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腦打遊戲越來越難”
看過“野獸前輩の摔跤”後,我就領悟到一件事:
“戰鬥,能夠帶來極致的高潮。”
因此,玩《街頭霸王6》我必須選“腿最長”的女角色。那麼,立回是調情,拳腳是愛撫,分段是好感度,上大師則是播推倒CG——別人上班打遊戲是摸魚,我上班打遊戲則叫“偷情”。
可是,就在某個愉快偷情的下午,電腦突然開始彈出了這樣一個畫面。
懂哥應該已經注意到了畫面背景。就是這個破爛彈窗,起手一個確反康斷了我的連招,轉頭我的女朋友呆若木雞,就被老桑一把抓住,栽在地上看戶型——“娘希匹”。
一次,我覺得是誤觸;兩次,我把它當作“趕緊回去寫稿”的催命;三次,我只好回憶到底是上了什麼骯髒的網站?導致賽博菊花被塞了流氓軟件,不得不刨根問底。
結果一查,真相大白:彈窗的竟是系統自帶的“遊戲助手”。換句話說,那個來捉姦的倒黴玩意,竟然是Windows 11。
我明白,打遊戲時在微軟的身體裏插PlayStation 5的DualSense手柄,是我的不對。但這也是爲了打遊戲時,不發出過於劇烈的聲音,干擾到親愛的同事專心工作。所以,還請“微軟醬”理解,我必須讓“遊戲助手”,從我的電腦裏滾出去。
然後,DualSense手柄開始在運行過程中莫名斷連又重連。而越輸越賭的心態,更讓我頂着賽博“帕金森”的風險,被12個大漢換着花樣胖揍。終於,當我被壓在牆角,被“日本扇子妖婆”唐按“敲狗頭”時——我徹底破了防。
在安靜的辦公室,我絕不敢捶桌子、摔手柄,或飆粗口發泄。只剩顫抖發冷的身體,傳出血管爆裂的聲音……
深呼吸,切出遊戲。
只見數十個彈窗,顯示“無法獲取打開此ms-gamebar鏈接的應用”,每個都對應一次俯衝掉分。頓時,我彷彿看見了一個病嬌暴躁的“微軟娘”,笑咯咯地,正給DualSense手柄“血腥處刑”。後來,我還試了試《絲之歌》,照樣也是平時不掉線BOSS戰必掉線——What can i say?特麼地更加讓人生氣。
接着,羣裏咱也問了聲。
發現這玩意兒並非針對誰,Xbox手柄照樣彈窗。而即使不彈,它也會掛在後臺擠佔內存,導致遊戲幀數猛然下降,很多人玩FPS時甚至會卡住一分鐘,最終只能重啓遊戲。
再去網上去搜“病友”,受害者更是不計其數。
有人玩《PUBG》,被遊戲助手彈窗整得突然黑屏;有人玩《三角洲行動》,卸載遊戲助手後幀數立馬提升了30幀;還有人玩《鳴潮》,發現遊戲助手會偷偷摸摸開61個網頁,佔用17G的內存,走兩步直接卡成PPT……這一切,只要後臺打開任務管理器,結束進程,遊戲立馬就能順暢運行。
於是,很多人選擇刪掉遊戲助手。
但更讓人上火的是,這玩意兒會在每次系統更新時,強制性重新安裝進任何Windows 11的電腦。換句話說,只要重啓,它就原地復活。
天殺的微軟,就這對待用戶的態度,你真該改名“巨硬”。
更難繃的是,如果像我們公司這樣安裝了強力的殺毒防禦工具的話,則會把“遊戲助手”標註成“惡意軟件”,對着Windows 11的系統重拳出擊。
結果就是,我和對手聯網競技,是前臺玩遊戲,“殺毒軟件”和“遊戲助手”駭客對轟,是在後臺熱血角力。我那倒黴的14代Intel縮肛CPU,哪裏見過這等場面?於是,整個遊戲過程就變成了我戰在拳擊臺,我開始左右腦互搏,對手擺開架勢,我角色抽搐倒地。
誰能想到有一天?微軟竟也有能和“Steam遊戲管家”“2345看圖王”“金山惡霸”這等人物坐一桌的水平。
所以,遊戲助手到底是啥?
它到底是怎麼助了遊戲?
一查明白了,這玩意綁定Windows強制綁定的瀏覽器Edge。就是你按“Win+G”後,會彈出的各種小組件。而在組件的上方,可以查資源佔用率、開語音,或開錄屏。而在微軟的“簡體中文”官方網站上,它還重點介紹了更方便訪問Discord、Twich,以及Spotify的天才創新。
但搞笑的是,語音和錄屏遠不如國內特定的工具好用。Discord、Twich,以及Spotify這種國內根本不存在的平臺,鏈接顯示的也是404,根本訪問不上去。
而在微軟的英文官網,它這麼介紹遊戲助手:
“告別 Alt-Tab 模式,Microsoft Edge 遊戲助手是首款專爲 PC 遊戲打造的遊戲內瀏覽器,提供沉浸式瀏覽體驗,讓您全程沉浸其中。暢玩遊戲時,您可以流暢瀏覽網頁、訪問指南、與好友聊天等等。所有所需功能盡在一個屏幕上,讓您全程保持專注。”
哥們掉分完夜裏想了一宿,愣是沒想明白這種天才創新到底有啥意義……且不說切屏幕查攻略和“遊戲內查攻略”,反倒可能是後者更破壞遊戲的沉浸感,而就算我真的懶得切出遊戲,那有沒有可能——聰明的玩家會選擇掏出手機?
因此,我只能懷疑,微軟的這個部門沒人打遊戲。
並且,這也不是微軟第一次想在玩家的遊戲體驗中塞東西了。事實上,就連專用遊戲機Xbox被製作的目的,微軟的總裁比爾·蓋茨也認爲是推廣Windows的體系。
因此,在紀錄片《Xbox的故事》中,我們得知了這樣一個現場:當主機部門爲了更純粹的遊戲體驗,而拒絕搭載PC那種更復雜的Windows系統時,比爾·蓋茨在會議室大發雷霆,恨不得把在座的所有人“現炒魷魚”。
由此可見,後來Xbox能作爲純粹的遊戲機,當時辦公室和比爾·蓋茨據理力爭的那幫人,是拿出了多大的勇氣?也能推測初代Xbox大獲成功後,後面“世代”所幹的那些“蠢事”,又有多少是來自上面的壓力?
必須先向懂遊戲的Xbox兄弟們,表達同情和敬意。
更離譜的是,由於遊戲助手會強制安裝到所有Windows 11電腦裏——所以,即使有人從來不玩遊戲,它也會安裝。而只要它認爲你在玩遊戲,就會在後臺跳出來強制運行。
尤其在進行剪視頻、建模渲染這種特別佔用內存的工作時,遊戲助手會成爲一個大麻煩。因此,可以說它不僅是遊戲殺手,而且更是“工作粉碎機”——像性病一樣長在每個PC用戶的賽博機體裏。
而事實上,自IE瀏覽器退役、Edge成爲主力後,這款原本清爽的瀏覽器,就陸續更新了很多不必要的功能。集成Bing瀏覽器、側邊欄、購物資訊、推廣彈窗等等,越更新越臃腫。而像是彈窗推廣、購物資訊這種功能,更讓它不再像是一個純粹的瀏覽器,而是一個收割用戶養殖場,某種拿着壟斷流量,就必須想辦法“變現”的服務型遊戲。
要好用必須跟它鬥智鬥勇
至於遊戲助手,不過是Windows“想方設法”佔據用戶時間進程的一部分。可明面上說是幫助玩家,卻在沒主動打開時莫名其妙的佔那麼多內存,也就不怪社區裏流傳着一種“陰謀論”。認爲這些後臺程序,其目的是竊取玩家的數據。
但作爲遊戲玩家,我也見識過微軟Xbox One強綁Kinect的“弱智”操作。因此,個人更傾向於另一種更偏“草臺班子”的揣測。沒有什麼邪惡的陰謀,單純只是某個可憐的項目組爲了保住工作,一邊給用戶強塞軟件強制運行,一邊拿着軟件後臺的“日活打開率”,欺騙發工資的印度上級。
這和那些給“哥哥”做高數據、做分析報告,然後騙甲方爸爸給錢的“內娛飯圈”玩法,是同一個邏輯。
更恐怖的是,微軟最近還宣佈他們的“AI遊戲助手”Gameing Copilot,會在未來登錄PC——號稱可以跟玩家對話,實時分析遊戲的信息。
我不知道大夥是怎麼想的,我現在只能看到一個這樣的畫面:我被爆頭、我在捱打、我被BOSS賴招復讀還中了宮崎英高的陷阱。結果,這種憋屈時刻居然有個AI語音,突然彈窗教我怎麼玩遊戲???
那畫面太美,酸爽到我不敢看,只叫人頭皮發麻、氣血攻心。
也許,這裏會有“理中客”站出來說:“你去設置裏把這些功能關掉不就好了嗎?”
姑且承認在下智商欠費,內外網搜了各種方法都無法解決問題。關鍵在於,在這些奇葩插件不請自來進入私人電腦時,微軟就配不上他們塑造的所謂“服務用戶”的形象。反而更像一個粗魯的長輩,把它那套所謂“對你好”的功能,強塞給你。
上次這種令人“神經衰弱”的遊戲體驗,還是和EA平臺鬥智鬥勇,愣是把如何進入Steam版EA SPORTS™《FIFA 23》,活生生給玩成了高難度解迷遊戲。
哎,我們只是想安安靜靜的打遊戲。而遊戲的體驗,就應該像我第一次打開Xbox那樣,開機放入光碟,拿起手柄——然後,世界就只剩下我和遊戲。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