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完成遊戲中日本的成就後,我在1066年“月滿無缺”的劇本上看了很久。
我不得不承認,P社又可以了,因爲它的構思非常巧妙。
![]()
藤原道長
什麼是“月滿無缺”?
這指的是藤原道長那首流傳後世的《望月之歌》——“此世乎は我世とホ思望月及虧たる事も無と思へい”,意爲“此世即吾世,如月滿無缺”,據傳,當時滿座公卿無人敢和。
而在遊戲劇本開始的1066年,距這位日本關白吟出此詩已過去近半個世紀,這輪滿月,似乎依舊無缺,正如世人普遍認爲,這行詩印證了藤原家族作爲天皇攝政的穩固地位。
事實彷彿也是如此,在這個劇本中,道長的兒子、時年74歲的藤原賴通,正要將太政大臣的重位交予下一代族人。
但是,如果不瞭解這段歷史,只是閱讀遊戲給出的信息,或許很難理解這個劇本的有趣之處。
所以,我決定寫一篇文章,講解日本的律令制,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的藤原家的“攝關政治”。
另外,前段時間,我寫了光輝神王!CK3曼荼羅制及相關成就考據詳解攻略,比較詳細地講了東南亞,如果你對這個DLC感興趣,也歡迎閱讀。
—————————————
正如P社對律令制的描述:
律令制是效仿中華儒家官僚體制建立的日本中央集權行政制度。
是的,律令制是以法典體系爲核心的古代中央集權統治制度,起源於中國的魏晉南北朝,到唐代趨於完善。
日本通過遣唐使引進了這一制度,並以公元701年《大寶律令》的頒佈爲標誌,正式確立起了律令制的國家體系。
不過,日本沒有全盤照搬,而是在此基礎上做了一些調整,比如廢除宦官制度,並在平城京的建設中參考了長安城的規劃和形制。
![]()
遣唐使
律令制這一體系在九世紀後隨着攝關政治的興起而逐漸發生變化,之後,“關白”成爲太政官體系中的最高輔政職位。
關白一詞,本意爲“陳述、稟告”,出自《漢書·霍光金日磾傳》。
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御天子。
簡單來說,所有大事都先得讓霍光知道,再上奏皇帝。
這個詞經遣唐使引入日本後,逐漸變成了天皇成年後輔理萬機的要職,有點類似中國的宰相。
關白代表天皇行使權力,負責審議奏章、決斷國政,也就成爲了日本歷史上特有的“攝關政治”的核心。
—————————————
在古代日本,攝政並不常見,直至平安時代,藤原氏首開擔任關白的先例。此後,“攝政”與“關白”合稱“攝關”。
但由於藤原氏長期掌控朝廷的實權,架空天皇,攝關這一職遂逐漸常設化,幾乎歷代天皇都要由攝關輔理朝政,藤原氏及其直系後裔,也因此被稱爲“攝關家”。
攝關政治,簡單來說,攝政在天皇未成年時代理國政並代行皇權,關白則在天皇親政後繼續輔理國政,攝政和關白共同構成了這個由藤原家壟斷權力的制度。
攝關職位常通過“弟之法則”與“外祖父之法則”傳承,多由天皇長輩出任。
而藤原氏憑藉與皇室聯姻獲得的外戚身份,又以天皇近臣起家,將攝關之職壟斷兩百餘年,奪取了國家的實權。
至此,關白成爲事實上的統治者,而天皇淪爲了傀儡。
![]()
遊戲劇本
回到遊戲上,“月滿無缺”劇本正是處在這樣的背景之下。
此時,作爲藤原氏第九任攝政,藤原賴通已經統治日本近五十年,年事已高的他正準備把權力移交他的兒子師實,但局勢充滿變數。
親仁天皇不甘久居虛位,急於重回高御座(高御座既指日本皇座,又是天皇和政府存續法統的轉喻)的權力中心,對長期把持朝政的攝關體系日益不滿。
而在遠離京城的地方,各地貴族紛紛將偏遠諸國視爲私產,逐漸脫離中央官僚體系的管轄,可以說,律令體制名存實亡。
親仁(後冷泉天皇)自幼便是其父後朱雀天皇和關白藤原賴通的棋子,登基之後,他竭力維護皇權,卻仍要承擔着禮節性的虛職,被困於繁縟的職務裏。
![]()
我實現了天皇復政
可以說,“月滿無缺”這一標題充滿戲劇性,它是藤原氏昔日的榮光,也是律令制這看似圓滿卻即將崩潰的體制……
圍繞劇本推薦的這兩個人物,我在玩的過程中一直有一種“我能決定日本的命運”這樣的感覺。
作爲藤原賴通,能鞏固百年家業,讓律令制和攝關政治繼續籠罩皇權;作爲親仁天皇則是遏制權臣,重振大和皇室,成爲名副其實的天皇。
而最終,這輪月缺月圓,由我(玩家)來決定。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