學有興趣的盒友讀一讀韋恩·韋登的《心理學導論》(個人覺得比《心理學與生活》更好)和阿倫森的《社會心理學》(個人覺得比最暢銷的邁爾斯版本好的多),大力推薦。

就寫這麼多,希望對HYM有幫助。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