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武當,北少林”,盤點武俠小說門派所在地及歷史原型(中)

繼續上文,上文我們介紹了少林,武當,華山,青城,崑崙五派,接下來將繼續介紹剩下的門派。

圖源小紅書

山月半輪,影入平羌——峨眉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南部,在金庸作品中,峨眉派由郭靖之女郭襄所創,郭襄爲郭靖與黃蓉的次女,對楊過一往情深而終身未嫁(“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生”),後在少林與覺遠逃出,在荒野得覺遠傳授部分【九陽真經】,四十歲時大徹大悟,出家創立峨眉派,峨眉派大多爲女子,武功剛柔並濟,內外兼修,有【峨眉九陽功】,【峨眉劍法】等武功。

圖源夸克圖片

郭襄

風陵渡

在現實中,峨眉山同樣有武功傳承,與少林、武當並稱中土武功三大宗。其武術體系源於殷商,成於南宋,盛於明清,弘於現代,以“剛柔頓挫,動靜虛靈,飄逸自然”爲風格特點。據文獻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峨眉山道人司徒玄空爲中華武術第一人,北朝東魏“淡然法師”爲峨眉武術創始人之一。峨眉武術有“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之說。

圖源夸克圖片

而峨眉還是我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自東晉高僧慧持等來山修持,依據峨眉山爲普賢菩薩顯靈與講經之所,確立其爲普賢菩薩道場,屬大乘佛教,主要傳承臨濟宗與曹洞宗,普賢菩薩爲釋迦牟尼佛的右脅侍,主司“德”與“行願”,又稱“大行普賢”,其形象常爲騎乘六牙白象,象徵願行廣大、功德圓滿。

峨眉金頂

水天一色,鍾靈毓秀——點蒼

點蒼山,又稱蒼山,古籍中又有玷蒼山、熊蒼山、大理山之稱,位於我國雲南大理,點蒼由於遠離中原,鮮少露面於中原江湖,以劍法與輕功著稱,尤以「迴風舞柳劍」聞名,與武當、峨嵋劍法並稱「三絕」。門派有鎮山劍陣,需七人聯手施展,因而每代皆有「點蒼七劍」之設,門人多生長於蒼山明水之間,性情溫良,淡泊名利。其劍法輕靈飄忽,然少有殺招,唯鎮派劍陣需七人合使,威力極強,故江湖無人敢輕犯,於古龍《三少爺的劍》出場。

圖源夸克圖片

唐樊綽所著《蠻書》中記載的蒼山爲:“山頂高數千丈,石棱青蒼”,故蒼山爲山石青蒼之意。白語稱造賽意爲熊出沒的高山,南詔國時期,蒼山成爲道教傳播的重要場所,如今,蒼山與洱海已成爲著名的旅遊景點。

蒼山洱海

千山孤寂,光寒九州——雪山

雪山派可謂是最神祕的一個門派,在不同的作品中甚至位置都不一樣,一般都設定於西部地區,大概位於川藏交界或甘肅平涼一帶,在《俠客行》中,雪山派位於十二連環峯,總部位於凌霄城,第五代掌門爲“威德先生”白自在,爲人狂妄自大,自命不凡,後被石破天打敗後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雪山派代表武功有【雪山劍法】,【金烏刀法】等。

白自在

百里秦川,峯巒如黛——崆峒

  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在《倚天屠龍記》中,崆峒派是“六大門派”之一,以擅長“七傷拳”聞名,該拳法威力極大但有“未傷敵,先傷己”的特點,只有內功深厚者方可駕馭,主角張無忌義父謝遜曾在古抄本中習得七傷拳,用七傷拳擊斃了空見大師,後將其師惡賊成昆打至筋脈寸斷,謝遜將此拳法傳於張無忌,後張無忌在光明頂曾施展過。

  

謝遜

現實中,崆峒派是中國傳統武術五大流派之一,與少林、武當、峨眉、崑崙並稱其武術體系融合道教文化精髓,兼具佛、儒思想,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先秦時期。據文獻記載,崆峒武術萌芽於原始氏族部落戰爭,由上古哲人廣成子總結“至道”理論並注入技擊內涵,形成早期武術雛形。唐代飛虹子隱居崆峒山,吸收少林武藝與敦煌舞蹈元素,創立“花架門”,被尊爲崆峒派第一代掌派人,崆峒派武術以“奇兵”著稱,器械小巧隱蔽,不屬於傳統十八般兵器,講究出奇制勝,《爾雅·釋地》載:“空同之人武”,說明早期當地已有尚武傳統。

崆峒派

崆峒山

本期文章到這裏就結束了,歡迎喜歡的盒友點點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