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鰂魚涌發現戰時炸彈

2025年9月19日中午約12時

香港港島區鰂魚涌濱海街16-22號一處工地(位於英皇道與華蘭路之間)。

工人在挖掘土地時,發現一個疑似戰時炸彈的物體。

物體長約1.3米至1.5米,直徑約0.5米,重約1000磅(約453公斤)。

經警方爆炸品處理課(EOD)確認,

爲二戰時期美軍空投的千磅炸彈(未爆炸,疑似引信損壞或未激活)。

警方接到報警後立即趕到現場,與消防部門合作封鎖區域。

來源 推特

爆炸品處理課人員到場初步評估,確認炸彈完整但不穩定。

爲安全起見,警方緊急疏散工地工人、附近商鋪和部分居民約300人。

附近鰂魚涌港鐵站(Quarry Bay MTR)部分出口臨時關閉,

香港運輸署宣佈濱海街相關路段全線封閉,建議司機改道。

來源 推特

下午評估後,警方發現炸彈威力覆蓋半徑較大(約數百米),

爲防範意外,晚上約19:30時進一步擴大疏散範圍。

涉及周邊18棟大廈(包括太古坊二座等住宅和商業樓宇)約6000人需撤離。

其中,部分居民從地下樓層協助疏散。

民政事務處協調安置點,提供臨時休息區和餐飲。

來源 推特

路段封鎖導致附近交通擁堵,港鐵鰂魚涌站和鰂魚涌港站部分出口關閉至深夜。

東區醫院等醫療設施進入待命狀態,但無傷亡報告。

事件高峯期,警方在現場設立警戒線,並使用無人機和探測設備監控。

來源 推特

爆炸品處理課專家於深夜約2時進行拆除,

使用X射線掃描和水刀切割技術安全中和引信和炸藥。

整個過程歷時約14小時,無意外發生。

來源 推特

警方東區指揮官陳天柱在新聞會上表示,

炸彈爲“非活性”狀態,但爲保險起見才大規模疏散。

拆除後,炸彈殘骸由專家運走銷燬。

來源 推特

香港作爲二戰戰場(日佔時期1941-1945年),

市區、工地和填海區常發現盟軍(美英)或日軍遺留炸彈。

  • 2024年

西貢石牛洲水底(東13米處)

發現二戰日式500磅空投炸彈。

EOD水下處理,無疏散報告。

  • 2019年2月

薯片工廠進口土豆中

發現一戰德國手榴彈(從法國進口)。

警方疏散車輛,放入水渠沙包引爆。

  • 2018年5月

灣仔沙中線地鐵工地

發現二戰美式AN-M65型炸彈(重450kg)。

疏散周邊居民,EOD處理。

同一工地此前多次發現類似物。

  • 2018年1月31日

灣仔地鐵沙中線工地 發現二戰1000磅空投炸彈。

疏散1500人,封鎖道路,EOD拆除。

  • 2018年1月27日

灣仔地鐵沙中線工地

發現另一枚二戰1000磅空投炸彈,僅4天后重複事件。

疏散居民,EOD處理。

  • 2014年2月6日

跑馬地厚德里建築工地

發現二戰美製2000磅炸彈(最大型記錄,重達907kg,含450kg TNT)。

通宵切割,燃燒炸藥,疏散數百人,封鎖鬧市。

成功拆除,無傷亡。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