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大廠們花幾百億,也沒能進去某些大學的門。

當淘寶、京東和美團御三家纏鬥,爲了那幾個單子,一季度燒百億的時候。

有一個地方,裏面的生態和騎手卻相當滋潤。

前兩天,西南大學憑一己之力衝上熱搜。

只可惜,霸佔高位的並不是什麼美聞。簡單來說,就是西南大學的外賣搞起了獨家代理。

以後進校園的外賣,都要統一由一個叫“ 校生活 ”校園外賣平臺經手。

更是有網友傳,以後點外賣,都只能在這個平臺上點。又是說,本來外賣送的好好的,現在都要加錢,送來的速度還變慢了。

更讓人心生疑惑的是,有人扒出來這家居然是一家遠在山東煙臺的公司。而且“ 劣跡斑斑 ”。

後腳又由於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APP 頻繁自啓動和關聯啓動,被通報批評了。

可就這樣一個看起來有“ 前科 ”的平臺,卻搖身一變成了背靠學校的“ 正規軍 ”,學生們當然都不樂意了。

其實有無數大學生都苦校園外賣久矣。

如果我們在網上一搜,會發現幾乎人人都在噴這玩意。對這項舉措的發明者“ 祝福 ”的程度,完全不亞於隔壁搖一搖廣告。

按時喫上是不可能了,連能不能喫上都是個未知數。

什麼效率、什麼速度,到了校園送這裏統統失效。

那搞懂爲啥大家都罵之前,得先明白啥是校園送。

如果現在還在讀書的朋友,一定知道。如今的大學校園,大多都改成了封閉式。就好像一個個擁有海關的城邦,會攔住一切入境的外來者。

進大學校門都得刷卡刷臉。很多不想喫食堂的大學生,眼巴巴點了份外賣之後。

但咱們點外賣,不就是圖個方便,不就是圖它能送到門口嗎。

因此,從校門口到學校宿舍的這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路,就養出了一個新的羣體:校園騎手。

可以說,從有外賣開始後,就有校園騎手了。到現在已經發展出了四大流派。

他們往往就用最簡單粗暴的微信羣來集結、派單和結賬。每單單價不高,大多在一到兩塊之間。

但勝在只有學生能幹,競爭壓力不大。單量很穩定,一所 2 萬人的大學,一天的外賣單量平均能有 5000 單左右。

後面隨着越來越成熟,封閉管理的學校越來越多。慢慢就形成了一定的組織,就比如西南大學原本校內就有自然形成的“ 民間組織 ”。

不管哪個時段,配送名額都需要在羣裏靠“ 搶 ”才能獲得,搶到,或者被分配到的騎手,才能在那個時段出車。

手快有,手慢無,頗有幾分江湖氣息 。

隨着業務逐漸成熟,這些草莽英雄們也開始鳥槍換炮,從羣裏喊一聲,升級成了功能齊全的定製小程序。

小程序搭建公司也內卷得不行,一位定製公司透露搭一個包含點餐、搜索、催單等功能,體驗上幾乎與美團、餓了麼無異的小程序平臺,費用只要 4600 左右。

除了這個小程序之外,還會配套商家端的後臺和騎手端後臺。

也有公司專門盯着這塊生意賺錢,比如 2019 年就上線的“ 俺來也 ”,專門在學校裏搞外賣代送、快遞代拿,現在已經融資了 8 輪了。

不過,這些平臺搞得再像模像樣,終歸還是屬於第三方操作的灰色地帶,免不了和保安門衛、宿管阿姨們鬥智鬥勇。

這可能是西南大學引入第三方配送平臺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校園配的第三種,正規軍

正規軍一般來說跟進化到小程序版本的散戶差別不大,也有專門的點餐小程序。

唯一區別是,學校對外招標,並且和平臺簽訂合同。所以配送更加風雨無阻,進出宿舍也更方便。

這不僅是西南大學,很多學校現在都在這麼操作。

看着各家送得飛起,一個學校能養出七八種外賣平臺,餓了麼、美團也都坐不住了。

所以兩家也從去年開始,陸續出了專門的接力送。

研究到這,世超就很疑惑了。

既然又是學校,又是美團,這麼多流派在明爭暗鬥,一個個看起來這麼專業。

其實核心問題在於,這門生意的底層邏輯就決定了它的服務上限。

首先一份餐送到騎手這之前,就得流轉三道。這中間就要消耗不少時間。

這裏世超就舉例一種比較常見的配送模式。

校內轉運騎手取到餐之後,會把餐運到專門的分揀站點。接下來分揀員把餐按照不同樓棟、不同校區進行分類。

最後纔是負責對應片區的校園騎手來取餐,分別運送到不同宿舍樓。

這就是爲啥,明明你宿舍就在大門口旁邊。但你的飯卻偏偏繞了一大圈,纔到你手上。

其次,現在校園騎手更多還是類似兼職的形式,管理特別寬鬆。

如果是原始的微信羣運送,一份餐在送到校門口交給下一棒後。軟件上就會顯示已完成,你再也拿不到超時費之類的補償。

要是自建的小程序平臺,那根本沒有給騎手打差評的功能。

別說差評了,你連騎手到哪了都不知道。

不管是民間組織,還是學校正規軍。在開發的系統裏,大多都看不到校內騎手位置和信息。

餐品到達學校之後,就會隨機分配給不同的人負責。

即便美團、餓了麼的下場,也並沒有改變現狀。他們校內配送的騎手很多也是站點自己招的,平臺也聯繫不上他們。

再加上配送單價很低,一票只有 1-2 塊,騎手配送前一定都會攢夠一大波,再集中送出。

就像老式的巴士,收錢的大娘一定要拉滿一車人,才捨得發車。

所以嘮到這,各平臺把大學生們當日本人整的原因,已經很明顯了。

說到底,沒有統一管理,那送得好賴,就全仰仗當地民間組織的態度,就像在開地域盲盒。

有的跑得比餓了麼、美團還好,尤其是同時養着三四家外賣平臺的學校,效率很高。

就比如說關注用戶反饋,搞投訴諮詢熱線,還有專門負責人在中轉站管理。

甚至他們有一個專門的崗位,叫宣傳員。主要就是負責一個一個宿舍上門,推銷自己的外賣平臺。

還送免費紅包,力度略遜於早年的外賣大戰。世超一點進一個賣配送小程序,就給我跳了新人紅包。

但遇到不負責的負責人,那喫不喫得上就聽天由命了。

這可能就是爲啥越來越多的學校,都在自己找供應商來搭小程序。

現在這種多方割據的混亂模式,終究只是一個過渡形式,是沒辦法的暫時妥協。

這兩年,大量的學校都在快速地轉向封閉校園的模式,但大家不想喫食堂的需求永遠都在。

即便才幾年時間,校園配就從最開始粗暴的微信羣,進化到美團、餓了麼官方下場,引入了像掃碼交接、站點負責人之類的模式。

但外賣行業的發展,也根本追不上大學生嘴饞的速度。

不過,一場圍繞校園配的腥風血雨,估計很快要來了。

除了美團之外,後面還有阿里的“ 飽唄運力 ”和天貓校園外賣,在拿着愛的號碼牌,準備下場。

等到巨頭們完成佈局,一通**之後,如今這種野蠻生長的“ 盲盒 ”時代大概率會走向終結,最被服務標準更明確的平臺給取而代之。

讓大家下課之後,能趁熱喫上一口熱菜。

撰文

:star

編輯

:莽山烙鐵頭 & 面線

美編

: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小紅書 @momo

極晝story|

校園騎手,跑在精密化系統之外

我是Berwin|

關於校園外賣,我總結了這些玩法,現在分享給你

澎湃新聞|校園外賣的“最後一公里”,卡在哪裏?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