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行情(相較8月)
CPU
一、英特爾:
13、14代能賣的型號全部大幅漲價,像i5 13400F暴漲250左右,感覺英特爾就像個二百五...
牢英你怎麼敢的???
Ultra系列(15代換皮)有所降價,像U5 230F等型號,性能強於134F、126KF,價格卻差不多。下代Ultra(16代)得等明年底出,因此可以考慮選購
放上CPU天梯圖供萌新參考;側重多核生產力性能排名
二、AMD:
經典性價比型號R5 5600開始缺貨,已經漲價到和R5 5600X相近,裝機可以考慮後者了
7500F持續降價,凸顯性價比!
至於AMD新發布的R5 9500F,可以理解爲不帶核顯的R5 9600X,但價格還更貴,難以理解並不推薦
其他型號CPU整體降價,AMD表現中規中矩!
除標註,本文CPU默認是散片,性價比更高!關於散片、盒裝萌新科普詳見該文:
有人擔心CPU體質問題?解答如下:聊聊CPU散片體質
CPU具體推薦可移步:25年9月,什麼CPU值得買?(含天梯圖)
顯卡
一、AMD:
開始進一步掉價,感覺廠商繃不住了,開始大量低價甩9070GRE這類顯卡,掉價明顯
旗艦顯卡9070XT價格依舊平穩
二、英偉達:
熱賣的主流型號5060開始缺貨漲價,最近漲了快150了
而高端卡5070、5070TI等卡開始降價,估計是爲5070S、5070TI S系列讓路,S系列預計明年初發布
9月顯卡推薦可參考:25年9月,什麼顯卡值得買?(含天梯圖)
至於顯卡萌新科普、品牌介紹可參考:買顯卡原來和買可樂一樣簡單?一文理清顯卡品牌!
固態硬盤
一、行情簡介 :
硬盤最近上漲大幾十元;鎂光、閃迪都停止了報價、調整自身價格體系——也就是好統一漲價:
二、顆粒介紹:
固態的關鍵在於看顆粒:
硬盤顆粒
固態硬盤優先考慮原廠——原廠是指能自主生產硬盤顆粒的廠家,如國產長江、三星、鎂光、西數(閃迪)、鎧俠(東芝)、Solidigm(海力士)這六大家
其他品牌,基本是從上面六家買的原料、再封裝貼牌的,可能性價比會更高
如金士頓、雷克沙、七彩虹、金邦、梵想、威剛、宏碁(佰維)等,可根據價格保修、綜合考量
需注意:硬盤顆粒要選擇TLC的,有些型號使用的QLC顆粒,價格沒差別,壽命和速度還相對較低
一款經典QLC硬盤
至於速度,萌新不必糾結;大多情況你很難感受到硬盤的速度差距;像開機、加載軟件遊戲,便宜和貴的固態硬盤,差距感知幾乎爲0...
只有當你長時間傳輸大容量文件,比如戰略轉移500G的小姐姐,高速固態纔會拉開速度差距
內存
一、行情簡介:
禍不單行,D4、D5內存整體大幅度漲價,平均貴了百十來元:
這次漲價是上游整體性的,預計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會持續高價甚至再漲價......
二、內存容量選擇建議:
≤8G不推薦。不慎裝個360魯大師之流,就是卡死的命
16G-24G,較爲主流。適合廣大人人羣辦公娛樂。我就用16G內存玩4K遊戲,同時錄屏、偶爾直播,夠用!
32G,高強度需求。如職業直播、3D建模學習渲染等
48G-64G及往上,專業場景。若是專業重度生產力可以考慮
毀滅戰士黑暗時代 不同容量內存,對遊戲幀數的影響
三、內存顆粒選擇:
品牌不重要,大家技術力很成熟基本都是終身保固,主要看顆粒:
目前有三星、鎂光、海力士、長鑫(國產內存)這四大家
關於內存顆粒簡單總結:
1、絕大多數、99%的3A單機遊戲下,各家內存顆粒都沒啥性能差距
2、在個別喫內存顆粒和延遲的網遊中,低時序內存(C28 ADIE)可能會有更好的遊戲表現,但也就約5%左右的差距很難感知
其實也不大 測試源 某個粉毛屑狐狸
D4內存隨便選,預算充裕可以挑三星BDIE顆粒或海力士CJR
D5可優先選擇國產顆粒、性價比第一梯隊!性價比有多高呢?
海力士ADIE內存目前價格貴25%,而國產顆粒有着海力士顆粒95%的性能!
若追求發燒電競,可選擇海力士ADIE C28/新MDIE C28。價格貴差不多三四百(個人覺得升級CPU或顯卡更實在)
主板
英特爾、AMD主板都有些小幅降價
一線推薦御三家:華碩、微星、技嘉(曾有乳化黑歷史)
二線推薦七彩虹、銘瑄、華擎(不支持個人送保)的高端型號
很多入門中端的主板,二線的實際用料可能比一線更強、價格還更低!類似田忌賽馬
除非你有能力精力研究BIOS、排查硬件問題,否則不建議選用冷門或二手主板,有概率會折磨自己...
機電散
這三樣價格都跟石頭一樣穩定。機箱我會選擇無光基礎款機箱、保證能兼容裝下硬件!
...其實預算緊張鞋盒也不是不行:
需注意:散熱一般特指CPU散熱,分爲風冷和水冷:
至於機箱風扇,除非顏值需求、否則沒必要過多加裝
有一把風扇裝機箱尾部、輔助散熱足矣,加多可能還面臨噪音、燈壞、甚至反而影響散熱等意外:
ARGB散熱風扇
電源推薦,我會考慮遵循瓦數夠用、售後口碑好的電源,關於電源瓦數選擇可參考下圖:
例如:R7 9700X+RTX5070,180W(CPU)+245W(顯卡)+100W(餘量)=525W
考慮未來升級冗餘,電源選擇550W-650W起步即可
推薦提醒
一、本文不含任何恰飯商單!
二、價格以PDD低價爲準,注意價格可能不含票。可參考:
三、文中是自己買配件DIY、組裝的價格!不是整機裝好的!
四、推薦原則是性價比夠用,若覺得不行?加錢換!
核顯配置推薦
R5 5600GT核顯檔
配置點評:
1、超低預算辦公機,滿足日常辦公影音上網,可以玩LOL、CF等網遊
2、建議直接買盒裝,自帶散熱器,可以省去買散熱器的錢
該配置我曾做過實測,可參考如下:
推薦指數:7/10
1080P/2K遊戲配置推薦
RX7650GRE 8G(AMD系CPU)
配置點評:
1、可在1080P分辨率高畫質、2K中畫質下,暢玩市面主流3A大作
2、若和R5 5600X差價30以內,可以加錢升級,頻率略高玩網遊有一丟丟提升
3、若9060XT 8G價格和7650GRE相差300以內,可以加錢換,相當從5050升級到5060
4、選A卡主要是圖性價比,而英特爾CPU性價比並不高,因此我不會推薦英特爾CPU+A卡的奇怪組合;後同不再贅述
推薦指數:7/10
若主玩瓦羅蘭特、CS2、無畏契約等FPS遊戲,可以升級CPU甚至內存:
配置點評:
1、網遊更喫CPU和低時序內存,預算充裕時可考慮升級,追求極限幀數:
9600X 1080P基準測試幀數
2、新平臺,未來升級更方便(預算充裕可同步升級電源瓦數戰未來)
3、不用焦慮是否加錢上7500F,5600本身打網遊就很強了,只是未來不好升級。
按照自己需求選擇,不必強行加錢升級CPU
推薦指數:7/10
ARC B580 12G(英特爾系CPU)
配置點評:
1、B580遊戲性能接近7650GRE/5050,可一戰1080P、2K遊戲!
2、擁有同級別最大規格的顯存,12G!顯存焦慮的人可以考慮,
3、英特爾顯卡對視頻編解碼效率加成很大,適合視頻行業工作者
4、這個顯卡上手需要在驅動面板裏進行相關設置,才能更好發揮性能,有一定門檻
推薦指數:7/10
RTX5060 8G(AMD系CPU),可+931元換映衆RTX5060TI 16G 曜夜
配置點評:
1、N卡新品RTX5060。可以1080P極高畫質、2K中高畫質暢玩市面主流3A大作!
2、該配置包括後續所有5060 8G配置、都可以+931元換映衆RTX5060TI 16G 曜夜
若你玩2K遊戲,個人建議:
5060 8G就足矣!除非搞生產力、AI、建模,那可以花一千多上到5060TI。否則沒必要,後文不再贅述
3、若5050顯卡(4060換皮)降價到1700元左右,相較5060會有極大性價比,可以考慮
推薦指數:7/10
預算充裕可加錢升級CPU或內存,打好未來升級底子、或獲得更高幀數、或兼顧生產力:
配置點評:
1、AMD CPU+N卡主力,是目前包括未來的主流!可在1080P、2K分辨率下,中高畫質暢玩主流3A、網遊
2、AM5平臺。相較英特爾升級潛力強、功耗溫度低,9600X用雙扇版的4熱管風冷就能很好壓制,沒必要上雙塔
推薦指數:9/10
RTX5060 8G(英特爾系CPU)
配置點評:
1、現在12490F、13490F、14600K價格和12400F、13400F、14600KF倒掛,這個時期是可以買前面三者的,490F可以理解爲官方超頻版,14600K自帶一個核顯性價比很高!
2、14600KF的優勢在於能搭配D4主板內存贏取性價比;缺點是溫度高,不過玩遊戲不影響,如果是渲染生產力需求得上水冷,但這樣性價比可能就不如AMD了,需要斟酌
3、玄武650K電源的風扇調到2模式可能會遇見風扇卡死的問題,但除此之外是款很好的電源,在這個價位極具星際比!
推薦指數:7/10
RX9060XT 16G(AMD系CPU)
配置點評:
個人認爲9060XT主要是對標5060TI 16G,若有顯存焦慮且只玩2K遊戲,16G的9060XT是可以考慮的對象!
推薦指數:7/10
4K遊戲配置推薦
RX9070GRE 12G(AMD系CPU)
配置點評:
1、持續降價,傳統光柵遊戲性能對標5070(不考慮光追DLSS),卻只有5060TI 16G的價格(甚至更低)!
2、可2K極高畫質暢玩主流3A大作,4K中高畫質暢玩主流3A大作!
推薦指數:7/10
RX9070XT 16G(AMD系CPU)
配置點評:
1、性能對標5070TI,編解碼器很強,視頻創作能力和同級N卡不分上下
2、可在4K分辨率下,極高畫質暢玩市面主流的3A大作,偉大、無需多鹽!
推薦指數:7/10
RTX5070 12G(AMD系CPU)
配置點評:
1、RTX5070配置可滿足4K分辨率下、中高畫質暢玩主流3A大作
2、偏主流的配置,對網遊要求高就選9600X,想兼顧生產力就選9700X
3、9700X這種單CCD(核心組)設計,用單塔風冷+雙扇的散熱器,比用雙塔風冷效果更有性價比
推薦指數:8/10
RTX5070 12G(英特爾系CPU)
配置點評:
1、14600KF生產性能對標R9 9700X,搭配D4內存主板性價比很高,搭配N卡可滿足重度的生產力場景!
2、147、149由於不穩定等問題就不推薦了
3、同5060配置,13400F、12600KF漲價後,不如持續掉價且相對可以戰未來的U5 230F;14600K核顯反而更便宜,一定記得找商家換
推薦指數:7/10
RTX5070TI 16G(AMD系CPU)
配置點評:
5070TI比5070有着更高的顯存容量和規格,遊戲性能也更強!優勢是
1、可以在4K分辨率極高畫質下,暢玩主流3A和網遊,未來也不慫
2、高規格的核心數量和顯存規模、使其處理AI模型等生產力工作更得心應手!
3、若不着急,可以先買96、97X核顯過渡,等明年初S系列新顯卡發佈後入手獨顯
推薦指數:8/10
RTX5070TI 16G(英特爾系CPU)
配置點評:
1、英特爾系列的5070TI配置,可在4K極高畫質遊戲的基礎上、更好勝任視頻等渲染工作
CPU對於視頻工作提升大 數據來源 極客灣
2、旗艦CPU U9 285K和AMD的R9 9950X相比,性能價格都沒有競爭力,並不推薦
推薦指數:6/10
5080及以上配置,趨於停產,且個人感覺沒有性價比,生產力需求5070TI已經達標,遊戲上5070TI也能高畫質暢玩
5080更多是錦上添花,若你一定要選,可在上面5070TI基礎上,直接把顯卡換成中意的5080就行!
ROG全家桶
最後放一個ROG全家桶,幫富哥瞭解:當前接近頂配電腦大致要多少預算
配置點評:
1、適合不差預算、追求發燒的用戶
2、很多配件自己單買不一定能買到,組合才更有性價比,不過普通人可能沒有渠道,得找靠譜商家,比如這家(允許我不要臉一回):激動的心、顫抖的手:人生第一次賣5090夜神!
3、ROG安裝過程較爲複雜、售後繁瑣、各家的毛利波動較大,視服務不同、可能有2千-5千的浮動
高頻問答環節
1、問:這一套配置怎麼樣?
答:大哥,請不要像上面這樣提問,問配置一定要補充自己的具體需求、預算是怎樣的。這樣廣大網友才能更高效幫到你!
沒有好不好的配置,只有適不適合的配置!
2、問:你推薦的顯卡、機箱、電源、顯卡、XX..我不喜歡,可以換其他的麼?
答:能!都能!這是DIY電腦,不是筆記本那種出廠就設定死的。你可以更換你喜歡的anything!
比如機箱,我自己用鞋盒都行。若你喜歡有韻味的,可更換側透、海景房等顏值機箱(散熱同理)
甚至ITX小機箱
3、問:8G顯存玩2K遊戲到底夠不夠?
答:2K中高畫質,5060、9060XT足夠。玩遊戲很多選項拉滿不但沒啥感官提升,反而會大幅降低性能。沒有必要爲了這種虛無縹緲的焦慮而多花錢
4、問:我可以自己換顯卡嘛?比如5060換5060TI?
答:可以,換顯卡確保機箱能放得下、電源能帶動就行,參考開頭的功耗表
5、問:顯卡、CPU、內存、XX後面會降價嗎?
答:剛需就入,非剛需就等大促疊券。市場整體趨勢是:老硬件一定會越來越便宜,但也一定會有更強更貴的新硬件出現,這是一個無限迭代的過程:
1080TI一代卡皇,現在價格八百元,但打不過貴一倍的RTX5050
4060TI從去年的三千降到兩千,可更貴更強的5060出現了...
所以最終還要回到自身上——我到底是不是剛需?剛需就入,非剛需就等,糾結會不會降價沒意義
而且沒人能精準預測到底什麼時候降價或漲價,不然大家早囤積居奇了...
6、問:我按照你的配置單,自己裝機,結果被商家騙了/裝炸了/裝壞了怎麼辦?
答:我有罪,請把我抓起來狠狠鞭打,以解你心頭之恨,滿意了吧?
結尾
希望本文能幫想配電腦的萌新、提供一些具體方案;若你懶得研究硬件?也可看看主頁簽名,按圖索驥找我們裝!
不講玄學參數,只聊真實體驗!這裏是爲萌新科普的開關芝士,我是豆爵!
歡迎你點贊關注電電我,將爲廣大萌新科普更多芝士!
往期文章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