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物質化。各位有察覺這個現象嗎?
人類的精神和意志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被忽視,甚至被否定,
我覺得這是不應該的。
因此我想圍繞這個點來深度談談。
我是歐氣身邊來,本期帖子算是個深度隨筆吧(是的,雜魚盒友永遠猜不到我要寫什麼捏~)
讓我們開始吧。
“眼淚”的乾涸
精神價值是不該被物化的。
它一旦被物化,其負面影響則是多方面,深層次的。
首先就是思考能力的退化,當人們忽略精神而追求物質,自然就不需要深度化的,對現實改變無幫助的思考,
因此人們開始習慣碎片化信息,深度閱讀、邏輯推理、沉浸思考的能力不再需要。我們變得更容易被情緒煽動,批判性思維喪失 像是近年來被提及信息繭房,讓我們只看到我們想看的,讓我們越發缺乏理性,我們對世界和自我的認知越發淺薄,認識不清。
進一步的,思考能力的退化讓我們對世界的感知減弱,我們的精神難以再獲得富有生命力的東西,內心世界開始變得貧瘠:,我們的情感體驗和生命感悟變得膚淺。面對孤獨、挫折、虛無等人生根本性問題時,我們缺乏深厚的精神資源作爲支撐走下
當下的躺平現象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體現
在我看來,這種思潮的形成有三個主要原因
其一是付出和回報的不對等
其而是競爭的激烈
其三就是我這篇文章要重點說的——人們對自身和未來的迷茫和虛無感。
當現實生活陷入困難和停滯,看不到希望時,人們找不到理由,找不到一個有力的精神信仰支撐自己繼續走下去,他們無法知道自己未來要走什麼樣的道路,自己最後要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對未來的恐懼和虛無和對現實的無力感讓他們選擇放棄了自己的主動性,選擇自己停下來。
他們找不到自我意義何在,所在他們就會覺得一切了無意義。
所有你看,精神信仰是個多麼寶貴的東西,能夠讓人們忍受一切困苦,堅定不移地朝自己所信仰的方向走下去,
這種精神世界的荒蕪,其實在我們身邊若隱若現。
如果我們更多人,能夠滋養自己,願意多看書,多思考,培養自己的德行和精神,約束自己,規訓自己,培養出審慎的判斷力、堅韌的內心和對他人的基本共情,這樣的悲劇是否會少一些呢?
精神價值的否定,讓人類正在丟失,或者說正在主動丟失自己的“眼淚”,
這裏我同樣拿我寫的一首詩作爲例子補充吧:
假如眼淚存在
假如眼淚存在,你會流下多少眼淚,淹沒希望,沖垮幻想?
假如眼淚存在,生命是否會多些理解,多些同情,多些悲憫?
假如眼淚存在,世界是否還是冷冰冰的模樣?
可眼淚從來就不存在。
江河不會流淚,山脈不會流淚,世界不會流淚。
人們不需要眼淚,不需憐憫,從不同情,
可悲又可嘆的你啊,只好低垂着頭,
作一個木偶,衣衫襤褸,不停旋轉,孤獨又悲傷。
你只能任它凝成一塊石頭,砸在心底,用沉默包裹自己的所有。
沒有眼淚的你呀,該怎樣挖出內心的痛苦,你的迷茫?
可眼淚曾經存在。
太陽記錄了她,月亮記錄了她
她給太陽染上黑點,撫平它的怒火,她給月亮點上酒窩,教會她微笑的模樣。
她教會花朵流淚,教會鳥兒流淚,教會你流淚,讓淚水匯作海洋,融化孤獨,孕育想象。
直到那天,慾望無限膨脹,規則化作鎖鏈。
她再不存在。
沒有眼淚的你呀,該怎樣才能說盡你的麻木,你的絕望?
或許,時間會改變一切,鑿穿沉默,磨平慾望
但那太遙遠,也太渺茫。
仇恨是人類的刀刃,彼此相對。
冷漠已築起高牆。
沒有眼淚的你呀,該怎樣消弭心與心的溝壑,你的哀傷?
眼淚是人類情感的代表,是悲憫、同情和深度情感體驗的象徵,假如有一天,人們不會流淚,不會爲自身的痛苦流淚,不會爲他人的不公與悲慘流淚,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我想它一定殘酷地無法想象。
人類的“眼淚”正在消亡, 很多無法被標價的東西——誠信、友善、奉獻、悲憫——正在悄然流失。我們不再問“這是否正確”,而是問“這有什麼用”?於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變得脆弱而功利。
隨着“眼淚”乾涸,我們對他人的痛苦視而不見,對世界的不公麻木不仁,我們的生命變得粗造而浮躁,永遠得不到內心的平靜。
一個崇尚精神修養的整體文化,是能夠爲個體提供抵禦工具化思維和建立健康關係認知的土壤的。從而讓人們獲得更爲堅韌的靈魂能夠抵抗外界的波動。
這就是爲什麼精神價值如此重要,人類的“眼淚”如此重要
重拾“無用”之用——讓“眼淚”迴歸人類心間
“有用”還是“無用”,這是關於精神價值的核心爭論,而核心價值的貶值,正是因爲無用觀點的大行其道。
但精神價值當真無用?
《莊子·人間世》中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這說明這種價值是潛在的,難以看見的。而精神價值這無用之用,方爲大用。
我們常常寫網文裏修煉武功,不僅說要修煉武力,還要修煉道心,不僅修外還要修內
爲什麼?
不修心容易走火入魔啊?你沒看過這種劇情,講一個角色修道不修心最終墮入魔道
同樣是這個理。
所以,培養獨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維是極爲重要的,有助於建立更健康的關係認知。
當然,我說的以上這些東西確實太理想化,我也只是稍稍延申談一下而已
但我覺得,如果我們不去想,不去思考如何變得更好,如果人人都安於精神的貧瘠,那麼我們失去的,將是爲未來描繪藍圖、創造可能性的能力。
沒有理想主義者,這個世界就不會有人去談未來了,也就不會有未來了 。
爲什麼要重視獨立思考,培養精神價值,因爲它是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着極大的指導作用的。
我們來回到一個最基礎的問題上,我們讀書到底是爲什麼?
喫飽飯?ok,沒問題,這個答案很對,
這有錯嗎?沒錯啊!先喫飽飯才能談別的東西嗎.
考取功名,拜王入相?也沒問題,多讀點書,找個好點的工作,過上更好的生活,誰不想呢?我也想。
但要我說,讀書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是爲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什麼意思?意思是通過探究事物的本質和相互關係,從而開啓智慧,獲得更深層的領悟,從而培養出一種辯證的、聯繫的、發展的眼光去看世界。
它的意思不是死讀書,而是通過深度閱讀和思考,獲得一種理解世界複雜性的思維框架。有了這個框架,我們才能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在個人挫折中找到意義。在人際關係中保持真誠與共情最終成爲更清醒、更堅韌的人。
其實我用另一個詞來類比就是唯物辯證法,
世界是很複雜的一個集合體。
你唯有學會格物致知後,你才能搞明確清楚這個世界是個什麼樣的,萬事萬物有什麼樣的聯繫,才能明確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你能去做什麼,你想去做什麼。
我講個最簡單最直白的,假如你是個農民,你要種植作物,你要參考什麼?
你要了解天時,明確地利,這也是二十四節氣產生的原因。
各種作物的習性是不一樣的
就拿茶葉來說,它‘需水又怕水’——需要充足水分,但根系又怕積水腐爛。這個矛盾的解決方案,就是將其種植於排水順暢的高山之上,同時高山雲霧又能提供柔和持久的水分。 當我們系統瞭解後,我們才能因地制宜,把看似矛盾的點整合在一起。
你看,精神價值也不是虛無縹緲的,它最終會反哺物質生活上。
總結規律,適應規律,這不也正是一套正確的認知方法嘛!
而這種能力的最高體現,便是在授人以道上。
你跟別人講道理,教別人東西講的越高深越神祕就越好嗎?
放屁!
你能把東西講的深入淺出,把一塊難啃的饃饃能掰碎了泡軟了讓別人喫着不噎着,能讓你身邊的老太太,甚至你身邊的一條狗都能聽懂,那才叫有能力!這纔是真正的融會貫通,纔是獨立思考結出的果實!
讀書思考,重視精神價值,最終賦予我們的不是答案,而是扛起問題、辨別方向的內在力量。
不會在網上隨便看到一個博人眼球的帖子就被帶偏思想,不會因爲別人的三言兩語就被挑起情緒,不會因爲缺乏主見,缺乏自我認知從而跟風走向一條不適合自己的道路。
這,就是精神價值的無用之大用。
入境,效率,利益被最直觀地擺在人們眼前,人們不再看重精神,人們也不再流淚,這最終導致人情冷漠,也讓個體如同無根的浮萍,在是時代的風中隨風飄蕩。
而我們要做,則是重新撿起這些“無用”,在沉思中與自己對話,在喧譁裏守護內心的理性,
我們的社會依舊需要同情和理解,需要一滴真實的“眼淚”,消弭心與心之間的溝壑。
而這條路,終究要我們自己走出來。精神的迷茫,需要我們自己動手,撥開迷霧,辨明方向,別人的思想再好,那也是別人的,每個人的個體差異都很不一樣,我們要構建起屬於自己的一套東西,開闢自己的前路,
而或許在那時,我們乾涸的眼淚,終將再次流淌。
我是歐氣身邊來,感謝你看到這,我們下期帖子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