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17 Pro體驗對比 這3000我建議你別花

今年的iPhone的確算得上“牙膏擠爆”,因此對於不少用戶來說,十分糾結是買標準版還是Pro機型:同樣6.3英寸屏幕,Pro版8999元的起售價比標準版貴了整整3000元。

那麼是爲Pro的“一體成型機身”和長焦鏡頭買單,還是省筆錢選夠用的標準版?經過我的一週重度體驗,答案逐漸清晰——對80%的用戶來說,這3000元花得有點冤。

1手感與外觀:Pro的“高級感”藏在殼子下

拿到手的第一差異是重量:iPhone 17的186g手感輕盈,鋁金屬中框+玻璃背板的經典結構,單手握持刷視頻半小時手腕也不酸。而Pro版因一體成型鋁機身和VC散熱系統,重量衝到204g,厚度也多了0.5mm,揣牛仔褲口袋會明顯墜褲腿。

Pro版的“一體成型機身”確實質感更細膩,磨砂背板抗指紋性比標準版強,但套上手機殼後,兩者的差異瞬間消失。倒是標準版的配色更清新,日常使用不用刻意小心磕碰——反正都是玻璃背板,摔了維修費沒差多少。

2性能與日常體驗:A19已經“性能過剩”

iPhone 17系列的兩款機型分別搭載了A19與 19 Pro芯片。兩者CPU架構基本一致,主要差異在於GPU核心數、緩存容量,以及iPhone 17 Pro首次引入的 VC 均熱板散熱系統——這也是蘋果史上首款採用該技術的iPhone。

在Geekbench 6測試中(室溫約25℃,無外接散熱),iPhone 17單核得分爲3590,多核9058;Pro版則爲單核3775、多核9745。GPU 方面,通過3DMark Wild Life EXTREME和Solar Bay測試可見,A19 Pro的光追與3D渲染性能相比上代提升約20%,壓力測試下的穩定性也達到66.8%,明顯優於前代機型。

但關鍵問題在於:這些提升對普通用戶意味着什麼?實測中,無論是刷社交軟件、多任務切換還是一些簡單的視頻創作,標準版的表現都極爲流暢。

可以說A19芯片搭配8GB內存,日常使用已明顯“性能過剩”,流暢度與Pro版幾乎無感差異。對80%的人來說,多花3000元買Pro的那點性能冗餘,實在沒必要。

3屏幕:參數相同,體驗無差

蘋果這次終於給標準版配齊了120Hz高刷屏,6.3英寸超視網膜XDR屏的2622 x 1206分辨率、3000尼特戶外亮度,和Pro版參數完全一致。我拿着兩臺手機並排刷劇,反覆對比色彩表現,實在很難分出差別。

Pro版的抗反光塗層確實稍好,但正午陽光下,兩款手機都能清晰看清屏幕內容。對於非“屏幕黨”來說,這點差異遠不值3000元。

4影像和續航體驗,基本感知不大

相機是兩者最直觀的區別:Pro版多了一顆4800萬像素8倍光學變焦鏡頭,能拍清遠處的建築細節,還支持4K 120fps視頻錄製和ProRes RAW格式。

但實際上對於絕大多數用戶日常拍美食、人像,標準版的4800萬主攝+主攝裁切+1200萬超廣角已經足夠。

Pro版的3700mAh電池比標準版多100mAh,在ZOL5小時重度續航測試下,差異僅7%。

iPhone 17 Pro續航

iPhone 17續航

充電方面更沒必要糾結:兩者都支持45W有線+15W無線快充,用第三方PD充電器,30分鐘都能充到61%。蘋果官方的快充頭要賣399元,不如省下來買個無線充電板。

5結論:這3000元,只推薦兩類人花

如果你是短視頻博主、攝影師,需要長焦構圖和專業視頻剪輯,Pro版的影像升級和散熱系統值得入手;如果是重度遊戲玩家,A19 Pro的持續性能能避免降幀。但對絕大多數用戶來說:

日常使用,A19芯片比上代快17%,8GB內存足夠流暢用3年;

拍照發社交平臺,標準版的雙攝已經能滿足98%的需求;

省下的3000元,能買個iPad mini看劇,再配副AirPods,提升生活品質的性價比更高。

iPhone 17就像“沒有長焦的Pro版”,卻只賣標準版的價格。與其爲用不上的功能買單,不如把錢花在刀刃上——這代標準版,纔是真正的“釘子戶”機型。

來源:快科技-手機頻道

點擊此處查看原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