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5G除速度比4G快用戶沒感受 這是6G殺手鐧

快科技11月14日消息,對於外界期待的6G網絡,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給出了一些發展路徑,而不應該在侷限它的網絡速度是不是快。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以終端創新爲抓手,建6G發展新生態》主旨發言中指出,5G終端的計算與業務生成能力落後於網絡帶寬,在一般的消費應用場景下,用戶體驗不出5G的優勢。

鄔賀銓提出,AI+XR有望成爲6G的重要驅動力。AI與XR的深度融合,如眼動追蹤、手勢識別進一步增強交互的自然性和沉浸感,輕量化設計和高性能顯示技術提升用戶體驗,使用戶從“觀看視頻”轉向“進入視頻”。

“當然,我們更希望6G不僅用於消費,也用在智能體工業模組。”鄔賀銓介紹,智能體工業模組的類型包括機牀智能體、機器人智能體、AGV智能體、設備監控智能體等,此外還有研發智能體、供應鏈智能體、產線智能體等。

演講的最後,鄔賀銓用“8化”總結終端演進引發應用模式的變革,具體如下:

終端形態多樣化:手機、PC、眼鏡等可穿戴設備、傳感器/工業模組、機器人、網聯車等;終端通過無線短距通信連接終端的智能外設。

終端功能智能化:從智能終端到AI終端,從通信終端到智能體/具身智能、通感融合、通信計算定位控制一體。

終端通信協作化:多Agent終端自組織協作通信,流量從南北向轉爲東西向。

人機交互多模化:自然語言、觸摸屏、手勢、脣形、眼神等,從GUI到LUI(語音界面)並發展爲Agent UI,APP存在感和獨立性被弱化,轉而成爲系統背後的服務工具。

內容交互異構化:提問與獲得的信息模態轉換(文生圖/文生視頻,手語聲音互轉)

內容供應個性化:獲取信息方式從瀏覽到對話,內容產生從對外檢索到用戶(在終端內或與雲端協同)生成,從內容預製到內容定製。

終端連接多元化:從點到點(含接力/流量分擔/冗餘併發)到P2MP/MP2P,以多歸屬/多切片/多接口組織MP2MP,(例如5GPC5/Uu接口分別連接V2V和V2N)。

終端服務泛在化:2C/2B互補、人機物兼容、雲邊端協同、通感算融合、天空地互聯。

來源:快科技-手機頻道

點擊此處查看原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