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發佈後刷屏:但國行版還是留了個遺憾

“又一次,蘋果把AI這張王牌留給了海外用戶。”

北京時間9月10日凌晨,iPhone 17系列如期而至,牙膏擠爆的iPhone 17標準版、更薄的iPhone Air、性能炸裂的A19 Pro,都在社交媒體刷了屏。

然而對於廣大中國大陸用戶而言,一個熟悉的遺憾再次浮現:儘管Apple Intelligence(蘋果智能)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擴展新功能,但國行版iPhone 17系列仍無法立即享受到這些AI加持。這意味着,中國消費者在購買新機時,將暫時錯過諸如視覺智能、寫作工具和增強型Siri等核心體驗。

爲什麼蘋果AI在全球風生水起,卻在中國市場屢屢“卡殼”?Apple Intelligence國行版,到底還要等多久?

最新的答案既在意料之中,又足夠令人沮喪——“年底之前,仍存變數。”

從iOS 18.4到18.6,跳票已成常態

把時間撥回2024年WWDC,庫克首次高調官宣Apple Intelligence,並承諾“2025年全線落地”。彼時的豪言壯語,讓國內果粉對中文版AI翹首以盼。

然而,蘋果隨後上演了一出“三連跳”:

2025年2月,蘋果官網顯示Apple Intelligence簡體中文將在4月初上線;

4月無聲溜走,蘋果AI國行版仍未見蹤影,傳言目標被推遲至iOS 18.4,隨後推遲至18.5;

5月,開發者收到iOS 18.5 Beta,國行AI依舊缺席;

6月,科技記者馬克·古爾曼透露,蘋果AI有望在iOS 18.6系統中首次在中國大陸啓用部分功能,iOS 18.6儼然將成爲“最終節點”;

9月8日,古爾曼帶來的最新口徑是“蘋果計劃在今年年底落地,通過iOS 26.1或26.2推送實裝,不過仍存在推遲的可能”。

短短半年,版本號從18.4一路飄到26.2,蘋果AI在華落地這樁事兒,已然成爲了新版“狼來了”的童話故事。

Apple Intelligence國行版“卡殼”,蘋果啓用“Plan B”

事實上,蘋果在iOS 18.5系統推送中已經支持中文AI,Apple Intelligence遲遲無法入華,首要原因並非技術,而是合規。

國內常見的生成式AI服務需要完成算法備案,確保數據本地化存儲和內容合規。蘋果AI採用“端側+雲側”混合架構,其雲端原本高度依賴OpenAI的ChatGPT,這在華顯然行不通。

據古爾曼消息,蘋果最初計劃在2025年中期推出國行版Apple Intelligence,但因內外部問題受阻,故將上線推遲至年底。

而在實際推進層面,蘋果最終選擇與百度、阿里巴巴同時合作:百度文心一言替代OpenAI服務,擔任處理自然語言、圖像生成、視覺智能的雲端大模型;阿里通義千問負責構建本地AI系統,包括內容審查和過濾機制,以確保輸出符合法規。但兩大科技巨頭同時介入,意味着蘋果需要在數據接口、審覈標準、廣告策略等多維度做出妥協。

與此同時,蘋果也已在中國區員工內部啓動iOS 26.1的Apple Intelligence灰度測試,覆蓋寫作工具、AI Siri、通知摘要等功能。

但測試歸測試,真正面向消費者推送,還有一段路程要走。古爾曼爆料,蘋果內部的目標鎖定在年底,“iOS 26.1或iOS 26.2”,不過也做好了“繼續延期”的心理準備。

本土對手“AI無限卷”,蘋果正在丟失窗口期

當蘋果還在爲Apple Intelligence奔走,華爲、小米、OPPO、vivo等一衆國產手機品牌早已把AI玩出了花。

華爲Pura 80系列首發盤古大模型3.0,小藝AI助手帶來AI建議、AI識物、AI翻譯等多項能力,賦能全場景生態;小米更新澎湃OS2,,把“超級小愛”塞進系統級入口,利用自然語音交互,可以完成跨應用協同執行;OPPO率先實現AI圖像處理之後,接連推出AI一鍵閃記、一鍵問屏、意圖搜索等手機AI能力……

在國產廠商“AI功能發佈即上線”的節奏面前,蘋果“PPT發佈“、”跳票延誤”的無奈操作,正在把高端用戶的耐心一點點磨平。

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蘋果在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中銷量同比增速僅有3%,面對其他品牌的迅猛增勢,蘋果的份額有所下降。

細分到中國市場,IDC和Canalys的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iPhone在華出貨量及市場份額均處於下滑態勢,兩項數據均排名第五,未能進入前三,其大部分市佔份額更是被華爲和小米奪走。

對品牌來說,蘋果一方面需要Apple Intelligence爲產品注入新活力,以留存轉向國內本土品牌的消費者。另一方面,在國內手機廠商開啓AI內卷的情況下,若蘋果國行版AI仍然無法及時落地,可能導致用戶對蘋果信任度、以及對產品創新力產生質疑。

年底再約,耐心等待

從2024年WWDC的“驚豔亮相”,到2025年9月的“年底再約”,Apple Intelligence在中國跳票的戲碼已經重複了太多次。

不可否認,蘋果有品牌、有芯片、有生態,但在AI賽道,“先發”與“後發”之間往往隔着一條護城河。窗口期一旦錯過,用戶就會用腳投票。年底之前,消費者想看到的是Apple Intelligence的落地,而不是又一個“coming soon”。

畢竟在國產廠商“AI捲到飛起”的當下,“還要等”這三個字,蘋果說得越多,用戶就越難留下來。

來源:快科技-手機頻道

點擊此處查看原文>>>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