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僅供參考,歡迎指正。
完蛋2的失敗其實早有預兆,從完蛋DLC褒貶不一的高差評率就已經在警告"觀衆其實沒那麼好糊弄"了。但我其實更想表達的是製作組的理念問題,大量玩家其實更喜歡模板化角色和套路化劇情。對於需要用心對待的複雜人物和劇情有種天然的反感和排斥。
完蛋2
但是,觀衆討厭複雜的同時,也在討厭重複。真正追求長遠的製作組,應該追求的是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表現手法在不同作品中展現出不同的爽點和賣點,而不是簡單的把觀衆當猴子和傻子,妄圖通過對模板和套路的機械性換皮換背景來複刻成功。
這個規律不光在遊戲業中存在,在影視劇,甚至微短劇中也是早有論證。換句話說,只有更用心更用腦子去構思製作每一款遊戲的製作組才能維持長久的高口碑。
就完蛋製作組不思進取的製作理念及心態而言,喪失口碑甚至喪失人氣市場一點也不奇怪,而且甚至不需要太久。所以理解完蛋2喪失口碑並不難,難的是如何理解觀衆真正的需求,如何用有限的成本去製作"既不復雜,也不重複"的好作品。這纔是對在美女影遊這個擁擠小賽道上長跑的製作組們的真正考驗,也是所有制作組和玩家都該持續關注的地方。
而這方面的答案其實古人早有總結,即:藝術要源於生活,也要高於生活。現實本身是最複雜的,但也是可以無盡取材的寶庫。優秀的製作組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從現實中抽取玩家感興趣的某個側面,然後用加減法去迎合更多主流玩家的口味。
從這個角度基本是可以解釋目前的爆款影遊佳作的:比如自《隱形守護者》發佈以來,《完蛋》是第一個有力填補美女影遊空白的遊戲,所以哪怕存在種種缺點也不妨礙其大獲成功。但《完蛋》的成功,其實也意味着後續所有同類作品都會因"類完蛋"而失敗。所以後續大量沒有特點的作品註定全部撲街。只有《學習》勉強靠校園題材和全方位的高質量形成差異化,扎穩腳跟。
再比如《情感反詐模擬器》,顯然又是從現實取材,並通過加減法來打造出的爆款。男女之間確實是其吸引銷量的有力噱頭,但這遊戲本身的質量按照影遊標準來看也完全是能禁得起爭議的。至於裏面的人氣角色陳欣如,你能說她是所謂的模板化角色和套路化劇情嗎?
恰恰相反,這部所有女角色裏面傷害男主最多的就是她,貢獻和幫助最少的也是她,但對大多數玩家而言,最念念不忘的還是她。所謂的"她不一樣",也許對劇中男主而言是舊情復燃,但對劇外玩家而言,原因只可能是角色塑造&演繹的好。
《隱守》-莊曉曼
或者說,《情感反詐模擬器》裏,陳欣如以更“真實”的姿態而獲得高人氣;《學習》裏,溫苒以更"難以把握"的古靈精怪而獲得高人氣;哪怕是《隱形守護者》,最高人氣的女角色,不還是"壞女人"莊曉曼嗎?發現沒有,真正的好角色,更受喜歡的角色,一定是更加現實立體,因而更加鮮活的。
所謂的高水平"加減法",就是從複雜的人性中簡化出有吸引力的某幾面,再添加一些對男主角的善意行徑,一個鮮明而又有差異的人氣女角色可能就此誕生了。
《情感》-陳欣如
角色需要以現實爲根基靠加減法昇華,作品也是一樣的。美女影遊需要"媚男"而不是"媚屌絲",本質也是這個道理。所謂的媚男,核心就是對"現實複雜的男女關係"做加減法,多一點酸甜,少一些苦辣。但無論怎麼添油加醋,至少會承認男女關係都應該是對等且真實的,不應該存在女性無厘頭愛上男性或者爲男性付出的敗筆。
《完蛋2》-謝珂
類比成金融網文,就是編劇可以給男主加各種天才人設或者奇遇金手指來加快其發育賺錢的速度,但不能寫出10塊錢買下特斯拉這種違背基本客觀價值規律的狗屎劇情。正因爲現實是複雜的,所以每部作品如果能從某個特定角度合理且有效地藝術化現實,就已經具備了高口碑的基礎了。
而所謂的媚屌絲遊戲呢?就是那種完全拋開現實來討好受衆。但恕我直言,一切爽文的真正爽點恰恰在於:對如何辛苦努力可以藝術化省略,但如何功成名就卻一定要大書特書,且越真實越好。媚屌絲遊戲的根兒上就敗在了真實性這裏,又怎麼會獲得持久的成功呢?
《學習》-溫苒
關於這個論點的支撐,可以參考影視平臺的微短劇排行榜。看看TOP10的人氣短劇和普通短劇的差別就能理解了。或許對於一般影遊而言,粗製濫造、盲目跟風是無奈之舉,但對《完蛋》、《學習》這類頭部製作組而言,通過持續打造精品來保持高口碑、維持良性循環還是有希望並值得堅持的。當然,我也承認市場是複雜的,妄圖用簡化的規律來一成不變的理解市場,就像那些不思進取的製作組一樣,終究會招致失敗。
致命魔術
所以國產美女影遊甚至真人影遊後續何去何從,我也不敢妄言,還要繼續學習,保持觀察,多拿事實說話。 把長篇大論總結一下,我覺得可以套用下諾蘭《致命魔術》裏的臺詞:影視或遊戲作品就像一場魔術,受困於真實苦難中的觀衆,天然是期待被欺騙的(they want to be fooled)。但高水平的魔術家,不應利用這一點而不思進取,糊弄觀衆。反而應該時刻思考,如何製作下一場足以"以假亂真"的"新奇"魔術。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