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雙十一即將來臨,本期作爲雙十一裝機配置推薦,不過今年內存價格飛漲,建議非必要不裝機,今年內存價格飛漲,建議非必要不裝機,今年內存價格飛漲,建議非必要不裝機,重要的是說三遍,OK接下來步入正題。
![]()

CPU
英特爾酷睿價格U上個月到目前漲價,特別是中端UI5 I513400F之類價格貴單核性價比性能差,
7 -9代銳龍相反價格一直保持略有下降趨勢 性價比高,玩遊戲銳龍優先考慮。
目前遊戲性價比好的7代銳龍 R7 7800X3D 2000+ 左右R9 9800X3D 不要跟風這個沒必要。
生產力酷睿U+N卡是不錯的12-14代酷睿 是比較特殊的一個過代
I5 14600KF i7 14700KF I9 14900KF
14600K/KF 價格太高,不如買13600K/KF,如果兩顆U差價不大一般可以買
14700K/KF U7 265K 生產力用戶可以考慮
14900K/KF 適合追求極限性能的發燒
目前價格降下來了 還不錯,
集顯辦公u 選擇
I3 12100雖然自帶的核顯性能一般,但是CPU的單核性能很強,4核8線程,不論是核顯過渡後續加裝顯卡還是日常核顯辦公,都是不錯的選擇。
I3 13100 I5 12400 i513400
5600G是Zen3架構,7nm工藝,性能上又領先了上一代許多,配備了Vega 7,
核顯沒有提升,但是整體性能比上代強不少,目前主流的核顯裝機選擇。
5600G相比5600X主要是三緩減半、頻率略低、不支持PCIE4.0,其餘基本都一樣。
5600G不支持PCIE4.0,主板搭配b450和b550是一樣的,b450性價比更高)
性價比選擇依舊是12代酷睿 I3 12100 12400F R5 5600 7500F 9600X
I5 12600KF 7500F 9600X 目前性價比最高的CPU
酷睿高端CPU選擇
14代酷睿I5 14600KF i7 13700KF I9 13900KF 14700KF 14900KF
可以選擇14600K/13700K/13900K,單核睿頻比13900KS低一些,但都要比上一代12900K遊戲性能強。比14代雖然少幾個核心,但價格也便宜幾百,性能區別不是很大。
英特爾(15代酷睿)U200K系列:
ultar5 245K/kf
ultar7 265K/kf
ultar9 285K/kf
U7 265K
目前生產力性價比最高的CPU,多核性能強,價格便宜,生產力性價比首選,如果不是預算很高就直接買U7 265K,遊戲性能在4K其實CPU影響也不大。
U9 285K
24(8+16)核24線程,最新一代旗艦CPU,對於生產力用戶來說,有一部分還是英特爾生態更好一些,還有大部分人還是更信任英特爾,所以預算夠就直接入吧。
7代銳龍 價格比較好 9代銳龍價格貴了些,
性價比銳龍5000系列 5600 5700X R5 7500F R5 9600X 78000X3D 7900X 3D 7950X3D R7 9700X
銳龍7000價格目前CPU和主板價格略貴, CPU 還行 主板貴了
生產力用戶可以考慮7950X 9代銳龍9950X
目前AMD 7950X3D 16核32線程,144MB遊戲緩存,遊戲性能很強
9代的R9 9800X3D
目前最強遊戲U 9950X3D 多核生產力性能和9950X差不多,但是大緩存對於部分需求有一定的幫助,預算充足可以選擇。
下面是小白科普部分

英特爾:
1.後綴F表示無核顯
2.後綴K代表可以超頻
AMD:
1.後綴G代表有核顯
2.後綴X代表加強版
3.後綴XT代表超級加強版
散片和盒裝的區別
散片是直接提供給整機廠商的OEM版本,沒有包裝,不帶散熱器,CPU本身和盒裝CPU是一樣的,散片沒有質保,只有店鋪質保一年,不過因爲CPU故障率極低,所以散片還是可以購買的。(12代intel散片官方支持三年質保)
總結:
辦公家用(帶核顯):12100、 5600G i512400 13400
遊戲性價比:12400F/12490F、5600、R5 7500F 12600KF 12700KF R5 9600X
遊戲要求高12700KF I5 14600KF 14700KF 7800X3D 9800X3D
高生產力:13900K 、7950X 7950X3D 14900KF R99900X 9950X 9950X3D
U7 265K U9285K
目前這2月CPU動向:
AMD 9000系列:目前價格較高,性價比較低,持續降價中 跳水老司機,酌情考慮入手
7500F:價格持續下降,推薦入手 7代銳龍性價比高 推薦購買
12600KF:價格回落,重新稱神,推薦購買
13/14代酷睿:主板廠商發佈新bios,降壓解決縮肛問題,售後延長至5年,介意考慮銳龍。7800X3D 目前性價比很好。 2000 左右以內的樣子
9800X3D 9950X3D 性能是不錯 價格3100左右以上 一般沒必要 追求極高性能可以入
CPU天梯圖 此圖可以單點之後再放大就清晰了
桌面端CPU綜合性能天梯圖:
![]()
CPU天梯圖更注重綜合性能,只具有參考意義,選擇CPU要根據需求選擇。
生產力用戶更偏重多核性能,可以參考綜合性能天梯圖
遊戲用戶更偏重單核性能,綜合性能天梯圖參考意義不大
桌面端CPU遊戲性能排名:
![]()
數據來源:TechpowerUP
從左到右依次是1080P/2K/4K分辨率下,CPU遊戲性能排名,測試顯卡均爲5090,目前最強遊戲U爲9800X3D。

主板
目前12 13 14代酷睿主板都是可以兼容的 主板BIOS可以刷新下最好。
特別是安裝好了點不亮的。主板是電腦其他硬件的載體,所有的硬件都要安裝或連接到主板上,主板本身並不提供性能,但主板能決定其他硬件性能,所以選擇合適的主板就很重要了。
選擇主板主要考慮以下幾點:
1、主板供電(供電能滿足CPU需求就不會對電腦性能有任何影響)
2、拓展性(多內存/顯卡插槽、硬盤插槽等)
3、WIFI/藍牙功能(需要這兩個功能主板需要選擇帶WIFI後綴的版本)
越高端的主板包含的功能越多,超頻能力也越強,如果沒有超頻需求,再滿足自身拓展性需求的情況下,選擇供電夠的主板即可,主板不提供性能,花太多錢不划算。
主板芯片組介紹
首先,芯片組有AMD和Intel兩種,其次每家又有高端、中端、低端三種,每一代CPU都會推出一代芯片組,所以主板在選擇時要選擇適配CPU的芯片組系列。
舉例:
B450適配銳龍3000系列
B550適配銳龍5000系列
B650適配銳龍7000系列
B850適配銳龍9000系列
不過有的芯片組主板在更新換代時不會更換扣具接口,所以也會出現互相兼容的情況,比如B450適配銳龍3000系列,也可以兼容銳龍5000系列,而B650/B850就不能兼容銳龍5000系列,但是同時兼容7000和9000系列。
AMD
高端芯片組X系列:X670&X870
中端芯片組B系列:B650&B850&B840
低端芯片組A系列:A620
AMD芯片組中,A系列不支持CPU超頻,B和X系列均支持CPU超頻。
Intel
高端芯片組Z系列:Z890/Z790
中端芯片組B系列:B860/B760
低端芯片組H系列:H610
Intel芯片組中,H和B系列不支持CPU超頻,只有Z系列支持CPU超頻。
主板品牌介紹
主板品牌以御三家 m爲首:華碩、微星、XX嘉
華擎緊跟御三家之後,後面還有映泰、昂達、七彩虹、銘瑄、影馳
對於小白來說,一般只推薦一線品牌,由於愛國嘉嘉自身原因, 只推薦華碩和微星。
微星主板分級介紹
微星主板主要分爲四個等級
①MEG系列
代表型號:ACE 戰神
GODLIKE:MEG旗艦型號超神。
ACE:MEG高端型號戰神。
UNIFY:超頻專用板。
UNIFY-X:超頻專用強化板。
②MPG系列
代表型號:CARBON 暗黑
CARBON:MPG旗艦型號暗黑。
EDGA:MPG高端型號刀鋒。
③MAG系列
代表型號:MORTAR 迫擊炮
TOMAHAWK:MAG旗艦型號戰斧。
MORTAR MAX:迫擊炮升級版。
MORTAR:MAG高端型號迫擊炮。
BAZOOKA:MAG入門型號爆破彈。
微星PRO Z790-A是性價比非常高的主板,該有的都有,供電、超頻、M2拓展都做的很好,入門級Z790裏挺值得買的,特別是DDR5平臺,Z790對D5的內存頻率優化了,可以達到更高的頻率。
微星PRO Z790-A可以完全發揮出13900K/13900KS的全部性能,屬於性價比較高的配法,如果想配個好點的主板可以選擇更好一點主板。
④PRO系列
代表型號:PRO A
微星PRO系列這一代出的不多,以PRO A和PRO P爲主,A的定位高於P。
14代酷睿新出的主板微星這邊主要是後綴帶Ⅱ,比如迫擊炮Ⅱ,或者加MAX,比如刀鋒MAX。
華碩主板分級介紹
華碩主板主要分爲四個等級
①ROG MAXIMUS(滿血ROG)
代表型號:HERO
EXTREME GLACIAL:高端旗艦冰川版,爲土豪而生。
EXTREME:高端旗艦板,爲土豪而生。
APEX:高端超頻板,專爲超頻而生。
HERO:高端入門款,性價比高。
②ROG STRIX(普通ROG)
代表型號:吹雪
E:ROG STRIX旗艦型號。
F:ROG STRIX高端型號。
H:ROG STRIX入門型號。
A:吹雪純白板(ROG STRIX入門型號)。
I:ITX版型(ROG STRIX入門型號)。
G:後綴G得非情況,一般指MATX版型,
現在有小吹雪也用後綴G(ROG STRIX入門型號)。
③TUF GAMING(電競特工)
代表型號:重炮手
E:重炮手閹割版
PLUS:重炮手
PLUS II:重炮手加強版
PRO:重炮手加強版
PRO S:重炮手再次加強版
④ASUS Prime(大師)
代表型號:大師-A
A:大師系列最高端系列。
E:大師系列次高端系列。
D:大師系列中端系列。
P:大師系列中低端系列。
K:大師系列入門型號。
一般常用 推薦 微星H610-E B660-B B760-E 迫擊炮 迫擊炮WIFI
Z690系列 Z790 系列
華碩H610-A B660-K B760-K 重炮手 重炮手WIFI
Z690 系列 Z790系列
至於B660 760 Z690 790 無非是7系列是新一代馬甲而已,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
廠家爲了推廣7系列主板,目前6系列都是塊要退出市場
目前12 13 14代酷睿主板都是可以兼容的 主板BIOS可以刷新下最好
14700K/14900K可以選擇第二代Z790主板,比如華碩TUF GAMING Z790-PRO/微星PRO Z790-A MAX
追求性價比第一代Z790也是可選的,比如微星PRO Z790-A
14代酷睿新出的主板微星這邊主要是後綴帶Ⅱ,比如迫擊炮Ⅱ,或者加MAX,比如-A MAX。
15代酷睿主板
U245K 等待B860
U265K/U285K
可以考慮微星華碩Z890-P -A 等
白色海景房 可以考慮主板:華碩Z890 AYW GAMING
U245K後續可以等B860主板,U265K和U285K這一代功耗很低,搭配主板選擇入門級別的Z890就足夠了, 如果想配高端主板也是可以的,根據預算選擇就行。
AMD 5代,7代 9代銳龍的主板
5600G/5700G 集顯U 一般不搭配獨顯的
5600/5600X/5700X/5800X/5800X3D
B450 B550 X570 都可以支持 因爲芯片不鎖頻,所以都是可以支持超頻的
微星b450M 迫擊炮 微星b550M 迫擊炮 華碩b550M重炮手等
高端的X570
微星X570 -A GAMING 華碩X570 TUF PRO 等 考慮比較喜歡超頻的話,C8DH甚至C8F、C8E都是很好的選擇
配b550 B560 B660 是支持PCIE4.0的,現在R5 5代銳龍也是可以搭配b450的,如果對PCIE4.0沒需求,搭配b450性價比會高一些。
主板一般都有M2固態 接口 如迫擊炮 重炮手之類等都有2個M2 接口。
Z系列的也是都有的
不需要太多接口之類一般 微星的爆破彈性價比最高。
7代銳龍CPU 主板接口AM5接口
8600G 8700G集顯U 一般不搭配獨顯的
帶核顯 但不支持遊戲,只是辦公亮機,
CPU 主板都價格高所以目前配的不多
7500F/7600/7600X/9600X
7600X/7700/7700X/7800X3D/9700X
推薦主板:B650M 迫擊炮 重炮手 之類的
7900X/7950X/7900X3D/7950X3D/9900X/9950X
推薦主板:華碩TUF GAMING X670E-PLUS WIFI
華碩ROG CROSSHAIR X670E HERO 如果考慮超頻的話,X670E HERO就很不錯
預算多X870的話
華碩TUF GAMING X870-PLUS WIFI
預算夠可以買華碩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如果考慮超頻的話,X870E HERO就很不錯,微星這邊同級別爲ACE戰神。

散熱
散熱器一般分爲風冷和水冷兩種各有優缺點,風冷更安全,比較簡單,性能上限比較低,而水冷在外觀、性能方面有很大的優勢,缺點就是相對比較貴,還有漏液風險,不過現在的水冷漏液概率很小。細分的話風冷還有下壓式,下壓式比較適合itx小機箱,而塔式就適合普通機箱,水冷也分一體式水冷和分體式水冷,常見的都是一體式水冷。怎麼選擇散熱器拿風冷來說,鰭片、熱管、風扇、材質都會影響散熱器性能
鰭片越厚,越多,散熱越好
熱管越多,越粗,散熱越好
風扇越大散熱越好,此處注意風扇噪音也是要關注的點
底座材質,也就是接觸cpu的那面,有熱管直觸的、銅底的材質不同散熱能力也有區別
原裝散熱壓不住像intel現在全繫帶K的cpu都已經不帶散熱了,
amd的高端U也不帶了,帶了也壓不住,不如節省點成本,
而像12400的原裝散熱雖然能用,
但是溫度也偏高,amd的幽靈棱鏡散熱性能也不錯,顏值也很高,
唯一的缺點就是噪音很大,玩遊戲旁邊就像有人開火車一樣,
所以更換一個散熱器還是有必要的。像散片cpu本身就不帶散熱器所以也需要另外買一個散熱器。
總結一下就是用料越好,散熱能力越好
cpu有個參數TDP(熱設計功耗),簡單解釋就是cpu正常在標準頻率工作所散發的熱量,散熱器廠家就是根據TDP來設計散熱器,原裝散熱器不行就是原裝散熱通常卡住TDP值設計,而正常使用中,cpu的功耗是要大於TDP的,所以我們在選擇散熱器時要選擇能壓制住CPU正常睿頻情況下的功耗(超頻另說),散熱器本身有個參數叫解熱功耗,解熱功耗>CPU功耗的情況下散熱器就能在合理的溫度下壓制住CPU。
硅脂:硅脂的作用是導熱,硅脂之間是有差距,但是差距並不明顯,
一般散熱器自帶的硅脂就可以用,
也可以自己換信越7921、tfx、暴力熊等散熱性能更好的硅脂。
散熱器能壓住cpu,那麼對於cpu而言就可以正常的工作,
如果壓不住,輕則卡頓,重則直接黑屏,
而能壓住cpu保持在正常溫度範圍內就可以,
散熱太好越強對電腦性能是沒有提升的。
就算再好不可能溫度很低很低的。
一般來說盒裝cpu是自帶散熱的原裝散熱壓不住
散熱器一般分爲風冷和水冷兩種各有優缺點,
風冷更安全,比較簡單,性能上限比較低,
風冷有下壓式,下壓式比較適合itx小機箱,
塔式就適合普通機箱,
一般百元左右的 雅浚b3 賽普雷冷山, 玄冰400 AX120R SE
200 左右的 賽普雷 V587 雙塔 九州風神大霜塔 利民FS140
頂級風冷:貓頭鷹d15靜音效果好、利民銀箭、阿薩辛3、
散熱性能表現優先級:阿薩辛3>貓頭鷹D15>德商必酷PRO 4
噪音表現優先級:貓頭鷹D15>德商必酷PRO 4>阿薩辛3
綜合表現:貓頭鷹D15≈阿薩辛3>德商必酷PRO 4
水冷在外觀、性能方面有很大的優勢,缺點就是相對比較貴,還有漏液風險,不過現在的水冷漏液概率很小。
水冷也分一體式水冷和分體式水冷,常見的都是一體式水冷。
分體式水冷價位都高些, 效果要好些的 1500 2000 起步 ,外觀效果好看。大部分漏液風險的可能性主要是分體水冷。
性價比不錯的
九州風神堡壘 240 .賽普雷幻靈240
ID-COOLING X 240 酷冷冰神B240RGB
頂級水冷:
恩傑X73、ek 等
ROG龍神240 360二代 信仰無價
扣具
不同的平臺有不同的扣具,絕大部分散熱器都是多平臺扣具,12代intel更換了扣具,12代intel購買散熱器時要注意是否帶有1700扣具(12代intel扣具),之前的升級的配件的都不帶要另外配,後續散熱器陸續庫存清完後均會帶上1700扣具,現在買要注意。
如風冷來說,鰭片、熱管、風扇、材質都會影響散熱器性能
鰭片越厚,越多,散熱越好
熱管越多,越粗,散熱越好
風扇越大散熱越好,此處注意風扇噪音也是要關注的點
底座材質,也就是接觸cpu的那面,有熱管直觸的、銅底的材質不同散熱能力也有區別
總結一下就是用料越好,散熱能力越好
換句話就是越貴越好,水冷同理。
風道:風冷是很喫機箱風道的,合理的機箱風道能讓cpu溫度降很多,
而水冷的冷排會直接和機箱外交互,所以機箱風道對水冷的影響並不大。
水冷冷排安置方案:
頂出:頂出的優點是機箱內部溫度低,但是冷排用的是機箱的熱氣,cpu溫度會略高。
前進:前進的優點是直接利用外部冷空氣對冷排散熱,cpu溫度低,但是冷排加熱後的熱空氣會進入機箱,機箱內部溫度會比頂出高。
看自己喜好沒必要糾結。
i3、i5非K、R3、R5:百元級單塔風冷
i5K、i7非K、R7:兩百元級別雙塔風冷或頂級風冷
R9、i7K、i9K:360水冷 散熱追求 更好的千元級別左右 以上好些

顯卡
50系列 目前顯卡價格目前浮動幾十,就看後面還會繼續下降不
5060TI 8G爆顯存這個事情特別說下
1 市面上99%的遊戲不追求高畫質 之類的沒有啥問題的
2 這個是中端卡 追求高畫質高性能的話 都會去考慮5070 左右以上的顯卡
3 好多流言蜚語都是DY UP等上製造焦慮之類的弄出來的,勿跟風而且4060TI16G不吹
4 渲染AI之類的考慮16G ,有預算願意上更好可以的。5060出來了 性能也沒讓大家失望 性能比4060TI 略好點 差不多
5 中低端顯卡RTX5060 5050 9060XT 7650GRE性價比高
取代了4060 4060TI,建議入儘量全新主流。剛出來5060TI 16G 3500左右緩慢下降目前5070TI 在7000+左右
5080:目前 9W 左右。
5090DD 5090D 1W7+ -2W 5090少數 可能弄得到 在HK 和國外可以弄得到貨
顯卡天梯圖 此圖可以單點之後再放大就清晰了
![]()
顯卡遊戲性能天梯
![]()
1080P/2K/4K分辨率,以RTX 5050爲基準(25款主流遊戲測試成績取平均值)
數據來源於:TechPowerUp
由於4090被限制出口事件已經差不多過了,特別是大型AI渲染之類需求多。
因爲5090在國內停,5090DV2 是英偉達專門爲中國市場推出的型號,這張卡取代的是5090 5090D,遊戲性能和5090D相差不大,但是生產力性能會有一定的影響。
目前生產力AI時代顯卡屬於理財產品(行情變化有風險需謹慎)。
目前聽說國外要挖礦 顯卡可能會比較緊張有上漲。 還好國內禁止挖礦
預計50系列顯卡將在2025年第1季度開始上市,5080 5090 5090D
選A卡還是選N卡?
AMD目前最新的RX 9000系列放棄了高端系列,但在中高端到低端價位在性價比上相比N卡要有不少的優勢,但是在應用廣泛上還有遊戲光追性能上要比N卡差不少,包括N卡的DLSS技術,A卡的FSR也有一定差距。
個人建議,遊戲方面有光追需求選N,無光追需求看具體的性價比,生態方面由於N卡一直保持領先,佈局比A卡更廣,生產力N卡在部分領域還是有明顯優勢的,如果CUDA生態圈生產力的還是選N卡吧,包括這兩年熱門的AIGC領域N卡的優勢非常明顯。
怎麼選具體的型號?
顯卡的用途主要是遊戲、建模、機器學習等,首先確定自己的需求,然後結合自己的預算選擇。
顯卡的用途主要是遊戲、AIGC、建模、機器學習等,首先確定自己的需求,然後結合自己的預算選擇。
最近比較熱門的Ai繪圖對顯卡的要求,主要是顯卡的算力和顯存容量,容量決定出圖的分辨率,算力決定出圖的效率,一般來說中端顯卡會推薦5060Ti 16GB,中高端會推薦5070Ti SUPER,高端推薦4080S 5080 和4090D 5090D,Ai繪圖不推薦A卡。
以遊戲爲例,顯卡玩遊戲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幀數,一般來說遊戲需求選擇顯卡3A高畫質60幀爲標準、FPS遊戲144幀+爲標準
1080P推薦:5050 & 7650GRE(不光追)
2K推薦:5060 & 9060XT 16G(不光追)
4K推薦:5070 & 9070XT(不光追)
當然,超過推薦級別的幀數會更高,體驗也會更好。
黑悟空顯卡幀數參考圖
![]()
N卡
一線品牌:華碩、 七彩虹、 微星
二品牌:索泰 影馳、盈通 映衆、耕升等
三線 梅捷 翔升、銘瑄、昂達等
A卡
一線品牌:藍寶石、迪蘭恆進、華碩
二三線品牌:訊景、憾訊、華擎、盈通等
千元級別的顯卡推薦
目前有:6500XT、3050、A380
推薦的話,6500XT是裏面性價比最高的
兩千元級別的顯卡推薦
目前有:、5050 5060、7650GRE 9060XT
目前性價比還可以 藍寶石7650GRE
中端級別的顯卡推薦
中端型號目前有: 5060TI 9060XT,7800XT、
高端型號的顯卡推
5070 12G 7900XT20G 9070XT 16G 5070TI 16G7900XTX 24G 508016G 5090D 24G
A750/A770其實性價比可以,但是intel顯卡優化還有待提高,
一般顯卡購買渠道就是京東自營、淘寶等電商平臺,線下實體店也可以購買。
正常時期,同款顯卡,京東自營的價格會略高於淘寶,主要是京東自營的售後比淘寶更好,更放心,而特殊時期,比如現在部分型號淘寶和京東自營的價格比較懸殊,我建議是淘寶購買,如果價格相差不大,優先京東自營購買。
像不支持個人送保,我不建議在拼多多等渠道購買,售後不方便,建議TB天貓旗艦店及京東自營等有售後保障的渠道購買。
目前儘量不要弄整機,挖礦那麼多礦卡都流入整機市場和二手市場了,慎重慎入!!!
一般全新正品配件,廠家質保,可以去官網驗證的話,基本上沒什麼礦卡了,或者說擔心可以過細慎重些 一般就還好大家可以放心購買。
5070 / 9070XT
4070SUPER是4070的升級款,性能大約強15%左右
目前 這2款都停產 5070性能比4070S略好點
但4K 一般都是可以滿足用,只是追求要求高的不合適而已。
RX 7900XT 20G RX9070XT 16G /RTX 5070TI 16G
5070Ti 是4070TiS的升級款 屬於4K遊戲卡,性價比高
9070XT:性能基本持平5070Ti
所以需要生產力AI之類用戶推薦5070Ti ,純遊戲玩家推薦9070XT
7900XTX 24G/4080S 16G /5080 16G /5090DV2 /5090D /5090
4080S性能比4080強5%,光追性能≈3090Ti,
但是光追性能和生產力落後太多,二者基本差不多水平。
5080 比4090 略弱,在遊戲裏面幀數大概低10FPS。
5090D&5090Dv2
目前國內能買到的最強遊戲卡。
3DMark Time Spy跑分成績代表DX12下的遊戲性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

內存
目前市場行情內存漲價幅度有點大,不建議上太多可以後續添加。
品牌:威剛、金士頓、芝奇 宏碁掠奪者、海盜船、 英睿達、科賦、十銓、光威、阿斯加特、宇瞻等
支持國產認準長鑫顆粒。
DDR4和DDR5怎麼選?
目前高頻DDR5的遊戲性能逐漸強於DDR4了,由於頻率高的原因DDR5生產力性能一直強於DDR4,遊戲用戶依舊可以選DDR4,性價比比較高,而生產力用戶可以根據預算選擇D4或者D5,畢竟目前D5平臺的價格還是要略貴一些,預算充足就直接上D5。
目前D5內存頻率的問題比較多 建議考慮6000 6400 追求極致自行選擇
內存容量
16G對於絕大多數人都是足夠的,除非是要喫內存的專業軟件需要才考慮選擇32G及以上的內存大小 需要的注意購買2根8G的組成雙通道 沒要求就一個16G 可以的
內存頻率
內存都會標註頻率,2666hz、3000hz、3200hz、3600hz、4000hz等,根據需求選。(注:購買高頻內存需要進bios開啓xmp,不然只會在默頻運行)
內存超頻,主要是看內存的顆粒,顆粒決定了時序和頻率,其實顆粒也決定內存的上限,所以品牌其實沒顆粒重要。 其實大部分人都用不到,因爲就算超頻性能也不會提升很大的
Intel平臺:
12代intel:12代intel支持DDR4/DDR5,DDR4內存頻率越高越好,推薦3600MHz,DDR5內存推薦6400MHz。
13代intel:13代依舊支持DDR4/DDR5,DDR4內存頻率越高越好,推薦3600MHz,DDR5內存推薦6800MHz~7200MHz。
(12代/13代後綴沒帶K的U鎖了SA電壓,D4內存頻率一般就是3200MHz,超不上去,DDR5由於都是gear2運行,不受SA電壓的影響)
14代intel:14代依舊支持DDR4/DDR5,DDR4內存頻率越高越好,推薦3600MHz,DDR5內存推薦6800MHz~7200MHz。
U200S系列:U200S系列僅支持DDR5內存,對於DDR5頻率支持大幅提升,推薦7600MHz~8000MHz頻率。
AMD平臺:
5代銳龍:5代銳龍僅支持DDR4平臺,超頻根據CPU FLCK體質超,效能比最大FLCK:內存頻率是1:2,五代銳龍一般體質2000左右,內存最佳頻率大概在4000MHz左右。
7代銳龍:7代銳龍僅支持DDR5平臺,內存同步甜點頻率6000MHz。
9代銳龍:7代銳龍僅支持DDR5平臺,內存同步甜點頻率6000MHz。
AMD 7代&9代選擇內存就買6000MHz時序儘量低的即可,目前c28 6000MHz最合適。
目前銳龍AMD 7代&9代搭配X870主板內存頻率可以到8000MHz,8000MHz c36>6000MHz c28 ,預算充足可選8000MHz c36。
內存顆粒天梯
![]()
芝奇、金士頓、海盜船、威剛這些內部顆粒太亂了,不同頻率時序用的顆粒可能就不一樣,甚至同一時序頻率,不同批次的內存顆粒也不一樣,所以不能保證你買到的就和我查的一樣。
![]()
DDR5目前超頻顆粒最強的是海力士a-die,其次是三星的特挑v07,D5平臺超頻可以找這兩個顆粒。
燈條顏值最高的還是威剛 D50 龍耀 芝奇皇家戟,
芝奇還有幻光戟、焰光戟兩種燈條,都是挺好看,買燈條就按照外觀選吧。
性價比顏值之類
威剛 XPG-威龍Z1 32GB*2 3200Hz
金士頓 駭客神條 32GB*2 3200Hz
宏碁掠奪者B-die顆粒 16G×2 3200Hz
芝奇皇家戟 32GB*4 3600Hz
威剛XPG-龍耀D50 32GB*2 3600Hz
一般超頻的話,
宏碁掠奪者3200Hz 8GB×2
顆粒是三星B-die,3200 c14時序,這是目前最便宜的三星B-die顆粒內存,對於超頻黨來說性價比極高,對於普通用戶來說買這個來超一超可玩性也不錯,價格也很不錯,三星B-die主要在壓時序上優勢相比c9、cjr好挺多。
(不需要買3600Hz的,3200是c14時序,3600是c16時序的,時序低也很重要,這兩顆粒一樣,買3600就是多花冤枉錢)
極限超頻推薦:
如果預算充足,想要體驗超高頻以上頻率的內存,建議購買特挑三星B-die顆粒、鎂光E-die。
鎂光 Ballistix鉑勝MAX系列
鎂光E-die,內存超頻世界紀錄保持條
芝奇尊爵
三星B-die,特挑中的特挑,奢華代表,4000hz c14恐怖如斯,就是這個價格也比較恐怖。
這兩價格確實是有點過分,一般也不推薦普通用戶購買。
性價比高的極限超頻條可以選擇
宏碁掠奪者
滿血版三星b-die,3600hz C14的時序,價格也非常不錯,我目前在用的就是這對條子,體質一般可以超到4000MHz c15,也非常強了,而且價格算是同類型比較低的。
滿血版三星b-die,3600hz C14的時序,價格也非常不錯。
同爲特挑三星B-die的還有芝奇c14皇家戟、影馳名人堂4266。
DDR5顆粒天梯:
海力士新M-die(24G)>海力士A-die>海力士M-die>三星顆粒>英睿達顆粒
海力士顆粒有鎖電壓版本,一般品牌的都是非鎖版本,鎖內存電壓的話超頻能力有限,基本上7000MHz電壓都要1.5V以上,所以買內存考慮超頻的話要注意。
DDR5內存
生產力黨可以考慮上DDR5內存,DDR5顆粒最好的目前是海力士,其次是三星,美光的顆粒目前沒有超頻潛力。
性價比推薦:
現在DDR5內存逐步普及,目前主流頻率已經來到了6400~7200MHz,性價比選這個區間的頻率即可,追求性能越高越好,時序越低越好。
大容量D5內存條推薦
D5的主力銷售容量一般是32G套條,64G以上的套條價格目前還是有點貴的,目前建議是6000MHz 32G×2,性價比最高的金百達,一線大牌金士頓威剛 ,或者用料價格都不錯的宏碁掠奪者。
金百達銀爵6000MHz C36 32G×2
現在最新推出的48G單根規格,雙條96GB,4根就是192G,對於絕大部分用戶來說都夠用了。
高性能D5內存條推薦
芝奇幻鋒戟 C40 8000MHz M-die
24G×2的M-Die就是目前最強的D5超頻條,但是這個容量兩條48G,比大部分人的需求都高,而且內存價格偏高,除了熱愛超頻的用戶或者追求極限性能,一般不推薦買。
Intel平臺:
12代intel:12代intel支持ddr4/ddr5,具體看主板支持哪一代,z690 d4主板不限制內存頻率,d5主板支持ddr5,內存要選擇ddr5內存。
![]()
13代intel:13代依舊支持ddr4/ddr5,ddr5平臺原生支持5600MHz,也支持超到更高頻率。
(12代/13代後綴沒帶K的U鎖了SA電壓,D4內存頻率一般就是3200MHz,超不上去,DDR5由於都是gear2運行,不受SA電壓的影響)
13代intel超D4可以選B660和Z690,超D5建議B760和Z790,新一代主板對D5有優化,對D4沒啥提升。
14代intel:14代和13代一樣,依舊支持ddr4/ddr5,ddr5平臺原生支持5600MHz,也支持超到更高頻率。
14代可以搭配最新的二代主板,超頻D5的話支持D5頻率理論上會更高。
AMD平臺:
5代銳龍:超頻根據cpu flck體質超,效能比最大flck:內存頻率是1:2,五代銳龍一般體質2000左右,內存最佳頻率大概在4000MHz左右。
7代銳龍:7代銳龍僅支持DDR5平臺,內存甜點頻率6000MHz。
9代銳龍:7代銳龍僅支持DDR5平臺,內存甜點頻率6000MHz
AMD7代&9代選擇內存就買6000MHz時序儘量低的即可,目前c30 6000MHz最合適,c28性價比就低了,但是預算充足則是時序越低越好。

電源
電源是給整個主機所有硬件供電的設備
選擇質量好的電源很重要,
也是電腦中使用壽命比較長的。
電源品牌選擇。
首選:海韻、安鈦克、振華、全漢、臺達、曜越 EVGA、酷冷至尊、 長城G7 、鑫谷 航嘉
至於先馬、金河田、大水牛等等這些不推薦。
額定功率 額定功率大小不代表電源的品質。
![]()
電源功率選擇可以參考華碩官方給出的電源功率建議
![]()
圖中的功率支持CPU超頻,如果極限超頻建議在上面的推薦基礎上選擇高200W左右以上的電源,當然不超頻也可以買比我推薦功率更大的電源,電源的壽命較長,可以用很久。
![]()
圖中是主流搭配,如果你i5搭配3090,或者i9搭配1050ti這種特殊情況,不知道怎麼選,可以問我說說
額定功率大小不代表電源的品質。
2.電源轉換率 電源轉換率不代表電源的品質。
電源上有很多線材,有線材就有電阻,有電阻就有電損,有了電損就會有轉換率,選擇電源時我們會看到很多會標80Plus銅牌、80Plus金牌之類,這就是電源轉換率的標準。一般選擇80PLUS銅牌認證以上的電源就可以了,額定功率是指除去電損過之後的功率,不然就是虛標。
![]()
等級越高轉換效率越高也就越省電,但是和電源的品質不是正相關的,一般來說上面推薦品牌的金牌以上的電源絕大部分質量都不錯。
購買高轉換率的電源優勢:
1.發熱量小,電源靜音。
2.省電。
3.全模組、非模組 全模組、非模組不代表電源的品質。
非模組電源的線是不可拆卸的,在裝機過程中,非模組電源的線有很多是多餘的,走線很難,機箱會有點不整潔,如果有強迫症會很難受。
全模組電源的線都是可以拆卸的,你可以用什麼線插什麼線,機箱內部會很整潔,也可以自己購買定製線,讓你的電腦更拉風。
還有半模組電源
半模組電源的主板供電線和CPU供電線和非模組電源一樣,不能拆卸。但是其餘的的供電線是和全模組一樣可以拆卸的。
RTX 4090 建議1000W
RTX 4080 16GB 建議850W
RTX 4080 12GB 建議750W
振華LEADEX III750W海韻旗艦鈦金PRIME TX1300
全漢Hydro G Pro1000
微星MPG A850G
1000W以上旗艦電源
振華 LEADEX G 1000W
海韻鈦金1000W
長城獵金部落F12 1200W
華碩雷神1200W
1000W以上旗艦電源
性價比可選振華Ⅶ1300
海韻至尊旗艦鈦金PRIME TX1600(ATX3.0電源)
安鈦克HCG系列/追風者AMP系列和海韻GX系列用的方案是一樣的,都是海韻代工的。
安鈦克、酷冷都屬於代工廠合作,品牌本身並不做電源,像安鈦克的HCG系列,其實的海韻Focus一樣,採用的海韻Focus+方案,但是價格卻海韻便宜很多,所以選擇電源時,還要注重性價比,也許便宜的其實就是貴的換了個貼牌而已,也不要盲目看品牌,有些品牌的一些系列做的很不錯,但也有一些做的不行的。
所以選擇一款質量好的電源很重要,電源也是電腦中使用壽命比較長的,完全可以選一個好的用2~3代。

固態硬盤
選擇固態的時候是從品牌價值、性能、價格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如果對價格不敏感,也沒必要選,無腦三星是不會錯的,但是我們都知道同級別的固態三星賣的最貴,所以選擇固態其實是在品牌、性能和價格之間做一個妥協。
目前選擇固態盤,優先PCIE3.0 M.2固態,預算充足可以上PCIE4.0 固態盤,主板不支持M.2接口,再選擇SATA固態硬盤。
M.2固態推薦:
由於目前PCIE4.0固態已經降下來了,且相較PCIE3.0固態的差距不是很大,
在速度方面要求更快些可以考慮PCIE4.0固態
三星990
海力士OLIDIGM P41
致態TiPro7000
浦科特M9P Plus 鎧俠SD10 西數SN770 SN580等
三星旗艦990PRO,讀寫速度7450/6900MB/s;隨機讀寫1400K/1550KIOPS,與 980 PRO 相比,990 PRO 的隨機讀寫性能提高了 55%,能效和散熱也有所提升
三星980 是三星首款 DRAM-Less 固態硬盤,採用了主機內存緩衝技術,可將SSD直接鏈接到主機處理器的緩存,讀寫速度可達3500MB/S 3000MB/S,而且980的溫度控制相比970又提升了不少。
筆記本用,三星990也是首選
PCIE4.0固態推薦:
最近PCIE4.0固態的價格下來了,旗艦價格也開始接近PCIE3.0固態的價格,
在速度方面要求更快些可以考慮PCIE4.0固態
PCIE4.0固態兼容方式:
AMD:3代銳龍以上搭配500系主板支持PCIE4.0固態硬盤
Intel:12代intel搭配b660、z690支持PCIE4.0固態硬盤
購買時注意主板接口是否支持,不然浪費錢浪費性能。
西數SN770 目前性價比很高
三星980 PRO
西數SN850
宏碁掠奪者GM7000
浦科特M10PGN
致態TiPro7000
SATA固態推薦
SATA盤實際使用和M.2盤差距並不明顯,主要在於讀取大文件時會有明顯差距,而SATA盤的價格相較於M.2盤並沒有低太多,所以現在如果主板支持M.2接口,依然優先選擇M.2硬盤。
三星870evo
西數blue 3d
鎧俠TC10
英睿達mx500
常見OEM版本固態瞭解下
1.PM981A
2、PM9A1
3.東芝xg6
PM9A1是980PRO的OEM版本,PCIE4.0固態,價格相比980PRO低很多,性價比很高,缺點同上無保,版本很多,買最新固件版本解決了掉速問題。
OME盤性能和零售版本性能一樣,價格更低,廠家不質保的。
太差的固態 就容易造成顆粒損壞 造成認不到盤,容易掉盤 數據丟失
所以對於數據方面的有要求的,建議上品質好的,不能只看價格。

機箱 和機箱風扇
選擇機箱要清楚自己的需求,顏值?靜音?大小?
如果沒有額外需求,那機箱一定是越便宜性價比越高,因爲機箱不會帶來任何實際性能提升。
但不論怎樣的需求,能裝進去硬件都是第一要考慮的,其次纔是根據需求選擇機箱。
機箱需要注意的硬件規格:
散熱器限高(風冷)
風扇位(水冷規格)
顯卡尺寸(顯卡長度)
主板規格(ATX、MATX、ITX主板)
電源規格(ATX、SFX電源)
硬盤位(拓展性)
至於機箱的用料,基本符合一分價格一分貨的規律。
一般常用的機箱
航嘉G5
愛國者機箱
先馬平頭哥 M1電競版
九州風神 魔方110
喬思伯U4PULS
先馬魯班1
酷冷MB520
航嘉GX770V
航嘉760M S960 980海景房
安鈦克 驅逐者DF 800FLUX
安鈦克 復仇者X
喬思伯UMX4
恩傑H710 、
聯力包豪斯o11
華碩太陽神
華碩GT301、
酷冷TD500、
聯力雙子座
異形機箱
K神 小咖 大咖
![]()
靜音機箱
![]()
先馬黑洞 安鈦克P110s 分型工藝D7 德商必酷801
ITX機箱
動力火車小蜜蜂 喬思伯V10 先馬趣造 聯力 包豪斯mini純白版
包豪斯mini純白
![]()
海景房MINI
![]()
機箱風扇
悶灌機箱
機箱內部溫度過高,需要機箱風扇輔助散熱
可以在玩遊戲溫度高的時候看下CPU 之類溫度是否需要加速機箱裏面空氣流通
側透機箱酷炫:喜歡光污染,喜歡酷炫燈光,用帶燈效機箱風扇作爲裝飾品。
能不裝就不裝, 風扇都是噪音源,風扇越多噪音越大。
風扇規格:
尺寸:目前常見的散熱風扇有12cm、14cm,這個得看機箱預留的風扇位大小,目前大部分機箱都支持12cm,支持14cm的通常向下兼容,也有特殊大小的風扇位。目前普通機箱都有前置,頂置,後置風扇位,具體裝多少散熱風扇和多大尺寸的風扇根據機箱來定,購買機箱時,關注機箱參數,機箱參數會詳細描寫。
PWM調速:PWM能精準調速,4pin接口。
DC調速:DC調速是根據電壓調速,只分高中低檔,3pin接口。
風扇是可以串在一起的,主板接口不足,或者爲了走線更簡潔可以買集線器。
噪音和散熱性能:
其實對於我們對於風扇最直接的要求就是噪音和散熱效果了。
散熱性能就可以說是風量大小和風壓大小
風量指風扇的風大小
風壓指風扇的風后勁大小
對於冷排和散熱器,風量扇的風壓不夠,吹不透,因此風壓扇更適合冷排和散熱器,對於機箱而言兩種風扇其實相差不大,如果要細分,前置進風可選擇風壓扇,頂出和後出可選擇風量扇。
噪音和風量其實是呈正相關的,一般來說轉速越高風量越大,噪音也就越大,高端風扇扇葉設計合理可以降低噪音,我們日常使用其實最主要的還是看噪音和風量的協調,目前做的最好的就是貓扇了。
噪音主要和軸承有關,軸承又和成本有關,爲了節省成本,便宜的風扇大多使用的是成本低的含油軸承,所以便宜的機箱風扇使用時間久了(油幹了)滿載時噪音就變的很大。
靜音風扇
貓頭鷹NF-A12x25
光污染:燈效主要有三種
普通燈效:風扇就是在風扇上加一個燈帶,有純光的、炫彩的價格很便宜,燈效也很廉價,接口用的就是普通的風扇大4PIN接口。
RGB風扇:12伏4針,所有燈珠同一顏色,可以支持神光同步,價格適中。
ARGB風扇:5伏3針,燈效更加酷炫,可以單獨控制每顆燈珠。
燈效接口,還要主板支持,接口不能互通,購買時注意。
自己覺得哪個酷炫買哪個就行~
棱靜
利民
聯力積木
一般越貴越好看
![]()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