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風雲6》7款A卡測試和體驗,優化出色不過需要注意顯存

“收復失地”之作

年度FPS鉅作《戰地6》終於發售,STEAM峯值人數破70W大關,媒體均分80分,不過一看STEAM全球好評率僅僅是75%,而簡體中文好評率才48%。

查看了大多數差評都是武器配件肝度過於離譜,當然也有一些其他小問題(更新可修復),作爲從《戰地1942》入坑的老油條,還是很願意將《戰地6》收入囊中的。

因爲硬核所看重的,正是那濃厚的戰地氛圍,這是其他遊戲無法比擬的特色。同時,《戰地6》迴歸了經典核心玩法,摒棄了《戰地2042》中的那些硬傷,這無疑堅定了本人的入坑決心。

目前遊戲時長近30個小時,內容上已經瞭解得七七八八,今天就給大家用7款A卡驗證一下《戰地6》對於顯卡的需求,後續還有針對CPU的單獨測試,最後也給大家分享一下多人遊戲16級和戰役通關後的體驗感受。

七款參測的AMD顯卡介紹

第一款是來自旗艦級的藍寶石RX 7900 XTX白金版,外觀風格主要是採用紅線點綴更爲簡潔,也符合AMD主題色,它擁有14層PCB、鋁製電容、6根鍍鎳熱管等高規格用料,代表着A卡陣營最強4K理論光柵性能。

第二款則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4K遊戲卡——藍寶石RX 9070 XT NiTRIO+氮動OC,外觀採用一體式框架、獨特紋路形成了簡潔和大膽的工業風格,它擁有12層多倍銅PCB、16相數字供電、6根複合熱管等豪華配置,採用全新12V-2x6供電接口並且隱藏在背部。

第三款則是介乎於4K和2K定位的藍寶石RX 9070 PURE極地OC,全新設計的極地白導流罩依然是一種簡潔、優雅現代美學,非常適合白色主題裝機方案,它內置了12相數字供電、5根複合熱管、一體式散熱模組等配置用料。

第四款則是2K全能卡定位的藍寶石RX 9070 GRE PURE極地OC,爲國區特供型號,也是同樣風格的純白設計,內部用料和RX 9070比較相似,配備5根優化複合熱管和PTM7950超導熱膏,並有一體式框架加固設計。

第五款是定位介乎於1080P和2K的藍寶石RX 9060 XT 16GB PURE極地OC,採用RX 9000家族新一代極地純白導流罩,側面有RGB LOGO燈,雙飛翼軸流扇主打緊湊型——只有240mm可兼容不少ITX機箱,它內置了3根複合熱管、PTM7950導熱膏、一體式散熱模組、一體式框架設計等紮實用料。

第六款顯卡是藍寶石RX 9060 XT 8GB PULSE脈動,本體設計和極地系列輪廓和線條基本一致,只是整體變成了黑色帶紅色線條點綴、LOGO變成了更低調的無燈設計。240mm機身下,同樣也有3根複合熱管、PTM7950導熱膏、一體式散熱模組、一體式框架設計這些配置。

第七款則是定位主流的藍寶石RX 7650 GRE 8GB黑鑽版OC,外觀採用帶鑽石、金色三角形點綴的灰黑色導流罩,內部擁有3根鍍鎳熱管、加厚鰭片以及顯存和供電散熱模組,能勝任1080P暢快遊戲體驗。

配置選項、FSR 4和測試場景

考慮到《戰地6》多人遊戲對於CPU性能尤其苛刻,本次處理器直接使用銳龍9 9950X3D最大程度降低CPU瓶頸,各位如果也是雙CCD的處理器,安裝芯片組驅動之餘,切記勾選Xbox Game Bar以便正確調度。

主板是技嘉B850M電競雕,搭配兩根DDR5 6000C26 16*2內存套裝,操作系統是Windows 24H2最新版本,搭載顯卡驅動是AMD Adrenalin 25.10.1 Preview預覽版,針對《戰地6》有優化支持。

《戰地6》預設畫質是分爲低、中等、高、超高和極致,BETA版那會只有超高檔,重新測試顯然更有意義,大概過了一遍圖像設置,光影部分相比上一代《戰地2042》增加了局部光源、陰影質量、太陽陰影質量和全局光照這些選項,而且實戰中明顯能感到貼圖更精細,破壞效果也更細節。

右側還有顯存佔用參考和性能影響說明,前者切記要進入遊戲後纔是準確值,後者則是針對每個圖像選項都會給出處理器、圖形處理器和顯存性能影響參考(低、中和高),對於喜歡自定義調畫質的玩家來說更直觀。

AMD最新驅動已經對《戰地6》支持FSR 4技術,RX 9000系列顯卡用戶務必更新,FSR可分爲FSR NATIVE AA(原生)、質量、平衡、性能和超高性能檔,帶有FSR幀生成和AMD anti Lag功能,要是原始幀足夠高建議可以嘗試開啓幀生成,效果總好過戰地自家的未來幀渲染技術——提升小之餘輸入延遲還明顯增加。

↑2160P TAA截取

↑2160P FSR 4 NATIVE AA截取

↑2160P FSR 4質量截取

↑2160P FSR 4性能截取

《戰地6》的TAA抗鋸齒調教其實很不錯,在默認50銳度情況下大多數情況下物體細節都很清晰,唯一就是電線、欄杆等線狀物體處理不好,具體表現爲“虛線”、“斷續”等。FSR 4 NATIVE AA對於RX 9000系列來說是最好的方案,畫質表現最好只是略微比TAA喫多一點性能。FSR 4質量和性能檔銳度在4K差距不大,只是比NATIVE AA略輸一籌,整體來看比TAA還是要更好的。

↑測試路線前段

↑測試路線後段

和BETA一樣,可能考慮到實際玩家戰況差距大,《戰地6》正式版也沒有內置基準測試,所以選擇多人遊戲征服模式作爲測試場景,就是最爲貼近實際遊玩強度的,具體就是【開羅圍城:撤離戰略】這個地圖,固定選擇北約方,總部部署後按照以上路線一直跑向E點,這條路線基本沒有友軍和敵方,因爲測試結束點是剛出我方總部邊界,時長大致20秒,設定個人習慣的視野FOV爲104。

三種分辨率預設極致畫質幀率

1080P分辨率,極致畫質TAA原生情況下,RX 9060 XT 8GB平均幀率已經達到74fps,DICE一貫優秀的優化水平果然沒讓失望,不過也注意到和16GB版本有一定性能差距,並且開啓FSR是無效提升,歸咎原因其實就是8GB顯存,更建議實際遊玩時使用超高畫質,下方有測試結果參考。

高刷標準方面,看個人是想搭配TAA還是FSR,TAA就建議RX 9070級別,FSR則是降一檔RX 9070 GRE即可。至於RX 9070 XT和RX 7900 XTX兩者對比,後者大多情況性能更強,看來《戰地6》確實是充分發揮了顯卡的光柵性能。

2K分辨率,極致畫質建議是RX 9060 XT 16GB起步,TAA原生下剛好達到61fps就很甜點了,至於高刷方案入門無論是TAA還是FSR搭配,都是推薦RX 9070級別,主要是9070 GRE的12GB顯存只是勉勉強強夠用。

對於這款遊戲RX 7900 XTX依然是A卡陣營最強,只不過RX 9070 XT可以用畫質更好的FSR 4,只能說各有亮點吧。

4K分辨率,如果只是借朋友的號打打戰役,RX 9070 GRE原生TAA也能達到平均46fps,湊合玩或者開幀生成是沒問題的。對於入門多人遊戲來說,還是更推薦直接上RX 9070。

4K高刷則是需要RX 7900 XTX開啓FSR纔可剛剛達標,當然也可以使用RX 9070 XT降一檔FSR模式或者超高畫質來滿足高刷需求。

兩款8GB顯存顯卡超高畫質幀率

對於那些核心性能尚可,但顯存只有8GB的顯卡,極致畫質完全拉滿會提示閾值超出,所以降一檔爲預設超高更爲合適,或者也可以單獨降低材質和光源品質,當然對於大多數玩家來說一定是圖省事選擇前者的。

設置成超高畫質後,2K分辨率下RX 9060 XT 8GB平均幀率達到了75fps,相比極致畫質提升了23%,1% LOW幀也穩過60fps,完全可以放心流暢玩耍了。而對於RX 7650 GRE,降低畫質後它在1080P分辨率也能達到平均55fps,估摸再降一個特效就可以穩過60fps。

除了手動降畫質以外,對於8GB顯存的型號,也可以在DLC選項卸載高清紋理,代價就是貼圖精度下降,各位不嫌麻煩可以去試試。當然對於有些年代感的8GB顯存型號(例如588這種),建議是直接卸載高清紋理+大幅調低畫質,核心性能顯然會先不夠用的。

多人遊戲16級和戰役通關體驗

在《戰地6》BETA版的時候聽到最多玩家聲音是TTK時間很短,而正式版雖然增加了一些新地圖,個人覺得TTK似乎沒有什麼變化,明顯就是一些稍廣闊的地圖,其據點仍擁有密集的掩體,而且加上本作破壞系統屬於精準向以及更垂直向,中後期掩體位置也會發生變化。

還有本作新加入的合理滑鏟機制,其實對於進掩體、減少墜落傷害都有幫助,雖然沒有COD21那麼有戰術性,但絕對是生存工具,以上這些都需要去適應。

相信大家玩得最多還是征服模式,偶爾會玩上一兩局突破模式,也就是攻守方融合據點的形式,如果覺得征服模式戰場過於混亂無法Hold住的話,可以試試突破模式,打起來明顯會形成一道戰線,不過這也反映出一些地圖的平衡性問題。

比如上述這地圖(忘了名字- -),戰線完全是一條直線,掩體分佈過於對稱,導致防守方清一色支援兵架機槍,對面大多數偵察兵打狙擊,偶爾有一兩個無知少年衝過戰線瞬間融化~

經典四大兵種迴歸,這可能是老戰地玩家最值得欣慰的,延續了《戰地2042》的自由武器系統,這個機制最多可能就是一個更符合真實戰場的設定,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種個性化組合也許不合適,比如拿着步槍、具有侵略性的偵察兵,因爲得丟失職業武器加成。

目前硬核偏向於突擊兵和工程兵,突擊兵其實對於本作TTK短設計來說相當合適,可惜噴子已經被削弱,不過個人覺得依然強勢,因爲是雙主武器加上兩種榴彈發射器可選,如果能有煙霧彈那就太逆天了,所以熱壓榴彈安排在44級讓你肝一下其實也合理。

工程兵應該算是一個比較均衡的兵種,比較推薦新手或者第一次接觸《戰地6》玩家上手,衝鋒槍配合一定的滑鏟技巧其實並不比噴子近戰差,比如滑鏟接跳躍,主打一個腰射。手電筒也是一個好配件,早期就能解鎖,個人已經習慣設置成開火時開啓,平時就關閉。

裝備方面前期無腦RPG吧,在一定距離中,大概率可以轟死在掩體後的對面,打打載具也湊合,就是抬手動作慢,當作半個榴彈發射器也不是不行。

《戰地6》的戰役也順手通關了,估計是趕工期湊數的,雖然有9個章節但是時長很短,關鍵那個劇情實在老套,老套之餘角色塑造很一般,尤其是隊友莫名其妙的犧牲,說實話很難共鳴和感動,而且語音感覺太AI了吧。對於戰役期待值很高的玩家,還不如回頭看看《戰地1》,獨立短篇故事,從不同國家的士兵或者小人物切入,硬核認爲還是戰地系列戰役部分做得最好的。

當然戰役也並非完全不具備可玩性,首先對於第一次接觸戰地系列的新手,也可以通過劇情先上手,比如戰地系統(拖拽救援、滑鏟等)、各種武器裝備這些都能提前接觸到,畢竟多人遊戲肝度一般人是無法想象的。其次至少大部分關卡的氛圍感還是在的,比如狙擊、搶灘登陸、室內CQB(融入破壞機制很棒)前中期關卡,但是越到後面的關卡就越爛尾,如果覺得不適建議提前棄坑。

總結

《戰地6》從遊戲內容和玩法來看,本作算是平穩落地,沒有過於明顯的短板,唯一最大爭議就是武器配件肝度,這對於一些肝帝來說很合適,但是上班族就很痛苦對吧,至於其他一些小問題都可以等官方更新。

回到性能優化方面,《戰地6》也延續了DICE以往優秀的開發水平,本作對於顯存有一定要求,1080P主流分辨率,超高畫質+原生TAA,RX 7650 GRE就可基本勝任,再上一檔RX 9060 XT 8GB就直接可以2K超高畫質下流暢了。如果要拉滿極致畫質,RX 9060 XT 16GB用來匹配2K分辨率很合適,RX 9070則是戰4K無壓力。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