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老婆不打之恩!固態硬盤和內存漲價幸好提前囤了一堆

前段時間刷到新聞,說因爲上游顆粒廠減產,SSD和內存都要開啓漲價模式。當時心裏就咯噔一下,想起多年前內存條、固態硬盤價格坐火箭的恐懼,一根1T SSD要你1000多的情形歷歷在目。

作爲一個資深數碼愛好者+有點小囤積癖的人,這幾年我沒少買固態:

這些都是我的存貨,其中一些都已經用上了,給PS5、StreamDeck、迷你主機擴容,用在NAS裏、電腦當數據和遊戲盤。

買的時候還覺得自己是不是有點衝動了,萬一用不上呢?

結果!這纔過去多久,再看一眼電商平臺和論壇,我滴媽……同一款硬盤的價格已經比我買的時候漲了快30%!有些熱門型號甚至直接沒貨了!

現在回頭看看,這簡直是我今年做過最明智的消費決策之一!錯過了4090,卻迎來了固態漲價。看着現在SSD高高在上的價格,再摸摸抽屜裏的戰略儲備,這種踏實感真的千金難換哈哈啊哈。

說了這麼多廢話,給各位介紹下我的使用體驗吧:

致態TiPlus7100,用的是長存自家的xtacking TLC顆粒。這根是我用在主力臺式機上的,由於性能很穩定,所以平時往裏塞遊戲,評測其他電腦時會拔下來直接插到別的電腦上,用的也比較狠。

不得不說,這款是我用過的SSD裏最穩的之一。日常重度辦公和遊戲的話,我還是很推薦致態TiPlus7100這款的。

希捷酷魚520,用的是QLC顆粒。雖然我對QLC顆粒沒有什麼意見,但同爲酷魚系列,酷魚530用的TLC、同爲520,酷玩520用的也是TLC,怎麼4TB的酷魚520就是QLC了?太亂了,關鍵它的價格沒啥優勢。

吐槽歸吐槽,盤本身沒啥問題,5000MB/s的速度玩遊戲沒啥毛病,4K讀寫不是頂級但足夠快,只是這個價格真的不如TLC的原廠顆粒的致態、有自己工廠的佰維、宏碁掠奪者這些了。

同爲QLC,宏碁掠奪者GM6的價格就便宜些,而且實際性能也達到了7000MB/s,打遊戲辦公不成問題,這根我用在ITX小機器裏存資料用。

這款勝在是佰維出品,顆粒和品控會好一些。

朗科NV7000-t是一根老盤了,當年SSD超級便宜的時候入手的,7000MB/s速度,穩的很。

顆粒用的是長存的TLC顆粒,靠譜是肯定靠譜的,但目前的話,同價格其實買TiPlus7100更好一些……

宏碁掠奪者GM7000HS是他家的旗艦馬甲款PCIE4固態,相比GM7000,它自帶一個金屬散熱器,整體設計很酷炫,適合直接塞入PS5中擴容。

其他部分,它和GM7000是一樣的,使用了有緩方案,鎂光TLC顆粒,7000MB/s級性能,品質非常靠譜!

不過帶散熱器的GM7000HS目前下架了,我推薦追求有緩方案的玩家們直接買GM7000就行,我自用一個GM7000 2TB已經小2年了,至今都穩的一p。

宏碁掠奪者GM9000是他家的旗艦有緩PCIE5.0固態,性能14GB/s妥妥滿血,發熱低、4K穩,綜合性能是目前的頂級PCIE5硬盤之一,而且價格相比其他國際品牌更划算一些。

生產力用戶可以選它,純打遊戲的話,用它提升不明顯。

佰維X570 Pro,是佰維的旗艦有緩PCIE5.0固態,與宏碁掠奪者GM9000方案一致,性能頂級。

追求頂級生產力的話,這兩款根據顏值需求和實際入手價,隨便選。

前兩年的熱門選手:希捷酷玩520 1TB,當年最低270多元,可謂地板價了,不過也僅限於1TB款。性能是5000MB/s的,無緩方案,和當年的熱門選手鎧俠SD10差不多,也是TLC顆粒,純玩遊戲+輕度辦公首選。

後來一路上漲後,性價比下來了,現在已經難覓蹤跡,不過當年黃牛買了不少,所以二手全新如果價格合適的話,就入吧。

鎧俠SD10,用的自家東芝BICSTLC顆粒,無緩方案,5000速,和上一款希捷酷玩520差不多,不考慮價格的話,這款還不錯。

但現在價格500+了……同價位建議還是買7000速的其他TLC款吧。

宏碁掠奪者GM9,他家的無緩PCIE5固態,性能和GM9000差距不大,但價格有優勢,想要嚐鮮5.0盤的話,這款可以列爲首選。

2TB目前只賣900多,真的划算了!

佰維NV7200,QLC無緩方案,7000MB/s級別的,性能屬於4.0盤裏的頂級水準。

我用在華碩NUC迷你主機裏做系統盤,穩定靠譜,辦公遊戲都挺合適的。

其實還有致態Ti600沒說到,4TB版的,用的是自家QLC顆粒,7000MB/s級的。

我把它塞到PS5裏用一年了,遊戲體驗和內置盤沒有區別,也非常穩。

說了這麼多,其實這幾年我囤的固態感覺都還挺好……5.0的盤在生產力上確實有加成,但QLC和TLC我是真用不出區別來,選哪個主要看價格,價格優勢明顯的話,QLC就挺好,反之則TLC。

好了,說完了,溜了溜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