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前後,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階段,高端市場成爲各大品牌爭奪的焦點。華爲Mate/P系列、蘋果iPhone、三星Galaxy S系列已佔據高端市場主導地位,小米需通過差異化產品突破「性價比」標籤,衝擊高端市場。
爲此,小米9 Pro應運而生,這既是小米首款5G手機,也是品牌邁向高端化的重要一步。通過Pro版本的高端配置和定價,進一步推動了小米從「性價比品牌」向「科技高端品牌」的轉型,爲後續產品線的多元化和高端化奠定了基礎。
而此次小米17 Pro系列,除了延續了「標準版+Pro版」的組合外,還增加了一位新成員——小米17 Pro Max。
爲了全面對標蘋果,小米決定跳過「小米16」命名,採用iPhone 17同代命名方式。這也意味着小米對這代產品充滿信心,不管是硬件參數還是體驗,都不輸蘋果最新發布的iPhone 17系列。
外觀設計
小米17 Pro正面採用一塊6.3英寸OLED直屏,分辨率爲2656×1220,像素密度高達460 PPI,支持1-120Hz可變刷新率和自適應刷新率Pro,峯值亮度可達3500尼特。
而小米17 Pro Max採用一塊6.9英寸OLED直屏,分辨率爲2608×1200,屏幕表面採用龍晶玻璃3.0工藝,使其抗跌落能力提升30%,同時獨佔超級像素技術。
傳統OLED屏Pentile排列需要「借用像素」,這種方案雖然可以解決早期OLED壽命問題,但無法擺脫「大果粒」和清晰度不足的根本缺陷。而小米17 Pro Max屏幕的超級像素,每一個像素都具備完整的RGB子像素,無需借用相鄰像素,能夠進一步提升屏幕的清晰度。
再加上小米17 Pro系列標配全新M10發光材料,並引入新型紅色發光主材,其發光效率相較於最好的進口材料還要高出6.8%,達到了82.1cd/A。而且,小米17 Pro系列還支持多屏同色技術,可以讓每塊屏幕都擁有相同的顏色。
實際觀看起來,小米17 Pro兩款機型屏幕顯示效果都很通透,色彩沒有溢出。得益於超級像素技術,在顯示文字時,小米17 Pro Max看起來要比小米17 Pro更加清晰銳利。
經實測,純白背景下,關閉自動亮度,手動將屏幕亮度拉到最高,小米17 Pro屏幕手動最大亮度爲612尼特,小米17 Pro Max則是630尼特。
護眼方面,小米17 Pro系列默認全程DC調光。考慮到每個人眼睛敏感度不同,小米17 Pro系列還提供了2160Hz高頻PWM調光。即使深夜玩手機,小米17 Pro系列憑藉硬件級低藍光技術,可以將屏幕亮度控制在1尼特,減少有害藍光的同時更好保護用戶的眼睛。對於喜歡佩戴墨鏡的用戶來說,小米17 Pro系列的圓偏振技術也能讓你看清屏幕。
除頻閃外,屏幕色溫的跳變也是影響用戶視疲勞的因素之一。小米17 Pro系列搭載了真彩顯示3.0技術,能夠調用雙攝實時感知周圍複雜的光環境,哪怕是在室內暖光,窗外冷光的強烈對比下,小米17 Pro系列的屏幕也能準確還原,使其觀感體驗變得更舒適。
小米17 Pro系列側邊延用了四微曲包裹式中框設計,即便單手握持,用戶也不會覺得割手。
機身背面,小米17 Pro背板配色爲白色,其表面加入了磨砂工藝,光線充足的情況下,散發出珍珠般溫潤質感。
而小米17 Pro Max的背板配色爲冷煙紫,紫色中透露着一絲灰色冷色調,猶如深山中的晨霧般神祕深邃。
此次小米17 Pro系列最大的變化在於後置Deco處,首次引入「妙享背屏」功能,讓原本只是用來保護凸起鏡頭的Deco變得「活靈活現」。
妙享背屏支持時間顯示、個性壁紙、動態通知、便利貼、遊戲和拍照。
首先,你可以在背屏上設置各種樣式的錶盤,無需亮屏,用戶便可以隨時查看時間。
如果你購買了小米官方龍鱗纖維磁吸保護殼,套上的那一刻,正面屏幕會觸發類似蘋果MagSafe的連接動畫,背屏則可解鎖專屬錶盤。
其次,你可以將自己的照片或寵物的照片生成不同風格的AI壁紙,預計需要等待2~3分鐘的時間,你便可以得到一張獨屬於你的動態壁紙,將其顯示於背屏,情緒價值直接拉滿。
講到壁紙,就不得不提背屏萌寵壁紙,從初代萌寵水獺、卡皮巴拉的簡單動作,到二代鍋蓋頭小鳥、小羊豐富場景狀態,再到第三代萌寵熊貓胖達的「智能化」場景,比如當你聽歌時,胖達會搖頭晃腦;收到微信通知時,它會閱讀奏摺。
再者,妙享背屏動態通知支持十大常用場景,具體包括飛機、火車、打車、車控、外賣、電影票、音樂、電話、倒計時和鬧鐘。比如,當你在聽音樂時,背屏會自動變成播放器,無需亮屏,便可以在背屏切歌、暫停播放等操作;當你使用滴滴打車時,背屏會顯示車牌號和司機信息;點外賣時,背屏會顯示配送進度。
通過超級小愛的AI識屏和相冊功能,你可以將任何重要的內容貼到背屏上,例如付款碼、取餐碼、各種網圖和搞怪表情包等。這些便利貼會以翻頁的形式出現在背屏上,如需刪除,只需點擊右下角的垃圾桶圖標即可。
此外,妙享背屏還支持後置相機自拍功能,並且支持四種焦段(0.7x、1x、2x、5x)和四種模式(錄像、拍照、人像、大頭貼)。
這個功能最實用的場景就是給自己女朋友拍照,她可以自己構圖,需要拍攝時,只需對着鏡頭舉起手掌,倒計時3s後開始拍攝。這樣一來,女朋友可以得到滿意的照片,就不會和你吵架了。
最後,妙享背屏還可以玩遊戲,但是有個前提條件,用戶必須購買小米官方復古掌機保護殼,安裝成功後,便可以解鎖四款小遊戲,包括跑酷、戰機、貪喫蛇和憤怒的小鳥2。
如果你是情懷派,還可以自己安裝RetrArch全能模擬器,這樣一來,你就可以暢玩FC、SFC等經典主機遊戲。
需要注意的是,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的妙享背屏尺寸大小並不一樣,前者背屏爲2.66英寸,904×572的分辨率;後者背屏爲2.86英寸,976×596的分辨率。
性能
性能方面,小米17 Pro系列兩款機型首發搭載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處理器,延續2+6核心架構,基於臺積電第三代3nm(N3P)製程工藝打造。
其中CPU擁有2個主頻爲4.6GHz超大核和6個主頻爲3.62GHz的性能核心。對比上代,其CPU單核性能提升20%,多核性能遠超蘋果A19 Pro處理器,CPU超大核功耗最多下降35%。
GPU部分,其內置全新Adreno GPU,擁有18MB超大圖形緩存,相較於上代容量提升50%,綜合性能提升23%,功耗最多降低30%。
爲了能夠更好地發揮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處理器的性能,小米17 Pro系列還搭載了HyperCore自研系統內核,覆蓋性能、圖形、網絡和安全四大領域。通過自研架構調度器和熱點編譯加速器等核心技術,讓系統能夠準確地分配每一個任務。
此外,窗口繪製下沉、渲染管線定向預編譯等技術有助於提升畫面的流暢度;特定算法芯片硬化能夠識別每個運算場景特徵以及精準匹配最優的硬件資源配置。
機身溫度爲25度,屏幕亮度300尼特,滿電狀態下,開啓性能模式後,開始安兔兔V11性能跑分,一共測試三輪,每次測試完成後對手機進行散熱處理,機身溫度控制在25度左右,最後選取最高成績。
經過3輪跑分測試後,小米17 Pro最高成績爲3749435分,其中,CPU得分1053385,GPU得分1332311;MEM得分529807;UX得分833932。
從跑分監控可以看出,機身起始溫度從24.6℃升至45.1℃,整體溫度升高20.5℃,耗電2%。整體溫度控制一般,感覺小米17 Pro內置4637mm2立體環形冷泵沒有想象那麼強。
而小米17 Pro Max最高成績爲3731077,其中,CPU得分1018631,GPU得分1392956;MEM得分524484;UX得分795006。
由於小米17 Pro Max內置5533mm2立體環形冷泵,散熱表現自然要比小米17 Pro更好一些,機身起始溫度從23.8℃升至41℃,整體溫度升高17.2℃,耗電5%。
相同測試環境下,兩臺手機連續進行10次跑分測試(不進行散熱),最後取平均值,其目的是爲了測試手機高負載下的穩定性和散熱能力。
比較遺憾的是,小米17 Pro無法完成此次測試,最高跑完第三輪測試後,系統自動退出跑分軟件,無奈之下,只能全程佩戴散熱背夾,完成了連續10次跑分。
最後,小米17 Pro 10次平均跑分成績爲2995732。
對比小米17 Pro,小米17 Pro Max無需藉助散熱背夾,便可獨自完成連續10次跑分測試,最後平均分爲3109412。
通過相關技術手段,排除各項干擾後,小米17 Pro的防作弊成績爲3006586,小米17 Pro Max的防作弊成績爲3016111。
存儲部分,小米17 Pro系列內置LPDDR5X內存(8533Mbps)和UFS 4.1閃存。小米17 Pro總得分爲246587。其中順序讀得分29674,速度爲4214.9MB/s;順序寫得分31326,速度爲4209.7MB/s;隨機讀寫得分81305,讀速度爲2491.4MB/s,寫速度爲2130.7MB/s;多線程混合隨機讀寫得分11147,速度爲1605.4MB/s;混合隨機讀寫得分41126,速度爲140.5MB/s;AI讀得分19554,速度爲1199.6MB/s;多線程AI讀得分32455,速度爲427.8MB/s。
而小米17 Pro Max總得分爲234637。其中順序讀得分29319,速度爲4164.6MB/s;順序寫得分31040,速度爲4171.2MB/s;隨機讀寫得分64470,讀速度爲2441.1MB/s,寫速度爲1367.3MB/s;多線程混合隨機讀寫得分11029,速度爲1588.6MB/s;混合隨機讀寫得分40428,速度爲138.4MB/s;AI讀得分28442,速度爲1744.8MB/s;多線程AI讀得分29909,速度爲394.3MB/s。
同樣室溫和機身溫度爲25度,手機滿電,開啓性能模式,使用小米17 Pro遊玩30分鐘最高畫質《王者榮耀》5V5排位賽,畫面平均幀率爲120.2 FPS,1%的Low幀爲119.3 FPS,沒有任何卡頓,幀率曲線圖呈一條直線,哪怕是打團戰,畫面幀率也依舊穩定。
此時機身正面和背面溫度最高均爲40.7℃。
而小米17 Pro Max表現與小米17 Pro如出一轍,幀率曲線圖也是呈一條直線,平均幀率爲120 FPS,1%的Low幀爲107.4 FPS,0卡頓。
憑藉更大的機身和散熱面積,小米17 Pro Max的散熱表現明顯好於小米17 Pro,機身正面最高溫度爲39.1℃,背面最高溫度爲37.5℃。
《原神》畫質全部調整爲極高,關閉動態模糊後,須彌城內跑圖30分鐘,畫面平均幀率爲60 FPS,1%Low幀爲51.4 FPS,每10分鐘有13.6次微小卡頓,1次卡頓。實際遊玩過程中,人眼並未察覺畫面卡頓和掉幀。
小米17 Pro溫度表現也很優秀,機身正面最高42℃,背面最高41.6℃。
而小米17 Pro Max跑《原神》畫面幀率同樣穩定,平均幀率爲60.1 FPS,1%的Low幀爲51.4 FPS,每10分鐘有10.4次微小卡頓和0.3次卡頓。
小米17 Pro Max的溫度表現要比小米17 Pro更好,機身正面溫度只有38.8℃,背面溫度最高37.7℃。
同樣是極高畫質,《崩壞:星穹鐵道》匹諾康尼黃金的時刻跑圖30分鐘,小米17 Pro畫面平均幀率爲48.4 FPS,1%Low幀爲17 FPS,每10分鐘有24.7次微小卡頓,2次卡頓和1次嚴重卡頓。
從幀率曲線圖不難看出,前6分鐘,小米17 Pro畫面可以穩定在60 FPS,6~17分鐘之間,隨着機身溫度的升高,畫面幀率開始緩慢下降,幀數在45~55 FPS上下波動,17分鐘之後,畫面幀數在35~40 FPS之間上下波動。
此時,小米17 Pro正面和背面最高溫度均達到了47.1℃,發熱主要集中在後置Deco處和頂側邊中框,掌託區域和手指觸控區域會比較燙手,存在低溫燙傷的風險。
作爲對比,小米17 Pro Max畫面幀數表現會更穩定一些,平均幀率爲53.8 FPS,1%的Low幀爲28.6 FPS,每10分鐘出現19.5次微小卡頓,2.6次卡頓和1次嚴重卡頓。
幀率曲線圖顯示,前13分鐘,小米17 Pro Max可以滿幀運行,13~17分鐘,畫面幀數開始緩慢下降,幀數在50~55 FPS之間波動,17~19分鐘之間,畫面幀率突然升至60 FPS,19分鐘之後,畫面幀數呈斷崖式下跌,幀數在35~45 FPS之間波動。
對比小米17 Pro,小米17 Pro Max的機身表面溫度會更高一些,正面最高溫度48.4℃,背面最高溫度46.7℃。
其實不管是小米17 Pro,還是小米17 Pro Max,它們都可以滿幀運行極高畫質《崩壞:星穹鐵道》,最終導致兩臺手機畫面幀數下降的根本原因在於散熱,在如此激進的性能調度下,當前散熱方案很難壓制這龐大的發熱量,想要長時間玩極高畫質《崩壞:星穹鐵道》,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使用散熱背夾。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降低畫質。
續航方面,小米17 Pro配備了6300mAh小米金沙江電池,對比上代增加200mAh;小米17 Pro Max則是配備7500mAh電池,兩臺手機均內置小米澎湃P3智能快充芯片和小米澎湃G2電源管理芯片,都支持100W有線和50W無線快充,以及22.5W有線反充和20W無線反充,同時兼容100W PPS通用協議。
按照官方的說法,通過第二代高硅電量算法,小米17 Pro系列能夠在2000次充放電循環後電池容量仍保持80%以上,正常使用5年後性能依舊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17 Pro系列採用異形疊片電池技術,是安卓首個L型設計。這種設計可以讓小米17 Pro在相同機身尺寸下增加680mAh電量,空間利用率提升12.25%;小米17 Pro Max同樣實現580mAh電池容量,空間利用率提升8.43%。
經實測,手機滿電,屏幕亮度300尼特,均衡模式,使用小米17 Pro進行6小時續航測試,播放1小時本地4K藍光電影,耗電5%;1小時視頻通話,耗電10%;1小時抖音,耗電8%;1小時微博,耗電10%;1小時淘寶,耗電11%;1小時《王者榮耀》,耗電13%。
經過6小時連續高強度續航測試,小米17 Pro最終剩餘電量爲43%,這個成績對於6300mAh電池的手機來說,算是中規中矩。
相同測試環境下,使用小米17 Pro Max播放1小時本地4K藍光電影,耗電3%;1小時視頻通話,耗電8%;1小時抖音,耗電6%;1小時微博,耗電9%;1小時淘寶,耗電15%;1小時《王者榮耀》,耗電14%,最後剩餘電量爲45%。
小米17 Pro Max的續航表現很一般,與小米17 Pro沒有拉開差距,畢竟前者是7500mAh電池,後者只要6300mAh電池,兩者相差1200mAh。
或許是媒體評測機的緣故,廠商對於第三方軟件還沒有優化好,也可能是背屏增加了額外耗電,具體以市售版爲準。
同樣是滿電狀態下,開啓手機性能模式,屏幕亮度300尼特,使用小米17 Pro遊玩1小時《王者榮耀》,耗電6%;1小時《崩壞:星穹鐵道》,耗電30%;1小時《原神》,耗電20%。
經過連續3小時的遊戲續航測試,手機最終剩餘電量爲44%。
而小米17 Pro Max遊玩1小時《王者榮耀》,耗電8%;1小時《崩壞:星穹鐵道》,耗電28%;1小時《原神》,耗電15%,最終剩餘電量49%。
不管是小米17 Pro還是小米17 Pro Max,遊戲續航表現都很一般,三款遊戲的電耗都比同電池容量的競品要更高,後續還有待進一步優化。
手機電量剩餘1%的狀態下爲小米17 Pro充電,5分鐘充電15%;10分鐘充電25%;15分鐘充電36%;20分鐘充電47%;25分鐘充電58%;30分鐘充電69%;35分鐘充電79%,40分鐘充電90%,45分鐘充至100%。
由此可見,小米17 Pro的回血速度還是挺快的,45分鐘就能將電量充至100%。
對比小米17 Pro,小米17 Pro Max充電速度會更慢一些,5分鐘充電18%;10分鐘充電30%;15分鐘充電41%;20分鐘充電52%;25分鐘充電62%;30分鐘充電72%;35分鐘充電80%,40分鐘充電88%,45分鐘充至97%,50分鐘充至98%,55分鐘~60分鐘充電至99%,65分鐘充至100%。
可以看到,小米17 Pro Max前30分鐘充電速度要比小米17 Pro更快,但是到了後半段,充電速度逐漸變慢,應該是爲了保護電池,最後20分鐘進入涓流階段。
影像
影像部分,小米17 Pro採用後置三攝方案:
5000萬像素主攝(光影獵人950L,等效23mm焦段,f/1.67光圈,1G+6P非球面鏡片,支持OIS光學防抖、原色IR濾光片、LOFIC第三代高動態技術、鍍膜大滿貫);
5000萬像素超廣角(OV50M,等效17mm焦段,f/2.2光圈,102°超廣視角,支持AF自動對焦、小米AISP、新一代大師人像、UltraHDR、UltraRAW和UltraZoom);
5000萬像素長焦(三星JN5,等效115mm焦段,f/3.0光圈,20cm超近對焦距離,倒置浮動長焦鏡頭,支持OIS光學防抖和5x光學變焦);
前置爲5000萬像鏡頭(OV50M,支持DAG HDR技術和AF自動對焦)。
而小米17 Pro Max,除了長焦外,其他鏡頭參數與小米17 Pro保持一致。
以下爲小米17 Pro Max長焦配置:
5000萬像素長焦(三星GN8,等效115mm焦段,f/2.6光圈,超級光棱鏡潛望鏡頭,30cm超近對焦距離,1/2″的大底,支持5x光學變焦)。
下面這組樣張主要測試的是小米17 Pro後置三攝的色彩是否統一。分別使用0.7x,1x和5x原生焦段,在同一位置,同一角度,拍攝同一物體。
可以看到,三顆攝像頭拍攝出了三種不同顏色的天空,0.7x廣角天空顏色偏寡淡,1x主攝拍攝的天空更接近人眼看到的顏色,5x長焦拍攝的天空顏色更加豔麗,而且藍色有些溢出,可能是算法問題,後續還有待進一步優化。
而小米17 Pro Max的表現明顯好於小米17 Pro。
白天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小米17 Pro的主攝拍攝的畫面顏色還原準確,畫面銳利清晰。不過,23mm的廣角焦段非常考驗用戶的構圖能力。
46mm爲2x主攝裁切焦段,在影像算法的加持下,人眼觀感接近光學焦段。
小米17 Pro系列的0.7x超廣角鏡頭,比較適合拍攝大景,整體觀感會更震撼,而且直出樣張畸變控制得很好。
比較遺憾的是,小米17 Pro系列的長焦鏡頭均不支持微距模式,只支持廣角微距模式,且對焦距離偏遠,在拍攝鮮花大特寫時,往往會對不上焦。
5x長焦很適合拍攝人物特寫,不經意間捕捉最美瞬間,畫面解析力自然也沒有什麼問題。
當然,使用5x拍攝寵物也是別有一番韻味,放大數倍後,貓咪的毛髮細節歷歷在目。
5x長焦的優勢在於方便構圖,可以突出主體,背景圖又不會顯得雜亂。比如下方的向日葵,背景非常乾淨,在周圍花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出挑。
10x長焦裁切焦段,雖然畫面沒有原生5x焦段那麼清晰,但是依舊可以拍攝出美麗的夕陽。
對比小米17 Pro,小米17 Pro Max的5x長焦拍攝的樣張顏色還原會更加準確,同時解析力也更強,算法介入沒有那麼明顯,整體觀感會更加自然。
小米17 Pro Max的10x焦段,整體畫面的解析力要比小米17 Pro更高,同時無限接近物理光學變焦。
到了晚上,小米17 Pro系列的夜景表現還可以,下面這張魚缸周圍的光線十分複雜,比如頂部的白色燈條,桌面的光影,小魚與砂石之間的顏色變化等,層次分明。
魚缸頂部的白色燈條照射的光線打到了安兔兔玩偶的面部,形成了一束輪廓光,玩偶右側被一旁的砂石染成了黃色,同時背景還有白光穿過。小米17 Pro幾乎做了所見即所得,與人眼相差無幾。
小米17 Pro長焦夜景對建築高光和天空的噪點控制很到位,同時天空也沒有刻意提亮。
而小米17 Pro Max的長焦在暗光環境下的表現也很不錯,天空沒有出現明顯的噪點,建築上的燈條沒有壓得太暗,同時保留了牆壁上的紋理細節。
總結
小米17 Pro系列以「對標蘋果」爲戰略支點,通過命名跳代與差異化功能構建高端化敘事。命名策略跳過「小米16」直接對標iPhone 17,既體現品牌自信,也試圖在用戶心智中建立「同代競爭」的認知錨點。
設計上,妙享背屏的引入是最大膽的創新,它從傳統裝飾性Deco升級爲功能交互中心,支持時間顯示、動態通知、遊戲互動等多場景應用,尤其是與磁吸保護殼聯動產生的專屬錶盤、萌寵壁紙的智能化場景反饋,在情緒價值與實用性間找到平衡點,這種「非必要但有趣」的功能設計,恰恰是高端市場用戶除參數外更在意的體驗增值。
小米17 Pro系列的高端化突破,不在單純參數碾壓,而在於通過妙享背屏等創新功能重建用戶體驗邏輯。當「科技感」從冰冷的參數轉向有溫度的交互,當「高端」從配置競賽轉向場景化體驗設計,小米或許找到了比「對標蘋果」更本質的高端化密碼。
但如何讓創新功能從「嚐鮮」變爲「常用」,如何平衡性能、續航、散熱的三角關係,仍是其站穩高端市場的關鍵。
來源:安兔兔
點擊此處查看原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