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世即吾世,如月满无缺——日本律令制与摄关政治考据CK3

最近完成游戏中日本的成就后,我在1066年“月满无缺”的剧本上看了很久。

我不得不承认,P社又可以了,因为它的构思非常巧妙。

藤原道长

什么是“月满无缺”?

这指的是藤原道长那首流传后世的《望月之歌》——“此世乎は我世とホ思望月及虧たる事も無と思へい”,意为“此世即吾世,如月满无缺”,据传,当时满座公卿无人敢和。

而在游戏剧本开始的1066年,距这位日本关白吟出此诗已过去近半个世纪,这轮满月,似乎依旧无缺,正如世人普遍认为,这行诗印证了藤原家族作为天皇摄政的稳固地位。

事实仿佛也是如此,在这个剧本中,道长的儿子、时年74岁的藤原赖通,正要将太政大臣的重位交予下一代族人。

但是,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只是阅读游戏给出的信息,或许很难理解这个剧本的有趣之处。

所以,我决定写一篇文章,讲解日本的律令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藤原家的“摄关政治”。

另外,前段时间,我写了光辉神王!CK3曼荼罗制及相关成就考据详解攻略,比较详细地讲了东南亚,如果你对这个DLC感兴趣,也欢迎阅读。

—————————————

正如P社对律令制的描述:

律令制是效仿中华儒家官僚体制建立的日本中央集权行政制度。

是的,律令制是以法典体系为核心的古代中央集权统治制度,起源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到唐代趋于完善。

日本通过遣唐使引进了这一制度,并以公元701年《大宝律令》的颁布为标志,正式确立起了律令制的国家体系。

不过,日本没有全盘照搬,而是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比如废除宦官制度,并在平城京的建设中参考了长安城的规划和形制。

遣唐使

律令制这一体系在九世纪后随着摄关政治的兴起而逐渐发生变化,之后,“关白”成为太政官体系中的最高辅政职位。

关白一词,本意为“陈述、禀告”,出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

简单来说,所有大事都先得让霍光知道,再上奏皇帝。

这个词经遣唐使引入日本后,逐渐变成了天皇成年后辅理万机的要职,有点类似中国的宰相。

关白代表天皇行使权力,负责审议奏章、决断国政,也就成为了日本历史上特有的“摄关政治”的核心。

—————————————

在古代日本,摄政并不常见,直至平安时代,藤原氏首开担任关白的先例。此后,“摄政”与“关白”合称“摄关”。

但由于藤原氏长期掌控朝廷的实权,架空天皇,摄关这一职遂逐渐常设化,几乎历代天皇都要由摄关辅理朝政,藤原氏及其直系后裔,也因此被称为“摄关家”。

摄关政治,简单来说,摄政在天皇未成年时代理国政并代行皇权,关白则在天皇亲政后继续辅理国政,摄政和关白共同构成了这个由藤原家垄断权力的制度。

摄关职位常通过“弟之法则”与“外祖父之法则”传承,多由天皇长辈出任。

而藤原氏凭借与皇室联姻获得的外戚身份,又以天皇近臣起家,将摄关之职垄断两百余年,夺取了国家的实权。

至此,关白成为事实上的统治者,而天皇沦为了傀儡。

游戏剧本

回到游戏上,“月满无缺”剧本正是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此时,作为藤原氏第九任摄政,藤原赖通已经统治日本近五十年,年事已高的他正准备把权力移交他的儿子师实,但局势充满变数。

亲仁天皇不甘久居虚位,急于重回高御座(高御座既指日本皇座,又是天皇和政府存续法统的转喻)的权力中心,对长期把持朝政的摄关体系日益不满。

而在远离京城的地方,各地贵族纷纷将偏远诸国视为私产,逐渐脱离中央官僚体系的管辖,可以说,律令体制名存实亡。

亲仁(后冷泉天皇)自幼便是其父后朱雀天皇和关白藤原赖通的棋子,登基之后,他竭力维护皇权,却仍要承担着礼节性的虚职,被困于繁缛的职务里。

我实现了天皇复政

可以说,“月满无缺”这一标题充满戏剧性,它是藤原氏昔日的荣光,也是律令制这看似圆满却即将崩溃的体制……

围绕剧本推荐的这两个人物,我在玩的过程中一直有一种“我能决定日本的命运”这样的感觉。

作为藤原赖通,能巩固百年家业,让律令制和摄关政治继续笼罩皇权;作为亲仁天皇则是遏制权臣,重振大和皇室,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皇。

而最终,这轮月缺月圆,由我(玩家)来决定。

更多游戏资讯请关注:电玩帮游戏资讯专区

电玩帮图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