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整了個“走貓步”的機器人:真人?機器人?雙生舞伶?

小鵬在「湧現 Emergence」主題科技日上展示了不少新東西。


特別是其展示的新一代人形機器人 IRON,一上臺就來了段貓步,步伐輕盈、重心流暢、擺臂自然,不少人當場覺得背後拉着根隱形的時尚T臺。

這身材,這貓步,這姿態......這很難不讓人想到遊戲《原子之心》裏面的雙生舞伶。

但最有意思的其實不是這個機器人,而是底下反應兩極分化,就我個人觀察,爭論一路從大眼睛、睿站等這些平臺一路燒到 V2X 這種半極客平臺。

有人驚歎技術終於要跨進科幻的門檻了;

也有不少人盯着屏幕看半天,最後得出結論:

“裏面有人。”


確實,以目前全球機器人普遍的“鐵皮人走路風格”來看,小鵬這玩意兒的動作太“潤”了。肩胯協調、腳踝收束、重心落點柔軟,這些特徵此前更多出現在——人類骨骼驅動上。


但我們先別急着扣“皮套人”帽子,先看看官方宣稱的到底整了哪些料。

IRON的硬件堆得很兇。


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全柔性皮膚,加上22自由度的靈巧手,目標直指“真人手部比例”。爲了做到輕量化,還用上了全固態電池;再塞進三顆圖靈AI芯片,算力2250TOPS,讓它在對話、步態規劃和交互上都有了“大腦”。

不僅外表像人,算力上也在瘋狂堆料,試圖學習人類。


官方還宣稱這是行業最小諧波關節方案,這意味着它不是做個“鐵罐子類人”,而是靠結構級的精細化去逼近生理動作邏輯,這也是其貓步的關鍵實現。


如果這一切都沒吹,那確實已經挺嚇人了。

不過,就算小鵬講了這些,可惜網友不講武德,還是在繼續深扒。


討論點包括但不限於:

耳朵輪廓是不是太像真人?

走路姿態是不是自然過頭了?

外八走路這麼自然,機器人哪學來的?

展示時間爲什麼這麼短,不敢多走幾步?

還有人說一個很致命的問題:

這種質疑我理解。


因爲歷史告訴我們,一個機器人要麼像機器人走路;要麼……就是真的人在走(此事參考馬斯克當年用真人冒充機器人一事...)。


但目前綜合多個觀察細節,比如身體的晃動程度、肩部旋轉軌跡,以及現場靜止時的平衡系統控制,我反而傾向於它確實是真的機器人。


真人穿皮套要精準模擬這些機械驅動“缺陷”,難度更高,也更容易穿幫。


如果小鵬真敢拿真人冒充機器人,並且當場直播給全國媒體看,那這膽子怕是有點太大了...


目前小鵬也沒有進行闢謠,放任各位討論,給大家留足了想象空間。但不管怎麼說,只要引起了爭論,有了討論度,小鵬就已經贏了......

最新消息,小鵬董事長何小鵬在xhs已經發了最新的一鏡到底視頻,直接打消大家疑慮,真牛逼啊小鵬!


不過,如果機器人能做得足夠像人,有情緒表達、有社交流暢度,那對某些社恐人士來說,可能真就是“緩解孤獨小助手”。


找對象不至於靠機器人,但先靠它練練社交,未必不是個方向。

再繼續講關於雙生舞伶的事。


當IRON那段貓步走出來,很多玩過《原子之心》玩家估計會立刻腦補出原子之心裏那對鋼鐵冷豔舞伶。


動作流暢、肢體協調、個頭身材比例也接近。

只是遊戲裏那種高級身體語言和肢體動作演繹還遙遠得很,畢竟那需要龐大的能量、極其複雜的感知和模擬網絡。


但方向已經擺在那了——讓機器變得優雅,讓動作能表達內容,讓“擬態”不是裝飾,是社交能力的一部分。


未來,機器人不止於是“工具形態的擬人”,而多是“社會形態的擬人”——就像《原子之心》的世界觀一樣,機器人高度融入人類生活,並替代一部分人類工作。


這一步邁出去,爭議就是必然的。


小鵬說計劃 2025 年底量產、2026 年底規模量產。先進商業場景,再開放 SDK 和開發者一起來搞生態。

如果真兌現了,那未來上街遇到個背影極像真人的傢伙,你得猶豫一秒:


“這是人是bot?”


現在這個節點,也許我們該問個更深的問題:


當機器人越來越像人時,你更害怕它“裝得太像”,還是更害怕有一天它“活得太像”?


以前科幻裏說:


機器裝得像人,會讓人不安。


現實裏看下來:


人開始懷疑機器人是真人,也讓我們不安。


恐怖谷不是機器人造成的,而是我們對人是什麼的邊界越來越拿不準


這事兒,一想就有種微妙的後背發涼感。


它到底有多像人,不是靠嘴說,是靠用戶在真實世界遇到它那一刻的猶豫。


你希望這個東西是真機器人,還是假機器人?

我是 CyberImmortal,關注我們,帶你暢遊AI世界!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