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裏有光的懶羊羊表情配上歡快的主題曲
“一個人去外地實習”
“一個人去兼職賺錢”
“一個人去醫院看醫生做檢查”
近期,這樣的視頻內容在短視頻平臺刷屏。配以《奇思妙想喜羊羊》的歡快旋律和懶羊羊自信的表情包,許多年輕人用這種方式記錄自己成長的微小瞬間。
這股“勇敢小羊”的風潮迅速升溫,卻很快變質爲
“男/女朋友去上班了,我一個人在家乖乖睡覺覺”
“等ta發工資,把ta的錢全花光”
這類展現“嬌妻/夫”心態的內容開始充斥平臺,配合着同樣的懶羊羊表情和背景音樂,引發強烈爭議。
原始梗的積極內涵
“小羊之歌”最初走紅時,代表了當代年輕人一種健康的自我鼓勵機制。那些視頻捕捉了普通人成長中微小卻真切的時刻。可能並不是什麼大事,但也是帶着驕傲展現的“我曾感到害怕,但我依然做到了”的瞬間。從依賴到獨立、從畏懼到面對,每個人的成長都是由無數個“第一次”鋪就,記錄這些美好的瞬間無可爭議。
這與幾年前流行的“鼠鼠文學”中透出的自嘲與無力感相比,“快樂小羊”則呈現出一種更爲積極、明亮的情感取向。
懶羊羊的魅力,爲何是這隻小羊?
動畫人物衆多,爲何偏偏是懶羊羊成爲了這個梗的特定符號?我想是因爲懶羊羊身上有着最符合大部分年輕人的個性品格(個人見解,不代表所有人)。
懶羊羊會偷懶又很愛喫,卻又總是敢於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取得一點進步就會興奮地鼓勵自己,很容易得到滿足。即使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他也絕不內耗,保持着強大的內核去做自己。
梗的逐漸變質
然而,這一原本充滿正能量的梗在傳播過程中迅速變質。最初那些展現真實努力的內容,逐漸被充滿“嬌妻/夫文學”色彩的視頻所淹沒。
一些人開始在這個話題下發布這類視頻:採用奶聲奶氣的低齡化文案,配合喜羊羊自豪的表情包,展現自己“被寵成寶寶”的優越感,讓人感到生理不適。它與此前流行的“成人小飯桌”潮流如出一轍。本來“成人小飯桌”是一個解決喫飯問題的實際方式,卻很快演變成一場炫耀伴侶的攀比大會。
心理分析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個梗的變質體現了人類的“退行”現象:當現實壓力過大時,個體會退回幼年階段尋求安全感。這種退行更像一種表演性退行,包含三個關鍵要素。
一是符號化幼兒行爲,用小飯桌、喜羊羊BGM表情包、奶聲奶氣的低齡文案表現自己的幼兒心態。
二是轉移責任,將生活、工作、經濟壓力轉嫁給伴侶,以換取無責任化的生活。
三是在他人面前炫耀,社交平臺上曬伴侶對自己的寵溺,獲得他人關注。
他們不想親自當上位者擔責承重,又想享受權力和財富帶來的好處,於是無限誇大、強調自己的魅力。
當然,人人心中都住着一個長不大的小孩,代表人們內心最原始、最渴望的自我慾望。臨牀心理學認爲,人適度地迴歸到兒童階段的情感表達,是對抗壓力、恢復能量的一種健康機制。所以我並不是反對這個梗本身,它的出現本身是積極的,是人在後期賦予了它不同的意義。
相較於“躺也躺不平,卷也卷不贏”的現實世界,童年動畫片無疑成了我們的精神烏托邦。這裏沒有那麼多不確定性,甚至不需要進行思考,我們可以任憑“快樂小羊”帶來情緒上片刻的放鬆。但你生命中那些未完成的課題,並不會通過逃避或者依附他人就能得以解決。直到你向命運,徹徹底底給出你新的回應,你才能真正進入人生的下一個新階段。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