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幼教動畫,怎麼就成了互聯網“智鬥頂流”

互聯網上最聰明的人是誰?

在大腸愛好者的回答中,互聯網上最聰明的人,還得論某位浙江魯菜廚師。

正所謂“不喫答辯,評委就不能評判我;喫了答辯,評委就沒法原諒我”。

一盤原味九轉大腸,道盡了互聯網“赤石”真諦,算得上智鬥界的一類頂級操作。

而在一些感懷童年的評論區裏,還有一種處於智鬥巔峯的概念級人物——沒做作業的小學生。

處在這種狀態下的小學生,智鬥水平將會臨時擢升至“臥龍鳳雛”級別。

爲了不交作業,他們甚至能夠想出讓班主任都眼前一黑的頂級陽謀,堪稱校園智鬥天花板。

只是想要問鼎互聯網“智鬥”寶座的話,上述的人物依舊缺乏能夠服衆的實力。

在這個時候,有的朋友或許會列出更多耳熟能詳的角色,並極盡描述他們的智鬥水平。

這裏的備選答案會有很多,像是藝術加工後的諸葛亮、福爾摩斯,又或是遊戲作品裏的一些軍師角色。

智鬥寶座候選者

這裏的備選項有不少,不過互聯網的抽象之處就在於,許多看似正常的問題,往往會有不太正常的答案。

所以說到底,對於如今的互聯網來說,究竟誰纔是智鬥界的天花板呢?

這裏就給大夥鄭重介紹:她就是互聯網智鬥界的無冕之王、令人聞風喪膽的陰謀家、在舞臺上操弄人心的主宰者——朵拉女士。

2025年的智鬥奇蹟(B站@我是智囊)

90後的朋友,應該對這名角色有很深的印象。

小時候想要在電視上學英語,《愛探險的朵拉》就是這類教學動畫片繞不開的一道坎。

哪怕最後啥單詞都沒記住,至少“朵拉,朵拉,愛探險的朵拉”這句話是被牢牢地刻在了DNA裏。

朵拉和她的猴

只不過作爲一部兒童教學片,《愛探險的朵拉》裏頭不乏一些看起來很不合理的情節。

像是在動畫的互動環節裏,朵拉會向觀衆求助,讓大夥幫忙找出屏幕上的搗蛋鬼(設定中的反派)。

可在前幾次的求助中,朵拉總是會找不準搗蛋鬼的位置。

哪怕搗蛋鬼撅着尾巴,明晃晃地在一旁挑釁觀衆的視力,動畫也會以平靜的話語,吐出一句急哭無數中國小孩的話——“我沒看見他呀”。

時至今日,或是已經沒人記得當初的朵拉女士,究竟讓多少懵懂孩童急眼破防。

只是互聯網的角落,不知不覺有了一個自童年時代遺留至今的未解之謎——朵拉爲什麼看不見搗蛋鬼?

當然,兒童眼中的未解之謎,在成年人面前多少是有點不夠看的。

小孩眼中只有朵拉和她的動物夥伴,成年人眼中則充斥着嚴謹的邏輯和科學素養。

所以上述的一系列謎團,成年人會自動用各種猜想推理填充,該過程也就是俗稱的“腦補”。

所以接下來,成年人的嚴謹邏輯就將爲大家揭露當年的“真相”。

爲什麼朵拉總是看不見背後的搗蛋鬼?

因爲朵拉女士是故意看不見的,爲的就是幫忙掩蓋搗蛋鬼的行蹤,讓後者除掉隊伍中的內鬼。

而爲什麼朵拉女士會懷疑隊伍中有內鬼?

因爲猴子每次出現的時機太巧合了,剛好卡在朵拉女士將要開展行動的一瞬間。

另外在二人最初碰面的地點,猴子藏身的樹上還有疑似“手掌”的元素,讓人不禁懷疑樹上仍有其他猴的存在。

而這所謂的“其他猴”,或許纔是朵拉女士真正等待的對象。

朵拉女士和猴子之間的矛盾,也不僅僅體現在這一集中。

在第一季的第20集裏,猴子從朵拉女士的包中拿走魔法書,卻並不清楚魔法書的打開方式。

猴子手腳並用,使了渾身的勁兒也沒能打開魔法書。

對比之下,朵拉女士則相當嫺熟地念誦咒語,輕鬆開啓了魔法書。

這二者之間顯然存在不對等的信息差,假猴子也並不清楚朵拉女士手中道具的正確使用方法。

因此咱們有理由懷疑,這隻對許多事情一知半解的“假猴子”,很有可能是他人僞裝的臥底。

以上的大多分析,都出自網上的新晉“朵學家”(B站:我是智囊)。

而在這一評論區裏,也不乏老牌“朵學家”幫忙縫補缺漏,讓整場智斗的脈絡更加“清晰”。

換言之,這是一整個智士團隊耗費多日心血,對過去經典“智鬥動畫”的又一次深度解讀。

曾經在語文考試中攻克歷年閱讀理解題的強人,在此刻將自身的大腦機能催谷至極限,力求破解童年時的經典謎題。

這種追求真相的探索精神,最近甚至輻射到了其他的“童年智鬥動畫”中。

比如在上述神人的帶領下,佩奇在最近也重新登上了“智鬥巔峯”的寶座,燒腦程度堪比宮廷小說。

豬,可是帝王之徵啊

當然,不管是朵拉女士還是佩奇小姐,她們的智鬥水平都不是正常人可以理解的。

所以各位還請將上述的內容僅當成個樂子,切勿以嚴肅的心態進行傳播。

要是哪天真有人把這些“智鬥情節”,不分場合灌輸給正常看動畫的小朋友,那大概率會被當成弱智......

另外上述的這些內容,從本質上來說,也是一種陰謀論解讀。

目前互聯網上關於陰謀論的討論,不少時候都會落點於“科學素養和事實論據的缺失”。

畢竟許多第三方推測的陰謀論,往往邏輯不嚴謹,只是選擇性截取內容後的牽強附會,極其容易引發他人的惡感。

網上厭煩“陰謀論”的人不少

至於前頭說的“朵拉智鬥假猴子”,本身也是經過後期剪輯,刪減掉特定內容後的整活視頻。

要說其中的邏輯夠不夠嚴謹?......那隻能表示大多時候確實有些牽強。

只不過相比那些惡意鼓動他人情緒的陰謀論,上述這些“智鬥”情節,充其量只能算作讓童年走向岔路的互聯網“野史”。

它們不攻訐持有其他觀點的人,只是用荒誕的形式搏一搏流量,多數時候僅作爲一種娛樂。

而針對這類互聯網“野史”,咱們的討論自然也就沒必要那麼嚴肅。

“兒童邪典”和“賽博野史”向來貨源充足,大夥平時見得也夠多了......甚至在早些時候,朵拉女士還客串過身形偉岸的替身使者。

早些年的朵拉二創(Momo Animations

說到底,咱們既然都看“賽博野史”了,自然也不需要時時刻刻去推敲其中的合理性。

小時候的咱們靠着懵懂的心態,能開開心心地看完一整部《愛探險的朵拉》。

長大後的我們,也能夠任由大腦流浪,以非理性的態度全程笑着看完一整部《愛做局的朵拉》。

逆天播放量

只能說,不同年齡段的觀衆,自然會有不一樣的動畫觀看需求......起碼對大多成年人來講,看朵拉顯然不是爲了學英語。

另外話說回來,互聯網的流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咱們的需求。

上圖裏《愛做局的朵拉》能有千萬級別的播放,大概也說明不少朋友確實有在這方面“構史”的傾向。

畢竟原片裏的朵拉確實是太瞎了......瞎到“陰謀論”跟她一比,都顯得不那麼扯淡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