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太宗趙光義到法蘭西帝國拿破崙三世

宋太宗,一位東方君主,拿破崙三世,一位西方君主,二者無論是空間還是時間,簡直毫無關係,但其各自的命運卻充滿了相似之處,本文即簡要分析器各自命運相似之處

皇位源於血統,而非能力

拿破崙三世跟趙光義的皇位,雖然離不開個人努力,但這並不是決定性條件,這是有個前提得。

以拿破崙三世爲例,假如拿破崙三世不是拿破侖波拿巴的侄子,那拿破崙三世顯然無法登上皇位,拿破崙三世甚至在投票選舉成爲法國總統之前,都沒有在法國待多長時間,但人們爲何投票給他?很簡單因爲他姓波拿巴,僅此而已

不得不承認,儘管早有激進派對痛陳,拿破崙時代讓整整一百萬法蘭西年輕人死去,但拿破崙時代毫無疑問是法國曆史上一個及其輝煌的時代,甚至於經歷過拿破崙時代的老人還在,也許拿破崙時代的確存在不好,但19世紀50年代的法國更糟糕,於是乎,這位波拿巴先生,成功當選總統,最後登基稱帝,建立了第二帝國。

那麼把時間線拉回,我們熟悉的東方,宋朝

宋太宗的趙光義的情況同樣類似,儘管我們知道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亂世,但對於當時人而言,顯然不可能意識到這一點,前面的梁唐晉漢周,都如曇花一現,期間多少英雄豪傑,雄才大略的君王,最後都對於這個“天子,把兵強馬壯者爲之”的亂世無可奈何,所以你趙匡胤有如何?焉知宋朝不是接着輪迴,彼時規則,武將的權力依舊可怕。

所以,趙匡胤,還是依靠自己武將身份得的天下,五代十國軍權勝過君權。趙光義的確略懂軍事,,憑藉自身的文韜武略也能混個一官半職,但想逐鹿中原,位居九五之尊,還是洗洗睡吧

所以如果趙光義不是因爲他哥是趙匡胤,這皇位,根本輪不到他。

當然本文並不是否認其能力,而是指出,假如二人沒有其血統身份,根本沒有後面的事情發生,這是前提。

文治斐然,但總想在軍事上超越前人!

前面提到這二位,依靠前人的給的身份,得以位居九五之尊,正如一個優秀的父母背後的,孩子其總想着超越父輩,這二位也總想着在軍事上超越前人證明自己

但最後結果呢?

首先拿破崙三世,其在位期間,發動戰爭也不少,甚至於其本人也不少指揮過戰爭,比如在1858-1859年爆發意法奧戰爭拿破崙三世,親征,最後憑藉先進的技術優勢,當時法國已經建立比較快的鐵路優勢,運用鐵路迅速運兵打了個奧地利措手不及,所以取勝,這一仗怎麼說的,打贏理所當然,打不贏,其實也無所謂,最後打贏了,可能給了拿破崙三世,信心,讓他以爲打仗不顧如此,拿破崙三世其實很崇拜的拿破崙,甚至其本人也是軍校畢業,選的炮兵,簡單來說就是喜愛那個復刻拿破崙的傳奇,只是拿破崙三世可能低估了自己跟拿破崙的在軍事上的差距,最終,在色當上,栽了個跟頭,丟了皇位,沒有幾年人也沒了

該說不說,哈布斯堡碰上波拿巴家族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了,拿破崙把千年的神羅直接解散,到了拿破崙三世更狠,直接把普魯士養肥,這下,奧地利不僅丟了神羅,甚至來連德意志國家的主導權都丟了。

而普魯士也算是波拿巴家族的剋星,拿破崙栽倒在滑鐵盧的普魯士援軍,拿破崙三世直接人被俘虜了。

當然儘管軍事上,有些不太行,但其在經濟、外交等領域,表現不錯,要比拿破崙更爲出色。

再說回趙光義,也是一樣的案例,這位也差不多,客觀愛說其文治也不差,別的不說,就趙光義搞幾次北伐連連失利,國內還沒有崩,上一個人搞三次遠征的,是楊廣,什麼下場,不言自明。

但這哥們有點也太想打仗了,當然五代十國,戰績,軍功是最能穩固統治的,所以趙光義初次征戰,實現了“郭榮、趙匡胤”都沒有做到的目標:滅亡北汗

但凡有了解的,都知道這玩意戰績沒什麼意義,北漢飽受摧殘,前面幾次已經基本上大勢已去完全就是依靠遼國支撐,但遼國畢竟有點遠,不可能及時趕到,遼國自己都有點想放棄這個緩衝地了,所以宋軍依靠自身優勢,最終在遼軍趕來之前,擊敗北漢,正是這一次滅亡北漢,可能給了趙光義信心:打仗不過如此,昔年太祖也不過爲困晉陽,那我能滅亡北漢,證明我不比太祖差,那下一步就是遼國

最後呢什麼結果,三徵遼國,過程就不說,總之就是無功而返,耗費無數,寸土未進。

不過也是看出趙光義的本事,三次大規模征伐,甚至一度皇位都要丟了,但最後呢,還是穩坐***,證明其能力還是有的,只是不在軍事上。

但最後這個哥們雖然沒有直接因爲戰爭丟了皇位,但我們要知道其曾經親自率軍帶打過,高梁河之戰中大腿中了兩箭,“歲歲必發” ,御醫無能爲力,他就到處尋醫問藥,但箭傷終究未能痊癒,最後也因爲這個舊傷,去世,也可以理解爲因爲戰爭丟了皇位吧,畢竟人死了,皇位那就沒有了。

總結:

這兩人總想依靠父輩的給的身份,奪得皇位,這沒什麼,這叫充分利用資源,但其不能繼位後,並不能清楚認清自己,甚至一度不顧實際總想着在並不擅長的領域超越前人,最終呢,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那反過來就是大敗而歸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