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更戲謔、更荒謬、更成人。
“如果超級英雄也像社畜一樣上班,他們該怎麼定KPI?”
10月22日上線的《超英派遣中心》似乎就回答了這個迷思。這款互動敘事遊戲,在Steam發售24小時內就收穫了超過4000條評測,目前更是有着超過13000條評測、高達91%的好評率。
![]()
開發商AdHoc工作室的名字或許看着有點陌生,但這支團隊的四位創始人,都曾是Telltale Games這家全美最著名的敘事遊戲開發商的員工。
![]()
2012年上線的《行屍走肉》第一集,是很多人心中最經典的美式敘事遊戲
在《超英派遣中心》中,確實能找到不少Telltale的影子:限時的對話選項,左上角“xxx會記住這一點”的字幕,當然,還有引發不少玩家不滿的一點:分集上線的模式。
![]()
好評和差評在這一點上達成了一致
這種不爽多少也出於一點對“黑歷史”的顧忌:過去的Telltale就習慣採用分章節發行,並且往往是邊做邊出,第一章發佈後,可能第二章還不知道要等上多久,質量也要打個問號。
不過AdHoc並不打算在這方面重蹈覆轍。據其聯合創始人在採訪中透露,在《超英派遣中心》正式上線時,所有遊戲章節都已經制作完成。
![]()
而在試玩了遊戲的上線章節後,我發現《超英派遣中心》確實在各種意義上都不打算走上Telltale後期選擇的那條走向沒落的老路。或許,這也正是AdHoc打包出售這種“追劇”體驗的底氣所在。
1
如果要借一句話體會《超英派遣中心》的獨特氣質,大概可以想象用前兩年大火的超英漫畫《無敵少俠》混上經典職場喜劇《辦公室》——但你扮演的不是穿緊身衣的超級英雄,而是那個穿着襯衫工服、坐在辦公室裏的人。
![]()
主角“機甲俠”羅伯特·羅伯特森三世,在機甲損壞後因爲沒錢維修,從世襲的超級英雄淪爲了普通人,也因此被超級英雄調度網絡(SDN)招募,成爲了一名坐辦公室的調度員——工資用維修機甲來抵。
這份工作簡單來說,就是負責坐在電腦前接報警電話,然後派遣團隊中的超級英雄去接警。
![]()
類似前幾年的一則“中介俠”的漫畫
比起維持正義鏟奸除惡,SDN更像是一家安保公司,要負責解決客戶的各種大小麻煩:從扶老奶奶過馬路、對着說明書拼裝傢俱,再到拆除炸彈、擔任私人保鏢。
![]()
不僅僅要救人於水火
任務性質常常輕鬆幽默,調度員也只需要坐在辦公室敲敲鍵盤、動動鼠標。但這份工作對羅伯特來說,並沒有比超級英雄輕鬆到哪去。他麾下的團隊,是個全員刺頭的“自殺小隊”,其中有拿錢就辦事的前職業殺手,有正處於叛逆期過去成謎的前街頭少女,還有把哈佛畢業掛在嘴邊的前金融詐騙犯。
總之沒人正經上過一天班,也沒打算正經上班。可想而知,團隊裏個個是人才,講話也好聽,而羅伯特也不遑多讓,無所禁忌的調侃製造了相當密集的笑點。
![]()
偶爾出現的歐美流行文化梗,不僅充當了笑點,同時也帶來了一種角色生活在真實世界的沉浸感
不太正經的對話腔調倒並不顯得出戲,畢竟從故事題材來說,《超英派遣中心》的定位就是“超級英雄職場喜劇”——這也微妙地踩準了當下受衆的胃口。
如今傳統的超英電影票房縮水近十倍,可以說人們基本上都快看膩了漫威用套路鋪張開的多元宇宙、看淡了DC反覆換帥的垂死掙扎。超級英雄故事想要更受歡迎也更能出圈,總體上都會轉向更戲謔、更荒謬、更成人的調性。例如2018年的改編電視劇《黑袍糾察隊》、2022年的改編動畫《無敵少俠》,還有去年上映的《死侍與金剛狼》。
![]()
這些作品不僅以暴力、粗俗和諷刺擊碎以往乾淨的超級英雄故事,也將穿着緊身衣的超級英雄進一步拋擲到了真實的世界:會爲報稅、交房租發愁,會有偶像包袱、需要營銷人設和管理社交賬號。
更進一步看,對傳統超英故事的解構和調侃之所以成爲當下最受歡迎的一類敘事,不僅僅是出於對幽默或反常規的喜好,也是因爲真實和日常把超英敘事的深度推進了一步。
例如在《無敵少俠》中,戰鬥造成的破壞、死亡和創傷都被正面呈現,城市不會“下一集就修好”,普通人會恐懼、媒體會追問,英雄行爲會在社會結構中產生連鎖反應。
![]()
《無敵少俠》第一季的最終集不僅帶來了圖中經典meme,也帶來了超越想象卻又無比真實的暴力場面
傳統敘事中,大型犯罪只被當八卦報道、超世代的高科技機甲和一般智能手機並存,世界觀是割裂的,整個超英體系都是浮空的。
而超級英雄和日常生活、真實世界的交融,則構建起了一套連續的世界觀,並且當觀衆看到“超級英雄也是人”,纔有可能真正地去談人性。
《超英派遣中心》目前上線章節的調性,就多少會讓人聯想到上述作品,它明明白白地陳述着這個世界的真實:是的,超級英雄是份工作,上班照樣得打卡,會因爲職場戀愛而尷尬,而成天摸魚完不成KPI,大概也同樣有被約進會議室談話裁員的風險。
![]()
每次輪班結束後都會立馬進行一次表現評估
通過將視角聚焦在幕後的調度員身上,遊戲一方面帶入了更多讓人感同身受的班味笑話,另一方面,也通過構建派遣超級英雄的工作網絡增強了世界觀的真實性。
![]()
一些臺詞更會讓人產生“編劇是不是真上過班”的感慨
很難說遊戲的後續劇情會不會往更深度的方向發展,但至少它具備這樣的潛力,目前來看,也已經足以讓人充分沉浸在荒誕不經卻又合乎邏輯的樂子中。
2
而作爲遊戲的《超英派遣中心》,有着不輸影視劇的觀看體驗。
一些設計上的小細節,爲其帶來了影視劇般的質感:每個章節開啓和結束時,屏幕上總會出現像影視劇一樣黑底白字的演職員名單;每章的片尾也會像最近的影視劇一樣,選擇說唱、流行等風格各異的歌曲結尾。而更主要的,還是源於交互方式的改變。
從《暴雨》到《底特律:變人》,歐美AVG傳統上是通過劇情動畫中的QTE和場景探索來增加沉浸感的,《超英派遣中心》卻基本上放棄了這樣的老傳統。
在劇情動畫中,QTE所佔的比重寥寥,還可以在設置裏選擇“電影化”模式,徹底關掉QTE,舒舒服服癱在椅子裏看動畫。
![]()
不過對話選項是限時的,所以請不要看得太出神了
在這部分,劇情動畫的製作非常精良,儘管用了三渲二技術,但動態自然、細節豐富,分鏡切換也有一種爽利的節奏感——以至於過劇情時,我無數次在心裏唸叨,要是《無敵少俠》第二季能做出這種效果就好了。
據團隊在採訪中透露,原本的計劃是製作一部真人互動影視,但最終因爲新冠作罷。這樣的機緣巧合,反倒帶來了非常純正的美漫風味。

角色打鬥時飛濺的水花也經得起細看
藉此,遊戲可以清晰地分出“觀看”和“操作”兩個部分。劇情動畫以外,《超英派遣中心》的操作部分也並沒有採用場景探索交互,而是真實地模擬了上班:屏幕上會彈出SDN的辦公系統,顯示器的變形效果和條紋特效增加了沉浸感,好像在提醒玩家,坐直點,該老老實實到點上班了。
![]()
操作系統的主界面是一張城市地圖,其上不時會彈出新的報警,你需要跟據任務描述來猜測其所需的技能,然後選擇要派遣的英雄員工,五維判定成功後可以獲得經驗加點,還可以通過特殊的派遣組合、員工培訓等條件解鎖個人技能。
![]()
坐在電腦前的派遣員,也可以作爲黑客進行遠程支援,通過簡單的策略小遊戲來增加一些參與感。
![]()
不得不說,這套類似《911接線員》的模擬管理玩法本身就很有趣味性。而儘管觀看和操作這兩部分雖然界限分明,銜接過渡卻顯得很自然,因爲在玩家的操作過程中,也交融着對劇情的推進、對角色的塑造。
在派遣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很多有趣的變數。除了前面提到過的幽默任務之外,派遣特定的角色往往還會解鎖跳過判定的特殊選項,這實際上就促使玩家反覆加深對NPC鮮明個性的印象,和劇情中的羣像塑造相輔相成。
![]()
執行任務時,隊員也會主動請纓。前金融詐騙犯超陰伯,就會要求前往替明星創業家驅逐狂熱粉絲的任務,作爲狂熱粉絲和對方見面。此外,前後事件也會有一定的關聯性,最終構成一小段支線劇情。這也讓派遣帶有了一絲選擇劇情走向的意味。
![]()
此外,在玩家操作派遣系統的過程中,小隊語音也幾乎沒有過安靜的時候:開頭衆人就對着主角名字猛烈吐槽,中間也常對任務插科打諢,有時冷不丁就講起相關的一段往事,偶爾還會和自己關係較好的同事閒聊兩句。不僅熱鬧,而且也通過幾句語音對話就把角色形象立了起來。
這並不意味着觀看的部分僅僅有文戲,那些對於劇情發展影響較大的任務,還是會以動畫的形式呈現,這部分也在劇情設定上和操作系統之間做出了銜接:SDN接入了客戶的監控權限,派遣員可以藉此對現場做出更精確具體的指揮和支援。
![]()
雖然隊員未必會聽指揮
比起QTE,模擬管理的玩法有着更強的自主性,因此帶來了更強烈的沉浸感。同時,以往界限分明的分支敘事格式也被打散,更加強調實時互動、即時決策與人際張力的真實。
就像超級英雄故事可以不只有千篇一律的起源故事和嚴肅健康的理想主義,強調觀看和沉浸體驗的AVG,也可以不只有QTE和分支故事。
3
在《超英派遣中心》每集的片尾字幕中,能看到一個格外熟悉的名字:Aaron Paul。作爲演員,他最爲中國觀衆熟悉的角色可能是《絕命毒師》裏的Jesse Pinkman。而在遊戲裏,他爲主角羅伯特配音,配音的演繹質量相當到位。
![]()
合理懷疑某句臺詞裏格外大聲的一句“bitch”或許就是在致敬Aaron的經典角色
這樣的配置讓人想起,動畫《無敵少俠》當時就找到了正當紅的影視演員Steven Yeun來爲主角配音,這或許多少都源於擴大受衆的出發點。
![]()
而這兩部作品從主創團隊的“出身”來看,也存在着一些關聯和相似。
《無敵少俠》的創作者羅伯特·柯克曼(Robert Kirkman)曾有段時間在漫威工作,不久就因爲無法忍受體制性創作模式的刻板、變態的工作強度以及對創作者的版權剝削,憤而出走並組建Skybound工作室,這纔有了後來《無敵少俠》的動畫改編。
![]()
原話更直白一些
2018年,羅伯特·柯克曼的Skybound開拓業務,進軍遊戲業,接手的第一個關注度極高的項目,就是替死在當年的Telltale給遊戲《行屍走肉》收尾——多少也是因爲原IP漫畫正由羅伯特·柯克曼參與創作。
而Telltale之所以如今名存實亡,跟氣走了羅伯特·柯克曼的漫威漫畫如出一轍,一句話:扼殺創意人才。
通過遊戲《行屍走肉》大獲成功的Telltale,走上了一條大肆購買IP,企圖複製成功的道路。這樣的決策導致了製作上的趕工,也限制了創意的發揮,導致Telltale後期製作的遊戲逐漸套路化,最終形成了五集的公式。例如,遊戲劇情在第三章一定會發生轉折,之前看似主線的任務,會被更宏大的主線替代。
因此,當時有人調侃:玩過一部Telltale的遊戲就等於玩過了所有Telltale的遊戲。
也正是在Telltale被風光大葬的2018年,四位早已離開公司的前員工創立了AdHoc。在接受採訪時,他們對於自己在前司的工作經歷諱莫如深,不過當時的觀點普遍認爲,Telltale員工都苦創意扼殺久矣。
![]()
曾有Telltale前員工表示,自己在撰寫《銀河護衛隊》時想要加入搞笑橋段,卻被要求必須寫得更黑暗
被壓榨和束縛過的創作者可能是最尊重創意的人,《超英派遣中心》似乎也側面說明了這一點。目前上線的劇情節奏擺脫掉了Telltale後期的格式,從中所能看到的Telltale影子,則更接近於《行屍走肉》第一集中,選擇帶來的自主、責任和意義感。
![]()
而在ADhoc的採訪中,一點不算劇透的劇透,讓我更期待後續的劇情走向。據主創所言,《超英派遣中心》的劇情部分參考了《熊家餐館》中的喜劇元素。《超英派遣中心》目前章節中的黑色幽默確實很得其精髓,從敘事結構來看,也和這部正劇也存在某種相似性:一個憂鬱落魄的主角,揹負着親人離世的創傷,忽然接手一羣不服管的下屬,每天吵吵鬧鬧,以至於這部劇也被代稱爲“甲亢廚房”。
![]()
《熊家餐館》劇照
很多人看到這樣的梗概,第一反應大概會是“結局多半要團團圓圓包漢堡”了。不過《熊家餐館》拍了三季,團隊中的成員之間漸漸建立起了連接,開始協調地工作,但還是時不時吵吵鬧鬧,惹出一些非常出乎意料的事故來。
一切變化和轉折的發生都是自然的,也因此而動人,就像是一個好故事應有的那樣。
對《超英派遣中心》,我們或許也可以保持這樣的期待。
![]()
![]()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